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03-11 10:03:19|235|起点商标网
[0001]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实现制冷、制热、除湿等多种模式之间的转换,以及同种模式下风速、风向、风量、时间等参数的设定。
[0003]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
空调的显示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根据空调的不同控制指令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6]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空调的显示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根据空调的不同控制指令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
[0008]
发光装置;
[0009]
控制发光装置开启或关闭的开关装置,包括:
[0010]
滑槽,侧壁上分布有与发光装置导通的电极连接端子;
[0011]
导电伸缩杆,设置在滑槽内,并设有可与电极连接端子导通连接的导电连接部,被设置为可沿电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伸缩,以使导电连接部与电极连接端子导通连接或断开。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001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4]
当导电伸缩杆沿电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拉伸时,可使导电连接部依次与各个发光装置的电极连接端子实现连接和断开,从而实现多个发光装置的陆续开启和关闭,可根据需要,将各个电极连接端子与不同位置、不同光色、不同亮度、不同形状的发光装置分别导通,从而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不同位置、不同光色、不同亮度、不同形状的发光装置的陆续开启和关闭,实现与空调的控制指令相配合的显示效果。
[0015]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6]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17]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图;
[0018]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出风装置壳体的结构图;
[0019]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出风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0]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0021]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导流片的前部结构图;
[0022]
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导流片的后部结构图;
[0023]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导流片的组合图;
[0024]
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
[0026]
图10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
[0027]
图1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
[0028]
图1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
[0029]
图1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引流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4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包含导风板的引流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5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引流出风装置的右视图;
[0032]
图16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挡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7示例性地示出了图16的左视图;
[0034]
图1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
[0036]
10:出风装置座机;11:出风装置座机壳体;12:进风口;20:出风装置;21:出风装置壳体;22:风道;23:开口;24:导流片;241:中空部;242:过渡部;243:边缘部;2431:面向风道后部开口的一侧;244:导流片连接部;245:内凸板;246:发光装置;25:出风口;26:滑槽; 261:侧壁;262:正电极连接端子;263:负电极连接端子;27:导电伸缩杆;271: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2: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8:挡风装置; 281:第一挡风板;282:第二挡风板;29:齿条;291:第一齿条;292:第二齿条;210:齿轮;30:引流出风装置;31:顶部面板;32:后部面板; 321:转动轴;322:转动电机;33:侧部面板;331:限位凸起;34:底部面板;35:中空部;36:导风板;37:转动轴;40:引流出风装置座机; 41:表面;42:内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8]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0039]
发光装置246;
[0040]
控制发光装置开启或关闭的开关装置,包括:
[0041]
滑槽26,侧壁261上分布有与发光装置导通的电极连接端子262;
[0042]
导电伸缩杆27,设置在滑槽26内,并设有可与电极连接端子262导通连接的导电连接部271,被设置为可沿电极连接端子262的排列方向伸缩,以使导电连接部271与电极连接
端子262导通连接或断开。
[0043]
本申请中的发光装置246可以是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等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0044]
当导电伸缩杆27沿电极连接端子262的排列方向拉伸时,可使导电连接部271与其中一个发光装置的电极连接端子262连接并实现导通,从而控制发光装置发光;当导电伸缩杆27沿电极连接端子262的排列方向继续拉伸时,可使导电连接部离开当前导通的电极连接端子,从而控制对应的发光装置关闭;当导电伸缩杆27沿电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继续拉伸时,可使导电连接部与下一个发光装置的电极连接端子实现连接和断开,从而控制对应的发光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如此,即可实现多个发光装置的陆续开启和关闭,可根据需要,将不同位置、不同光色、不同亮度的发光装置分别与电极连接端子导通,从而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不同位置、不同光色、不同亮度的发光装置的陆续开启和关闭,实现不一样的显示效果。
[00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发光装置供电的电源可设置在发光装置与电极连接端子262之间,当导电连接部271与电极连接端子262导通连接时,使得电源、发光装置构成闭合回路,从而打开发光装置;当导电连接部271 与电极连接端子262断开时,使得电源、发光装置之间的回路断开,从而关闭发光装置。
[004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发光装置供电的电源可设置为与导电连接部导通,当导电连接部271与电极连接端子262导通连接时,使得电源、发光装置构成闭合回路,从而打开发光装置;当导电连接部271与电极连接端子262断开时,使得电源、发光装置之间的回路断开,从而关闭发光装置。
[004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电极连接端子262为向滑槽 26的侧壁261内部凹陷所形成的电极触点槽,通过导电连接部卡设于槽状的电极连接端子中实现发光装置的导通,使得导电连接部和电极连接端子直接的连接更加稳固。
[004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导电连接部271为导电弹性连接部。当导电连接部271与电极连接端子262实现连接时,通过导电伸缩杆27的伸缩,在弹力的作用下,导电弹性连接部将发生形变,从而离开当前连接的电极连接端子262,实现发光装置的关闭。
[004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弹性连接部为导电弹性柱或导电弹簧。
[00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至图12所示,电极连接端子262包括与发光装置的正极导通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和与发光装置的负极导通的负电极连接端子2622;导电连接部包括可与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导通连接的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和可与负电极连接端子2622导通连接的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712。当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712与同一个发光装置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机连接端子2622实现导通连接时,实现对应的发光装置发光;当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负电极导电连接部 2712离开同一个发光装置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机连接端子2622 时,可关闭对应的发光装置。
[00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至10所示,同一个发光装置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极连接端子2622分别设置于滑槽26的相对的侧壁261;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712分别设置于导电伸缩杆 27与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极连接端子26322相对的侧面。当导电伸缩杆27在滑槽26内伸缩时,可使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712同时与同一个发光装置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机连接端子 2622实现导通
连接,从而控制对应的发光装置发光;当导电伸缩杆27在滑槽26内继续伸缩时,可使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712 同时离开同一个发光装置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机连接端子2622,从而关闭对应的发光装置。
[005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同一个发光装置的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极连接端子2622设置于滑槽26的同一个侧壁261;正电极导电连接部2711、负电极导电连接部2712设置于导电伸缩杆27与正电极连接端子2621、负电极连接端子2622相对的同一个侧面。这样,可减少滑槽26的宽度,减少开关装置占用空调的空间。
[005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滑槽26的两个侧壁261分别对应有一个导电伸缩杆27。这样,相同长度的滑槽26,可设置更多的电极连接端子,即可控制更多的发光装置。
[0054]
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装置20,出风装置20包括:
[0055]
出风装置壳体21,与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相连通;
[0056]
前后贯通的风道22,设置于出风装置壳体21,风道22的侧壁上开设有朝向道的开口23;
[0057]
导流片24,设置于风道22中,并将所开口23分隔为至少两个出风口25;
[0058]
其中,发光装置246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导流片24上。
[0059]
本文中的前部指的是当空调室内机使用时,出风装置朝向用户吹风的一面;对应的,后部指的是当空调室内机使用时,出风装置背向用户的一面。前后贯通的风道22,指的是贯通出风装置朝向用户吹风的一面和背向用户的一面所形成的风道。
[0060]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发光装置的光照射到导流片24上,实现贯通风道 22的发光,充分利用了贯通风道22的结构以及导流片24的结构,增加了空调的显示区域、显示方式,实现空调的多元化显示,改善用户体验。
[006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7所示,导流片24包括:
[0062]
中空部241,与风道22的前部开口、后部开口连通;
[0063]
过渡部242,构成中空部241的外周;
[0064]
边缘部243,由过渡部242的外周向外延伸;边缘部243将开口23分隔为至少两个出风口25。
[0065]
空调室内机产生的换热风经两个或多个出风口25进入贯通风道22中,再经由导流片24的中空部241吹向风道22的前部开口,由前部开口进入调温空间中。通过两个或多个出风口25将换热风进行分流,使得换热风进入风道后能够更加均匀地与风道22后部开口的进风相混合,提高混合出风舒适性。
[006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空部241的大小沿风道22的由前往后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导流片24沿风道22的由前往后方向依次露出过渡部242的部分或全部。当沿风道22前后方向的导流片24上的发光装置246依次发光时,表现为导流片24依次发光,可根据空调不同的控制指令,设定不同的发光顺序、发光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例如,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沿风道22的由前往后方向,依次点亮发光装置246,且发光装置246为白色;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沿风道22的由前往后方向,依次点亮发光装置246,且发光装置246为红色;当增大空调出风量时,沿风道22的由后往前方向,依次点亮发光装置246,直到设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当减少空调出风量时,沿风道22的由前往后方向,依次点亮发光装置246,直到设定
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
[006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发光装置246设置于过渡部242的前表面,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当前导流片24的过渡部242上;当发光装置246发光时,表现为过渡部242发光。可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每个导流片24上的发光装置246的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当沿风道22 前后方向的导流片24上的发光装置246依次发光时,表现为导流片24的过渡部242依次发光,可根据空调不同的控制指令,设定不同的发光顺序、发光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
[006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246设置于过渡部242的内部,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当前导流片24上,过渡部242的前表面可透光;当发光装置246发光时,光线透过当前过渡部242的前表面,表现为当前过渡部 242发光。可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发光装置246的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当沿风道22前后方向的导流片24上的发光装置246依次发光时,表现为导流片24的过渡部242依次发光,可根据空调不同的控制指令,设定不同的发光顺序、发光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这种方式可以隐藏发光装置246,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006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246设置在导流片24面向风道22后部开口的一面上,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相邻导流片24上。这种方式可以隐藏发光装置246,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00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发光装置246设置于过渡部242的后表面,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相邻导流片24上,表现为相邻导流片24 发光。可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发光装置的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当沿风道22前后方向的导流片上的发光装置依次发光时,表现为导流片依次发光,可根据空调不同的控制指令,设定不同的发光顺序、发光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
[007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7所示,边缘部243由过渡部242的外周向风道22的后部开口延伸,这样,可引导由出风口25送出的换热风向风道22的前部开口流动。
[007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发光装置246设置在边缘部243面向风道22后部开口的一侧2431,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相邻导流片24 上。这样,发光装置246发光时,可照射到相邻导流片24面向风道22前部开口的表面上,表现为导流片24的过渡部242或边缘部243发光,可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发光装置的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当沿风道 22前后方向的导流片24上的发光装置246依次发光时,表现为导流片24 依次发光,可根据空调不同的控制指令,设定不同的发光顺序、发光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
[007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片24还包括:
[0074]
内凸板245,由过渡部242面向风道22后部开口的一面向风道22后部开口凸起而形成。内凸板245的设置,进一步对出风口的换热风进行扰流,有利于提高混合出风的舒适性。
[007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246设置在内凸板245上,被配置为发出的光照射到相邻导流片上。由于内凸板245距离相邻导流片更近,当发光装置发光时,可增大相邻导流片24的亮度,可根据空调的不同指令,控制发光装置的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当沿风道22前后方向的导流片上的发光装置依次发光时,表现为导流片依次发光,可根据空调不同的控制指令,设定不同的发光顺序、发光亮度、颜色、发光频率等。
[007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图5至图7所示,出风装置壳体 21还包括导流片连接部244,被设置为将导流片24连接于出风装置壳体21 上。导流片连接部244的设置,便
于安装和拆卸导流片。
[007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片连接部244为卡槽结构,导流片24的边缘部243卡接于卡槽中。
[0078]
如图1至图4、图13至图15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0079]
与风机连通的引流出风装置30,设置在出风装置20的后方,并设有引流出风口,引流出风口被设置成朝向风道22出风。
[0080]
本公开实施例中,风道22侧壁上的开口23构成换热风出风口,后部开口构成自然风进风口,前部开口构成混合风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引流出风口将温度较高的换热风吹入风道22中与换热风出风口的出风进行混合,一方面增加了温度较高的换热风的风量,另一方面,可加速换热风吹向调温空间的速度,改善空调制热运行时的客户体验。
[008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与风机相连通的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其中,引流出风装置30与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引流出风装置30以打开或隐藏引流出风口。在制冷模式下,希望较冷的换热风能混合部分温度较高的自然风后吹出,而不需要引流出风装置 30提供的较冷的换热风,因此,可通过转动引流出风装置30隐藏引流出风口,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使用需求。
[008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13至图15所示,引流出风装置包括:
[0083]
顶部面板31,被设置为当引流出风口打开时,由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 的表面41向风道22方向倾斜;
[0084]
后部面板32,与顶部面板31连接;
[0085]
侧部面板33,设置于顶部面板31、后部面板32的两侧;
[0086]
底部面板34,两端分别与侧部面板33连接;
[0087]
其中,顶部面板31、后部面板32、侧部面板33、底部面板34围成的空间构成引流出风口;底部面板34与后部面板32之间设有与风机相连通的中空部35。
[0088]
空调室内机产生的换热风经由中空部35、引流出风口吹向风道22的后部开口,进入风道22中与换热风出风口的出风进行混合。由于顶部面板31 由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的表面41向风道22方向倾斜,因此,引流出风口朝向风道22出风。
[008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部面板31的倾斜角度可调节,通过调节顶部面板31的倾斜角度调节引流出风的方向,使引流出风更精准地吹向风道22。
[009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部面板34可旋转。通过旋转底部面板,可调节底部面板34与顶部面板之间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引流出风的方向,使引流出风更精准地吹向风道22。
[009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侧部面板33上设有限位凸起331,被设置为当转动引流出风装置以打开引流出风口时,限位凸起331与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的内表面42相抵接,从而对引流出风装置30的转动进行限位。
[009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部面板32通过转动机构与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 转动连接。
[009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转动机构包括:
[0094]
转动轴321,与后部面板32连接;
[0095]
转动电机322,设置在引流出风装置座机40内,被配置为驱动转动轴 321转动,从而带动后部面板32转动,从而带动引流出风装置30转动,以打开或隐藏引流出风口。
[009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部面板31还被设置为当引流出风口隐藏时,与引流出风装
置座机表面平齐,从而封闭引流出风装置座机,避免漏出换热风。
[009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引流出风口内设有导风板36。通过导风板36,可调节引流出风的方向。例如,通过调节引流出风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反复变化,使得引流出风间断地吹向风道22,从而使换热风间断地与引流出风混合,可调节混合风的温度变化速度。
[009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导风板36上设有转动轴37。通过转动轴37的转动,可带动导风板36转动,从而实现引流出风方向的调节。
[009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转动轴37设置于顶部面板31与底部面板34之间。
[0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出风装置20还包括:
[0101]
挡风装置28,设置于风道22的后部开口,被配置为可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21内部,从而露出或遮挡所述风道的后部开口。
[0102]
在不需要使用自然风进风口时,可通过挡风装置28实现遮挡;当需要调节自然风进风口的风量时,可通过挡风装置28以不同程度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内部,从而以不同程度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实现对自然风的风量调节。一方面,可根据用户个体差异调节自然风风量及出风温度,适用范围更宽;另一方面,制冷模式下,希望较冷的换热风能混合部分温度较高的自然风后吹出,此时可打开挡风装置;制热模式下,则不希望换热风与温度较低的自然风混合,此时可关闭挡风装置,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使用需求;再者,可改善以下情况:敞开式结构的自然风进风口容易给用户造成错觉,认为空调制冷或制热的速度要比传统未开设自然风进风口的空调的速度慢,进而影响了用户对这类空调产品的信赖度,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
[010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装置还包括:
[0104]
驱动机构,与挡风装置28连接,被配置为带动挡风装置28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21内部,从而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通过驱动机构,可电动驱动挡风装置28以不同程度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内部,从而以不同程度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实现自然风风量的电动调节。
[01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挡风装置28包括第一挡风板281和第二挡风板282;第一挡风板281和第二挡风板282被配置为可沿相反方向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21内部,从而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通过设置两个挡风板,以相反方向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21内部,从而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可以风道22后部开口的中部为中心,调整风道22后部开口的大小,使得自然风始终从风道22后部开口的中部进入风道22中,有利于换热风与自然风形成均匀的混合风,提高出风舒适性,改善用户体验。
[01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驱动机构包括:
[0107]
齿条29,与挡风装置28连接,设置方位与出风装置壳体21外周相适应;
[0108]
齿轮210,与齿条29啮合;
[0109]
齿轮电机,被配置为带动齿轮210转动。当齿轮210转动时,带动齿条29沿着出风装置壳体21底部的外周运动,从而带动挡风装置28沿着出风装置壳体21底部的外周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21内部,从而以不同程度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实现对自然风的风量调节。
[01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齿条29包括与第一挡风板281连接的第一齿条291 和与第二挡风板282连接的第二齿条292;通过设置两个齿条,对第一挡风板281和第二挡风板282分
别控制。例如,齿轮210包括与第一齿条291 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二齿条292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对第一齿条 291单独控制,第二齿轮对第二齿条292单独控制。
[01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齿轮210位于第一齿条291和所第二齿条292之间,并同时与第一齿条291和第二齿条292相啮合。通过一个齿轮210的转动,带动第一齿条291和第二齿条292以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挡风板281和第二挡风板282沿相反方向进入或离开出风装置壳体21内部,露出或遮挡风道22的后部开口。
[01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条291靠近出风装置壳体21底部外周设置,第二齿条292远离出风装置壳体21底部外周设置,第二齿条292通过横跨第一齿条291和第二齿条292的横梁2921连接第二挡风板282,从而使得第一挡风板281和第二挡风板282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保证第一挡风板281 与第二挡风板282在风道22的后部开口实现对接,从而遮住风道22的后部开口,减少对接后产生的缝隙。
[01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装置座机10,出风装置座机10包括出风装置座机壳体11及设置在出风装置座机壳体11 内的换热器与风机,出风装置座机壳体11开设有与风机连通的进风口12。出风装置20设置在出风装置座机10上方。
[01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装置20可旋转地设置在出风装置座机10上方。可根据不同的控制条件控制出风装置20转动,从而面向调温空间的不同区域吹风。可选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人体检测传感器,出风装置20可根据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旋转,例如旋转至包含人体的区域,从而对包含人体的区域进行调温。
[0115]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前述空调室内机。
[0116]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