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下肢骨折病人在康复锻炼时,大多使用拐杖助行,但是现有的拐杖结构单一,肢体没有支撑装置,在行走时患者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会造成再次损伤,为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同时拐杖的高度无法调节,为不同身高的患者带来不便,并且当患者行走疲劳后需要进行坐下休息时,无法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不利于患者在锻炼与休息之间的状态进行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具备对肢体进行支撑、高度可调节和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拐杖结构单一,肢体没有支撑装置,在行走时患者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会造成再次损伤,为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同时拐杖的高度无法调节,为不同身高的患者带来不便,并且当患者行走疲劳后需要进行坐下休息时,无法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不利于患者在锻炼与休息之间的状态进行转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相对一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竖管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贯穿至竖管的内腔,所述竖杆位于竖管内腔一端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竖管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左侧贯穿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右端依次贯穿横管和竖管并延伸至卡槽的内腔,所述卡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活动板,所述卡杆的表面活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活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左端与横管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和弹簧均位于横管的内腔,所述竖杆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肩托,所述竖杆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底部贯穿至连接板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顶部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外部,所述支撑杆位于底板上方一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限位板,所述竖管右侧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侧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卡环,所述弹力卡环套设在竖杆的表面,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万向轮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
优选的,所述l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肩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弹力卡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内壁与竖杆的表面接触,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套设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横管的两侧和竖管左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杆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卡杆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与电机转轴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机转轴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的形状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连接板、竖管、竖杆、卡槽、横管、卡杆、活动板、弹簧、连接杆、l型板、肩托、把手、电机、螺纹杆、u型板、支撑杆、限位板、支撑板、弹力卡环、蓄电池和万向轮进行配合,具备对肢体进行支撑、高度可调节和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拐杖结构单一,肢体没有支撑装置,在行走时患者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会造成再次损伤,为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同时拐杖的高度无法调节,为不同身高的患者带来不便,并且当患者行走疲劳后需要进行坐下休息时,无法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不利于患者在锻炼与休息之间的状态进行转换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板,对u型板进行限位,防止u型板脱离螺纹杆,同时当限位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接触时,万向轮刚好抬离地面,通过设置支座,当支撑板放下时,增大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面积,使支撑板更加的稳定,通过设置软垫,对患者的腋下进行缓冲和保护,通过设置橡胶垫,增大弹力卡环和竖杆之间的摩擦力,对支撑板固定的更加稳定,通过设置橡胶套,增大患者人手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把握的更加牢固,通过设置第一通孔,使卡杆在移动时不受到横管和竖管的影响,移动的更加顺利,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使电机转轴在转动时不受到连接板的影响,转动的更加顺畅,通过设置拉环,拉动拉环便于带动卡杆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仰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连接板、3竖管、4竖杆、5卡槽、6横管、7卡杆、8活动板、9弹簧、10连接杆、11l型板、12肩托、13把手、14电机、15螺纹杆、16u型板、17支撑杆、18限位板、19支撑板、20弹力卡环、21蓄电池、22万向轮、23支座、2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连接板2、竖管3、竖杆4、卡槽5、横管6、卡杆7、活动板8、弹簧9、连接杆10、l型板11、肩托12、把手13、电机14、螺纹杆15、u型板16、支撑杆17、限位板18、支撑板19、弹力卡环20、蓄电池21、万向轮22、支座23和控制器2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5,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相对一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竖管3,竖管3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竖杆4,竖杆4的底部贯穿至竖管3的内腔,竖杆4位于竖管3内腔一端的左侧开设有卡槽5,竖管3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管6,横管6的左侧贯穿设置有卡杆7,卡杆7的右端依次贯穿横管6和竖管3并延伸至卡槽5的内腔,卡杆7的表面固定套设有活动板8,卡杆7的表面活动套设有弹簧9,弹簧9的右端与活动板8的左侧固定连接,弹簧9的左端与横管6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活动板8和弹簧9均位于横管6的内腔,竖杆4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11,l型板11远离连接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肩托12,竖杆4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3,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转轴的底部贯穿至连接板2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的表面螺纹套设有u型板16,u型板16顶部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顶部贯穿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外部,支撑杆17位于底板1上方一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限位板18,竖管3右侧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左侧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卡环20,弹力卡环20套设在竖杆4的表面,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1,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22,通过设置限位板18,对u型板16进行限位,防止u型板16脱离螺纹杆15,同时当限位板18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接触时,万向轮22刚好抬离地面,支撑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座23,万向轮22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通过设置支座23,当支撑板19放下时,增大支撑杆17对支撑板19的支撑面积,使支撑板19更加的稳定,l型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4,控制器24分别与电机14和蓄电池21电性连接,肩托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垫,弹力卡环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内壁与竖杆4的表面接触,把手13的表面固定套设有橡胶套,通过设置软垫,对患者的腋下进行缓冲和保护,通过设置橡胶垫,增大弹力卡环20和竖杆4之间的摩擦力,对支撑板19固定的更加稳定,通过设置橡胶套,增大患者人手与把手13之间的摩擦力,把握的更加牢固,横管6的两侧和竖管3左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杆7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卡杆7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通过设置第一通孔,使卡杆7在移动时不受到横管6和竖管3的影响,移动的更加顺利,连接板2的顶部开设有与电机14转轴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电机14转轴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使电机14转轴在转动时不受到连接板2的影响,转动的更加顺畅,卡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的形状为圆形,通过设置拉环,拉动拉环便于带动卡杆7进行移动,通过底板1、连接板2、竖管3、竖杆4、卡槽5、横管6、卡杆7、活动板8、弹簧9、连接杆10、l型板11、肩托12、把手13、电机14、螺纹杆15、u型板16、支撑杆17、限位板18、支撑板19、弹力卡环20、蓄电池21和万向轮22进行配合,具备对肢体进行支撑、高度可调节和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拐杖结构单一,肢体没有支撑装置,在行走时患者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会造成再次损伤,为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同时拐杖的高度无法调节,为不同身高的患者带来不便,并且当患者行走疲劳后需要进行坐下休息时,无法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不利于患者在锻炼与休息之间的状态进行转换的问题。
使用时,当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时,需要对助行装置进行调节,用手握住连接杆10往上进行移动,连接杆10的往上移动带动竖杆4往上移动,由于卡杆7的右端为斜面设计,竖杆4对卡杆7进行挤压,使卡杆7的右端移动到第一通孔内,当调节到适当的高度后且卡杆7和卡槽5正对,由于弹簧9的弹力带动活动板8往右移动,活动板8的移动带动卡杆7的右端插入到卡槽5内对竖杆4进行固定,从而调节到患者需要的高度,患者将腋下放置到肩托12内并用手握住把手13上的橡胶套,肩托12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支撑,在行走时使患者不易产生疲劳感,降低造成再次损伤,通过万向轮22,使患者行走更加的方便和减小痛苦,当患者行走疲劳后需要进行坐下休息时,控制器24控制电机14转轴的转动,电机14转轴的转动带动螺纹杆15的转动,螺纹杆15的转动带动u型板16、支撑杆17、限位板18和支座23的下降,随着u型板16的下降并与地面接触和限位板18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接触时,万向轮22刚好抬离地面,使助行装置在对患者休息支撑时更加的稳定,控制器24控制电机14的关闭,用手转动支撑板19,支撑板19的转动带动弹力卡环20脱离竖杆4,将支撑板19转动到与支座23的顶部接触,对支撑板19进行支撑,患者即可坐在支撑板19上进行休息,当需要将支撑板19收起时,用手转动支撑板19,将支撑板19上的弹力卡环20卡在竖杆4上,即可对支撑板19进行固定收起,控制器24控制电机14转轴的运行,电机14转轴的转动带动u型板16、支撑杆17、限位板18和支座23的上升,将u型板16进行收起,使万向轮2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即可进行再次行走。
综上所述:该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通过底板1、连接板2、竖管3、竖杆4、卡槽5、横管6、卡杆7、活动板8、弹簧9、连接杆10、l型板11、肩托12、把手13、电机14、螺纹杆15、u型板16、支撑杆17、限位板18、支撑板19、弹力卡环20、蓄电池21和万向轮22进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拐杖结构单一,肢体没有支撑装置,在行走时患者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会造成再次损伤,为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同时拐杖的高度无法调节,为不同身高的患者带来不便,并且当患者行走疲劳后需要进行坐下休息时,无法对患者进行休息支撑,不利于患者在锻炼与休息之间的状态进行转换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