一种脉象采集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象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象采集用装置。
背景技术:
失重环境是指没有重力或者重力小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环境,最典型的环境就是太空。宇航员在航天器和空间站中始终处于失重环境中,长期飞行会使宇航员的身体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因此须定期监测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态。
利用脉象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宇航员的脉象数据,根据脉象情况对宇航员的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和诊断,这种监测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无需抽血化验的优点。现有的脉象数据采集设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尼龙粘扣带,测试时将脉象数据采集设备的两个尼龙粘扣带连接,使脉象数据采集设备固定于手腕部进行数据采集。
但是在使用时,由于腕部本身无法保持不动,脉象数据采集设备在测试过程中随手腕漂浮。脉象数据采集设备采用的是触力式传感器,其检测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集设备作用于人体腕部的压力值,如果采集设备及宇航员的腕部不能保持稳定,采集设备所作用于人体腕部的压力值也不能保持恒定,则采集设备所采集的脉象数据不准,无法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脉象采集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力式脉象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测量脉象时,因手腕浮动,测量不准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脉象采集用装置,包括托板、托架和连接组件,托板上设有脉象数据采集设备,托架与托板连接,连接组件设于托板上,手部抓握托架,连接组件将手臂固定在托板上,手腕与脉象数据采集设备抵接。
该脉象采集用装置包括用于腕部承托的脉枕。
托架包括横向杆和纵向杆,纵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横向杆和托架相连,并呈u字形。
脉枕的外形尺寸与腕部形状相匹配,使手腕背部与脉枕贴合紧密。
脉枕为马鞍形。
脉枕沿手臂方向的尺寸小于沿垂直于手臂方向的尺寸,脉枕的细部偏向脉枕一侧。
脉枕和托板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可调节脉枕与托板位置的调节组件。
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调节组件上升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调节组件调换方向后下降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连接。
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柱、定位柱和偏压件,连接柱设于脉枕的内腔中且与之连接,连接柱的下端安装有第三限位部,定位柱与托板连接,套设于连接柱上且与连接柱形成环形空腔,定位柱的上端设有第四限位部,偏压件设于空腔中,其一端与第三限位部相抵,另一端与第四限位部相抵。
调节组件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杆设于脉枕的内腔中且与之连接,螺母设于托板下侧且与螺杆相连。
连接组件为两条尼龙粘扣带,两条尼龙粘扣带的固定端与托板连接,自由端互连。
托架还包括连接件,两个连接件与纵向杆连接,横向杆、纵向杆与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托板为镂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包括托板、托架和连接组件,托板上设有脉象数据采集设备,托架与托板连接,连接组件设于托板上,在使用时,手部抓握托架,连接组件将手臂固定在托板上,手腕与脉象数据采集设备抵接,实现将手腕固定在托板上,脉象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脉象数据时,腕部可以保持不动,防止因手腕漂浮导致测量到的脉象数据不准。
2.本实用新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脉象数据采集设备包括用于腕部承托的脉枕,脉枕的外形尺寸与腕部形状相匹配,使手腕背部与脉枕贴合紧密,在使用时脉枕能够防止因手腕动作导致测量到的脉象数据不准确。
3.本实用新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脉枕沿手臂方向的尺寸小于沿垂直于手臂方向的尺寸,脉枕的细部偏向脉枕一侧,使该脉象采集用装置与腕部部分充分贴合,能够更好地承托腕部,且结构紧凑。
4.本实用新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连接结构包括可调节脉枕与托板位置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柱、定位柱和偏压件,连接柱设于脉枕的内腔中且与之连接,连接柱的下端安装有第三限位部,定位柱与托板连接,套设于连接柱上且与连接柱形成环形空腔,定位柱的上端设有第四限位部,偏压件设于空腔中,其一端与第三限位部相抵,另一端与第四限位部相抵。在使用时,向上拉动脉枕(即脉枕远离托板),连接柱上升,偏压件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的作用下压缩,将脉枕调换方向(即旋转180度),再松开脉枕,脉枕在偏压件的作用下回落(即脉枕靠近托板),通过调换脉枕方向,使该脉枕采集用装置能够适用左右手,降低对太空舱的空间占用,这种调节组件调换方向时无须使用其他工具,人手即可轻松实现换向,因此,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难度。
5.本实用新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调节组件上升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调节组件调换方向后下降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连接,通过限位结构,使脉枕在调换方向前后都能与托板保持相对固定,防止因腕部动作使脉枕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脉象采集用装置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2所示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2所示的脉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1所示的脉象采集用装置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托板;2-托架;3-脉枕;4-连接柱;5-偏压件;6-连接螺钉;7-尼龙粘扣带;8-定位柱;21-横向杆;22-纵向杆;23-连接件;31-顶凹弧面;32-前凹弧面;33-后凹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托板1、托架2和连接组件,托板1的设于托架2的一端,托架2通过多个螺钉与托架2固定连接。
该脉象采集用装置还包括用于腕部即脉象数据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承托的脉枕3,脉枕3位于托板1的上方,其在托板1上的位置与腕部尺寸相匹配。
其中,连接组件为连接组件为两条尼龙粘扣带,两条尼龙粘扣带的固定端与托板1连接,自由端互连,从而实现手臂与托板1的固定连接。尼龙粘扣带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托架2包括横向杆21、纵向杆22和连接件23;两根纵向杆22和两根连接件23相对于横向杆21对称设置,从而形成u型架。
两根纵向杆22与横向杆21组成手掌承托部,形成第一平面,用于承托手背,两根连接件23作为固定连接部,形成第二平面,托架2通过两根连接件23连接托板1的前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形成一第二夹角α,由于托架2的固定连接部与托板1相贴合,因此可看作托架2的手掌承托部与托板1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α,第二夹角α的大小根据不同人群的手掌尺寸而定,优选为40°~50°,当然也可以超过该范围。
托架2为一体成型,使托架2结构性能更好,纵向杆22的长度接近于手背的长度,优选为50~80mm。托架2的尺寸与手部尺寸相匹配,使该脉象采集用装置固定手臂时,手背能够贴合托架2并握住横向杆21。
脉枕3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脉枕3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形成顶凹弧面31,脉枕3的前缘形成前凹弧面32,脉枕3的后缘形成后凹弧面33,使得脉枕3呈马鞍形,从而使手腕部能够保持与脉枕3的上表面充分贴合,脉枕3的前凹弧面32、后凹弧面33与顶凹弧面31的最低点即脉枕3的细部处于同一直线上,偏离脉枕3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以使脉枕3形成左右不对称结构即左边为大端,右边为小端,以使脉枕3能够适应人体的左右手。
为使本腕部固定装置能够适配于左右手,脉枕3与托板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可调节脉枕3与托板1位置的调节组件。
其中,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柱4、定位柱8和偏压件5,连接柱4设于脉枕3的内腔中且与之连接,连接柱4的下端安装有第三限位部,定位柱8与托板1连接,套设于连接柱4上且与连接柱4形成环形空腔,定位柱的上端设有第四限位部,偏压件5设于空腔中,其一端与第三限位部相抵,另一端与第四限位部相抵。在使用时,向上拉动脉枕3即脉枕3远离托板1,连接柱4上升,偏压件5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的作用下压缩,将脉枕3调换方向即旋转180度,再松开脉枕3,脉枕3在偏压件5的作用下回落即脉枕3靠近托板1,通过调换脉枕3方向,使该脉枕3采集用装置能够适用左右手,降低对太空舱的空间占用,这种调节组件调换方向时无须使用其他工具,人手即可轻松实现换向,因此,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难度。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限位部为与连接柱4相连的连接螺钉6的钉帽,偏压件5为弹簧。
安装时,将脉枕3的连接柱4从上方穿入托板1的定位柱8,使偏压件5套设于连接柱4的外部,将连接螺钉6从下方穿入托板1的定位柱8,使连接螺钉6相对于连接柱4向上旋紧,使脉枕3通过螺纹与连接螺钉6固定在一起。由于脉枕3位于托板1的上方,而连接螺钉6位于托板1的下方,从而实现脉枕3与托板1之间的连接。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调节组件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杆设于脉枕3的内腔中且与之连接,螺母设于托板1下侧且与螺杆相连,在使用时,松动设于托板1下侧的螺母,向上拉动脉枕3即脉枕3远离托板1,将脉枕3调换方向即旋转180度,然后再将脉枕3回落即脉枕3靠近托板1,再拧紧所述螺母。
其中,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调节组件上升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调节组件调换方向后下降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连接。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脉枕3的内底面,第二限位部为托板1的上表面,在偏压件5作用下,脉枕3的内底面与托板1的上表面相接触,以使脉枕3保持与托板1的贴合,由于脉枕3的内底面与托板1的上表面相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脉枕3无法旋转。
其中,托板1为一体成型,且托板1沿前后方向分为三个平面,中部平面与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夹角β,如图所示,从而使托板1沿前后方向形成流线形,从而与人体的腕肘部相吻合。第一夹角β的大小根据不同人群的手臂尺寸而定,优选为10°~30°,当然也可以超过该范围。
托板1开设有多个圆形、方形或异形的通孔,以使托板1形成镂空结构,镂空结构的托板1的自重更轻,因而更有利于与手腕之间的固定,同时还能够节省材料,从而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的脉象采集用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当人体的手腕置于脉枕3上时,手背承托于托架2上,此时四指能够伸入托架2所围成的空间从下方绕过横向杆21,并握住横向杆21,使手背贴合托架2的上表面。
然后,将托板1后端的尼龙粘扣带、分别从手臂的两侧绕过,将尼龙粘扣带的自由端互连,完成该腕部固定装置与人体的固定连接。
再将手腕背部与马鞍形脉枕3充分贴合,手肘背部贴合托板11的后部。将脉象数据采集设备的两个尼龙粘扣带从上方绕过手腕的两侧,再将脉象数据采集设备的两个尼龙粘扣带的自由端互连,实现脉象数据采集设备与腕部的固定连接。由于腕部可以保持不动,因此脉象数据采集设备测量到的脉象数据准确。须说明的是,脉象数据采集设备为触力式,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