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条带连接结构领域,尤指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一般需要通过两个条带之间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以使之可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现有的条带卡接件结构一般是一个条带上设有孔位且端部设有供另一个条带穿过的连接孔,另一个条带上设有插销,连接时,先将设有插销的条带穿过另一个条带上的连接孔,然后将插销对准需要插入的孔位,最后用力将插销压入孔位,完成连接,此种条带连接结构不仅对准动作要求高,操作繁琐,而且拆卸连接结构时,动作也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可实现自动吸合和锁定,不仅佩戴过程快速方便,可实现单手操作,而且无需手动对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磁吸搭扣,包括:
第一搭扣,包括扣座、第一磁吸件和按键,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扣座,所述扣座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通孔;
第二搭扣,包括扣盖、第二磁吸件和卡扣件,所述第二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扣盖,所述卡扣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扣盖的侧壁;
扣合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使所述扣盖吸合在所述扣座上,同时所述卡扣件伸出所述扣盖的侧壁与所述通孔卡接;按压所述按键,使所述卡扣件处于压缩状态,并退出所述通孔与所述通孔解除卡接。
本方案中,通过在扣座上设置第一磁吸件,在扣盖上设置第二磁吸件,使扣盖与扣座靠近时能够自动吸合对位,无需使用者额外进行操作;扣座与扣盖吸合后,卡扣件可自动弹出与通孔卡接,通过磁吸件的磁吸力和卡扣件与通孔的卡接实现双重紧固,防止搭扣受外力而脱开;打开搭扣时,只需要按压按键即可解除卡扣件与通孔的卡接,然后拉动扣座实现扣座与扣盖的分离;整个佩戴和打开过程可通过单手操作,且操作简单,脱穿快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座设有与所述扣盖形状对应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侧壁上设有所述通孔,扣合状态下,所述扣盖吸合在所述缺口内。
本方案中,扣座上设置与扣盖形状对应的缺口,可在扣盖与扣座吸合时,通过缺口进一步实现扣盖与扣座的精准对位,以使卡扣件可顺利卡入通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为板状,且设置在所述缺口的底部。
本方案中,第一磁吸件为板状,可增大第一磁吸件的面积,缩小第一磁吸件的厚度,进而增大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磁吸力。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盖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扣座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磁吸件为板状,且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容纳槽上。
本方案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均为板状,可使两者的有效磁场范围增加,便于扣盖与扣座的吸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小径孔靠近所述缺口设置,用于与所述卡扣件卡接,所述阶梯孔的大径孔远离所述缺口设置;
所述按键包括第一弹簧和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小径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大径孔,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大径孔内,且一端与所述按压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大径孔和所述小径孔之间的台阶部抵接。
本方案中,按压部伸出扣座外,可方便使用者在扣座外部对按键进行按压,从而控制通孔内卡扣件的状态,实现搭扣的打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按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扣座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按键一一对应设置。
本方案中,按键对称设置在扣座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按键的排布方式能够便于佩戴者单手操作,佩戴者可通过拇指和食指按压按键,从而单手解除扣座与扣盖之间的扣接,脱下可穿戴设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扣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扣盖宽度方向的两侧。
本方案中,设置两个卡扣件、两个通孔和两个按键,通过中间的磁吸件的磁吸力和两侧的卡扣件卡接实现多重紧固,提高扣座与扣盖之间的连接力,提高搭扣扣合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搭扣受大力导致两个搭扣脱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二弹簧和卡扣,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扣盖内,且一端与所述扣盖抵接,所述卡扣的一端伸入所述扣盖内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卡扣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扣盖。
本方案中,卡扣受到外力时,可压缩第二弹簧使整个卡扣件处于压缩状态,方便卡扣件进入扣座上的缺口内,外力消失时,卡扣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实现卡扣件与扣座上的通孔的卡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扣伸出所述扣盖的一端为弧形,且弧形的所述卡扣的凹部朝向所述扣盖设置。
本方案中,卡扣的外表面设置为弧形结构,可在扣座与扣盖吸合时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卡扣顺利的进入扣座上的缺口内,并完成扣座与扣盖的扣接。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条带、第二条带和上述的磁吸搭扣,所述第一条带与所述扣座连接,所述第二条带与所述扣盖连接,所述第一条带与所述第二条带通过所述磁吸搭扣连接。
本方案中,可穿戴设备通过上述的磁吸搭扣连接,可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实现单手操作,不仅步骤简单,脱穿快速,而且无需手动对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吸合实现扣盖与扣座的自动吸合对位,无需用户手动对位,通过卡扣件的自动弹出,实现扣座与扣盖的卡接,实现双重紧固,可有效防止搭扣受大力导致搭扣脱开,打开搭扣时,只需要按压按键然后拉动扣座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且无论在佩戴和打开过程中,都可实现单手操作,十分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吸搭扣扣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吸搭扣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搭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搭扣未设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搭扣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搭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搭扣未设置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搭扣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搭扣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搭扣;11、扣座;111、通孔;1111、小径孔;1112、大径孔;112、缺口;113、容纳空间;114、盖板;12、第一磁吸件;13、按键;131、第一弹簧;132、按压部;2、第二搭扣;21、扣盖;211、底座;212、上盖;22、第二磁吸件;23、卡扣件;231、第二弹簧;23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吸搭扣,如图1、图4、图7和图8所示,包括第一搭扣1和第二搭扣2;第一搭扣1包括扣座11、第一磁吸件12和按键13,第一磁吸件12设置于扣座11,扣座11的侧壁设有通孔111,按键13设置于通孔111;第二搭扣2包括扣盖21、第二磁吸件22和卡扣件23,第二磁吸件22设置于扣盖21,卡扣件23可伸缩地设置于扣盖21的侧壁。
如图2所示,扣合状态下,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相吸,使扣盖21吸合在扣座11上,同时卡扣件23伸出扣盖21的侧壁与通孔111卡接;按压按键13,使卡扣件23处于压缩状态,并退出通孔111与通孔111解除卡接。
具体地,磁吸搭扣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搭扣1和第二搭扣2,第一搭扣1中的扣座11用于与第一条带的一端铰接,第二搭扣2中的扣盖21用于与第二条带的一端铰接,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的另一端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通过第一搭扣1与第二搭扣2的固定连接来连接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可以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相连,以将可穿戴设备固定在佩戴者的手腕、腿、颈、腰或其它身体部位上。
扣座11和扣盖21可以由任何常规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塑胶、复合材料、橡胶或其任意组合。
如图4所示,扣座11上设有第一磁吸件12,如图8所示,扣盖21上设有第二磁吸件22,第一磁吸件12和第二磁吸件22可均为磁铁,且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磁性相反,例如,第一磁吸件12为n极时,第二磁吸件22为s极,第一磁吸件12为s极时,第二磁吸件22为n极,磁性相反的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之间可产生吸引磁力。在其他示例中,第一磁吸件12和第二磁吸件22还可以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可与磁铁吸合的金属件。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搭扣1与第二搭扣2靠近并移动到一定距离时,第一磁吸件12和第二磁吸件22会吸合在一起,使扣盖21吸合在扣座11上,扣盖21与扣座11吸合的过程中,卡扣件23在扣座11侧壁的挤压力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扣盖21与扣座11吸合到位后,扣盖21上的卡扣件23对应扣座11侧壁上的通孔111,通孔111为卡扣件23提供伸缩空间,使得处于压缩状态的卡扣件23从扣盖21侧壁伸出,并伸入通孔111内,实现第一搭扣1与第二搭扣2的卡接。
需要打开搭扣时,按压按键13,按键13推动通孔111内的卡扣件23,使卡扣件23压缩,并退出通孔111与通孔111解除卡接,再拉动扣座11或扣盖21,克服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之间磁吸力,实现搭扣的打开。
本实施例的磁吸搭扣的佩戴和脱下过程为:佩戴者将可穿戴设备搭在手腕或其他部位上,用另一只手握持扣盖21并向靠近扣座11的方向移动,使扣盖21和扣座11通过第一磁吸件12和第二磁吸件22吸合对位,吸合对位后,卡扣件23弹出伸入通孔111内,完成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脱下手表时,按压按键13,按键13推动卡扣件23,使卡扣件23压缩并退出通孔111,解除与通孔111的卡接,然后拉动扣座11,使扣座11与扣盖21彼此离开,并脱离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的有效磁力范围内,实现可穿戴设备的脱下。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磁吸件12和第二磁吸件22吸合实现扣盖21与扣座11的自动吸合对位,无需用户手动对位,通过卡扣件23的自动弹出,实现扣座11与扣盖21的卡接,卡扣件23与通孔111的卡接可有效防止搭扣受大力导致搭扣脱开,打开搭扣时,只需要按压按键13然后拉动扣座11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且无论在佩戴和打开过程中,都可实现单手操作,十分便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扣座11设有与扣盖21形状对应的缺口112,缺口11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111,扣合状态下,扣盖21吸合在缺口112内。卡扣件23设置在扣盖21的外侧壁,扣盖21吸合在缺口112内后,扣盖21外侧壁上的卡扣件23与缺口112侧壁上的通孔111卡接。
本实施例中,扣座11和扣盖21均为一个内部可容纳部件的板状构件,可以是大致矩形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的形状,或者根据实现方式采用其它形状,当然,扣座11和扣盖21还可以是弯曲的,以适应用户手腕的弧度,其实际形状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改变。第一搭扣1和第二搭扣2通过上下叠设实现连接。扣座11上设置一缺口112,扣合时,扣盖21吸合在缺口112内可与扣座11拼合成一整体,一方面提升美观,另一方面整体构造能够避免形状不规则或者外部具有突出部分对日常使用带来影响。此外,缺口112的设置还能够更易于扣盖21与扣座11的对位,提升佩戴的便捷性。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磁吸件12为板状,且设置在缺口112的底部。缺口112的底部可设置容纳空间113,板状的第一磁吸件12设置在容纳空间113内,容纳空间113上部盖设盖板114,以将第一磁吸件12固定在容纳空间113内。容纳空间113可尽量覆盖整个缺口112的底部,以增大第一磁吸件12的面积。
如图9所示,扣盖21包括底座211和上盖212,底座211靠近扣座11的一侧设有容纳槽,第二磁吸件22为板状,且设置在容纳槽内,上盖212盖设在容纳槽上。
第一磁吸件12和第二磁吸件22均为板件,不仅可使两者的有效磁场范围增加,便于扣盖21与扣座11的吸合,而且在保证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之间具有较大的磁吸力情况下,可减小扣座11和扣盖21的厚度,以缩小整个搭扣的体积,并使扣盖21与扣座11能吸合在一起。
可选地,如图6所示,通孔111为阶梯孔,阶梯孔的小径孔1111靠近缺口112设置,用于与卡扣件23卡接,阶梯孔的大径孔1112远离缺口112设置;按键13包括第一弹簧131和按压部132,按压部132的一端伸入小径孔1111内,另一端伸出大径孔1112,第一弹簧131设置于大径孔1112内,且一端与按压部132抵接,另一端与大径孔1112和小径孔1111之间的台阶部抵接。
具体地,阶梯孔包括至少一个大径孔1112和至少一个小径孔1111,大径孔1112和小径孔1111连通设置,大径孔1112的孔径大于小径孔1111的孔径,小径孔1111靠近缺口112设置,大径孔1112靠近扣座11外侧设置,大径孔1112和小径孔1111之间设有一台阶部。
如图5和图6所示,按键13包括第一弹簧131和按压部132,按压部132的一端伸入小径孔1111内,按压部132的另一端伸出大径孔1112外,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按压,使用户能够在扣座11外部对按键13进行按压,从而控制通孔111内部的卡扣件23的状态,实现搭扣的打开。第一弹簧131的一端与大径孔1112和小径孔1111之间的台阶部抵接,第一弹簧131的另一端与按压部132抵接。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弹簧131处于自由状态,按压按压部132时,克服第一弹簧131的弹力,使按压部132在小径孔1111内靠近卡扣件23移动,并推动卡扣件23,使卡扣件23处于压缩状态,并退出小径孔1111与小径孔1111解除卡接,再拉动扣座11或扣盖21即可打开搭扣。松开按压部132时,第一弹簧131复位,按压部132在第一弹簧131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可选地,按键1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扣座11宽度方向的两侧,通孔1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按键13一一对应设置。卡扣件2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扣盖21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两个卡扣件23、两个通孔111和两个按键13,通过中间的磁吸力和两侧的卡扣件23卡接实现多重紧固,提高扣座11与扣盖21之间的连接力,提高搭扣扣合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搭扣受大力导致两个搭扣脱开。按键13对称设置在扣座11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按键13的排布方式能够便于佩戴者单手操作,佩戴者可通过拇指和食指按压按键13,从而单手解除扣座11与扣盖21之间的扣接,以脱下可穿戴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卡扣件23包括第二弹簧231和卡扣232,第二弹簧231设置在扣盖21内,且一端与扣盖21抵接,卡扣232的一端伸入扣盖21内与第二弹簧231的另一端抵接,卡扣232的另一端伸出扣盖21。卡扣232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克服第二弹簧231的弹力,使卡扣件23处于压缩状态并伸入扣盖21内,撤去施加在卡扣232上的外力后,卡扣232在第二弹簧231的弹力作用下可复位并弹出扣盖21外。
扣盖21与扣座11吸合时,卡扣232在缺口112侧壁的作用下,压缩第二弹簧231,使卡扣232缩入扣盖21内,进而使扣盖21可顺利地吸合在扣座11的缺口112内;扣盖21与扣座11吸合到位后,扣盖21上的卡扣232对应扣座11上的通孔111设置,使得扣座11侧壁作用在卡扣232上的力消失,卡扣232在第二弹簧231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弹出并伸入扣座11的通孔111内,实现扣盖21与扣座11的卡接。
如图10所示,卡扣232伸出扣盖21的一端为弧形,且弧形的卡扣232的凹部朝向扣盖21设置。本实施例中,卡扣232的外表面设置为弧形,凹部朝向扣盖21设置,凸部朝向扣盖21外侧设置,凸部的最高点可位于卡扣232远离扣座11的一端,凸部的最低点位于卡扣232靠近扣座11的一端,在扣盖21吸入扣座11内时,弧形结构可起到导向作用,以方便卡扣232进入扣座11的缺口112内并通过缺口112的侧壁使卡扣232处于压缩状态,使扣盖21与扣座11顺利吸合。此外,卡扣232伸出扣盖21的端部还可以倾斜设置,使得卡扣232容易进入扣座11上的缺口112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0所示,包括第一条带、第二条带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磁吸搭扣;第一条带与扣座11连接,第二条带与扣盖21连接,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通过磁吸搭扣连接。
具体地,第一条带的一端与扣座11铰接,第一条带的另一端与可穿戴设备的本体连接,第二条带的一端与扣盖21铰接,第二条带的另一端与可穿戴设备的本体连接。当扣盖21与扣座11靠近时,通过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的磁吸力作用,达到精确定位并将扣盖21与扣座11吸合在一起,并通过卡扣件23与通孔111的卡接,达到锁定扣盖21与扣座11的效果,进而实现第一条带与第二条带的固定连接,以将可穿戴设备固定在佩戴者身上。
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移动设备、多媒体播放器、游戏设备等可佩戴或便携式电子设备。
示例性的,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一端分别与智能手表的表体铰接,第一表带的另一端与扣座11铰接,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扣盖21铰接,当扣盖21与扣座11自动吸扣在一起后,即可将智能手表固定在佩戴者的手腕上,佩戴方便快捷。扣座11和扣盖21均与表带铰接,在佩戴时能够调整到与手腕弧度相匹配的角度,提升佩戴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在佩戴过程中,扣盖21靠近扣座11时能够通过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相互吸合对位,使用者无需进行额外手动操作,扣座11与扣盖21自动吸合后,卡扣件23自动弹出卡入通孔111内,实现第一搭扣1与第二搭扣2的扣合,进而实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在需要脱下可穿戴设备时,可通过按压按键13使卡扣件23脱出通孔111,同时拉动扣座11,脱离第一磁吸件12与第二磁吸件22的有效磁力范围,完成搭扣打开;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无需手动对准,且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