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弹性体式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输液领域应用的一种硅胶弹性体式正压无针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球的医疗输液领域,无针穿刺是主流趋势,正压无针输液接头临床上可用于与静脉留置针和输液器连接实现无针穿刺或者与用于长期肿瘤化疗输液的picc、输液港都等医疗器具连接。一般留置针、picc和中心静脉导管等通过细小导管向血管内进行静脉输液的器械,在输液完成后,护士都要对管路利用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操作,进而防止输液结束后血液回流到留置针、picc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前端管腔凝固形成血栓。该操作等再一次需要进行输液操作时,由于管路的前端被堵无法再进行输液,因此必须要进行留置针、picc、中心静脉导管的更换操作。上述操作过程,一方面,护士在输液结束后要及时对留置针或picc、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肝素钠封管,封管的工作量比较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由于picc、中心静脉导管、价格都很昂贵,进而也增加了患者的费用,提升了家庭负担以及治疗成本。
目前尽管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正压无针输液接头。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这些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外形尺寸大,患者携带不舒服,活动不方便。且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内部药液通路结构较为复杂,使无针输液接头内腔里面存在液体死角,极易容易定植细菌,而滋生的细菌随药液进入患者血管,会带来并可预估的医疗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此外,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内腔体积大,导致输液或注射后药液残留多,而临床上很多胰岛素和抗肿瘤药十分昂贵,药液残留多,不但减弱药疗效,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也浪费了金钱,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市场上还存在有钝针结构的无针输液接头,由于其接头内部有金属弹簧等金属零部件,一方面金属的零部件容易生锈和氧化发黑,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和心里恐惧,另一方面患者一旦使用着无针输液接头,就不能进行核磁共振影像检查,阻碍了医疗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医用效果的硅胶弹性体式正压无针输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硅胶弹性体式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设置有内腔通道的外套、底座、活塞和弹性结构,所述底座的一端同轴连接于外套并配合包围形成活塞容纳腔,另一端开设有注液操作端口,所述活塞同轴连接于活塞容纳腔内并实现一端可往复穿设进入内腔通道,其另一朝向注液操作端口的端部设置为活塞顶部,所述活塞同轴开设有与内腔通道相连通的液体通道并于靠近活塞顶部的侧面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活塞于注液口远离活塞顶部的一侧凸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的一侧为设置有注液口的注射操作部,另一侧为弹性驱动部,所述底座的一端内套连接于外套内,所述底座开设有与注射操作部相适配的注射连接部以及与限位凸环的外径相适配的驱动内容部,所述注射操作部于注液口和活塞顶部之间套设连接有密封圈以实现与注射连接部的密封过盈配合,注射连接部与驱动内容部的连接处形成与限位凸环相对应的限位台面,所述注射连接部的端部为注液操作端口,所述驱动内容部、限位凸环和底座配合形成用于安装弹性结构的安装腔,所述弹性结构为硅胶弹性体,所述硅胶弹性体的两端为加强环件,中部形成外表面为波纹形状的弹性部,贴设于所述限位凸环的加强环件的外表面形成与驱动内容部过盈配合的端部密封凸环,另一加强环件凸设为安装于底座端部和外套之间的密封垫圈,所述硅胶弹性体的内表面朝向弹性驱动部同轴凸设有若干密封环件。
该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硅胶弹性体套设于活塞的弹性驱动部,继而利用结构分别实现对外套以及外套和底部的连接位的密封操作,同时于其内表面进行若干密封环件的凸设,继而保证与活塞的连接密封效果,从而使其整合实现优良的密封特性。该装置在保证复弹性能以及密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简化,更易于实现整体体积的缩小,提升装置的实用性以及操作适用范围。保证操作质量。进一步的是,所述硅胶弹性体为内径一致的筒状结构,靠近所述限位凸环的弹性驱动部的外径增大与加强环件实现过盈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环件为靠近底座的加强环件内表面的底部密封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液体通道为细长型直线圆柱通道,所述注液口为两个对称开设的侧方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设置为多面棱柱结构,所述驱动内容部的外表面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周向均设有若干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的结构设置,利用硅胶弹性体实现常规弹簧和密封圈的一体化设计,利用自身材料特性提供了超强回弹性能以及优良的自密封性能,在减少了内部部件的同时保证了对内部活塞的密封特性以及往复驱动均衡性,提升了应用质量以及使用效果,且在简化了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易于实现整体体积的缩小,便于装置实用性的提升,同时避免了对金属零部件的应用,避免了对后续核磁共振灯检查操作的影响,保证了医用效果;
2、硅胶弹性体与弹性驱动部的结构设置,保证了外径增大的活塞支撑结构强度,保证了应用稳定性,同时增大了与硅胶弹性体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连接质量并形成端部的密封效果,并将密封环件设置为硅胶弹性体的另一端部,一方面可保证硅胶弹性体与活塞两端的密封效果,降低形变过程中的密封效果应用,另一方面可利用加强环件增大结构强度,保证侧边相对作用力的稳定性,保证密封定位效果;
3、细长型直线圆柱通道的结构设置,避免了内部结构的死角产生,避免了液体在其内部的堆积,在保证药液应用率的同时,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接头内腔的冲洗质量,减少了细菌定值,保证了医疗器械的卫生安全性,此外也易于实现内部体积的缩小,进一步降低了药液的残留量,保证了医疗效果,更易于实现成本的合理配置;
4、底座外表面与外套加强筋的配合设置,提升了装置的连接结构表面摩擦力,为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将输液器具与正压无针输液接头进行连接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输液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输液接头和注射器具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弹性体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输液接头的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1、外套;11、注射连接部;12、驱动内容部;121、加强筋;2、活塞;21、注射操作部;211、活塞顶部;212、注液口;213、密封圈;214、密封定位槽;22、限位凸环;23、弹性驱动部;24、液体通道;3、硅胶弹性体;31、加强环件;311、端部密封凸环;32、弹性部;33、底部密封环;4、底座;41、内腔通道;5、注射器具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无针输液接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套1、设置有内腔通道41的底座4、活塞2和弹性结构。底座4的结构如图6所示将其表面设置为八面棱柱结构,进而利用多面棱柱结构提升结构摩擦力。且该装置应用过程中多为旋转连接,多面棱柱的相邻侧面之间形成的棱边可提升操作作用力的施加效果,保证旋转质量,同时也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底座4的一端与外部医疗配件的连接,另一端作为接头配件连接端。该接头配件连接端的内部形成安装凹槽,从而保证对外套1端部内套连接,保证连接质量。上述活塞2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沿轴线依次设置的注射操作部21、限位凸环22和弹性驱动部23,注射操作部21的侧面对称开设有两个与内部液体通道24连通的侧方孔作为注液口,该液体通道24可沿其轴线开设为朝向底座开口的细长型直线圆柱通道,继而实现与内腔通道41的连通,实现液体的传送操作。细长型直线通道的设置一方面可实现内部体积的缩小,降低液体滞留量,提升医疗用药效果,另一方面可利用其内壁结构实现提升导流效果,降低内部流道的储液死角,减少和降低了细菌的定植可能,方便的医护人员对正压接头内部管腔的冲洗,便于医疗卫生标准的实现。其开设有液体通道24开口的弹性驱动部23的端部外径设置为与内墙通道41的内径相匹配,从而实现在外部作用力的施加下沿其轴线的内套往复移动。则如图5所示的弹性结构套设于弹性驱动部23上,并实现两端于限位凸环22和底座4的端面抵触。该弹性结构为硅胶弹性体3,并运用了医用硅胶材料进行弹性结构的生产,以使其具有的良好的医学生物相容性能、超强的回弹性能的材料特点,可以将将原来正压无针输液接头通常采用的机械弹簧加密封圈的设计格式,整合为在一个硅胶弹性体上实现,实现结构的简化。其硅胶弹性体2的中部开设为内径一致的筒状结构,已形成可自行活动的活塞滑行通道。为保证连接密封效果,该硅胶弹性体3于靠近底座4的加强环件31的内表面凸设有底部密封环33,从而实现与弹性驱动部23端部的密封过盈配合。同时,弹性驱动部23的另一靠近限位凸环22的部位进行外径的增大,从而利用自身结构实现与该对应位置的加强环件31的过盈密封连接。该端部的扩展一方面提升了密封效果以及结构自身强度,另一方面也避免对内腔通道41的内套操作的影响,保证了连接质量。上述弹性驱动部23的外径扩展的轴向长度可设置为与加强环件31的宽度
相适配,进而提升连接作用力,同时应避免对另一端部内套连接的影响。上述方法利用弹性驱动部23实现对弹性驱动部23的两端密封设置,从而保证了连接密封效果,且为中部的外表面为波纹形状的弹性部32与弹性驱动部23之间形成一定的缓冲间隙,从而保证足够的应变空间,保证形变质量,同时避免了空间的局限性对连接相对位置产生的错位,保证了支撑应用效果。如图3所示的外套4的外表面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凸设了六条加强筋121,从而提升表面摩擦力,并与外套1相配合提升无针输液接头的整体应用效果。该外套1根据活塞2的相对结构沿轴线设置为与注射操作部21的外径相适配的注射连接部11以及与限位凸环22的外径相适配的驱动内容部12。注射操作部21于注液口212和活塞顶部211之间于其外表面同轴开设有密封定位槽214,从而进行密封圈213的限位连接。该注射连接部11与密封圈213实现过盈配合,以实现与注射操作部21的连接密封性,且活塞顶部211一侧端面设置为斜面结构,则注射连接部11的端部开设形成注液操作端口。由于同轴开设内径的变化,该注射连接部11与驱动内容部12的连接处形成与限位凸环22相对应的限位台面,进而对限位凸环2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此时外套于弹性驱动部23的硅胶弹性体3内置于驱动内容部12、限位凸环22和底座4配合形成的安装腔内。靠近限位凸环22的加强环件31的外表面凸设有端部密封凸环311,从而实现与驱动内容部12的周向密封效果。此时,驱动内容部
12的另一端部内套连接于底座4。抵触于底座4端面的加强环件31的外径设置为与底座4的内径相匹配,则外套1的内套端面抵触于加强环件31的端面,并进一步实现紧固连接。此时,该处的加强环件31的外环作为提升外套1和底座4连接密封效果的密封垫圈,同时利用其两侧结构的连接定位实现对硅胶弹性体3端部的定位操作,保证连接应用质量,进一步保证驱动应用效果。
在应用过程中,外套1、活塞2、硅胶弹性体3以及底座4根据上述内容以及图1连接完
成,并形成如图7所示的外部结构,此时活塞端部211穿设通过外套1的注射操作端口。硅胶弹性体3、活塞2及密封圈213组成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组件,且活塞2顶部注射操作部21处的密封圈213与外套1的注射连接部11处于密封状态。硅胶弹性体3的端部密封凸环311以及密封垫圈与外套1处于密封状态。活塞2与硅胶弹性体3装配到一起,通过硅胶弹性体3与活塞2之间的过盈配合,使得硅胶弹性体3与活塞2之间组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在使用时,如图4所示,注液器具接口5(如输液器的接头或注射器接头)拧入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即从注射连接部11的注液操作端口进入,并与活塞2的活塞顶部211相抵触。随着拧入深度的加深,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活塞2向下运动,则硅胶弹性体3在限位凸环22的作用下实现挤压并实现端部的朝向底座4的轴向移动。当密封圈213位于注射连接部11时,则注液器具内部的药液在密封圈213的密封作用下位于注射连接部11内。随着向下深度的继续拧入,密封圈213进入驱动内容部12,随着外套1内径的增大,则密封圈213的密封作用消失。输液器具或注射器的液体从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顶部斜面,进入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
外套1的内腔,并从活塞2处的注液口212进入液体通道。由于活塞2与硅胶弹性体3组成一体,在硅胶弹性体3的端部密封凸环311将硅胶弹性体3与外套1的内表面进行密封连接,继而使液体无法沿硅胶胶弹性体3与外套1的侧壁流动,从而保证液体只能沿活塞2上方的两侧的方形孔进入活液体通道24内,进一步沿该方向进行流动。由于在活塞2与硅胶弹性体3之间设计底部密封环33,且硅胶弹性体3下利用加强环件31将外套1与底座4的间隙进行密封,则液体只能沿着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内腔通道41进入留置针、picc或其它器械,最后进入血管。为保证装置的操作稳定性,该内腔通道41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环,从而对活塞1的端部进行位移限位,保证操作质量以及医疗安全。
当使用结束后,在医务人员拔出注射器具接口5后,硅胶弹性体3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对限位凸环22进行反向驱动,则活塞与硅胶弹性体的组件实现同步移动。当密封圈213回达限位台面时,则密封圈213、活塞2、端部密封凸环311以及外套1配合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在上述密闭的空间里存留有输液时的剩余液体,而此密闭空间里只有两个注液口212与外部环境即液体通道24相连。这时,活塞2及密封圈213在硅胶弹性体3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上运动,则内部滞留液体只能沿着注液口212进入液体通道24内,并由内腔通道41进
入留置针、picc或其它输液器具。由于液体通道24的结构设置,使其内部通道容积实现缩小。经实测本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内腔体积在保证医疗需求的同时可达到0.07ml,而目前一般正压无针输液接头0.19ml~0.40ml。因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内腔体积残留十分微小,且有效防止血管内药液的回流,同时该作用力是沿着输液的方向向人体内正向流动的,因此给予一正压作用力,保证了操作效果。该无针正压输液接头与留置针、picc、输液港、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输液结束后,护士只要拔出输液器。无针正压输液接头会自动产生一个一定体积的正压,推动留置针、picc、输液港、中心静脉导管里的液体继续向前推进。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输液结束后、血液回流堵塞导管、省去了用肝素钠进行封管,减轻了护士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