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反应产物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2021-03-10 18:03:28|332|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反应产物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
油水冷却器传热管采用紫铜管轧制出散热翅片,该设备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液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主要用于设备润滑油冷却、变速系统油冷却、变压器油冷却等。
[0003]
但现有的冷却器在使用过程中,装置连接处长时间使用容易滑落,并且装置不具有防尘结构,导致长时间放置油口布满灰尘,影响液体纯净度,并且不许放置冷却槽内,装置无法长时间独立使用的问题。
[0004]
因此,发明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反应产物冷却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连接处长时间使用容易滑落,并且装置不具有防尘结构,导致长时间放置油口布满灰尘,影响液体纯净度,并且不许放置冷却槽内,装置无法长时间独立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反应产物冷却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反应产物冷却器,包括主体和油管,所述主体的外壁开设有透气孔,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横槽,并且第一横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所述油管设置在冷凝管的下方,且油管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安装有遮尘板,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横槽,且第二横槽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外部设置有遮尘板,所述油管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竖槽。
[0007]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壁均匀分布有透气孔,且主体的内部垂直分布有连接板。
[0008]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形状为蛇形设置,且冷凝管关于固定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槽的内部嵌套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冷凝管之间紧密接触。
[0010]
优选的,所述油管的形状为蛇形设置,且油管与连接头之间为一体化结构设计。
[0011]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遮尘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遮尘板与主体之间相互垂直。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槽与活动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活动块与限位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0013]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中轴线与油管的中轴线相重合,且油管嵌套设置在第一竖槽的内部。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
1、通过将进液管与连接头对齐,同时连接头带动油管,通过第一竖槽转动连接块,
使连接块与进液管之间锁紧,从而有效避免装置工作过程中有液体外泄,当装置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卡槽放置遮尘板,同时通过第二横槽滑动活动块,使活动块与限位槽之间卡合,从而避免连接头布满灰尘,影响装置内部液体的纯净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装置移进料口连接稳定,且具有防尘结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6]
2、可以通过体底部的水泵将冷水槽内部水源进行运输,同时为了避免装置在过程中冷凝管与油管分离,可以通过固定板内部的第一横槽转动限位杆,使限位杆与冷凝管紧密接触,同时通过透气孔持续性散热,并且通过连接板对冷凝管进行固定,避免装置遭受碰撞时内部零件散乱,与现有技术相比,装置冷却效率高,同时具有循环冷却结构,节约资源,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尘板正视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主体;2、透气孔;3、连接板;4、冷凝管;5、固定板;6、第一横槽;7、限位杆;8、油管;9、连接头;10、卡槽;11、遮尘板;12、第二横槽;13、活动块;14、限位槽;15、连接块;16、第一竖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反应产物冷却器,包括主体1和油管8,所述主体1的外壁开设有透气孔2,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4,所述冷凝管4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横槽6,并且第一横槽6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7,所述油管8设置在冷凝管4的下方,且油管8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9,所述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0,且卡槽10的内部安装有遮尘板11,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横槽12,且第二横槽12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块13的左侧开设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的外部设置有遮尘板11,所述油管8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竖槽16。
[0028]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1的外壁均匀分布有透气孔2,且主体1的内部垂直分布有连接板3,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透气孔2进行散热,同时通过连接板3固定内部结构。
[002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4的形状为蛇形设置,且冷凝管4关于固定板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固定板5对冷凝管4位置固定,蛇形设置利于散热。
[0030]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横槽6的内部嵌套设置有限位杆7,且限位杆7与冷凝管4之间紧密接触,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第一横槽6转动限位杆7,同时通过限位杆7对两端的冷凝管4位置固定。
[0031]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管8的形状为蛇形设置,且油管8与连接头9之间为一体化结构设计,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连接头9连接外部管道,提高了装置实用性。
[0032]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主体1底部的水泵将冷水槽内部水源进行运输,同时为了避免装置在过程中冷凝管4与油管8分离,可以通过固定板5内部的第一横槽6转动限位杆7,使限位杆7与冷凝管4紧密接触,同时通过透气孔2持续性散热,并且通过连接板3对冷凝管4进行固定,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置冷却性能差,且内部结构安装不稳遭受碰撞与散乱的问题。
[0033]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槽10与遮尘板1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遮尘板11与主体1之间相互垂直,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卡槽10安装遮尘板11,有效保护内部连接头9。
[0034]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横槽12与活动块1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活动块13与限位槽14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第二横槽12滑动活动块13,同时通过活动块13与遮尘板11位置固定,便于安装遮尘板11。
[0035]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块15的中轴线与油管8的中轴线相重合,且油管8嵌套设置在第一竖槽16的内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第一竖槽16转动连接块15,使其与外部管道连接牢固。
[0036]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进液管与连接头9对齐,连接头9带动油管8,同时通过第一竖槽16转动连接块15,使连接块15与进液管之间锁紧,从而有效避免装置工作过程中有液体外泄,当装置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卡槽10放置遮尘板11,同时通过第二横槽12滑动活动块13,使活动块13与限位槽14之间卡合,从而避免连接头9布满灰尘,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置内部结构安装不稳定,且连接头9相连不稳定,并且液体内部出现少量异物的问题。
[0037]
本实用工作原理:
[0038]
参照说明书附图1-6,当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首先将主体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当需要对液体进行冷却时,可以通过主体1底部的水泵将冷水槽内部水源进行运输,同时为了避免装置在过程中冷凝管4与油管8分离,可以通过固定板5内部的第一横槽6转动限位杆7,使限位杆7与冷凝管4紧密接触,同时通过透气孔2持续性散热,并且通过连接板3对冷凝管4进行固定,避免装置遭受碰撞时内部零件散乱,使液体冷却效率加快,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9]
参照说明书附图1-6,可以将进液管与连接头9对齐,连接头9带动油管8,同时通过第一竖槽16转动连接块15,使连接块15与进液管之间锁紧,从而有效避免装置工作过程中有液体外泄,当装置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卡槽10放置遮尘板11,同时通过第二横槽12滑动
活动块13,使活动块13与限位槽14之间卡合,从而避免连接头9布满灰尘,影响装置内部液体的纯净度。
[0040]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