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增压增速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吹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增压增速电吹风。
背景技术:
电吹风是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电吹风的电源接通后,电机驱动风叶旋转,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电热元件加热,形成热风后从出风口吹出。电吹风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上为了防止异物进入一般都设有网罩,而灰尘和纤维难以通过网罩阻挡。
电吹风主要由壳体、手柄、风叶、电热丝、挡风板、开关、电源线组成。当电吹风接通电源后,由电动机带动风叶的旋转,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电热丝的加热,输出热风。电吹风既有通过调节通电电热丝的多少送出不同温度的热风,也有通过调节所加电源电压来调节送风温度与送风量。因此,保证风筒畅通就保证了进出风道的实际功用,进而增大出风量和风压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而现有的电吹风为了提高风压,有设成扁平状的出风罩,或一体连续角度的锥形风道;但是出风量受限,智能按照扁平的出风口出风,降低了电吹风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增大出风量、风速和风压、实用性强的新型增压增速电吹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增压增速电吹风,包括电吹风本体、形成在电吹风本体内腔的风道、一体或分体连接在电吹风本体一端的出风单元以及一体或分体连接在电吹风本体另一端的进风单元,所述出风单元包括导风筒、沿导风筒出风端设置有若干个环向等分的增压部,相邻增压部之间在导风筒内壁形成有出风道,每个增压部与导风筒的内壁一体或分体连接,所述增压部前端的内侧延伸至导风筒的中轴线上且沿导风筒内侧延伸有分流部。
作为改进,所述增压部的横截面呈梅花状或三角形或长方形或梯形结构设置。
再改进,所述增压部从导风筒内壁向前延伸至分流部产生的斜面与连接在导风筒内壁的侧面之间形成的增压夹角范围在30度到75度。
再改进,所述导风筒内壁两侧对称的增压部从导风筒内壁向前延伸至分流部产生的斜面之间形成的增压夹角范围在45度到75度。
再改进,所述增压部内腔的腔壁上一体或分体连接有分割增压部内腔的切风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导风筒出风端分设的增压部,配合增压部在前端连接的分流部,能够在电吹风从导风筒出风时,可以直接从出风道出风,也有经过分流部的分流后再从出风道出风,达到双重加压出风的效果,从而有效增大风压,增强出风风速,提高了电吹风的干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图5也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吹风本体;2、出风单元;3、切风板;4、进风单元;20、导风筒;21、增压部;22、出风道;23、分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增压增速电吹风,包括电吹风本体1、形成在电吹风本体1内腔的风道、一体或分体连接在电吹风本体1一端的出风单元2以及一体或分体连接在电吹风本体另一端的进风单元4,所述出风单元2包括导风筒20、沿导风筒20出风端设置有若干个环向等分的增压部21,相邻增压部21之间在导风筒20内壁形成有出风道22,每个增压部21与导风筒20的内壁一体或分体连接,所述增压部21前端的内侧延伸至导风筒20的中轴线上且沿导风筒20内侧延伸有分流部23;优选地将所述出风单元2分体连接在电吹风本体1的前端,可以用于更换不同类型的出风单元2,方便电吹风的使用;优选地所述增压部21环向等分在导风筒20的出风端方向,设置数量在8到12个,相邻增压部21之间在导风筒20内壁形成的出风道22,在电吹风启动时出风时直接经过出风腔出风,而将增压部21一体连接在导风筒20上,能够在电吹风出风时经过增压部21增压后再从出风道22出风,达到增大风压的效果;所述分流部23可以由用于连接各增压部21的连接块以及沿连接块内侧凸起的弧形结构组成,或者直接设有沿导风筒20内侧延伸的凸起状弧形结构,同时各增压部21分别一体连接在凸起状弧形结构的外端,从而达到风经过凸起装弧形结构后分流至出风道22的目的,而且由于分流部23的阻挡,也会使得气流之间产生对冲,减少紊流,增加气流的平滑性,进而有效减少噪音,提升电吹风的实用性;
本设计通过在导风筒20出风端分设的增压部21,配合增压部21在前端连接的分流部23,能够在电吹风从导风筒20出风时,可以直接从出风道22出风,也有经过分流部23的分流后再从出风道22出风,达到双重增压出风的效果,从而有效增大风压,增强出风量,提高了电吹风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部21的横截面呈梅花状或三角形或长方形或梯形结构设置,所述增压部21的横截面也可以设为其他花瓣或规则形状,能够在增强导风筒20风压及风量的同时,增强导风筒20造型的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部21从导风筒20内壁向前延伸至分流部23产生的斜面与连接在导风筒20内壁的侧面之间形成的增压夹角a范围在30度到75度,所述增压部21的斜面与侧面之间的最优夹角a设置在45或60度时,能够在聚风增压压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出风量,有效提高电吹风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筒20内壁两侧对称的增压部21从导风筒20内壁向前延伸至分流部23产生的斜面之间形成的增压夹角范围在45度到75度,优选将对称增压部21的斜面之间的增压夹角b设定在45度75度,最优角度b设定在60度,此时可以在导风筒20通过增压部21的结构形成风量增压的同时,利用分流部23再次形成二次增压的效果,有效提升了电吹风的风压及出风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吹风本体1呈筒状,同时与其连接的导风筒20其横截面可以随长度方向固定不变或呈渐变式变化或呈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设置,由于设定的增压部21可以有效增强风压,增大风量,因此优选的将导风筒20的横截面设定为固定不变的结构设置,在正常出风时电吹风内的风扇转动将风从进风单元4进入后经过导风筒20时,形成第一风道,在经过导风筒20前端的增压部21时产生第二风道,经过增压部21产生聚风增压效果后从出风道22出风,增强出风风量;当然也可以在电吹风本体1前端设有导风筒20的同时再向电吹风本体1内或向外再套接有用于达到增压或固定效果的外筒结构,从而达到双重增压的效果;利用在导风筒20出风端分设的多个环向分布的增压部21,配合增压部21在前端一体连接的分流部23,能够在电吹风从导风筒20出风时,直接从出风道22出风,也有经过分流部23的分流后再从出风道22出风,达到双重出风的效果,从而有效增大风压,增强出风量,提高了电吹风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所述增压部21内腔的腔壁上一体或分体连接有分割增压部21内腔的切风板3,优选地将所述增压部21内腔的腔壁上一体连接有可以将增压部21内腔进行分割的切风板3,所述切风板3呈弧形连接在增压部21的腔壁上,可以是沿增压部21横向或纵向或横纵交错设置,能够在从导风筒20出风时经过切风板3的切割,使得风会从每个增压部21切割的两个腔体中出风,有效增强了出风的风压,同时在分流部23的作用下,大部分风会被均匀分散至各个出风道22内出风,增大出风量,也会有小部分风经过分流部23后出现回流,可以有效减小噪音,提升电吹风的实用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