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型折叠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便型折叠助行车,属于助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助行车是帮助行走不便的老人或病患进行走步锻炼的辅助工具,其一般包括四个轮子及车架。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其携带方便或储存不占地方,将车架设计成可折叠状,然,目前设计的折叠形态主要是以车轮相对车架进行折叠以及座椅进行折叠,存在车架在展开或折叠状态相互改变时,x型折叠交叉杆是随着纵向支架管的相向或相对移动而实现并拢或打开的,这种结构形式在展开时座椅上的重量基本上是由x型折叠交叉杆来承重的,存在不稳定性,且现有的折叠设计中,其竖向支架没有相对横向支架进行折叠,从而导致折叠收纳后体积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折叠方式相对简便且折叠后体积相对较小的轻便型折叠助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型折叠助行车,包括两根左右并行的竖向支架管、两根左右并行的前后轮支架、x型折叠杆、两根左右并行的扶手支架,在每根前后轮支架的前端固定有前轮、后端固定有后轮,在每根竖向支架管的顶部插入有对应的一根扶手支架且两者之间通过销子锁紧固定,其特征在于,其中每根竖向支架管底部固定有抱箍,每根竖向支架管通过抱箍与一根前后轮支架进行固定连接,在每个抱箍的内侧铰接有组成x型折叠杆的其中一根杆的底端,x型折叠杆的两根杆交叉设置且在两者中心位置进行铰接,x型折叠杆的两根杆中每根杆的顶端一体成型有一向下凸起的弧形段,在每段弧形段的顶部固定有一横杆,两根横杆包裹在坐垫的底部两端上;在每段弧形段的下方设置有一承托铰接块,每个承托铰接块上部开设有供对应弧形段置入的凹槽,每个承托铰接块的内侧端分叉且该分叉端铰接在x型折叠杆的对应那根杆上,每个承托铰接块的外侧端铰接在对应的那根竖向支架管的内侧上。
进一步,所述抱箍与对应的前后轮支架之间存在两个固定连接点,其中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铰接点、另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阻止抱箍向前后轮支架的后端进行旋转、折叠的限位阻挡点。
进一步,所述限位阻挡点是由开设在抱箍上的两个螺栓孔,对应开设在前后轮支架上的螺栓孔,以及依次穿过抱箍的其中螺栓孔、前后轮支架上的螺栓孔、抱箍上的另一螺栓孔的拧紧螺栓构成。
进一步,所述限位阻挡点是由固定在x型折叠杆的两根杆底端的限位爪、开设在前后轮支架内侧与限位爪对应位置上的限位卡槽构成,其中限位爪随着x型折叠杆的两根杆底端的旋转而旋转且限位爪的一端是固定在x型折叠杆与抱箍之间的铰接点上的,在x型折叠杆张开后,限位爪另一端卡在限位卡槽内以阻挡抱箍向前后轮支架后端进行旋转、折叠,在x型折叠杆并拢后,限位爪脱离限位卡槽以实现解锁,抱箍可向前后轮支架后端进行旋转、折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x型折叠杆的每根杆弧形段下方铰接一承托铰接块,在x型折叠杆完全将坐垫打开时,x型折叠杆可以将部分重量转移至承托铰接块上,减轻了x型折叠杆所承载的重量,使整个车架更为稳定,使用更安全;
2、本发明通过在x型折叠杆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弧形段,起到有效对作用于坐垫上的重力进行缓冲,延长x型折叠杆有效使用期限;
3、本发明将原有的单独设置的前后轮支架集成在同一根支架上,该支架可看作是现有的横向支架,便于组装的同时,更为稳固;
4、发明通过抱箍与前后轮支架进行铰接并在正常使用时进行限位阻挡,能够实现竖向支架管相对前后轮支架进行折叠,而在正常使用时又不影响;
5、本发明通过将抱箍与对应的前后轮支架之间存在两个固定连接点,其中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铰接点、另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阻止抱箍向前后轮支架的后端进行旋转、折叠的限位阻挡点,可实现对竖向支架管向前后轮支架后端折叠的解锁与锁止;
6、将抱箍与对应的前后轮支架之间的限位阻挡点设计成限位爪和限位卡槽,在x型折叠杆底部铰接点旋转以使x型折叠杆张开时,限位爪恰好卡设在前后轮支架的限位卡槽内,以实现锁紧,阻挡竖向支架管连同抱箍一起向前后轮支架后端进行折叠,而当x型折叠杆底部铰接点旋转以使x型折叠杆并拢时,限位爪从前后轮支架的限位卡槽内脱离开,以实现解锁,此时可完成竖向支架管向前后轮支架的后端旋转、折叠,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在操作坐垫以使x型折叠杆并拢或张开的同时,就能实现竖向支架管的折叠解锁或锁紧,一步到位,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去掉前、后轮后的结构仰视图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有区别与实施例一的抱箍部分结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前后轮支架内侧抱箍、x型折叠杆底端、限位爪等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竖向支架管,2、前后轮支架,3、x型折叠杆,3.1、弧形段,4、扶手支架,5、前轮,6、后轮,7、抱箍,8、横杆,9、扶手,10、承托铰接块,11、拧紧螺栓,12、限位爪,13、限位卡槽,14、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轻便型自动折叠助行车,包括两根左右并行的竖向支架管1、两根左右并行的前后轮支架2、x型折叠杆3、两根左右并行的扶手支架4,扶手支架4的顶端按常规方式固定有扶手9,在每根前后轮支架2的前端按常规方式固定有前轮5、后端固定有后轮6,在每根竖向支架管1的顶部插入有对应的一根扶手支架4且两者之间通过销子锁紧固定,其中每根竖向支架管1底部通过销子固定或是紧固配合有抱箍7,竖向支架管1随着抱箍7旋转、折叠,每根竖向支架管1通过抱箍7与对应的一根前后轮支架2进行固定连接,在每个抱箍7的内侧铰接有组成x型折叠杆3的其中一根杆的底端,x型折叠杆3的两根杆交叉设置且在两者中心位置进行铰接,x型折叠杆3的两根杆中每根杆的顶端一体成型有一向下凸起的弧形段3.1,在每段弧形段3.1的顶部固定有一横杆8,两根横杆8包裹在坐垫的底部两端上;在每段弧形段3.1的下方设置有一承托铰接块10,每个承托铰接块10上部开设有供对应的弧形段3.1置入的凹槽,每个承托铰接块10的内侧端分叉且该分叉端铰接在x型折叠杆3中对应那根杆上,每个承托铰接块10的外侧端铰接在对应的那根竖向支架管1的内侧上。
本发明的抱箍7与对应的前后轮支架2之间存在两个固定连接点,其中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铰接点14、另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阻止抱箍7向前后轮支架2的后端进行旋转、折叠的限位阻挡点。
该限位阻挡点是由开设在抱箍7上的两个螺栓孔,开设在前后轮支架2对应位置上的螺栓孔,以及依次穿过抱箍7的其中一个螺栓孔、前后轮支架2上的螺栓孔、抱箍7上的另一螺栓孔的拧紧螺栓11构成。通过拧紧或拧松拧紧螺栓11以实现抱箍7与前后轮支架2之间的锁止或解锁。
实施例二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的轻便型自动折叠助行车,包括两根左右并行的竖向支架管1、两根左右并行的前后轮支架2、x型折叠杆3、两根左右并行的扶手支架4,在每根前后轮支架2的前端按常规方式固定有前轮5、后端固定有后轮6,在每根竖向支架管1的顶部插入有对应的一根扶手支架4且两者之间通过销子锁紧固定,其中每根竖向支架管1底部通过销子固定或是紧固配合有抱箍7,竖向支架管1随着抱箍7旋转、折叠,每根竖向支架管1通过抱箍7与对应的一根前后轮支架2进行固定连接,在每个抱箍7的内侧铰接有组成x型折叠杆3的其中一根杆的底端,x型折叠杆3的两根杆交叉设置且在两者中心位置进行铰接,x型折叠杆3的两根杆中每根杆的顶端一体成型有一向下凸起的弧形段3.1,在每段弧形段3.1的顶部固定有一横杆8,两根横杆8包裹在坐垫的底部两端上;在每段弧形段3.1的下方设置有一承托铰接块10,每个承托铰接块10上部开设有供对应的弧形段3.1置入的凹槽,每个承托铰接块10的内侧端分叉且该分叉端铰接在x型折叠杆3中对应那根杆上,每个承托铰接块10的外侧端铰接在对应的那根竖向支架管1的内侧上。
本发明的抱箍7与对应的前后轮支架2之间存在两个固定连接点,其中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铰接点14、另一个固定连接点为阻止抱箍7向前后轮支架2的后端进行旋转、折叠的限位阻挡点。
该限位阻挡点是由固定在x型折叠杆3的两根杆底端的限位爪12、开设在前后轮支架2内侧与限位爪12相对应位置上的限位卡槽13构成,其中限位爪12随着x型折叠杆3的两根杆底端的旋转而旋转且限位爪12的一端是固定在x型折叠杆3与抱箍7之间的铰接点上的,在x型折叠杆3张开后,限位爪12另一端卡在限位卡槽13内以阻挡抱箍7向前后轮支架2后端进行旋转、折叠,在x型折叠杆3并拢后,限位爪12脱离限位卡槽13以实现解锁,抱箍7可向前后轮支架2后端进行旋转、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