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止血的鼻腔填充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止血的鼻腔填充物。
背景技术:
临床耳鼻喉科的鼻腔、鼻窦手术后,需要通过止血手段使手术部位愈合,由于鼻腔手术的特殊性不能通过手术缝合手段进行愈合,一般通过填塞鼻腔填充物施加压迫力进行止血,伤口愈合后将填充物取出。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止血海绵进行鼻腔止血。使用过程中,凡士林纱条一般填塞过程用时5-10分钟,填塞较慢,在填塞时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以及填塞后不同程度的反应,令患者难以忍受。膨胀止血海绵以各种厚度的条状为主,通过吸收液体膨胀后施加压力止血,较凡士林纱条临床体验更为友好,但由于人体鼻腔结构的不规则,对于鼻腔、鼻窦等部位的进行压迫时接触不佳,各位置压力不均,压迫止血、防粘连效果有待提高。
综上,现有的用于止血的鼻腔填充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舒适度差和止血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用于止血的鼻腔填充物存在舒适度差和止血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止血的鼻腔填充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鼻腔填充物,包括填充物本体,
所述填充物本体为按照鼻腔形状等比例缩小的弹性件;
所述填充物本体能够吸收液体膨胀;
膨胀后,所述填充物本体为按鼻腔形状等比例放大的弹性件。
通过将填充物本体基于人体鼻腔结构形态特征的设计,配合膨胀压迫,将体积较小的填充物本体置于鼻腔内,填充物本体在吸收液体后,液体包括水、生理盐水或者抗生素溶液后,体积等比例膨胀,依然呈与鼻腔结构相似的结构,膨胀后的填充物本体能够充分的接触鼻腔的四壁,填充物本体的凹陷部对应鼻内各凸起部位,能够将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上颌骨额突等结构之间进行全部或者部分物理分隔,实现防粘连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本体上设有若干通气通路;
当所述填充物本体放入鼻腔以后,所述通气通路的一端连通鼻腔外侧,另一端连通鼻腔内侧。
所述通气通路是贯穿所述填充物本体的通气管,或者是布置在填充物本体四壁的凹槽。优选的,所述通气通路为贯穿所述填充物本体的直型通气管。
通过设置通气通路,提升填充物的通气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本体包括上鼻道填充组件、中鼻道填充组件、下鼻道填充组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上鼻道填充组件与鼻腔上鼻道匹配;所述中鼻道填充组件与鼻腔中鼻道匹配;所述下鼻道填充组件与鼻腔下鼻道匹配。
通过将填充物本体分为三个不同填充组件,针对不同手术的患者,选择对应部位的填充组件。不需要止血的部分则不设置填充组件。能够更灵活的适用于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提升通气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鼻道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中鼻道填充组件包括第二凹陷部;所述下鼻道填充组件包括第三凹陷部。
其中第一凹陷部对应上鼻甲部位,第二凹陷对应中鼻甲部位,第三凹陷部对应下鼻甲部位。
三个填充组件中,均包含了凹陷部位,且分别对应了鼻腔鼻甲结构,能够单独的固定在鼻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本体为一体化结构。
当需要两个或者三个填充组件时,采用一体化结构,方便置入到鼻腔中,也避免了多个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利于填充物在鼻腔内的固定,在固定良好的基础上,利于提升止血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本体与鼻腔的比例为0.1~0.5:1;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填充物本体与鼻腔的比例为1.2~1.5:1。
填充物本体在膨胀前处于上述比例时,填充物本体能够方便的放入到鼻腔中,且其结构中的凹陷部与对应的鼻腔额突之间的间隔较小。在填充物本体吸收液体膨胀时,填充物本体的凹陷部能够快速的与鼻腔的额突部接触,鼻腔额突部能够对凹陷部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填充物本体移位。
处于上述比例时,填充物本体在膨胀后,能够对鼻腔壁产生足够的压力,达到良好的压迫止血效果。上述膨胀后的比例为1.2~1.5:1是指,在没有鼻腔限制下,填充物本体充分吸收水分后,能够膨胀到最大时的比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填充物本体在鼻腔的限制下,其体积比鼻腔稍大,对鼻腔壁形成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本体内设有若干微孔结构。
通过设置微孔结构,利于提升通气效果;且增加了填充物的弹性,使得填充物与鼻腔接触更为稳定,利于止血。微孔结构也能够实现通过浸泡或注射等方式在微孔结构中添加抑菌药物,实现填充物的抑菌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孔结构内设有药物。
通过载药的方式,促进鼻腔内伤口的愈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本体吸收液体后,能够在2-10s内膨胀至最大体积。
上述的鼻腔填充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鼻腔内部ct或mri扫描数据,建立鼻腔三维模型;
s2,根据鼻腔三维模型制作鼻腔模具;
s3,将经过发泡处理的填充材料装入鼻腔模具中,成型;
s4,将步骤s3中成型的物料进行机械压缩,得到所述鼻腔填充物。
优选的,步骤s3中,所使用的填充材料为聚乙烯醇、壳聚糖、海藻酸盐、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发泡处理是指,将辅料与填充材料混合;所述辅料包括交联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
可以通过物理穿透的方式设置贯通的通气管。或者在鼻腔模具上设置凸起,对应填充物本体外侧壁形成通气凹槽。
通过采用建立模型、制作鼻腔模具,在步骤s3成型以后等到等比例的鼻腔形状的填充物,且内部具有气泡和通气通道。其本身的体积和结构和真实鼻腔的体积和结构接近。且使用了能够吸收水分膨胀的材料,在吸收水分后,能够即时膨胀。通过机械压缩的方式压缩后,内部气泡的体积缩小或者消失,整体体积缩小,能够方便的置于鼻腔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通过基于人体鼻腔结构形态设计的填充物本体,使用弹性材料,配合膨胀压迫,膨胀后的填充物本体能够充分的接触鼻腔的四壁,填充物本体的凹陷部对应鼻内各凸起部位,能够将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上颌骨额突等结构之间进行全部或者部分物理分隔,实现防粘连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通过设置通气通路和微孔结构,增加了填充物的通气性能,且增加了填充物的弹性,提升了患者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通过将通过将填充物本体分为三个不同填充组件,针对不同手术的患者,选择对应部位的填充组件,以及将选择的多个部件一体化设置,在保持填充物固定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填充组件,利于提升通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的使用状态正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填充物的使用状态左视图示意图。
图标:1-上鼻道填充组件;2-中鼻道填充组件;3-下鼻道填充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鼻腔填充物,包括填充物本体,如图1-图3所示,所述填充物本体为按照鼻腔形状等比例缩小的弹性件;所述填充物本体吸收液体能够膨胀;膨胀后,所述填充物本体为按鼻腔形状等比例放大的弹性件。
所述填充物本体包括上鼻道填充组件1、中鼻道填充组件2、下鼻道填充组件3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上鼻道填充组件1与鼻腔上鼻道匹配;所述中鼻道填充组件2与鼻腔中鼻道匹配;所述下鼻道填充组件3与鼻腔下鼻道匹配。
通过将填充物本体分为三个不同填充组件,针对不同手术的患者,选择对应部位的填充组件。不需要止血的部分则不设置填充组件。能够更灵活的适用于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提升通气效果。
所述上鼻道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中鼻道填充组件包括第二凹陷部;所述下鼻道填充组件包括第三凹陷部。
其中第一凹陷部对应上鼻甲部位,第二凹陷对应中鼻甲部位,第三凹陷部对应下鼻甲部位。
三个填充组件中,均包含了凹陷部位,且分别对应了鼻腔鼻甲结构,能够单独的固定在鼻腔内。
所述填充物本体上设有若干通气管;所述若干通气管贯穿所述填充物本体,一端连通鼻腔外侧,另一端连通鼻腔内侧。
所述填充物本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填充物本体与鼻腔的比例为0.1~0.5:1;吸收液体后,所述填充物本体与鼻腔的比例为1.2~1.5:1。
所述填充物本体内设有若干微孔结构。所述微孔结构内设有药物。
具体的结构和尺寸中,上鼻道填充组件1、中鼻道填充组件2、下鼻道填充组件3为一体式成型,各组件匹配各部分鼻道实际结构形状,所以均呈现不规则立体形状;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将鼻腔填充物置于鼻腔时,上鼻道填充组件作用于鼻腔上鼻道;上鼻道填充组件呈现不规则类三角形状,最长长度范围25-50mm,优选35mm,最高高度范围7-12mm,优选9mm。
中鼻道填充组件作用于鼻腔中鼻道;中鼻道填充组件呈现不规则类长条状形状,最长长度范围40-70mm,优选55mm,最高高度范围7-12mm,优选9mm;
下鼻道填充组件作用于鼻腔下鼻道;下鼻道填充组件呈现不规则类凹形长条形状,最长长度范围40-75mm,优选58mm,最高高度范围15-30mm,优选21mm。
通气管的为直径3-5mm。
实施例2
将如下配比的材料进行混合、发泡,作为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聚乙烯醇:80-99%;壳聚糖:0-20%;海藻酸盐:0-5%;明胶:0-10%;
交联剂为甲醛溶液,催化剂为浓盐酸,稳定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发泡剂为:水溶性淀粉。
本实施例中采用聚乙烯醇为填充材料,以15gpva为例,取15gpva(聚乙烯醇)为原材料,加入75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15ml甲醛溶液(交联剂)和2.5ml的质量分数30%浓盐酸(催化剂),反应5分钟左右,再加入2.5g水溶性淀粉(发泡剂)和1.5g十二烷基硫酸钠(稳定剂),恒温反应30分钟,期间持续搅拌。待泡沫稳定后静止到室温即可。
一种上述的鼻腔填充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鼻腔内部ct或mri扫描数据,建立鼻腔三维模型;在本步骤中,建立的鼻腔三维模型,可以是与真实鼻腔1:1等比例的,也可以与真实鼻腔的比例稍大或稍小;优选的,鼻腔三维模型与真实鼻腔的比例为0.9-1.1:1。
s2,采用3d打印的方式,根据鼻腔三维模型制作鼻腔模具;通过向模具中注入水的方式,得到模具空腔的体积为9.46ml,
s3,将经过发泡处理的填充材料2g装入鼻腔模具中,干燥成型;填充物为多微孔状,密度约为0.21g/ml。
s4,将步骤s3中成型的物料进行机械压缩,得到所述鼻腔填充物。
压缩后的鼻腔填充物的体积约为0.98cm3。置于水中5s后,膨胀至最大体积,体积约为11.82cm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