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头及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钳头及活检钳。
背景技术:
活检钳是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医疗器械,目前,活检钳在使用时,通过内窥镜的钳道插入人体,使用时将活检钳打开,从而钳取组织样本,以根据样本进行后续的病理学研究。
然后现有的活检钳,在钳头打开时,钳头位置不固定,因此在钳取样本时难以准确获得目标组织,操作困难,而且若无法取到或者取偏目标组织,则会对后续的病理学研究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钳头,其能够改善钳头张开时位置不固定、难以准确获得目标组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活检钳,其能够改善钳头张开时位置不固定、难以准确获得目标组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钳头,用于活检钳,所述钳头包括钳头座、拉杆、第一钳夹以及第二钳夹;
所述拉杆的近端部分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所述钳头座配合,所述拉杆的远端部分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所述钳头座配合;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均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
当所述拉杆相对所述钳头座活动时,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在所述拉杆的带动下相对所述钳头座转动,以使所述钳头在闭合状态与张开状态之间切换,同时在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上,所述第一钳夹的第一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二转动轴线相对所述钳头座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一钳夹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钳头座转动的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二钳夹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钳头座转动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钳头座包括座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座体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拉杆的远端部分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配合。
可选地,所述拉杆的远端部分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销轴穿设所述滑槽,以使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拉杆的远端部分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配合。
可选地,所述滑槽为条形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重合。
可选地,所述滑槽为弧形槽。
可选地,所述拉杆的远端部分具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用于与待取样的组织抵触,以对进入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之间的所述组织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夹的远端具有第一杯口,所述第二钳夹的远端具有第二杯口;当所述钳头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杯口的近端与所述第二杯口的近端的连线为预设直线,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预设直线远端的一侧或所述抵触部与所述预设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抵触部为所述拉杆远端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端面为平面或弧面。
可选地,所述钳头座具有限位孔,所述拉杆的近端部分穿设所述限位孔,且所述拉杆的近端部分与所述限位孔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活动地配合。
可选地,所述钳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钳头座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内腔与所述限位孔连通;当所述钳头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拉杆的近端穿设于所述内腔。
可选地,当所述钳头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拉杆的近端插入所述内腔中的长度为a,0mm≤a≤1mm。
可选地,0mm≤a≤0.3mm。
可选地,所述钳头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钳夹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钳夹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拉杆具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销轴同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均绕所述第二销轴的轴线与所述拉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均为所述第二销轴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夹设置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与所述钳头座滑动配合,以使在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能够相对所述钳头座运动;和/或,所述第二钳夹设置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与所述钳头座滑动配合,以使在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线能够相对所述钳头座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槽为弧形槽;和/或,所述第二配合槽为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钳头,钳头包括钳头座、拉杆、第一钳夹以及第二钳夹;所述拉杆的近端部分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所述钳头座配合,所述拉杆的远端部分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所述钳头座配合;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均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当所述拉杆相对所述钳头座活动时,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在所述拉杆的带动下相对所述钳头座转动,以使所述钳头在闭合状态与张开状态之间切换,同时在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上,所述第一钳夹的第一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二转动轴线相对所述钳头座运动;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一钳夹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钳头座转动的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二钳夹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钳头座转动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钳头及活检钳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钳头,用于活检钳。钳头包括钳头座、拉杆、第一钳夹以及第二钳夹。拉杆的近端部分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钳头座配合,拉杆的远端部分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钳头座配合,通过拉杆两端与钳头座的配合,以及钳头座对拉杆的限位作用,从而对拉杆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均与拉杆转动连接,当拉杆相对钳头座活动时,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分别在拉杆的带动下相对钳头座转动,从而使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使钳头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而且转动时在近端和远端的连线方向上,第一钳夹的第一转动轴线以及第二钳夹的第二转动轴线相对钳头座运动。由于拉杆的活动轨迹固定,因此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的运动也相应固定,从而保证了钳头张开时的位置固定,有助于操作人员准确钳取目标组织,进而对后续的病理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活检钳,其包括上述的钳头。由于该活检钳包括上述的钳头,因此也具有张开位置固定、钳取准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在取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在第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中第一钳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在第二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处于张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中另一种第一钳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钳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头处于张开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钳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活检钳;110-手柄;120-拉索;130-弹簧管;131-内腔;200-钳头;210-钳头座;211-第一销轴;212-座体;2121-连接块;2122-第一支臂;2123-第二支臂;2124-第一安装孔;2125-第二安装孔;213-限位孔;214-安装腔;220-拉杆;221-杆部;222-扁平部;223-滑槽;224-第三连接孔;225-第一凸起;226-第二凸起;227-抵触部;230-第一钳夹;231-第一钳脚部;232-第一连接孔;233-第一配合槽;234-第一杯口部;235-第一杯口;236-第一端点;237-第一条形槽;238-第二条形槽;240-第二钳夹;241-第二钳脚部;242-第二连接孔;243-第二配合槽;244-第二杯口部;245-第二杯口;251-第二销轴;252-预设直线;20-内窥镜;30-人体;31-待取样的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钳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在取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在第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钳头2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活检钳10。
活检钳10包括钳头200,同时活检钳10还包括手柄110、外管以及拉索120。外管的两端分别与手柄110和钳头200连接,拉索120穿设于外管内,且拉索120的两端分别与手柄110和钳头200连接,从而使操作者通过手柄110拉动拉索120控制钳头200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外管为弹簧管130。
钳头200包括钳头座210、拉杆220、第一钳夹230以及第二钳夹240。拉杆220的近端部分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钳头座210配合,拉杆220的远端部分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与钳头座210配合,通过拉杆220两端与钳头座210的配合,以及钳头座210对拉杆220的限位作用,从而对拉杆22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
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均与拉杆220转动连接,当拉杆220相对钳头座210活动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分别在拉杆220的带动下分别相对钳头座210转动,从而使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使钳头200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而且转动时在近端和远端的连线方向(即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第一钳夹230的第一转动轴线以及第二钳夹240的第二转动轴线相对钳头座210运动。由于拉杆220的活动轨迹固定,因此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运动也较为固定,从而保证了钳头200张开时的位置固定,有助于操作人员准确钳取目标组织,进而对后续的病理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近端”为靠近人体30外部的一端,即各部件的近端为该部件靠近手柄110的一端,“远端”为靠近人体30内部的一端,即各部件的远端为该部件远离手柄110的一端。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钳头200还包括第二销轴251。第一钳夹230具有第一连接孔232,第二钳夹240具有第二连接孔242,拉杆220具有第三连接孔224。第二销轴251同时与第一连接孔232、第二连接孔242和第三连接孔224配合,从而使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绕第二销轴251的轴线与拉杆2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钳夹230的第一转动轴线以及第二钳夹240的第二转动轴线均为第二销轴251的轴线。此时第一钳夹230整体绕第一转动轴线相对钳头座210转动,第二钳夹240整体绕第二转动轴线相对钳头座210转动。
具体地,拉杆220夹设在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之间,因此第二销轴251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32、第三连接孔224和第二连接孔242设置,然后将第二销轴251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以使第一钳夹230、第二钳夹240和拉杆220连接成一体,组成活动组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二销轴251与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铆接将第二销轴2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销轴251,并且在第一钳夹230、第二钳夹240以及拉杆220上开设连接孔,以通过第二销轴251将第一钳夹230、第二钳夹240以及拉杆220连接成一体,同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能够绕第二销轴251的轴线相对拉杆220转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实现第一钳夹230、第二钳夹240和拉杆220的连接,例如在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上分别设置圆柱状凸起,该圆柱状凸起为第一凸起225,两个第一凸起225均插设拉杆220的第三连接孔224,从而将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分别可转动地与拉杆220连接(如图5所示),或者,在拉杆220的两侧分别设置圆柱状凸起,该圆柱状凸起为第二凸起226,两个第二凸起226中的一个穿设第一钳夹230的第一连接孔232,以与第一钳夹230可转动地连接,两个第二凸起226中的另一个穿设第二钳夹240的第二连接孔242,以与第二钳夹240可转动地连接(如图6所示)。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中第一钳夹23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钳夹230的结构为例对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结构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结构,例如将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结构设置为不同。
第一钳夹2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杯口部234和第一钳脚部231,且第一杯口部234与第一钳脚部231一体设置。第一杯口部234形成第一钳夹230的远端部分,第一钳脚部231形成第一钳夹230的近端部分。第一杯口部234呈碗状,其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杯口235,相应地,第二钳夹240也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二杯口部244和第二钳脚部241,第二杯口部244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二杯口24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靠近或远离”指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位置相对靠近或远离,即第一杯口235和第二杯口245的位置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使钳头200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
当钳头200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一杯口235和第二杯口245闭合形成取样腔,从而将待取样的组织31,即目标组织,钳取在取样腔内,从而在将钳头200取出人体30后将取样腔中的组织带出人体30以进行后续的病理学研究。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杯口235和第二杯口245分离,从而将取样腔打开,以使取样腔内已取样的组织顺利取出,或者使待取样的组织31能够顺利进入第一杯口部234和第二杯口部244之间,以使钳头200切换至闭合状态后,组织被顺利钳取在取样腔内。
具体地,第一钳夹230采用冲压成型,其第一钳脚部231通过板状件翻折叠合形成,即第一钳脚部231可看做包括两个一端固定连接的板件,第一连接孔232同时贯穿该两个板件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制成第一钳夹230,例如铸造。当采用其他的制造方式时,第一钳脚部231也可以仅包括一层板件。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在第二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3、图4、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钳夹23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槽233,第一配合槽233贯穿第一钳夹230,第一配合槽233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从而使第一钳夹230能够相对钳头座210沿第一配合槽233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得在第一钳夹230相对钳头座210转动的同时,第一钳夹230的第一转动轴线能够相对钳头座210在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上运动。可选地,第一配合槽233为弧形槽。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一配合槽233的形状,例如将第一配合槽233设置为由两段呈夹角设置的条形槽组合而成,该两段条形槽分别为第一条形槽237和第二条形槽238,同时第一条形槽237和第二条形槽238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如图10所示)。
同理的,第二钳夹240上设置有第二配合槽243,第二配合槽243贯穿第二钳夹240,第二配合槽243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从而使第二钳夹240能相对钳头座210沿第二配合槽243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得在第二钳夹240相对钳头座210转动的同时,第二钳夹240的第二转动轴线能够相对钳头座210在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上运动。可选地,第二配合槽243为弧形槽。同时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的旋向相反,如图3所示,沿从近端至远端的方向,第一配合槽233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槽243沿逆时针方向延伸形成,因此当拉杆220在向远离手柄110的方向或靠近手柄110的方向运动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分别在拉杆220的带动下沿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相对钳头座210滑动,进而使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第一配合槽233开设于第一钳脚部231,且第一配合槽233位于第一连接孔232的远端的一侧,即第一连接孔232位于第一配合槽233的近端的一侧。第二配合槽243开设于第二钳脚部241,第二配合槽243位于第二连接孔242的远端的一侧,即第二连接孔242位于第二配合槽243的近端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并不对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结构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结构。
作为示例性地,图11示出了第四种钳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钳夹230的第一杯口部234和第一钳脚部231分体设置,同时第一杯口部234与第一钳脚部231转动连接。第一杯口部234与钳头座210转动连接,第一钳脚部231通过第二销轴251与拉杆220转动连接。当拉杆220在拉索120的作用下相对钳头座210活动时,第二销轴251随拉杆220在近端和远端的连线方向上相对钳头座210运动,由于第一钳脚部231相对钳头座210绕第二销轴251的轴线转动(即第一转动轴线为第一钳脚部231的转动轴线),因此第一钳脚部231在近端和远端的连线方向上相对钳头座210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杯口部234相对钳头座210转动,进而使钳头200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同理的,第二钳夹240的第二杯口部244和第二钳脚部241分体设置,且第二杯口部244和第二钳脚部241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线为第二钳脚部241的转动轴线。
请结合参照图3、图4.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钳头座210包括座体212以及安装于座体212的第一销轴211,第一销轴211穿设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从而使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均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由于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的旋向相反,因此在第一钳夹230沿第一配合槽233相对钳头座210的运动以及第二钳夹240沿第二配合槽243相对钳头座210的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使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靠近或远离,以使钳头200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同时,第一销轴211与拉杆220的远端部分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的配合,以对拉杆220的活动进行限位。
具体地,座体212包括连接块2121以及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连接块2121呈圆柱状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同时设置在连接块2121远端端面上,且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大致为y形的座体212。由于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之间形成u形的活动空间。第一销轴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的远端连接,因此当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钳头座210滑动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近端被容纳在活动空间内,以使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顺利活动。
进一步的,钳头座210上设置有限位孔213,拉杆220的近端部分穿设限位孔213,从而使拉杆220的近端部分与限位孔213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活动地连接。具体地,限位孔213开设在连接块2121上,且限位孔213与活动空间连通。拉杆220设置在活动空间内,且拉杆220的近端部分穿设限位孔213,从而通过限位孔213对拉杆22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
拉杆220包括相互连接的偏平部以及杆部221,杆部221穿设于限位孔213,杆部221的形状与限位孔213的形状相匹配,杆部221即为拉杆220的近端部分,第一预设方向即为杆部221在限位孔213中的活动方向,相应地,偏平部即为拉杆220的远端部分。可选地,杆部221与限位孔213均呈圆形。
通过杆部221与限位孔213的滑动配合实现对拉杆220的限位。为了保证杆部221在限位孔213中的活动顺畅性,即钳头200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的顺畅性,限位孔213与杆部221间隙配合,因此杆部221在限位孔213中除可沿限位孔213的轴线活动外还可以相对限位孔213的轴线进行一定角度内的偏转。
拉杆220的远端部分延伸至第一销轴211,且与第一销轴211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的配合,即偏平部与第一销轴211可活动地配合,从而对拉杆220的活动进行限位。因此该钳头200通过限位孔213与杆部221的配合,以及第一销轴211与扁平部222的配合的共同作用,对当拉索120推拉拉杆220靠近或远离手柄110时拉杆22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以使拉杆220的运动轨迹固定,从而保证了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运动轨迹固定,即保证了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位置固定,有助于保证活检钳10的钳取准确性。可选地,第三连接孔224开设于扁平部222,即扁平部222夹设在第一钳脚部231和第二钳脚部241之间。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图9,在本实施例中,拉杆220的远端部分设置有滑槽223,第一销轴211穿设滑槽223,以使第一销轴211与拉杆220的远端部分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活动地配合,第二预设方向大致为滑槽223的延伸方向。具体地,滑槽223开设于扁平部222。第一支臂212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24,第二支臂2123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25,第一钳夹230、拉杆220以及第二钳夹240的近端部分依次设置在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之间,第一销轴211依次穿设第一安装孔2124、第一配合槽233、滑槽223、第二配合槽243和第二安装孔2125,然后将第一销轴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2122和第二支臂2123焊接固定,从而使第一钳夹230沿第一弧形孔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第二钳夹240沿第二弧形孔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拉杆220沿滑槽223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从而通过滑槽223与第一销轴211的滑动带动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第一销轴211滑动,当第一销轴211运动至与滑槽223的近端端部抵接或与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的近端端部抵接时,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第一销轴211与座体212的固定,例如采用铆接或粘接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拉杆220上开设有滑槽223,通过第一销轴211与滑槽223的滑动配合实现拉杆220的远端部分与钳头座210的活动配合,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结构实现拉杆220的远端部分与钳头座210的活动配合。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钳头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拉杆220的远端设置有细长部分,第一销轴211上开设有通孔,拉杆220的细长部分穿设于通孔中,从而使拉杆220的远端部分与第一销轴211可活动地配合,并通过通孔与该细长部分的配合对拉杆220的运动进行限位。
可选地,滑槽223为贯穿扁平部222设置的孔型槽,即滑槽223轴向两端贯穿扁平部222呈敞开状,其周向呈封闭状态,因此穿设于滑槽223内的第一销轴211无法脱离滑槽223,结构的可靠性高,拉杆220仅能与第一销轴211沿滑槽223的延伸方向滑动,运动稳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滑槽223,例如将滑槽223设置在拉杆220的边缘处,滑槽223周向边缘贯穿扁平部222的结构,换言之,将滑槽223设置为由扁平部222的侧壁凹陷形成。
进一步地,滑槽223为条形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条形槽”即为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槽。可选地,滑槽223沿限位孔213的轴线方向延伸,因此通过第一销轴211以及限位孔213分别对拉杆220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的限位,使得拉杆220在拉索120的作用下沿限位孔213的轴线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为限位孔213的轴线方向,即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重合,因此,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关于限位孔213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即运动组件居中运动。而且,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中,拉杆220的运动轨迹通过拉杆220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共同与钳头座210的配合进行限定,因此无需高精度的配合即可实现对钳头200张开时位置偏移、不固定这一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合格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滑槽223为条形槽,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滑槽223的延伸方向,例如将滑槽223设置为弧形槽,能够通过滑槽223与第一销轴211的配合对拉杆220的运动进行限位,保证拉杆220的运动轨迹固定即可。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拉杆220的远端具有抵触部227,抵触部227用于与待取样的组织31抵触,以对进入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之间的组织限位,从而对进入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之间的组织的量进行控制,保证取样量即可满足后续的病理学研究的需求,又能尽量减少对人体30的损伤。而且通过对取样量的控制,能够防止在钳头200夹紧时部分组织从取样腔的近端伸出,从而阻碍第一杯口235和第二杯口245闭合、造成钳取时撕扯组织的问题。
进一步地,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杯口235的近端和第二杯口245的近端的连线形成预设直线252,即预设直线252为第一杯口235的近端的端点(该端点为第一端点236,图7中示出)与第二杯口245的近端的端点(该端点为第二端点)的连线。此时,抵触部227位于预设直线252远端的一侧或抵触部227与预设直线252重合,即在近端指向远端的方向上,抵触部227越过预设直线252,或者抵触部227刚好与预设直线252重合,以保证取样量适量。
在本实施例中,抵触部227为拉杆220远端的端面,该端面为平面,同时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该平面与预设直线252齐平,不仅能够保证取样量足量,而且将抵触部227设置为平面能够在保证抵触部227与组织的接触面积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限位效果。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抵触部227的结构,例如将抵触部227设置为位于拉杆220远端的弧面,能够在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能够通过抵触部227与待取样的组织31的抵顶限制组织进入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之间的量,保证钳头200顺利闭合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抵触部227与预设直线252齐平,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抵触部227设置为位于预设直线252远端的一侧,能够保证抵触部227不会对钳头200在张开状态和闭合之间的切换造成干涉即可。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8和图13,在实施例中,由于拉杆220的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均与钳头座210配合,从而对拉杆220的运动进行限制,以保证拉杆220的运动轨迹固定,因此无需通过拉杆220端部与通道壁面的抵触限制拉杆220的位置,因此可尽量缩短拉杆220的长度以减小钳头200的硬端总长l,硬端总长短,则过弯性能好,从而在人体30腔道中能够通过弯曲半径更小的腔道,从而使得钳头200能够顺利通过例如右上肺叶气管支管等人体30腔道,进而使钳头200能够到达的病理极限位置越多,促进临床活检使用范围的扩大。
具体地,连接块2121的近端开设有安装腔214,安装腔214与限位孔213的近端连通,且安装腔214的径向尺寸大于限位孔213的径向尺寸。安装腔214贯穿连接块2121的近端,即安装腔214在连接块2121的近端具有开口,以使弹簧管130的远端通过该开口伸入安装腔214内,从而将钳头座210与弹簧管130的远端固定连接。拉杆220的近端部分经过限位孔213伸入弹簧管130的内腔131中,上述的通道即为弹簧管130的内腔1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硬端总长”为钳头200处于闭合状态时,拉杆220的近端端面至钳夹的远端端点处的距离(如图8所示)。
进一步地,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拉杆220的近端穿设于弹簧管130的内腔131,即在拉杆220相对钳头座210活动的过程中,拉杆220的近端的端部始终处于弹簧管130的内腔131中,以避免弹簧管130与钳头座210的连接处对拉杆220的活动造成干涉,阻碍拉杆220活动、造成拉杆220活动卡顿的问题。具体地,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拉杆220的近端插入内腔131中的长度为a,0mm≤a≤1mm,可选地,a=0.2mm、0.5mm或1mm,能够保证当钳头200处于张开状态时,拉杆220的近端位于内腔131中,且钳头200的硬端总长能够满足在人体30腔道内的过弯要求即可。进一步地,拉杆220的近端插入内腔131中的长度,0mm≤a≤0.3mm,可选地,a=0mm、0.15mm或0.3mm。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检钳10,活检钳10的工作原理是:
图1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钳10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钳10,使用时,可以通过内窥镜20的钳道将活检钳10伸入人体30内部,钳头200从内窥镜20钳道的远端伸出,以通过钳头200在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的切换钳取待取样的组织31。
具体地,当活检钳10的钳头200通过钳道伸入人体30内部时,钳头200处于闭合状态,当钳头200运动到人体30内且与待取样的组织31对应时,操作者操作手柄110从而通过拉索120推动拉杆220相对钳头座210向远端运动,第一销轴211相对滑槽223向近端滑动,同时拉杆220带动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向远端运动,第一销轴211相对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向近端滑动,从而使得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远离,钳头200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张开状态,且此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限位孔213的轴线基本对称。然后操纵手柄110使钳头200整体向远端推进,直至抵触部227与待取样的组织31抵触,即使拉杆220的远端端面对带取样的组织抵触限位,以保证钳取后取样的组织量。最后通过拉索120拉动拉杆220相对钳头座210向近端运动,第一销轴211相对滑槽223、第一配合槽233和第二配合槽243向远端滑动,从而使得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靠近,直至第一杯口部234与第二杯口部244相互抵紧,钳头200从张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位于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之间的组织被钳取在第一杯口部234和第二杯口部244之间形成的取样腔中。最后将钳头200保持闭合状态,并将活检钳10取出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钳头2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钳头200,其通过在拉杆220的远端部分开设滑槽223与钳头座210的远端部分滑动配合,从而对拉杆220远端部分的运动进行限位,同时拉杆220的近端部分与钳头座210滑动配合,以对拉杆220近端部分的运动进行限位,通过两处的同时限位保证拉杆220相对钳头座210的运动轨迹固定,进而保证了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的运动轨迹固定,即钳头200处于张开时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相对钳头座210的位置固定,有助于保证取样的准确性,从而降低取样难度、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以有效缩短钳头200的硬端总长,保证钳头200的过弯性能,以增加钳头200能够达到的病理极限位置数量。由于拉杆220的远端位于第一钳夹230和第二钳夹240之间,通过对拉杆220远端的位置的限定,以使拉杆220的远端能够在取样前对待取样的组织31进行限位,从而保证钳取的组织量,钳夹能够顺利闭合、避免对组织撕扯的问题。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活检钳10,该活检钳10包括上述的钳头200,因此也具有钳头200位置固定、取样准确、过弯性能高、能够达到的病理极限位置多、有效控制取样量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