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脊柱手术越来越精细化及微创化,从而患者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越来越小。对于腰椎失稳及轻度腰椎滑脱无神经症状的患者,目前微创的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lateralinterbodyfusion,olif)已成为治疗该类疾患的脊柱外科微创热点手术。其利用腹膜后腹主动脉和腰大肌前缘之间的自然间隙,与传统的微创手术方式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lateralinterbodyfusion,xlif)和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directlateralinterbodyfusion,dlif)相比较,能更好地保护腰大肌和腰丛神经,有效降低了术后屈髋无力、疼痛、大腿感觉异常等问题。然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olif手术方式存在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腹腔交感神经损伤、cage沉降、感染、假关节、假体迁移、切囗疝等并发症风险。
是否能够采用手术风险更小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腰椎失稳及轻度腰椎滑脱无神经症状的这类患者?基于这种理念提出了腰椎后路棘突间融合术来治疗该类疾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腰椎后路棘突间融合手术上器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该装置可以对腰椎失稳及轻度腰椎滑脱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实现微创手术,快速固定棘突并实现融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包括盖板、防脱螺栓件、融合主板和底板;
所述融合主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融合侧板,两个融合侧板分别用于设置在棘突的两侧;所述防脱螺栓件穿过融合侧板与棘突固定;两个融合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骨块的融合腔;
所述盖板盖在所述融合腔上并与两个融合侧板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设置在两个融合侧板底部并与两个融合侧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融合侧板与棘突接触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的融合侧板上设置有用于防脱螺栓件穿过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通过盖板螺钉与融合侧板固定,所述融合侧板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盖板螺钉连接的螺钉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螺栓件为短螺钉,两个融合侧板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脱螺栓件固定同一棘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螺栓件为长螺钉,两个融合侧板通过一个防脱螺栓件贯穿固定棘突;
所述防脱螺栓件包括螺栓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螺栓杆为具有尖端的螺杆,所述螺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螺纹段、螺栓头、第二螺纹段、光滑段和第三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段设置在尖端上,第三螺纹段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段和第三螺纹段分别用于和两个融合侧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滑段的长度小于两个融合侧板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融合侧板上设置有沉孔和防转螺母,防转螺母设置在沉孔内,所述防转螺母设置在所述沉孔一侧,当防转螺母转动后能限制所述第一螺母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和融合主板为平板或者具有多孔结构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宽度小于两个防脱螺栓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底板与一个融合侧板底部一体成型,另一融合侧板底部设置用于插入所述底板的插槽;
或者,所述底板具有两个侧底,两个侧底分别与两个融合侧板底部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防脱螺栓件、融合主板和底板均采用3d打印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棘突间融合装置,主要由盖板、防脱螺栓件和融合主板组成,两个融合侧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棘突的外侧,并通过防脱螺栓件穿过棘突固定两个融合侧板;两个融合主板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骨块的融合腔进行骨融合。该装置结构简单,手术固定方便,可以快速实现手术固定,并通过腰椎后路棘突间融合解决患者微创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俯视图;
图3是图1去掉盖板的俯视图;
图4是防脱螺栓件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立体图二;
图6是实用新型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立体图三;
图7是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图一;
图8是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图二;
图9是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图三;
其中,1为盖板;2为防脱螺栓件;3为融合主板;4为底板;11为盖板螺钉;20为螺栓;21为第一螺纹段;22为螺栓头;23为第二螺纹段;24为光滑段;25为第三螺纹段;26为第一螺母;27为第二螺母;30为融合侧板;31为螺钉孔;32为凹槽;33为沉孔;34为防转螺母;41为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情况做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为了实现腰椎后路棘突间融合术来治疗该类疾患,相匹配的,本申请提供了与该新型手术相应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包括盖板1、防脱螺栓件2和融合主板3和底板4;
所述融合主板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融合侧板30,两个融合侧板30分别用于设置在棘突的两侧;所述防脱螺栓件2穿过融合侧板30与棘突固定;两个融合侧板30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骨块的融合腔;
所述盖板1盖在所述融合腔上并与两个融合侧板30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4设置在两个融合侧板30底部并与两个融合侧板30连接。
具体手术时,将术者显露病椎相应节段棘突,去除棘上及棘间韧带,使用高速磨钻打磨骨表面。然后安装本申请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两个融合侧板30在对应的棘突两侧,通过防脱螺栓件2穿过棘突固定两个融合侧板30;在融合腔内填充骨块或者人工骨,盖上盖板1进行封闭即完成手术。
患者固定融合后由于椎间失稳消失则可缓解由于轴性失稳所致的下腰痛症状。该手术不仅创伤更小,且其入路简单,术区周围无重要脏器组织,手术风险很小。
为了使得棘突与融合侧板30接触配合良好,融合侧板30与棘突接触一侧设置有凹槽。打磨骨表面后的棘突设置在凹槽防止滑动。凹槽对应的融合侧板30上设置有用于防脱螺栓件2穿过的通孔,用于防脱螺栓件2穿过。
作为优选地实施例,融合侧板30可以采用3d打印成型技术,预先测量患者棘突的三维数据,进行精确位置的3d成型,例如凹槽32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实现与患者棘突表面一致的形成和大小,使得后续手术更加便捷和容易固定。
优选的,盖板1盖通过盖板螺钉11与融合侧板30固定,融合侧板30顶部设置有螺钉孔31。盖板盖上后通过盖板螺钉11实现快速固定。
其中,所述防脱螺栓件2为短螺钉或长螺钉,
采用短螺钉时,两个融合侧板30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脱螺栓件2固定同一棘突。两个棘突需要四个螺钉。
采用长螺钉时,两个融合侧板30通过一个防脱螺栓件2贯穿固定棘突;长螺钉具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防脱螺栓件2包括螺栓杆20、第一螺母26和第二螺母27;所述螺栓杆20为具有尖端的螺杆,所述螺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螺纹段21、螺栓头22、第二螺纹段23、光滑段24和第三螺纹段25,第一螺纹段21与第一螺母26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段25设置在尖端上,第三螺纹段25与第二螺母27螺纹连接。
具体地,螺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螺纹段21、螺栓头22、第二螺纹段23、光滑段24和第三螺纹段25,第三螺纹段25进行钻孔和固定另一融合主板。光滑段24设置在棘突内,第二螺纹段23与融合主板螺纹固定,螺栓头22实现卡住融合主板沉孔内壁;第一螺纹段21实现二次固定,与第一螺母固定。所述第二螺纹段23和第三螺纹段25分别用于和两个融合侧板30螺纹连接。
所述光滑段24的长度小于两个融合侧板30之间的距离。第三螺纹段25设置在尖端上,能够起到穿透棘突的作用,穿过之后就不需要螺纹的作用,因此采用光滑段24可以使得螺杆快速经过,提高手术效率。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融合侧板30上设置有沉孔33和防转螺母34,防转螺母34设置在沉孔33内,所述防转螺母34设置在所述沉孔33一侧,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螺母26转动。当其转动180度后可限制所述第一螺母(26)旋转、松动。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给出具体方案为所述融合主板和盖板为平板。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给出具体方案所述融合主板和盖板为具有多孔结构板。
另外,要求底板4的宽度小于两个防脱螺栓件2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给出具体方案为所述底板4与一个融合侧板30底部一体成型,另一融合侧板30底部设置用于插入所述底板4的插槽41;插槽41上也有用于锁紧底板4的锁紧螺母。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给出具体方案为所述底板4具有两个侧底,两个侧底分别与两个融合侧板30底部一体成型。
为了使手术更精细化及个体化,所述盖板1、防脱螺栓件2、融合主板3和底板4均可根据患者个体化影像学数据采用3d打印成型,也可打印相应大小的植骨块,使其成为一体更有利于术后融合。
此外,本手术方式及所涉及的新型棘突间融合装置也可作为常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补充融合方式,做到椎体前柱融合及后柱融合,完成腰椎的360°融合,使得腰椎融合手术疗效更确切,融合率更高。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做出了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说明并非限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所作的增加、等同替换,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