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医用防护服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6:01:33|208|起点商标网
一种医用防护服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防护服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防护服用来隔绝病毒、细菌以及腐蚀性液体,是防止医务工作者在复杂环境下避免感染最有效防护手段。为了追求良好的隔绝条件,防护服在四肢和头部均设置有收缩口,收缩口与头部、四肢紧密接触,几乎形成密封的结构,穿戴后人体处在防护服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以免微生物进入身体接触皮肤。同时为了进一步避免防护服与外界相通,还需要设置能够隔绝空气、水分的覆膜层。当穿戴完毕后,身体产生的汗液不能及时排除,舒适性相当差,如果戴眼镜或者防护镜后,水蒸气附着于镜片,视觉出现障碍,影响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有特殊透气材料制作的防护服,但由于工艺复查和材料昂贵,且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的,显著增加了防护服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防护服换气装置,结构简单,能增加防护服穿戴时的舒适性,无需采用高成本的特殊材料制作防护服,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防护服换气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分布在防护服内的进气分组管、多个用于分布在防护服内的排气分组管、用于将外界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分组管送入防护服内并且将防护服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分组管抽出防护服的气泵组件,所述气泵组件通过进气总管与所述进气分组管连通,所述气泵组件通过排气总管与所述排气分组管连通;所述气泵组件上设有用于对进入到所述进气分组管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气分组管和排气分组管设置在防护服内,然后通过气泵组件实现进气和排气在防护服内的空气的循环,进入气泵前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进行过滤,结构简单,通过空气循环,带走体内散发出的汗液,增加防护服穿戴时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气泵组件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气泵组件固定在使用者身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挂带或腰带或绑带或粘贴机构或挂持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挂带将气泵装置挂在使用者防护服外层,或者通过腰带将气泵装置绑在使用者腰部,或者通过绑带将气泵装置绑在使用者手臂或腿部上,或者通过粘贴机构和挂持机构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上,方便气泵组件的携带。

进一步,所述进气分组管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进气分组管粘贴在防护服内壁上的管道粘贴膜。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气分组管上设置管道粘贴膜,便于进气分组管固定在防护服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排气分组管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排气分组管粘贴在防护服内壁上的管道粘贴膜。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排气分组管上设置管道粘贴膜,便于排气分组管固定在防护服内壁上。

进一步,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内设有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进气腔连通,多个所述进气分组管均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排气总管与所述排气腔连通,多个所述排气分组管均与所述排气腔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分流装置的设置,便于进气总管与进气分组管的连通,以及便于排气总管与排气分组管的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气分组管和所述排气分组管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通气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气孔的设置便于对防护服内部均匀进气和均匀排气,避免防护服内空气不均匀,有利于空气循环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气泵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电连接,所述第一气泵的进气端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第一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气泵的进气端;所述第二气泵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进气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开启,第二气泵关闭,第一气泵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进气总管内,实现防护服内的进气;当需要排气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关闭,第二气泵开启,第二气泵将防护服内的空气抽出输送至外界。也可同时开启,在同时启动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时:1,可进气量大于排气量,使防护服内压总是大于外界大气压,防止外界气体自防护服拉链、领口等缝隙因负压带毒进入;2,在排气管某个部位或服装内装压力感受器,当排气管与体内相同部分压力等于或低于大气压时自动关闭排气。

进一步,所述气泵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三气泵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三气泵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三气泵的出气端连通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支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支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排气总管连通,所述第三支管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所述第四支管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三支管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进气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经过过滤后的空气从第一支管进入到气泵内,然后在气泵在作用下进入到第三支管,从而从进气总管进入进气分组管然后到防护服内;当需要排气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开启,防护服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排气分组管、排气总管进入到第二支管,然后在气泵的作用下,从第四支管排出,实现排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泵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泵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气分组管,2、排气分组管,3、进气总管,4、排气总管,5、过滤装置,6、管道粘贴膜,7、分流装置,8、进气腔,9、排气腔,10、通气孔,11、壳体,12、控制器,13、第一气泵,14、第二气泵,15、第三气泵,16、第一支管,17、第二支管,18、第三支管,19、第四支管,20、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第三电磁阀,23、第四电磁阀,24、气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多个用于分布在防护服内的进气分组管1、多个用于分布在防护服内的排气分组管2、用于将外界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分组管1送入防护服内并且将防护服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分组管2抽出防护服的气泵组件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的分支数量不限,优选的,为了便于四肢和头部的进排气,可以将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的数量均设置为五个,五个进气分组管1的交汇处以及五个排气分组管2的主管道交汇处在防护服的胸口或后背处,然后五个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分别向头部和四肢处延伸,所述气泵组件24通过进气总管3与所述进气分组管1连通,所述气泵组件24通过排气总管4与所述排气分组管2连通;所述气泵组件24上设有用于对进入到所述进气分组管1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可以为仅仅过滤水分的干燥装置,也可以是过滤粉尘的一般过滤装置5,也可以是防护病毒的医用过滤装置5,干燥装置、过滤粉尘的一般过滤装置5和防护病毒的医用过滤装置5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具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描述。通过气泵组件24和进气分组管1、排气分组管2实现防护服的换气,提高防护服穿戴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组件24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气泵组件24固定在使用者身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挂带或腰带或绑带或粘贴机构或挂持机构。采用挂带将气泵装置挂在使用者身上,或者通过腰带将气泵装置绑在使用者腰部,或者通过绑带将气泵装置绑在使用者手臂或腿部上,或者通过粘贴机构和挂持机构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上,方便气泵组件24的携带。

优选的,所述进气分组管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进气分组管1粘贴在防护服内壁上的管道粘贴膜6,所述排气分组管2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排气分组管2粘贴在防护服内壁上的管道粘贴膜6。通过在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上设置管道粘贴膜6,便于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固定在防护服内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分流装置7,如图1所示,所述分流装置7为类似于人形的结构,便于识别安装时各个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的安装位置,所述分流装置7内设有进气腔8和排气腔9,所述进气总管3与所述进气腔8连通,多个所述进气分组管1均与所述进气腔8连通;所述排气总管4与所述排气腔9连通,多个所述排气分组管2均与所述排气腔9连通。所述分流装置7的设置,便于进气总管3与进气分组管1的连通,以及便于排气总管4与排气分组管2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气分组管1和所述排气分组管2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通气孔10,多个通气孔10均匀设置在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的管壁上,与进气分组管1或排气分组管2内部连通;通气孔10的设置便于对防护服内部均匀进气和均匀排气,避免防护服内空气不均匀。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不同的是,所述气泵组件24包括壳体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4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泵13和所述第二气泵14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12(控制器12与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4的连接在附图中未画出,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描述,控制器12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只需要能实现控制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4的开启和关系即可,在此不做具体介绍),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第一气泵13和所述第二气泵14电连接,所述第一气泵13的进气端与所述壳体11外部连通,所述第一气泵13的出气端与所述进气总管3连通,所述过滤装置5设在所述第一气泵13的进气端或所述第一气泵13的出气端上;所述第二气泵14的进气端与所述排气总管4连通,所述第二气泵14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11外部连通。当需要进气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一气泵13开启,第二气泵14关闭,第一气泵13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进气总管3内,实现防护服内的进气;当需要排气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一气泵13关闭,第二气泵14开启,第二气泵14将防护服内的空气抽出输送至外界。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技术特征:所述气泵组件24包括壳体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第三气泵15以及控制器12,所述第三气泵15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16和第二支管17,所述第三气泵15的出气端连通第三支管18和第四支管19,所述第一支管16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0,所述第二支管17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1,所述第三支管18上设有第三电磁阀22,所述第四支管19上设有第四电磁阀23;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第一电磁阀20、所述第二电磁阀21、所述第三电磁阀22和所述第四电磁阀23电连接(控制器12与第一电磁阀20、第二电磁阀21、第三电磁阀22和第四电磁阀23的连接关系附图中未画出,具体连接和控制方法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具体描述);所述第一支管16与所述壳体11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17与所述排气总管4连通,所述第三支管18与所述进气总管3连通,所述第四支管19与所述壳体11外部连通;所述过滤装置5设在所述第一支管16或所述第三支管18上。当需要进气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一电磁阀20和第三电磁阀22开启、第二电磁阀21和第四电磁阀23关闭,空气从第一支管16进入到气泵内,然后在气泵在作用下进入到第三支管18,从而从进气总管3进入进气分组管1然后到防护服内;当需要排气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一电磁阀20和第三电磁阀22关闭、第二电磁阀21和第四电磁阀23开启,防护服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排气分组管2、排气总管4进入到第二支管17,然后在气泵的作用下,从第四支管19排出,实现排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粘贴于防护服四肢、腰背,或贴于贴身内衣的胸腹、四肢部位等处,穿上防护服后,进气总管3和排气总管4从领口抽出与连接与气泵组件24的管道相接,在控制器12上设置换气时间或排气湿度(设置排气湿度低于需要的湿度时换气系统关闭,具体的,可以通过在防护服内设置湿度感应器,然后将湿度感应器与控制器12电连接),将带有外壳的气泵组件24粘附于腰部侧方。便于更换电池或控制。

本实用新型也可直接在生产防护服时,将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均匀地安置于防护服内部,在防护服上特定部位设置专门的管道出入口。管道系统跟气泵组件24分离,穿上防护服后只将进气总管3和排气总管4与气泵组件24对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气分组管1和排气分组管2设置在防护服内,然后通过气泵组件24实现防护服内的空气的循环,并且对进入到防护服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结构简单,通过空气循环,带走体内散发出的汗液,增加防护服穿戴时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电磁阀气泵防护服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