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热管式热电热回收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1-03-11 16:03:06|470|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风能量回收技术,属于建筑节能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应用,建筑气密性的增加,由此住宅建筑中也需要设置新风机组,对于严寒寒冷地区,冬季室外温度低,新风能耗较高,目前常规的做法是新风机组设置热回收段,通过显热回收或全热回收方式回收排风中的热量(冷量),降低新风处理的能耗。但是,不管是显热回收或全热回收方式,都不能将新风处理至供暖空调房间设计的温湿度值,直接送入室内的新风会造成室内人员的不舒适,因此,传统热回收方式必须再对新风二次热湿处理才能送入室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新风温度以及在夏季可以对新风进行除湿的平板热管式热电热回收新风机。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平板热管式热电热回收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风管和下风管,所述上风管和下风管在各自的一端分别设有上风机和下风机,
[0006]
还包括纵贯所述上风管和下风管的若干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位于中部的半导体片,所述半导体片两侧分别为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和冷端分别贴合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分别向上风管和下风管内延伸,所述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表面贴合有翅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的蒸发段贴合半导体片的热端,第一热管的冷凝段贴合翅片置于上风管中,第二热管的冷凝段贴合半导体片的冷端,第二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翅片置于下风管中,所述热管为微热管阵列,是由金属材料经挤压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扁平状的导热体,内部具有多个并排排列的互不连通且独立运行的微热管,且每个微热管的水力直径为0.2-3.0mm,内部相变工质为非导电介质。
[0007]
优选的所述上风和下风机为可调整风向的直流风机,冬季工况时上风管为新风管,下风管为排风管,夏季工况时上风管为排风管,下风管为新风管。
[0008]
优选的所述下风管底部设置排水口,排除新风除湿产生的冷凝水。
[0009]
优选的所述上风管和下风管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
[0010]
优选的所述微热管阵列中的各微热管内设置有起强化传热作用的若干微翅片或者微槽。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热管式热电热回收新风机,包括上风管和下风管,一条是用以引进新风的新风通道,一条是排出室内空气的排风通道,新风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室外相通的进风口和室内相通的送风口,排风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室外相通的排风口和室内相通的进风口。两条风道上均设置可以调整气流方向的轴流风机,还包括纵贯两条风道的
换热器,换热器包括采用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翅片和半导体片,半导体片和两个风机需要提供直流电源,利用半导体材料的波尔帖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整个装置通过控制上下风道内的轴流风机转向,实现冬夏(冷热)工况转换。
[0013]
冬季工况,也即室内需要采暖时,排风温度即为供暖房间内的温度,一般在18-20℃,进入下风管中,下风管中的热管与翅片贴合在半导体的冷端,温度较低,可以与排风进行充分换热,排风温度降低后排出室外。下风管中的热管与翅片吸收排风的热量,在半导体片的作用下,将热量传递至上风管中的热管和翅片上,对室外的新风进行加热,通过调节半导体片电流的大小,控制新风出口温度达到18-20℃。
[0014]
夏季工况,也即室内需要开启空调时,排风温度即为空调房间内的温度,一般在25-27℃,湿度一般小于60%,进入上风管中,上风管中的热管与翅片贴合在半导体的热端,温度较高,可以与排风进行充分加热,排风温度升高后排出室外。下风管中的热管与翅片贴合半导体片的冷端,温度较低,对室外的新风进行降温减湿,通过调节半导体片电流的大小,控制新风出口温度达到25-27℃,湿度在60%以下,冷凝水通过排水口排出。
[0015]
春秋季节,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舒适时,可不开启半导体设备,仅开启风机,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
[0016]
在热电热回收系统中,与传统热管相比,微热管阵列扁平的外形可以方便地与半导体制冷片和翅片相结合,减小接触热阻,此外,微热管阵列更加优异的传热性能可以实现高效的热回收。
[0017]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中小型供暖空调房间的新风供应,可以主动控制新风出口的温度湿度,有效降低新风处理能耗,而且结构简单,无需配置复杂的蒸汽压缩式制冷设备,并具有噪声小,无振动、运行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冬季工况示意图。
[0019]
图2为夏季工况示意图。
[0020]
图3为机组横截面示意图。
[0021]
图4为单一换热单元示意图。
[0022]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0023]
1-上风机;2-第一微热管阵列;3-上翅片;4-上风管;5-下风机;6-半导体片;7-下翅片;8-下风管;9-第二微热管阵列;10-热端;11-冷端;12-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0025]
实施例
[0026]
本实施例的平板热管式热电热回收新风机,包如图3、4所示,包括上风管4和下风管8,所述上风管4和下风管8在各自的一端分别设有上风机1和下风机5,为可调整风向的直流风机,冬季工况时上风管4为新风管,下风管8为排风管,夏季工况时上风管4为排风管,下风管8为新风管。还包括纵贯所述上风管4和下风管8的若干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位
于中部的半导体片6,所述半导体片6两侧分别为热端10和冷端11,所述热端10和冷端11分别贴合第一微热管阵列2和第二微热管阵列9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微热管阵列2和第二微热管阵列9分别向上风管4和下风管8内延伸,所述第一微热管阵列和第二微热管阵列表面贴合有换热翅片,其中所述第一微热管阵列2的蒸发段贴合半导体片6的热端10,第一微热管阵列2的冷凝段贴合上翅片3置于上风管4中,第二微热管阵列9的冷凝段贴合半导体片6的冷端11,第二微热管阵列9的蒸发段贴合下翅片7置于下风管8中。微热管阵列是由金属材料经挤压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扁平状的导热体,内部具有多个并排排列的互不连通且独立运行的微热管,且每个微热管的水力直径为0.2-3.0mm,内部相变工质为非导电介质。所述微热管阵列中的各微热管内可设置有起强化传热作用的若干微翅片或者微槽。所述下风管8底部设置排水口12,排除新风除湿产生的冷凝水。所述上风管4和下风管8的外表面可包覆有保温材料。
[0027]
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包括两种基本工况:
[0028]
冬季工况:
[0029]
见图1,机组的上风管4为新风管,下风管8为排风管,上风机1为新风机,下风机5为排风机,半导体片6通电后,与上风管4内换热单元的第一微热管阵列2贴合的为半导体片热端10,与下风管8内换热单元的第二微热管阵列9贴合的为半导体片冷端11,下风管8内的下翅片7从室内排风中吸收热量,通过第二微热管阵列9传递至半导体片冷端11后,利用波尔帖效应,将热量传递至半导体片热端10,再通过上风管4的第一微热管阵列2和上翅片3传递至新风,对室外低温的新风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半导体片6的电流大小,可以控制新风加热的温度。
[0030]
夏季工况:
[0031]
见图2,机组的上风管4为排风管,下风管8为新风管,下风机5为新风机,上风机1为排风机,半导体片6通电后,与上风管4内换热单元的第一微热管阵列2贴合的为半导体片热端10,与下风管8内换热单元的第二微热管阵列9贴合的为半导体片冷端11,下风管8内换热单元对室外新风进行降温除湿,通过控制半导体片6的电流大小,可以控制新风的温度和湿度。通过第二微热管阵列9传递至半导体片冷端11后,利用波尔帖效应,将热量传递至半导体片热端10,再通过上风管4的第一微热管阵列2和上翅片3传递至室内排风,利用排风将热量排出。
[0032]
此外,在春秋季节,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舒适时,可不开启半导体设备,仅开启上风机1和下风机5,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
[0033]
在此指明,以上叙述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对以上叙述的等同替换、修饰改进和/或删繁从简而进行的实施,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