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头带组件及面罩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6:01:34|222|起点商标网
头带组件及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



背景技术:

头带组件起着将面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作用。由于个体间头部结构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头带组件有良好的可调性、适应性,以使面罩在具有良好的佩戴牢固性的同时,兼具舒适性、贴合性。

现有的头带组件包括皇冠型头带组件,皇冠型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以及用于连接面罩主体和头戴部的连接部,头戴部用于与使用者头顶侧相贴合,因此皇冠型头带组件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然而,由于现有的皇冠型头带组件的头戴部为不可调节的固定结构,又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头部尺寸、头顶侧弧度均存在差异,因此现有的皇冠型头带组件无法与不同使用者相适配,造成面罩的贴合度、舒适度下降,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该头带组件具有良好的可调性,使其兼具良好的佩戴牢固性、贴合度和舒适度,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相适配。另外,该头带组件平铺后呈二维平面结构,因此构建、制作该头带组件的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廉。且该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因此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下文中的构造均是对头带组件平铺状态下的描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带组件,用于将面罩主体固定在头部,所述头带组件在平铺状态下为平面结构;所述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面罩主体和所述头戴部的连接部;所述头戴部包括顶头带和后头带,所述顶头带用于与头顶侧相贴合,所述后头带用于与头后侧相贴合;所述顶头带包括两个子顶带,两个所述子顶带可释放地连接,以调节所述顶头带的长度。利用该头带组件,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与使用者头部的贴合度,使得该头带组件兼具良好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度,使得本申请的头带组件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相适配,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另外,该头带组件平铺后呈二维平面结构,因此构建、制作该头带组件的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廉。且该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因此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顶带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的一端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牢固度,从而避免子顶带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所述子顶带的宽度逐渐减小。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牢固度,从而避免子顶带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子顶带长度相等。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减少制造过程中头带组件的装配件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长度相等的子顶带有利于力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子顶带的长度不同。通过该实施方式,使得可释放连接处从头顶侧移至头侧,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观察连接处的连接情况,从而有利于简化穿戴面罩的过程,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子顶带间的夹角在40至60度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顶头带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子顶带间的夹角在50至55度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上头带和两个下头带;两个所述上头带位于所述头戴部的两侧,两个所述下头带位于所述头戴部的两侧;所述上头带的一端和所述下头带的一端与所述后头带固定连接,所述上头带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头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所述顶头带与所述上头带固定连接。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调节后头带与面罩主体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距离与与使用者的头部参数相适配;避免后头带与面罩主体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导致面罩脱离头部;也避免后头带与面罩主体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面罩过于紧绷,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且可以简化头带组件的三维结构,有利于节约材料,也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头带间的夹角在130至150度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下头带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下头带间的夹角在138至142度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头带包括侧部带和后部带;所述后部带的一端与所述后头带固定连接,所述后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侧部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侧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所述子顶带固定在所述侧部带靠近所述后部带一端,并位于所述侧部带的远离所述下头带的侧边上。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调节侧部带的使用长度,从而使侧部带可与多数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从而提高面罩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带和所述子顶带间的夹角在80至110度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顶头带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带和所述子顶带间的夹角在85至95度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后部带间的夹角在55至75度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上头带、顶头带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后部带间的夹角在65至70度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带的靠近所述下头带的侧边和所述后部带的靠近所述下头带的侧边平滑连接。平滑连接可以避免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侧部带和后部带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带的靠近所述下头带的侧边的下侧面和所述后部带的靠近所述下头带的侧边通过第一圆弧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在130至150毫米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侧部带的下侧面和后部带的下侧面平滑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在140至145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头带、所述后头带、所述下头带平滑连接。平滑连接可以避免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上头带与后头带的连接处、后头带与下头带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头带包括第二圆弧,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分别与所述后头带的靠近所述第二圆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在20至30毫米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上头带与后头带、后头带与下头带平滑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在23至27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头带包括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凹陷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头带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凹陷的半径在30至45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的半径在35至40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头带还包括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头带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陷呈圆弧状,所述第二凹陷的半径在10至16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陷的半径在12至14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间的最短距离在20至30毫米之间。通过该实施方式,既可以避免后头带过窄引发的后头带断裂,也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间的最短距离在23至27毫米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侧头带,两个所述子顶带与所述侧头带固定连接,所述侧头带的两端与所述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通过该实施方式,使得两点式面罩也可以具有头戴部,从而使得两点式面罩也可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也可以调节侧头带的使用长度,以使侧头带更好地与使用者的头部相贴合,提高面罩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头带包括两个子侧带,两个所述子顶带分别与两个所述子侧带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子侧带的一端可释放地连接以调节所述侧头带的长度,两个所述子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调节两个子顶带与两个子侧带间的两个固定点间的距离,以调节顶头带的跨度,使得顶头带能够与不同的使用者的头部相贴合,提高面罩穿戴的牢固性和舒适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面罩,该面罩包括上述的头带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头带组件及面罩,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该头带组件兼具良好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度,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相适配;

2、该头带组件平铺后呈二维平面结构,因此构建、制作该头带组件的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廉;

3、该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因此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头戴部;

1100-顶头带;

1110-子顶带;

1200-后头带;

2000-连接部;

2100-上头带;

2110-侧部带;

2120-后部带;

2200-下头带;

2300-侧头带;

2310-子侧带。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头带组件,用于将面罩主体固定在头部,头带组件在平铺状态下为平面结构;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1000以及用于连接面罩主体和头戴部1000的连接部2000;头戴部1000包括顶头带1100和后头带1200,顶头带1100用于与头顶侧相贴合,后头带1200用于与头后侧相贴合;顶头带1100包括两个子顶带1110,两个子顶带1110可释放地连接,以调节顶头带1100的长度。

头带组件在平铺状态下为平面结构,有利于制造及收纳。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1000以及用于连接面罩主体和头戴部1000的连接部2000;头戴部1000包括顶头带1100和后头带1200,顶头带1100用于与头顶侧相贴合,后头带1200用于与头后侧相贴合。头带组件用于将面罩主体固定在头部,头带组件与头部贴合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舒适性,也有利于提高佩戴的牢固性。

为了使顶头带1100更好地与使用者头顶侧相贴合,如图1至图3所示,顶头带1100包括两个子顶带1110,两个子顶带1110可释放地连接,以调节顶头带1100的长度。

可选地,两个子顶带1110相互连接的位置可以固定有粘贴扣,粘贴扣可以有一定长度,以供使用者在穿戴时调节,从而通过改变两个子顶带1110的有效长度,来控制顶头带1100的长度和弧度,使得顶头带1100更好地与头顶侧相贴合。

可选地,两个子顶带1110相互连接的位置可以分别固定有自锁防脱卡扣和卡带,使用者可以调节卡带进入自锁防脱卡扣部分的长度,以控制穿戴时顶头带1100的长度和弧度,使得顶头带1100更好地与头顶侧相贴合。

本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由于采用了顶头带1100包括两个子顶带1110,两个子顶带1110可释放地连接,以调节顶头带1100的长度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该头带组件的贴合度,使得该头带组件兼具良好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度,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相适配,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另外,该头带组件平铺后呈二维平面结构,因此构建、制作该头带组件的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廉。且该头带组件包括头戴部1000,因此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如图1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子顶带1110固定在连接部2000上的一端呈等腰梯形状,等腰梯形的下底与连接部2000固定连接。

由于等腰梯形的下底相比于其上底更长,所以使用等腰梯形的下底与连接部2000固定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牢固度,从而避免子顶带1110与连接部2000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连接处的宽度在35至38毫米之间。

如图2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在远离连接部2000的方向上,子顶带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因此,在子顶带1110与连接部2000的连接处子顶带1110的宽度最大,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牢固度,从而避免子顶带1110与连接部2000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子顶带1110不宜过宽,以避免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因此,在远离连接部2000的方向上,子顶带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优选地,连接处的宽度在35至38毫米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子顶带1110长度相等。长度相等的子顶带1110,有利于减少制造过程中头带组件的装配件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长度相等的子顶带1110有利于力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如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子顶带1110的长度不同。长度不同的子顶带1110,使得可释放连接处从头顶侧移至头侧,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观察连接处的连接情况,从而有利于简化穿戴面罩的过程,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子顶带1110间的夹角在40至60度之间。子顶带1110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顶头带1100无法与使用者的头顶侧相贴合。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子顶带1110间的夹角在50至55度之间,此角度可以使顶头带1100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子顶带1110与连接部2000固定连接。子顶带1110与连接部20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缝制、焊接,头带组件也可以一体成型。子顶带1110与连接部2000固定连接,穿戴后,连接部2000位于头两侧,即子顶带1110从头两侧向头顶侧延伸,使得整个头带组件具有立体的头戴部1000,因此本头带组件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2000包括两个上头带2100和两个下头带2200;上头带2100的一端和下头带2200的一端与后头带1200固定连接,上头带2100的另一端和下头带2200的另一端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顶头带1100与上头带2100固定连接。

连接部2000包括上头带2100和下头带2200;上头带2100的一端和下头带2200的一端与后头带1200固定连接,上头带2100的另一端和下头带2200的另一端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从而可以调节后头带1200与面罩主体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距离与与使用者的头部参数相适配;避免后头带1200与面罩主体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导致面罩脱离头部;也避免后头带1200与面罩主体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面罩过于紧绷,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

上头带2100比下头带2200更靠近使用者的头顶侧。顶头带1100固定在上头带2100处,相比于顶头带1100固定在下头带2200处,可以简化头带组件的三维结构,有利于节约材料,也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下头带2200间的夹角在130至150度之间。两个下头带2200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下头带2200无法与使用者头部相贴合,甚至会导致下头带2200、面罩主体脱离使用者的头部。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下头带2200间的夹角在138至142度之间,此角度可以使下头带2200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从而提高面罩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上头带2100包括侧部带2110和后部带2120;后部带2120的一端与后头带1200固定连接,后部带2120的另一端与侧部带2110的一端固定连接,侧部带2110的另一端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顶头带1100固定在侧部带2110靠近后部带2120一端,并位于侧部带2110的远离下头带2200的侧边上。

两个上头带2100分别从位于头后侧的后头带1200的一侧延伸至位于头前侧的面罩主体的一侧。上头带2100包括侧部带2110和后部带2120,其中,侧部带2110位于头的两侧,后部带2120位于头的后侧。

侧部带2110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用于调节侧部带2110的使用长度,从而使侧部带2110可与多数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从而提高面罩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性。顶头带1100固定在侧部带2110靠近后部带2120一端的上侧面处,使得顶头带1100从使用者的头侧面向上延伸形成贴合于头部的拱形,且使得拱形的跨度足够大,有利于头戴部1000与使用者头部的贴合以及头戴部1000的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侧部带2110和子顶带1110间的夹角在80至110度之间。侧部带2110和子顶带1110间的夹角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顶头带1100无法与使用者的头顶侧相贴合。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侧部带2110和子顶带1110间的夹角在85至95度之间,此角度可以使顶头带1100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后部带2120间的夹角在55至75度之间。两个后部带2120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上头带2100、顶头带1100无法与使用者的头部相贴合。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后部带2120间的夹角在65至70度之间,此角度可以使上头带2100、顶头带1100与大部分使用者的头顶侧贴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侧部带2110的下侧面和后部带2120的下侧面平滑连接。平滑连接可以避免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侧部带2110和后部带2120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侧部带2110的下侧面和后部带2120的下侧面通过第一圆弧平滑连接。如图1所示,箭头r1指向第一圆弧。第一圆弧的半径在130至150毫米之间。第一圆弧的半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侧部带2110的下侧面和后部带2120的下侧面无法平滑连接。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圆弧的半径在140至145毫米之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上头带2100、后头带1200、下头带2200平滑连接。平滑连接可以避免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上头带2100与后头带1200的连接处、后头带1200与下头带2200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后头带1200包括第二圆弧,上头带2100和下头带2200分别与后头带1200的靠近第二圆弧的端部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箭头r2指向第二圆弧。第二圆弧的半径在20至30毫米之间。第二圆弧的半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上头带2100与后头带1200的连接处、后头带1200与下头带2200的连接处无法平滑连接。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圆弧的半径在23至27毫米之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后头带1200包括第一凹陷,第一凹陷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头带2100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陷呈圆弧状,第一凹陷的半径在30至45毫米之间。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陷的半径在35至40毫米之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后头带1200还包括第二凹陷,第二凹陷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头带2200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凹陷呈圆弧状,第二凹陷的半径在10至16毫米之间。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凹陷的半径在12至14毫米之间。

可选地,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间的最短距离在20至30毫米之间。后头带1200过窄容易发生断裂;后头带1200过宽则会导致材料的浪费、成本的提高,同时增大后头带1200与头后侧的贴合面面积,随之增大了后头带1200与头后侧完全贴合的难度。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间的最短距离在23至27毫米之间。

如图4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2000包括侧头带2300,顶头带1100与侧头带2300固定连接,侧头带2300的两端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头带组件可应用于两点式面罩,即面罩主体与连接部2000通过两个连接点进行连接。连接部2000包括侧头带2300,通过在侧头带2300上安装顶头带1100,使得两点式面罩也可以具有头戴部1000,从而使得两点式面罩也可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侧头带2300的两端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从而可以调节侧头带2300的使用长度,以使侧头带2300更好地与使用者的头部相贴合,提高面罩的佩戴牢固性和舒适性。

如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侧头带2300包括两个子侧带2310,两个子顶带1110分别与两个子侧带2310固定连接;两个子侧带2310的一端可释放地连接,以调节侧头带2300的长度;两个子侧带2310的另一端与面罩主体可释放地连接。

由于两个子侧带2310的一端可释放地相互连接,又由于两个子顶带1110分别与两个子侧带231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调节两个子顶带1110与两个子侧带2310间的两个固定点间的距离,以调节顶头带1100的跨度,使得顶头带1100能够与不同的使用者的头部相贴合,提高面罩穿戴的牢固性和舒适性。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面罩,该面罩包括上述的头带组件。

由于该面罩使用上述的头带组件,使得该面罩具有良好的可调性,该面罩可以兼具良好的佩戴牢固性、贴合度和舒适性,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的头部相适配。另外,由于该头带组件平铺后呈二维平面结构,因此构建、制作面罩的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又由于该面罩具有包括顶头带1100的头戴部1000,因此该面罩可以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主体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