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血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内血肿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出血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于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为了治疗这一症状,需通过导流将颅内的血肿排出。
现有技术中,应用的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管体的前侧周向设置对称的两排孔,管体的材料选用弹性固体硅橡胶,颅内血肿通过两排孔进入到引流管中,并从引流管的后端敞口排出,从而实现颅内血肿的引流排出。
但,现有技术中应用的引流管的引流孔较小,容易造成引流孔的堵塞而导致引流管使用效果变差;周围组织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造成组织贴合引流孔,从而导致引流孔的堵塞而导致引流管使用效果变差;且颅内压力小,引流管的后端敞口直接与外界相通,依靠自然压力难以将颅内血肿排出干净,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一种颅内血肿引流装置从而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应用的引流管的引流孔较小,容易造成引流孔的堵塞而导致引流管使用效果变差;周围组织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造成组织贴合引流孔,从而导致引流孔的堵塞而导致引流管使用效果变差;且颅内压力小,引流管的后端敞口直接与外界相通,依靠自然压力难以将颅内血肿排出干净,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问题,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引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颅内血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其一端为封闭端,其另一端为插入端;还包括拉杆,从所述引流管插入端插入引流管内腔;包括有引流口,其开设在所述引流管壁上,所述引流口为长条形并沿所述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遮挡片,遮盖在所述引流口上,所述遮挡片一端与所述引流口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遮挡片另一端为折弯端;还设有滑轨,其开设于所述遮挡片内壁上,并沿所述遮挡片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杆和滑块,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引流管内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拉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端部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向外穿出所述引流口并滑动设于所述滑轨内。
其中,还包括弹性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引流管插入端,所述拉杆滑动穿过所述弹性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引流管内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收缩弹性件和伸缩腔,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封堵在所述引流管的插入端,所述第二挡板封堵固定在所述引流管内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设有收缩弹性件,所述收缩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收缩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收缩弹性件为弹簧。
其中,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导管和负压球,所述导管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导管与引流管内腔相连通,所述导管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球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密封滑动设于所述引流管内腔,所述橡胶板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导管与所述引流管连接处设于所述橡胶板和第二挡板之间。
其中,本装置还包括扣盖,所述扣盖设于所述引流管的插入端,且所述扣盖边缘与所述引流管插入端铰接。
其中,所述引流管的封闭端为椭圆尖端。
其中,所述遮挡片与所述引流口连接端远离所述引流管的封闭端。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此引流装置采用长条形的引流口替代了排孔形式的引流口,增大了单个引流口的截面积,从而使血肿能够顺畅通过引流口进入引流管中,降低引流口堵塞的风险,提高了引流效果。
此引流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拉杆带动支撑杆向插入端移动,使滑块沿遮挡片上滑轨从弯折端向另一端滑动,遮挡片的弯折端在弹力作用下翘曲弯折,弯折端将周围组织支撑起,防止周围组织将引流口挤压堵塞,提高引流的效果。
此引流装置上设置了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上的负压球能够在使用时对颅内产生负压吸引作用,加速颅内血肿进入到引流管中,特别是在应用中,拉杆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橡胶板向插入端移动,使橡胶板和弹性装置之间气体进入到负压球中,首先将负压球支撑一定大小,提高负压球的负压引流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a-a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的剖视示意图;
1、引流管;2、拉杆;3、引流口;4、遮挡片;5、滑轨;6、支撑杆;7、滑块;8、弹性装置;801、第一挡板;802、第二挡板;803、收缩弹性件;804、伸缩腔;9、收集装置;901、导管;902、负压球;10、橡胶板;11、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7所示的一种颅内血肿引流装置,用于将颅内形成的血肿引流,具体包括了如下结构:引流管1,此引流管1采用医用硅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机械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其为一个圆柱管体结构,其一端为封闭端,具体的封闭端为椭圆尖端,方便顺颅开口伸入到颅内,使用更加方便,其另一端为插入端,用于拉杆2的插入。
拉杆2,为一个不锈钢杆体结构,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防锈能力,其安装在引流管1内,用于对支撑杆6和滑块7进行支撑和带动其滑动,具体的,从所述引流管1插入端插入所述引流管1内腔,优选的,拉杆2顺引流管1的中心轴线插入,方便拉杆2在引流管1内的滑动。由于拉杆2始终插设在引流管1中,为了不影响引流管1的导流作用,需要拉杆2外径不大于引流管1内径的三分之一。在实际使用中,既能保证拉杆2的机械性能,又使引流管1内的血肿顺畅导出。
引流口3,颅内血肿通过引流口3进入到引流管1中,并进一步向外排出。其具体开设在所述引流管1壁上,靠近引流管1的封闭端,方便引流管1插入到颅内进行引流,所述引流口3为长条形并沿所述引流管1长度方向设置。引流口3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设,分为不同型号进行使用。其中一种实施例将引流口3设置3对,3对引流口3顺引流管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对引流口3以引流管1中心轴线中心对称设置,且相邻的2对引流口3之间为交错设置,从而能够使各方位的血肿进入到引流口3中。
遮挡片4,遮盖在所述引流口3上,用于在初始状态下对引流口3进行遮挡,防止污染物通过引流口3进入到引流管1中,并使引流管1的封闭端顺畅插入到颅内。所述遮挡片4一端与所述引流口3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遮挡片4与引流管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从而遮挡片4的材质与引流管1一致,所述遮挡片4另一端为折弯端,遮挡片4的弯折端在使用时,能够朝向远离引流管1的方向产生弧形弯折,从而将周围组织支起,使血肿顺畅进入到引流口3中。具体的,遮挡片4与所述引流口3连接端远离所述引流管1的封闭端,当拉杆2处于初始状态时,遮挡片4将引流口3进行遮挡,当拉杆2朝向引流管1的插入端滑动时,遮挡片4发生弧形弯折,从而将周围组织支起。
为了使引流管1能够更顺畅的插入或拔出,优选的,将遮挡片4设置为引流管1的一部分,在遮挡片4将引流口3遮挡时,遮挡片4的外壁与引流管1外壁平齐,遮挡片4的外壁以引流管1的中心为轴的圆弧面。
为了使遮挡片4对引流口3遮挡状态和弯折支撑状态进行转换,设置了控制结构,具体如下:
滑轨5,开设于所述遮挡片4内壁上,并沿所述遮挡片4长度方向设置,为了使用的方便,需要将滑轨5的设置位置正对引流口3。
支撑杆6和滑块7,所述支撑杆6设于所述引流管1内腔,所述支撑杆6与所述拉杆2垂直固定连接,由于拉杆2与引流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支撑杆6是以引流管1的中心轴线为轴,沿引流管1径向设置。具体的,支撑杆6可与拉杆2为焊接固定,提高机械强度。所述支撑杆6端部固定设有滑块7,滑块7的结构要与滑轨5结构相对应,在安装时,所述滑块7向外穿出所述引流口3并滑动设于所述滑轨5内,而且滑块7始终处于滑轨5内,并不会从滑轨5内向外脱出,从而保证了滑轨5和滑块7连接结构的稳定。由于3对相邻引流口3之间为交错设置,从而能够保证支撑杆6连接滑块7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支撑杆6在径向上发生窜动。
上述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将引流管1顺开颅口进入到颅内血肿处,将拉杆2朝向插入端向外拉出一定距离,在拉出过程中,支撑杆6端部连接的滑块7沿遮挡片4上设置的滑轨5从弯折端滑动都遮挡片4的另一端,在此过程中,遮挡片4的弯折端发生弧形弯折,从而对周围组织产生支撑作用,防止周围组织将引流口3堵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引流管1向外脱出,保证了引流管1使用的稳定性。血肿顺引流口3进入到引流管1中,并沿着引流管1向插入端流动排出。
在引流管1完毕后,拉杆2朝向封闭端滑动,支撑杆6端部的滑块7沿滑轨5滑动到弯折端,同时带动遮挡片4逐渐靠近并遮挡在引流口3上,此时可将引流管1向外拉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为了提高引流管1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装置8和收集装置9,所述弹性装置8设于所述引流管1插入端,用于对拉杆2产生弹性收缩作用力,使拉杆2自动回弹朝向引流管1插入端滑动,遮挡片4弯折打开引流口3,且所述拉杆2滑动穿过所述弹性装置8,所述收集装置9与所述引流管1内腔相连通,用于对进入到引流管1中的血肿进行收集。
具体的,所述弹性装置8包括第一挡板801、第二挡板802、收缩弹性件803和伸缩腔804,所述第一挡板801固定封堵在所述引流管1的插入端,所述第二挡板802封堵固定在所述引流管1内腔,具体的,第一挡板801和第二挡板802采用与引流管1相同的材质,所述第一挡板801和第二挡板802之间形成伸缩腔804,所述伸缩腔804内设有收缩弹性件803,具体的,所述收缩弹性件803为弹簧,所述收缩弹性件803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801固定连接,所述收缩弹性件803另一端与所述拉杆2固定连接,即在拉杆2上设置一个径向穿孔,将弹簧的端部插入到此穿孔中,当在初始状态下,即当滑块7处于遮挡片4弯折端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收缩弹性作用力。当在使用时,弹簧拉动拉杆2朝向插入端滑动,从而带动滑块7沿遮挡片4的滑轨5滑动到另一端,使得遮挡片4发生弯折翘曲,形成弧形弯折对周围组织支撑。需要说明的是,拉杆2在第一挡板801和第二挡板802之间的滑动为密封滑动。
具体的,所述收集装置9包括导管901和负压球902,所述导管901一端与所述引流管1外壁固定连接,导管901与引流管1内腔相连通,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使导管901与引流管1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导管901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球902固定连接,进入到导管901中的血肿进一步进入到负压球902中。在使用时,进入到引流管1中的血肿在负压球902的负压引流作用下进入到负压球902中,血肿得到收集,提高了血肿收集的方便性。
由于负压球902在初始状态时,内壁相互紧贴,为了使负压球902内壁相互分离并加速负压球902的使用,进一步地,还包括橡胶板10,所述橡胶板10密封滑动设于所述引流管1内腔,所述橡胶板10与所述拉杆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管901与所述引流管1连接处设于所述橡胶板10和第二挡板802之间。在拉杆2带动橡胶板10朝向插入端移动时,一方面,橡胶板10压缩橡胶板10和第二挡板802之间的空气使其进入到负压球902中,从而将负压球902内壁支撑开一定距离,使负压球902能够更好的进行负压吸引,另一方面,橡胶板10向引流管1插入端移动时,对颅内血肿产生负压吸引作用,能够对颅内血肿产生初始引导作用,加速血肿的引流。
为了保证引流管1内的清洁以及维持拉杆2处于初始状态,进一步地,还包括扣盖11,所述扣盖11设于所述引流管1的插入端,且所述扣盖11边缘与所述引流管1插入端铰接。在初始状态时,扣盖11对拉杆2产生挤压作用,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扣盖11打开时,扣盖11不再对拉杆2产生挤压作用,在弹簧收缩力的作用下,拉杆2自动朝向引流管1的插入端滑动,从而带动遮挡片4打开。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下:
在初始状态下,将引流管1的封闭端顺开颅口插入到颅内血肿处,并在插入到位后,打开扣盖11,拉杆2在弹性装置8内的弹簧收缩弹性力的作用下朝向引流管1的插入端滑动,支撑杆6端部的滑块7顺滑轨5从遮挡片4的弯折端向另一端滑动,使得遮挡片4的弯折端逐渐发生弧形弯折,血肿通过引流口3进入到引流管1中,血肿通过导管901进入到负压球902中,血肿得到收集。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橡胶板10压缩橡胶板10和第二挡板802之间的空气使其进入到负压球902中,从而将负压球902内壁支撑开一定距离,使负压球902能够更好的进行负压吸引,另一方面,橡胶板10向引流管1插入端移动时,对颅内血肿产生负压吸引作用,能够对颅内血肿产生初始引导作用,加速血肿的引流。
当使用完毕后,将扣盖11重新扣合在引流管1的插入端,挤压拉杆2朝向引流管1的封闭端滑动,回复到初始状态,将引流管1拔出即可。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