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及口罩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及口罩套装。
背景技术:
口罩是指佩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或者飞沫等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特别是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以及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但是现有常用的口罩在使用时并不能多次循环使用,否则口罩的防护能力就会变低。故而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必须要进行更换新的口罩,例如大部分口罩最多佩戴四个小时之后就需要更换新的口罩,而旧的口罩就只能遗弃。如此,对制造口罩的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制造成本也较高。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口罩及口罩套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因所用的口罩只能单次使用,且不宜长期佩戴,进而造成对资源严重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面罩和成对设置的挂耳;
所述挂耳分别设置于所述面罩的两侧,所述面罩包括设置于所述面罩背离人体的一侧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面料制成;所述面罩还包括折痕部,所述折痕部的长度自其中一个所述挂耳向另一个所述挂耳的方向延伸;所述面罩的两侧靠近所述挂耳处分别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折痕部的内侧,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防水层,能够连通所述面罩的内侧和外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面罩包括面层和内层;
所述面层和所述内层相对设置,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面层背离所述内层的一侧,且所述面层与所述内层之间设置有夹层腔,所述夹层腔内用于放入隔离垫,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夹层腔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折痕部包括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折痕设置于所述面层,所述第一折痕能够将所述面层分隔为多个第一折叠片,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叠片之间设置有第一遮挡部,所述透气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部;
和/或,所述折痕部包括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设置于所述内层,所述第二折痕能够将所述内层分隔为多个第二折叠片,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叠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遮挡部,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遮挡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包括第一层布和第二层布;
所述第一层布和所述第二层布均固设于所述面层,且所述第一层布和所述第二层布中的一者位于所述面层靠下的位置,另一者位于所述面层靠上的位置;所述第一层布与所述第二层布之间设置有用于放入或取出所述隔离垫的开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布和所述第二层布之间设置有重叠部,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重叠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折痕部朝向两个所述挂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线,所述固定压线与所述折痕部呈夹角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面罩包括两个立体部;
两个所述立体部以两个所述挂耳的对称线呈镜像设置,所述折痕部设置于所述立体部和与该所述立体部同侧的所述挂耳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层采用杀菌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挂耳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套装,以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套装,包括上述的口罩和多个隔离垫,多个所述隔离垫能够放入所述夹层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面罩和成对设置的挂耳,成对的两个挂耳分别设置在面罩的两侧,面罩用于包覆在佩戴者的口鼻及其两侧的面颊,挂耳用于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以实现口罩相对佩戴者的佩戴。其中,面罩包括设置在面罩背离人体的一侧的防水层,防水层采用防水面料制成,在起到防水作用的时候还能够阻隔病菌。而且防水层的设置能够在该口罩佩戴后进行清理,清理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沾到水而影响防护性能,进而便于多次循环使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同时,面罩还包括折痕部,折痕部的设置便于展开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在折痕部的内侧设置有透气孔,且透气孔贯穿防水层,以使的面罩的内侧和外侧连通,以形成空气流通。正是因为透气孔的设置,在该口罩的防水层具备防水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即确保该面罩起到防护作用的时候还能够保证佩戴者呼吸通畅,以缓解佩戴者长时间佩戴口罩导致胸闷、缺氧的问题。而且正是因为透气孔设置在折痕部的内侧,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有效阻隔病菌直接接触到透气孔,并透过透气孔传递至佩戴者的口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套装,包括上述的口罩和多个隔离垫,多个隔离垫能够放入夹层腔内,以达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的第三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的第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的第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中面罩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中面罩设置透气孔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10-面罩;11-面层;12-内层;13-透气孔;20-挂耳;21-第一挂耳;22-第二挂耳;41-折痕部;42-立体部;121-第一层布;122-第二层布;123-重叠部;411-固定压线;412-第一折痕部;413-第二折痕部;421-第一立体部;422-第二立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口罩包括面罩10和成对设置的挂耳20;成对的两个挂耳20分别设置于面罩10的两侧,面罩10包括设置于面罩10背离人体的一侧的防水层,防水层采用防水面料制成;面罩10还包括折痕部41,折痕部41的长度自其中一个挂耳20向另一个挂耳20的方向延伸;面罩10的两侧靠近挂耳20处分别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透气孔13,透气孔13设置于折痕部41的内侧,且透气孔13贯穿防水层,能够连通面罩10的内侧和外侧。
具体的,面罩10呈四边形设置,面罩10的长度为沿佩戴者的左耳至右耳的方向延伸,面罩10的宽度为沿佩戴者的额头至下巴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挂耳20设置在沿面罩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挂耳20呈半圆弧设置,且圆弧的两端分别与面罩10固接,用于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进而实现该口罩相对佩戴者的佩戴。
当然,成对的两个挂耳20可以沿面罩10的宽度方向设置,此时挂耳20的长度略长,以便于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事实上,无论挂耳20如何设置,其只要能够确保面罩10相对佩戴者佩戴可靠,以便面罩10能够包覆在佩戴者的口鼻及其两侧的面颊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面罩10背离人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采用防水面料制成,防水面料主要由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加上布料复合面料而成,其中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为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在实现对佩戴者进行防护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佩戴者呼吸通畅。因此,防水面料在起到防水作用的时候还能够阻隔病菌,而且防水层的设置能够在该口罩佩戴后进行清理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沾到水而影响防护性能,进而便于多次循环使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同时,面罩10还包括折痕部41,折痕部41的设置便于展开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在折痕部41的内侧设置有透气孔13,且透气孔13贯穿防水层,以使的面罩1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以形成空气流通。正是因为透气孔13的设置,在该口罩的防水层具备防水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即确保该面罩10起到防护作用的时候还能够保证佩戴者呼吸通畅,以缓解佩戴者长时间佩戴口罩导致胸闷、缺氧的问题。而且正是因为透气孔13设置在折痕部41的内侧,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有效阻隔病菌直接接触到透气孔13,并透过透气孔13传递至佩戴者的口鼻。多个透气孔13设置在朝向同侧挂耳20的位置处,即透气孔13设置在朝向佩戴者面颊的位置处,没有直接与佩戴者的口鼻接触。如果当佩戴者的口鼻正前方出现飞沫等时,不会通过透气孔13接触到佩戴者的口鼻,进而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而且万一不慎导致飞沫接触到透气孔13,飞沫也只会通过透气孔13传递到佩戴者的面颊,而不是直接传递至佩戴者口鼻处。因此,该口罩不仅实现了口罩的长时间佩戴,而且实现了口罩的多次循环使用,减少对口罩资源的浪费。
其中,挂耳2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便于适用于不同头围的人群。其中,隔离垫为医用口罩垫片,安全性能较高。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面罩10包括面层11和内层12,面层11和内层12相对设置,防水层设置于面层11背离内层12的一侧,且面层11与内层12之间设置有夹层腔,夹层腔内用于放入隔离垫,透气孔13与夹层腔连通。
具体的,面层11即为不直接与佩戴者接触的一层,内层12即为直接与佩戴者接触的一层,面层11与内层12之间的空间形成夹层腔,用于放入隔离垫。隔离垫能够放入一个,也可以放入多个,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量选择。防水层设置在面层11背离内层12的一侧,可以是在面层11上增设一层防水面料形成的防水层,亦或者面层11直接采用防水面料以形成防水层,位于背离内层12的一侧。其只要确保该口罩背离人脸的一侧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在进行防水的同时还能够阻挡病菌即可。
其中,在面层11与内层12之间设置有夹层腔,夹层腔内能够放入具有隔离效果的隔离垫,以更有效的阻挡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气味或者飞沫等进出佩戴者的口鼻,进而提高面罩10的防护性能。也就是说,当使用该口罩时,面罩10自身便可以包覆在佩戴者的口鼻及其两侧的面颊,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在夹层腔内能够放入隔离垫,通过隔离垫的隔离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佩戴者的防护。而且,当口罩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夹层腔内的隔离垫取出,再放入新的隔离垫,进而保证口罩始终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其中,面层11和内层12都需要进行杀菌处理,提高面罩10的安全性,特别是与佩戴者直接接触的内层12,因为直接与佩戴者的口鼻接触,故而在制造时需要经过较严格的杀菌处理。当然,挂耳20也可以进行杀菌处理,进而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面罩10还包括两个立体部42,两个立体部42以两个挂耳20的对称线呈镜像设置,折痕部41设置于立体部42和与该立体部42同侧的挂耳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折痕部41的数量为两个。为方便表述,对两个折痕部41分别命名为第一折痕部412和第二折痕部413,对两个立体部42分别命名为第一立体部421和第二立体部422,对两个挂耳20分别命名为第一挂耳21和第二挂耳22。第一立体部421和第二立体部422镜像设置,第一折痕部412设置在第一立体部421与第一挂耳21之间,第二折痕部413设置在第二立体部422与第二挂耳22之间。第一立体部421和第二立体部422位于靠近口鼻的位置处,为佩戴者的口鼻呼吸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确保面罩10不会完全贴附在口鼻处,确保佩戴者呼吸通畅。第一折痕部412和第二折痕部413的设置能够促使面罩10压缩和展开,进而根据不同人群的面部大小调整面罩10相对佩戴者面部的覆盖面积。在第一折痕部41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3,且多个透气孔13沿第一折痕部41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第二折痕部41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3,且多个透气孔13沿第二折痕部41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当第一折痕部412和第二折痕部413不展开时,透气孔13完全被遮挡并封闭,确保外部环境中的飞沫等不会穿过透气孔13进入到面罩10的内层12。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第一折痕部412和第二折痕部413展开,空气能够经透气孔13流通,便于佩戴者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优选的,折痕部41包括第一折痕,第一折痕设置于面层11,第一折痕能够将面层11分隔为多个第一折叠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折叠片之间设置有第一遮挡部,透气设置于第一遮挡部;折痕部41包括第二折痕,第二折痕设置于内层12,第二折痕能够将内层12分隔为多个第二折叠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折叠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遮挡部,透气孔13设置于第二遮挡部。
具体的,在面层11设置第一折痕,在内层12设置第二折痕,且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的位置相对应,确保当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展开后,面罩10的内层12和外层不会有明显的错位,以更好的对佩戴者进行防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折痕将面层11分隔为三个第一折叠片,三个第一折叠片依次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折叠片之间的夹角处形成第一遮挡部。在第一个第一折叠片朝向第二个第一折叠片的位置处设置透气孔13,使得透气孔13设置在第一遮挡部处,并不会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或者,在第二个第一折叠片朝向第一折叠片、且与第一折叠片贴附的位置处设置透气孔13,其只要确保透气孔13能够形成口罩内侧和外侧的空气流通,且不会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即可。两个第二折痕将内层12分隔为三个第二折叠片,三个第二折叠片的设置与上述三个第一折叠片的设置方式相同,故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仅面层11设置第一折痕,此时当第一折痕展开时,面层11相较于内层12具有明显的空间外凸,进而确保面层11与内层12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便于放入隔离垫。此时,隔离垫可以放入两个,或者三个,以增强防护性能。或者,仅内层12设置有第二折痕,此时当第二折痕不展开时,面层11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互相靠近的趋势,即面层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弯折,以将面层11阻隔,提高对内层12的防护性能。当使用时,内层12展开即可。但是无论如何设置,其只要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4,优选的,折痕部41朝向两个挂耳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线411,固定压线411与折痕部41呈夹角设置。具体的,固定压线411设置在靠近挂耳20的位置处。固定压线411用于确保折痕部41在未使用时不会随意展开。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内层12包括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均固设于面层11,且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中的一者位于面层11靠下的位置,另一者位于面层11靠上的位置;第一层布121与第二层布122之间设置有用于放入或取出隔离垫的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布121设置在面层11靠下的位置,第二层布122设置在面层11靠上的位置,且第一层布121的面积远大于第二层布122的面积。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均呈四边形设置,第一层布121的两个宽边及靠下的长边均与面层11固定连接,第二层布122的两个宽边及靠上的长边均与面层11固定连接。第一层布121的靠上的长边与第二层布122靠下的长边之间形成夹层腔的开口,用于放入或者取出隔离垫。其中,正是因为第一层布121的面积远大于第二层布122的面积,故而第二层布122与面层11之间能够很好的支撑隔离垫,以降低隔离垫从夹层腔内掉落的概率。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第二层布122位于面层11靠下的位置,第一层布121位于面层11靠上的位置,此时第二层布122的面积远大于第一层布121的面积,隔离垫通过第二层布122与面层11支撑。其只要能够便于放入隔离垫且保证隔离垫不会掉落即可。
其中,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可以直接接触,即第一层布121上靠上的长边与第二层布122上靠下的长边恰好对接,或者第一层布121覆盖在第二层布122上,或者第二层布122覆盖在第一层布121上。其中,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也可以不直接接触,即第一层布121上靠上的长边与第二层布122上靠下的长边之间存在间隙。事实上,无论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如何设置,其只要确保能够对隔离垫进行支撑,并能够形成开口以便于更换隔离垫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之间设置有重叠部123,开口设置于重叠部123。也就是说,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之间具有重合的部分,即重叠部123,将该重叠部123处的第一层布121和第二层布122分开即可暴露出夹层腔,以便于放入或取出隔离垫。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布121上靠上的长边覆盖在第二层布122上靠下的长边,且在第一层布121的长边上设置有压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口罩套装,包括上述的口罩和多个隔离垫,多个隔离垫能够放入夹层腔内,以提高该口罩的防护性能。当口罩佩戴一段时间后,可以直接更换夹层腔内的隔离垫,无需对口罩进行更换,进而便于口罩的长期使用。其中,隔离垫可以放入一个,也可以放入两个、三个等,均是根据使用环境等因素选择。
实施例二
如图4-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与实施例一中的口罩的不同之处在于面罩10仅包括折痕部41,即该面罩10的中部不设置立体部42,折痕部41沿面罩1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折痕部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线411,以确保口罩未使用时,折痕部41不会随意展开。透气孔13设置在折痕部4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折痕部41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折痕部41的内侧均设置有四个间隔排布的透气孔13。当然,折痕部4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四个,同时透气孔13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五个等,其只要确保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群佩戴,且具备良好的通气效果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