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扶手装置及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2021-01-08 11:01:41|193|起点商标网
扶手装置及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辅助行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代步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代步车(例如电动轮椅等)通常包括行走装置、座椅和扶手装置,行走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底部,扶手装置设置在座椅上,其中,扶手装置通常包括第一扶手部、第二扶手部和操控组件,第一扶手部和第二扶手部分别设置在座椅的左侧和右侧,操控组件固定在第一扶手部或第二扶手部上。

但是,用户在使用代步车过程中,由于操控组件被固定在其中的一个扶手部上,用户无法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将操控组件调整至操控便捷的扶手部上,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操控组件的安装位置无法调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所述扶手装置包括:

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槽;

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件和基座,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代步车,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所述基座上设有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限位结构分别用于将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或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装置,当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时,扶手组件的第一扶手的第二扶手分别设置在代步车的座椅的左右两侧,由于第一扶手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扶手的第二安装槽均用于操控组件的安装,当用户乘坐代步车时,用户可将操控组件调整至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扶手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当操控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内时,位于基座上的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均用于对操控组件的固定,从而保证了操控组件安装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一滑轨部,所述第一滑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且沿所述基座的安装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轨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结构并与所述连接结构适配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部的第一安装孔内;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弹性部配合,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滑轨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一滑轨部的表面且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顶珠,所述第一弹性部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顶珠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一滑轨部的表面且用于与所述限位孔卡接配合;

并且/或者所述连接结构为燕尾槽,所述第一滑轨部为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第一燕尾型轨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基座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滑轨部,所述第二滑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且沿所述基座的安装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轨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结构并与所述连接结构适配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部的第二安装孔内;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弹性部配合,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滑轨部配合,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轨部的表面且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顶珠,所述第二弹性部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珠配合,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轨部的表面且用于与所述限位孔卡接配合;

并且/或者所述连接结构为燕尾槽,所述第二滑轨部为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第二燕尾型轨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线件,所述第一接线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接线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代步车电连接接,所述第一接线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操控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并且/或者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二接线件,所述第二接线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接线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代步车电连接接,所述第二接线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操控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所述代步车包括:

扶手装置,所述扶手装置为根据如上所述的扶手装置;

座椅,所述扶手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上;

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代步车,扶手组件的第一扶手的第二扶手分别设置在代步车的座椅的左右两侧,由于第一扶手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扶手的第二安装槽均用于操控组件的安装,当用户乘坐代步车时,用户可将操控组件调整至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扶手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所述扶手装置包括:

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第二扶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燕尾型轨道、第一弹簧和第一顶珠,第一燕尾型轨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弹簧和第一顶珠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部分第一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一燕尾型轨道的表面,第二连接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第二燕尾型轨道、第二弹簧和第二顶珠,第二燕尾型轨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弹簧和第二顶珠均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部分第二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二燕尾型轨道的表面,所述第一燕尾型轨道与所述第二燕尾型轨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珠与所述第二顶珠结构相同;

接线组件,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件和第二接线件,第一接线件设置在第一本体部上且用于与所述代步车电连接接,第二接线件设置在第二本体部上且用于与所述代步车电连接接,所述第一接线件与所述第二接线件结构相同;

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包括基座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接线头和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接线头电连接,所述基座上燕尾槽和限位孔,限位孔设置在燕尾槽内,所述操控组件被设置为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状态时,所述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型轨道适配连接,所述第一顶珠与所述限位孔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接线件与所述接线头连接,所述操控组件被设置为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状态时,所述燕尾槽与所述第二燕尾型轨道适配连接,所述第二顶珠与所述限位孔卡接配合,所述第二接线件与所述接线头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装置,当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时,扶手组件的第一扶手的第二扶手分别设置在代步车的座椅的左右两侧,由于第一扶手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扶手的第二安装槽均用于操控组件的安装,当用户乘坐代步车时,用户可将操控组件调整至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扶手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当操控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内时,位于基座上的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均用于对操控组件的固定,从而保证了操控组件安装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扶手装置安装在代步车的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扶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扶手装置的进一步分解的结构示意图(仅示出第一扶手和座椅);

图4为图3中所示的扶手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扶手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扶手装置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扶手装置;

10为扶手组件;

11为第一扶手,111为第一安装槽,112为第一凸起结构,12为第二扶手,121为第二安装槽,13为第一侧板,14为第二侧板,15为第三侧板,16为第四侧板,17为第一连接件,171为第一本体部,172为第一限位部,173为第一滑轨部,1731为第一安装孔,18为第一接线件;

20为操控组件,21为基座,211为凹槽,212为连接结构,213为限位结构,22为按键,23为摇杆,24为接线头;

200为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扶手装置100,用于代步车,扶手装置100包括扶手组件10和操控组件20,扶手组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扶手11和第二扶手12,第一扶手1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二扶手12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21,操控组件20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第一安装槽111或第二安装槽121配合。

具体地,当扶手装置100用于代步车时,扶手组件10的第一扶手11和第二扶手12分别设置在代步车的座椅200的左右两侧,由于第一扶手11的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扶手12的第二安装槽121均用于操控组件20的安装,当用户乘坐代步车时,用户可将操控组件20调整至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扶手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扶手11用于承托用户一侧的手臂,第二扶手12用于承托用户另一侧的手臂,用户的使用习惯通常包括两种,即使用左手对操控组件20进行操作,或使用右手对操控组件20进行操作,通过选择操控组件20设置在第一扶手11上或第二扶手12上,从而能够使得操控组件20的设置位置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安装槽111可以设置在第一扶手1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第二安装槽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扶手12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一安装槽111设置在第一扶手11的前部,第二安装槽121也设置在第二扶手12的前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第一安装槽111与第二安装槽121对应设置,当操控组件20与第一安装槽111或第二安装槽121配合时,由于用户的手通常位于扶手的前部,因此,便于用户对操控组件20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另外,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扶手11和第二扶手12均为独立结构,当扶手装置100用于代步车时,将第一扶手11和第二扶手12分别固定在代步车的座椅200的左右两侧,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操控组件20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一扶手11上设置一个操控组件20,第二扶手12上设置另一个操控组件20,两个操控组件20仅控制件不同,其余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操控组件20的控制件为摇杆23,另一个操控组件20的控制件为按键22,用户通过操控控制件为摇杆23的操控组件20实现代步车的移动,故此,用户通过根据左手或右手的操控习惯对控制件为摇杆23的操控组件2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当控制件为摇杆23的操控组件20位于第一扶手11上时,控制件为按键22的操控组件20位于第二扶手12上;当控制件为摇杆23的操控组件20位于第二扶手12上时,控制件为按键22的操控组件20位于第一扶手11上,即两个操控组件20可进行交换安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控组件20的数量为一个,用户可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将操控组件20设置在第一扶手111或第二扶手12上,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大于两个),以满足多人乘坐代步车时,不同人员控制车辆的需求,并且在代步车上设有多个用于操控组件20安装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参考第一安装槽111或第二安装槽121),通过调整操控组件20与不同的连接结构212进行连接,从而满足操控人员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6所示,操控组件20包括控制件和基座21,控制件用于控制代步车,控制件设置在基座21上,基座21上设有连接结构212和限位结构213,连接结构212和限位结构213分别用于将基座21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1内或第二安装槽121内。以用户需要将操控组件20从第二扶手12上调整至第一扶手11上为例进行说明。在对操控组件20的位置进行调整时,用户先解除连接结构212和限位结构213对基座21的固定,再将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的第二安装槽121分离,最后通过连接结构212和限位结构213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1内,从而实现了操控组件20安装位置的调整,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使得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得到了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当操控组件20与第一安装槽111配合时,操控组件20的基座2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并且基座21与第一扶手11的外表面平齐,控制件凸出于第一安装槽111设置,从而保证了第一扶手11外观的整体协调性。当操控组件20与第二安装槽121配合时,配合方式及外观结构可参考操控组件20与第一安装槽111的配合,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扶手11还包括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在第一扶手11的前部设置有第一凹陷结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分别设置第一扶手11上,并且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凹陷结构的相对两侧,利用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和第一凹陷结构合围形成与第一扶手11的顶部和第一扶手11的前部均贯通的第一安装槽111,在结构上较为简单,便于制造及装配,从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在第一扶手11上还设有第一凸起结构112,基座21对应第一凸起结构112的位置设有凹槽211,基座21与第一连接件17配合时,第一凸起结构112与凹槽211配合,利用第一凸起结构112与凹槽211的配合,从而避免了操控组件20出现晃动等情况,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111开设在第一扶手11上,并且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与第一扶手11的顶部贯通,从而简化了第一扶手11的装配流程,使得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扶手12还包括第三侧板15和第四侧板16,在第二扶手12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凹陷结构,第三侧板15和第四侧板16分别设置第二扶手12上,并且第三侧板15和第四侧板16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凹陷结构的相对两侧,利用第三侧板15、第四侧板16和第二凹陷结构合围形成与第二扶手12的顶部和第二扶手12的前部均贯通的第二安装槽121,在结构上较为简单,便于制造及装配,从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在第二扶手12上还设有第二凸起结构,基座21与第二连接件配合时,第二凸起结构与凹槽211配合,利用第二凸起结构与凹槽211的配合,从而避免了操控组件20出现晃动等情况,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槽121开设在第二扶手12上,并且第二安装槽121的槽口与第二扶手12的顶部贯通,从而简化了第二扶手12的装配流程,使得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扶手组件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7,第一连接件17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第一连接件17用于与基座21配合。具体地,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设置在第一扶手11上时,将操控组件20的基座2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并且利用基座21上的连接结构212与限位结构213与第一连接件17配合,从而实现操控组件20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17,提高了操控组件20安装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在对操控组件20安装位置调节过程中的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件17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并且通过螺钉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从而保证了第一连接件17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安装的强度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17包括第一本体部171和第一滑轨部173,第一滑轨部173设置在第一本体部171上且沿基座21的安装方向延伸,第一滑轨部173用于引导连接结构212并与连接结构212适配连接。具体地,第一滑轨部173形成在第一连接件17与基座21配合的侧面上,并且第一滑轨部173沿基座21进入或离开第一安装槽111的方向延伸。当操控组件20需要安装在第一扶手11上时,先将操控组件20的基座21对应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并且使得基座21的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的一端对应设置,再将基座21插入第一安装槽111,在插入的过程中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配合且沿第一滑轨部173移动,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基座21的限位结构213与第一连接件17配合,从而实现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的安装;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分离时,反向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的安装步骤即可。利用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的配合,从而实现了操控组件20的导向安装,进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的安装精度,同时便于用户对操控组件20的拆装,使得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连接结构212为滑槽,该滑槽与第一滑轨部173的形状相适配,在操控组件20的拆装过程中,滑槽相对第一滑轨部173移动,利用第一滑轨部173与滑槽的配合,以实现对操控组件20拆装的导向。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17还包括第一弹性部(图中未示出)和第一限位部172,第一弹性部设置在第一滑轨部173的第一安装孔1731内,第一限位部172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731内且与第一弹性部配合,基座21设置设于第一安装槽111,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配合,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使得第一限位部172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一滑轨部173的表面且与限位结构213配合。具体地,当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配合时,操控组件20安装到位后,限位结构213的位置与第一限位部172的位置相对应。在用户需要将操控组件20安装在第一扶手11上时,操控组件20对应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设置,使得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对应设置,将操控组件20靠近第一安装槽111,使得基座21进入到第一安装槽111内,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滑动配合,在基座21相对第一滑轨部17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172受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一安装孔1731内(第一弹性部发生弹性形变);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使得第一限位部172复位,第一限位部172与限位结构213配合,从而实现对操控组件20的限位。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分离时,反向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的操作过程即可(外力驱动基座21,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72与限位结构213分离)。利用第一滑轨部173与连接结构212的配合以及利用第一限位部172与限位结构213的配合,实现了对操控组件20在多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操控组件20安装后的强度及稳定性,避免了用户使用操控组件20的过程中因出现的松动等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情况发生。

需要理解的是,在用户将操控组件20安装至第一扶手11时,第一弹性部驱动第一限位部172与基座21的限位结构213配合,从而能够为用户的安装过程提供反馈,使得用户能够有效获得操控模块安装到位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顶珠,第一弹性部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顶珠配合,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一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一滑轨部的表面且用于与限位孔卡接配合。具体地,在用户需要将操控组件20安装在第一扶手11上时,操控组件20对应第一安装槽111的开口设置,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对应设置,将操控组件20靠近第一安装槽111,使得基座21进入到第一安装槽111内,此时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滑动配合,在基座21相对第一滑轨部17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顶珠受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一安装孔1731内,第一顶珠压迫第一弹簧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限位孔与第一安装孔1731对应设置,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一顶珠复位,第一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一滑轨部173的表面且进入限位孔,从而实现对操控组件20的限位。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分离时,反向驱动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的操作过程即可。

第一顶珠和第二弹簧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顶珠的外表面为球形面,外力驱动时,能够实现与限位孔的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了操作组件拆装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为第一弹性橡胶,第一限位部172凸出于第一滑轨部173的本体为球状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一限位部172对基座21的限位强度。

具体地,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结构212为燕尾槽,第一滑轨部173为与燕尾槽适配的第一燕尾型轨道,第一燕尾型轨道沿操控组件20的拆装方向延伸,燕尾槽自第一燕尾型轨道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开口的一端滑入,利用燕尾槽与第一燕尾型轨道的配合,从而避免了基座21与第一连接件17的分离,进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安装的精度及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轨部173为第一t型滑轨,滑槽为t型槽且与第一t型滑轨相适配,t型槽自第一t型滑轨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开口的一端滑入,利用t型槽与第一t型滑轨的配合,以避免了基座21与第一连接件17的分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位置的强度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扶手组件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可参考第一连接件17的结构),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1内,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基座21配合。具体地,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设置在第二扶手12上时,将操控组件20的基座21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1内,并且利用基座21上的连接结构212与限位结构213与第二连接件配合,从而实现操控组件20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提高了操控组件20安装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在对操控组件20安装位置调节过程中的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提升。

需要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在结构及与操控组件20的装配关系上与第一连接件17相同,从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能够有效调整在第一扶手11或第二扶手12上的安装位置,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部(图中未示出,可参考第一本体部171的结构)和第二滑轨部(图中未示出,可参考第一滑轨部173的结构),第二滑轨部设置在第二本体部上且沿基座21的安装方向延伸,第二滑轨部用于引导连接结构212并与连接结构212适配连接。具体地,第二滑轨部形成在第二连接件与基座21配合的侧面上,并且第二滑轨部沿基座21进入或离开第二安装槽121的方向延伸。当操控组件20需要安装在第二扶手12上时,先将操控组件20的基座21对应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1的槽口,并且使得基座21的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朝向第二安装槽121的槽口的一端对应设置,再将基座21插入第二安装槽121,在插入的过程中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配合且沿第二滑轨部移动,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基座21的限位结构213与第二连接件配合,从而实现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的安装;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分离时,反向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的安装步骤即可。利用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的配合,从而实现了操控组件20的导向安装,进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的安装精度,同时便于用户对操控组件20的拆装,使得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滑轨部与第一滑轨部173在结构上相同,以保证第二安装槽121与第一安装槽111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进一步保证了用户可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将操控组件20调整至任一扶手上,从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与扶手的有效拆装。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弹性部和第二限位部(图中未示出,可参考第一限位部172的结构),第二弹性部设置在第二滑轨部的第二安装孔内,第二限位部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且用于与第二弹性部配合,基座21设置设于第二安装槽121,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配合,第二弹性部的弹力使得第二限位部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二滑轨部的表面且与限位结构213配合。具体地,在用户需要将操控组件20安装在第二扶手12上时,操控组件20对应第二安装槽121的开口设置,使得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对应设置,将操控组件20靠近第二安装槽121,使得基座21进入到第二安装槽121内,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滑动配合,在基座21相对第二滑轨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受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弹性部发生弹性形变);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限位结构213与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第二弹性部的弹力使得第二限位部复位,第二限位部与限位结构213配合,从而实现对操控组件20的限位。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分离时,反向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的操作过程即可(外力驱动基座21,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72与限位结构213分离)。利用第二滑轨部与连接结构212的配合以及利用第二限位部与限位结构213的配合,实现了对操控组件20在多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操控组件20安装后的强度及稳定性,避免了用户使用操控组件20的过程中因出现的松动等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情况发生。

需要理解的是,在用户将操控组件20安装至第二扶手12时,第二弹性部驱动第二限位部与基座21的限位结构213配合,从而能够为用户的安装过程提供反馈,使得用户能够有效获得操控模块安装到位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顶珠,第二弹性部为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配合,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顶珠配合,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二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二滑轨部的表面且用于与限位孔卡接配合。具体地,在用户需要将操控组件20安装在第二扶手12上时,操控组件20对应第二安装槽121的开口设置,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对应设置,将操控组件20靠近第二安装槽121,使得基座21进入到第二安装槽121内,此时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滑动配合,在基座21相对第二滑轨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顶珠受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二安装孔内,第二顶珠压迫第二弹簧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限位孔与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二顶珠复位,第二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第二滑轨部的表面且进入限位孔,从而实现对操控组件20的限位。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分离时,反向驱动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的操作过程即可。

第二顶珠和第二弹簧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顶珠的外表面为球形面,外力驱动时,能够实现与限位孔的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了操作组件拆装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为第二弹性橡胶,第二限位部凸出于第二滑轨部的本体为球状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二限位部对基座21的限位强度。

具体地,连接结构为燕尾槽,第二滑轨部为与燕尾槽适配的第二燕尾型轨道,第二燕尾型轨道沿操控组件20的拆装方向延伸,燕尾槽自第二燕尾型轨道朝向第二安装槽121的开口的一端滑入,利用燕尾槽与第二燕尾型轨道的配合,从而避免了基座21与第二连接件的分离,进而保证了操控组件20安装的精度及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滑轨部为第二t型滑轨,滑槽为t型槽且与第二t型滑轨相适配,t型槽自第二t型滑轨朝向第二安装槽121的开口的一端滑入,利用t型槽与第二t型滑轨的配合,以避免了基座21与第二连接件的分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位置的强度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扶手组件10还包括第一接线件18,第一接线件18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第一接线件18的一端用于与代步车电连接,第一接线件18的另一端能够与操控组件20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具体地,在基座21上设有接线头24,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安装至第一扶手11上时,将操控组件20对应第一安装槽111的开口设置,使得为滑槽的连接结构212与第一滑轨部173对应设置,将操控组件20靠近第一安装槽111,使得基座21进入到第一安装槽111内,此时滑槽与第一滑轨部173滑动配合,在基座21相对第一滑轨部17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172受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一安装孔1731内,基座21上的接线头24与第一接线件18插接配合;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基座21的限位孔与第一限位部172对应设置,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使得第一限位部172复位,第一限位部172进入到限位孔内,接线头24与第一接线件18插接到位;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分离时,反向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一扶手11的操作过程即可。通过将第一接线件18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在操控组件20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安装到位后即可实现操控组件20与第一接线件18的电连接,在当操控组件20与第一安装槽111分离即可实现操控组件20与第一接线件18的分离,从而减少了用户对操控组件20的接线操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理解的是,基座21上的接线头24与控制件电连接,当接线头24与第一接线件18连接后,即可实现控制件与代步车的电连接,以便用户通过操控控制件实现对代步车的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将第一接线件18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内,从而实现了操控组件20的隐藏接线结构,进而避免了外部环境对于接线位置的影响,保证了接线位置的稳定性。

具体地,扶手组件10还包括第二接线件(图中未示出,可参考第一接线件18的结构),第二接线件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1内,第二接线件的一端用于与代步车电连接接,第二接线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操控组件20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具体地,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安装至第二扶手12上时,将操控组件20对应第二安装槽121的开口设置,使得为滑槽的连接结构212与第二滑轨部对应设置,将操控组件20靠近第二安装槽121,使得基座21进入到第二安装槽121内,此时滑槽与第二滑轨部滑动配合,在基座21相对第二滑轨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受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二安装孔内,基座21上的接线头24与第二接线件插接配合,当基座21安装到位后,基座21的限位孔与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第二弹性部的弹力使得第二限位部复位,第二限位部进入到限位孔内,接线头24与第二接线件插接到位;当需要将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分离时,反向操作操控组件20与第二扶手12的操作过程即可。通过将第二接线件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1内,在操控组件20在第二安装槽121内安装到位后即可实现操控组件20与第二接线件的连接,在当操控组件20与第二安装槽121分离即可实现操控组件20与第二接线件的分离,从而减少了用户对操控组件20的接线操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理解的是,无论接线头24与第一连接件17连接,还是接线头24与第二接线件连接后,都可实现控制件与代步车的电连接,并且通过操作控制件实现对代步车的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将第二接线件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1内,从而实现了操控组件20的隐藏接线结构,进而避免了外部环境对于接线位置的影响,保证了接线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代步车,代步车包括扶手装置100、座椅200和行走装置,扶手装置100为根据如上的扶手装置100,扶手装置100设置在座椅200上,行走装置设置在座椅200的底部。

具体地,扶手组件10的第一扶手11的第二扶手12分别设置在代步车的座椅200的左右两侧,由于第一扶手11的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扶手12的第二安装槽121均用于操控组件20的安装,当用户乘坐代步车时,用户可将操控组件20调整至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扶手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上述辅助行走装置为电动轮椅等,该辅助行走装置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代步车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