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
背景技术:
患者接受治疗时,需要从病床搬动至手术推床再转运至手术床或检查床上。患者无法自主活动,往往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共同搬运,费时费力。
此外,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复苏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现有手术推床上的床垫过硬,推床床面又窄,不便于变换体位,容易造成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左片、右片以及设于床垫本体头端和尾端的连接部件;
所述左片与右片均包括由若干个气囊组成的片体,气囊中填充有颗粒物;左片与右片上均设有气囊通气口;气囊通气口与内部的颗粒物之间设有颗粒物拦截装置;
左片的片体与右片的片体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还包括抽充气系统,抽充气系统包括通气管和抽充气装置,通气管与抽充气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抽充气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抽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联接。
进一步的,每个气囊上均设有气囊通气口,左片上相邻两个气囊不相通,右片上相邻两个气囊不相通。
优选地,所述气囊为条形,气囊从头端到尾端依次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左片上每间隔一个气囊的两个气囊通过支管与同一通气管连接;
右片上每间隔一个气囊的两个气囊通过支管与同一通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床垫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约束带,每对约束带均包括左约束带和右约束带,左约束带一端与左片连接,右约束带一端与右片连接,所述左约束带与右约束带可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左片与右片均还包括包在片体外的保护套,所述左片与右片的保护套上均设有上肢约束片,左片上的上肢约束片的一侧与左片保护套固接,另一侧可通过魔术贴与左片保护套粘接;
右片上的上肢约束片的一侧与右片保护套固接,另一侧可通过魔术贴与右片保护套粘接。
优选地,所述颗粒物为聚乙烯泡沫塑料颗粒。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头部固定器,头部固定器可拆卸安装在床垫本体上,所述头部固定器包括三片,
三片分别为第一片气囊、第二片和第三片气囊,第二片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片气囊和第三片气囊连接;所述第一片气囊和第三片气囊中均填充有颗粒物,第一片气囊和第三片气囊上均设有通气口;
至少在第二片的左右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床垫本体固定的第一固定带,所述左片和右片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带适配的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片气囊上设有至少一条第三固定带,所述第三片气囊上设有与第三固定带适配的第四固定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床垫本体可变硬,方便搬运,更省时省力;且在转运过程中,可减少与病人的直接接触,避免反复挪动患者身体,能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2,本实用新型可对气囊进行交替充气和抽气,可解决患者在推床上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问题,避免形成压疮。
附图说明
图1是左片体与右片体拼接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左片和右片局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左片体与右片体拼接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左片体与右片体局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8是平摊时头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头部固定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床垫本体1包括左片11、右片12以及设于床垫本体1头端和尾端的连接部件13。
左片11包括左片体110和包裹在左片体110外的保护套4,右片12包括右片体120和包裹在右片体120外的保护套4。
左片体110与右片体120可通过连接部件13连接在一起。如图2、3所示,连接部件13包括设置在左片体110上的第一连接杆131、设置在右片体120上的第二连接杆132和用于将第一连接杆131与第二连接杆132连接在一起的快接部件133。快接部件133可为螺纹套筒或卡扣。若快接部件133为螺纹套筒,则在第一连接杆131与第二连接杆132上有与其适配的连接螺纹。若快接部件133为卡扣,可选择铲式担架相同的卡扣。
保护套4对应第一连接杆131与第二连接杆132的位置有预留通孔41,第一连接杆131与第二连接杆132从对应的预留通孔41处伸到保护套4外部。
如图1、4所示,左片体110和右片体120均由若干个气囊14组成。若干气囊14可条形布置也可井字格布置。
气囊14中填充有颗粒物141。颗粒物141可选择泡沫塑料小球。优选聚乙烯泡沫塑料小球。聚乙烯泡沫塑料颗粒在真空环境下可以迅速聚集坚硬塑形。
颗粒物141的填充率应当满足当气囊14抽成真空,气囊14内的颗粒物141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使气囊14变成硬板状。
本实施例中左片11的气囊14彼此相通,在左片11的至少一个气囊14上设有气囊通气口142。右片12的气囊14彼此相通,在右片12的至少一个气囊14上设有气囊通气口142,通过气囊通气口142给气囊14注气或抽气。
气囊通气口142可成对设置,一个作为抽气口,另一个作为充气口;气囊通气口142也可既当抽气口又当充气口。
气囊通气口142与内部的颗粒物141之间设有颗粒物拦截装置,颗粒物拦截装置可为滤网结构,只允许空气进出,可避免颗粒物141从气囊14中脱出。
保护套4对应气囊通气口142的位置有预留孔。
为方便对气囊14进行充气和抽气,床垫本体1可配套有抽充气系统2。抽充气系统2包括抽充气装置21和与抽充气装置21连接的通气管22。使用时,将通气管22与气囊的气囊通气口142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抽充气装置21为双作用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抽充气装置21可由单独的充气泵和抽气泵组成。
为更便于搬动,在床垫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对约束带,约束带的数量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本实施例中床垫本体1上前后设有两对约束带。如图1所示,每对约束带均包括左约束带15和右约束带16,左约束带15一端与左片体110连接,右约束带16一端与右片体120连接,左约束带15与右约束带16可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患者固定床垫本体1上,更方便搬动。
在保护套4上预留有供约束带穿出的开口,约束带自由端从该开口穿出。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约束带也可直接设置在保护套4上。
为方便固定患者的上肢,在左片11与右片12上对称设有上肢约束片17,上肢约束片17的一侧与保护套4固接,另一侧设有魔术贴a面171,保护套4表面有与魔术贴a面171适配的魔术贴b面172,通过魔术贴可将上肢约束片17的另一侧与保护套4粘接,从而在上肢约束片17与左片11间形成用于容置上肢的空间。
上肢约束片17的长度应当长于腕关节与肘关节间的距离。上肢约束片17为棉布材质。患者上肢放置于床垫本体上后,将另一边粘贴在保护套上即可,可避免搬动过程中患者的上肢乱晃,保护上肢不被磕伤等。上肢约束片17也可防止烦躁患者抓伤、意外拔除引流管等。
为便于提拉,左片11与右片12的外侧设有均设有两个提手18。
实际应用中,床垫本体1与抽充气系统2可成套配置,也可分别单独配置。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将左片11和右片12的气囊均抽真空,使左片11和右片12变成硬,然后将左片11和右片12分别从患者的两侧插入患者身体下方,连接好约束带等部件;
随后,利用头端和尾端的连接部件13将左片11和右片12连接成整体;
然后,两个护理人员提着床垫本体1把床垫本体1和患者一起抬到手术推床;
到手术室后,提着床垫本体1把床垫本体1和患者一起抬到手术床上;之后,松开连接部件13,使左片11与右片12分离,从患者两侧分别将左片11与右片12抽离即可;
手术完成后,再次将左片11和右片12分别从患者的两侧插入患者身体下方;利用头端和尾端的连接部件13将左片11和右片12连接成整体,将患者从手术床上抬到到手术推床上;然后转运至麻醉复苏室;
在麻醉复苏室中,利用充气装置向气囊14中充气,使床垫本体1变软,增加病人舒适度;
患者苏醒后,将患者推至病房,将左片11和右片12的气囊均抽真空,使左片11和右片12变成硬,然后将患者抬到病床上,使左片11与右片12分离,然后从患者两侧分别将左片11与右片12抽离即可。
本实施例床垫本体可变硬,方便搬运,更省时省力;且在转运过程中,可减少与病人的直接接触,解决反复抬起挪动患者的问题,能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抽充气系统2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人机交互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抽充气装置21均与处理器电连接。
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显示屏、充气按键、抽气按键、停止键和开关键等。
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可选择抽气、充气等。
通过控制系统还可以设置抽充气时间、抽气和放气的频率等。这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气囊14上均设有气囊通气口142,左片11上相邻两个气囊14不相通,右片12上相邻两个气囊14也不相通。通过对不同气囊14充气抽气来实现对患者的按摩。
片体上相邻两个气囊14配有一个抽充气装置21。两个抽充气装置21对相邻两个气囊14交替抽气和充气。
本实施例中气囊14为条形,气囊14从头端到尾端依次排列设置。
左片11上每间隔一个气囊14的两个气囊14通过支管与同一通气管连接;右片12上每间隔一个气囊14的两个气囊14通过支管与同一通气管连接。
如图6、7所示,b气囊相邻的所有a气囊通过支管与通气管a连接;所有b气囊通过支管与通气管b连接;通气管a和通气管b连接分别连接一个抽充气装置21,通气管a和通气管b上设有电控阀23或手动阀。
患者转运至推床上后,对气囊进行交替充气和抽气,可解决患者在推床上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问题,避免形成压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前面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分体式患者转运床垫还包括头部固定器3,头部固定器3可拆卸安装在床垫本体1上。如图8、9所示,头部固定器3包括三片,三片气囊分别为第一片气囊31、第二片32和第三片气囊33,第二片3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片气囊31和第三片气囊33连接。第二片3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垫体。
第一片气囊31和第三片气囊33中均填充有颗粒物141,第一片气囊31和第三片气囊33上均设有通气口。
至少在第二片32的左右侧设有用于与床垫本体1固定的第一固定带34。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片32的左侧、右侧和头侧均设有两条第一固定带34。
左片11和右片12的保护套4上均设有与第一固定带34适配的第二固定带19,床垫本体1的左侧、右侧和头端分别有两条第二固定带19。第二固定带19与第一固定带34可通过带扣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头部固定器3固定在床垫本体1上。
第一片气囊31上设有至少一条第三固定带35,第三片气囊33上设有与第三固定带35适配的第四固定带36。
当需要固定患者头部时,患者头部躺在第二片32上,第一片气囊31和第三片气囊33同时抽真空,使第一片气囊31和第三片气囊33变硬,然后将第一片气囊31与第三片气囊33立起来,第三固定带35与第四固定带36通过带扣连接在一起,避免第一片气囊31与第三片气囊33倒下。第一片气囊31与第三片气囊33从两侧将患者头部固定在中间,为避免压迫耳朵,第一片气囊31与第三片气囊33上设有耳孔37。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