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安全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安全鞋。
背景技术:
安全鞋是安全类鞋和防护类鞋的统称,一般指对使用者脚部进行保护的鞋类,广泛使用在环境复杂的工厂和建筑工地等工作场合。防滑安全鞋通常使用于地面有积水、油脂等容易滑倒的工作环境中,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防止其发生滑倒摔伤。
但是现有的防滑安全鞋通常只是在鞋底设置不同深度的防滑条纹,首先鞋底的防滑效果不理想,同时鞋底的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使用者容易滑倒;此外,安全鞋长时间穿戴后,鞋底磨损较严重,鞋底上的防滑条纹磨损后,其将失去防滑功能,安全鞋将不能进行使用,只能将其丢弃,造成浪费,且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安全鞋,其在干湿环境下均具有优异的防滑性能,且鞋底长时间磨损后可将其拆下进行更换,避免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安全鞋,包括鞋面、鞋垫、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和鞋底,所述鞋面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层上表面上,所述鞋垫位于所述鞋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层之间,所述鞋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层下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鞋底下表面设有第一防滑区和第二防滑区,所述第一防滑区在所述鞋底下表面的边缘处环状分布,所述第二防滑区位于所述第一防滑区的内部,所述第一防滑区包括两个第一防滑件和多个第二防滑件,所述鞋底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滑件,所述第一防滑件为多个沿鞋底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扇形防滑凸条,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扇形防滑凸条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所述鞋底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防滑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滑件之间形成了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与相邻的第二排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二防滑区包括脚掌部防滑区、足弓部防滑区和脚跟部防滑区。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脚掌部防滑区和所述脚跟部防滑区内设有多个四边形结构的防滑凸起,多个所述防滑凸起交错设置形成网格结构,且多个所述防滑凸起之间形成了与所述第二排水槽相连通的第三排水槽。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使得鞋底脚掌部和脚跟部具有防滑的功能,提高前脚掌部和脚跟部的抓地力,通过在防滑凸起之间形成第三排水槽,可方便将脚掌部防滑区和脚跟部防滑区内积水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防滑凸起下表面上开设有十字型凹槽。通过设置,将鞋底作用于地面上的作用力分散,防止鞋底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提高了鞋底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足弓部防滑区设有多个波纹状防滑凸条,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波纹状防滑凸条之间形成了与所述第二排水槽相连通的第四排水槽。通过对足弓部防滑区进行设置,在踩下去的时候能够快对鞋底中部进行排水,提升在有水环境下的防滑性能。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防滑件为防滑凸块,所述防滑凸块朝向所述第二防滑区一侧开设有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的深度由远离第二防滑区的一端至靠近于第二防滑区的一端逐渐增大。通过设置防滑凸块,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便于鞋底防滑,同时也可缓冲鞋底作用于地面的作用力,在防滑凸起上设置条状凹槽,可暂存一部分积水,提高第二防滑件的防滑效果,避免鞋底打滑,同时条状凹槽的设置还可缓冲鞋底施加于地面的作用力,防止鞋底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提高了鞋底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之间通过多个卡合组件进行卡合连接。通过设置,可方便将鞋底拆下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下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卡合杆,所述第二连接层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卡合杆相配合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内相对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弹性卡接件,所述卡合杆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相卡合的弧形槽。使用时,当需要拆下鞋底进行更换时,分别向鞋面和鞋底施加相反的作用力,鞋面带动第一连接层向上运动,弧形槽挤压弹性卡接件,此时弹性卡接件受力压缩发生变形进行回缩,此时弹性卡接件与弧形槽发生脱离,进而卡合杆从卡合槽内脱离,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的分离,从而可对鞋底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球状卡接端和弹性件,所述球状卡接端一侧通过弹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鞋底下表面上分区设置防滑机构,可对鞋底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便于鞋底防滑,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同时各区内均设置有排水槽,可将鞋底各区域的积水快速排出,提升在有水环境下的防滑性能;通过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之间通过多个卡合组件进行卡合连接,可方便将与第二连接层进行固定的鞋底拆下进行更换,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滑安全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滑安全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鞋底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滑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鞋面1,第一连接层2,卡合组件3,卡合杆301,弧形槽302,卡合槽303,球状卡接端304,弹性件305,第二连接层4,鞋底5,第一防滑区501,第一防滑件502,扇形防滑凸条503,第一排水槽504,第二防滑件505,防滑凸块506,条状凹槽507,第二排水槽508,第二防滑区509,脚掌部防滑区510,防滑凸起511,十字型凹槽512,足弓部防滑区513,波纹状防滑凸条514,第四排水槽515,脚跟部防滑区5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滑安全鞋,如图1所示,包括鞋面1、鞋垫、第一连接层2、第二连接层4和鞋底5,鞋面1固定在第一连接层2上表面上,鞋垫位于鞋面1与第一连接层2之间,鞋面1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层4下表面上,第一连接层2和第二连接层4之间可拆卸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鞋底5下表面设有第一防滑区501和第二防滑区509,第一防滑区501在鞋底5下表面的边缘处环状分布,第二防滑区509位于第一防滑区501的内部,第一防滑区501包括两个第一防滑件502和多个第二防滑件505,鞋底5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件502,第一防滑件502为多个沿鞋底5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扇形防滑凸条503,任意相邻的两个扇形防滑凸条503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504,鞋底5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防滑件505,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防滑件505之间形成了第二排水槽508,第一排水槽504与相邻的第二排水槽508相连通,第二防滑区509包括脚掌部防滑区510、足弓部防滑区513和脚跟部防滑区516。
其中,脚掌部防滑区510和脚跟部防滑区516内设有多个四边形结构的防滑凸起511,多个防滑凸起511交错设置形成网格结构,且多个防滑凸起511之间形成了与第二排水槽508相连通的第三排水槽。通过设置防滑凸起511,使得鞋底5脚掌部和脚跟部具有防滑的功能,提高前脚掌部和脚跟部的抓地力,通过在防滑凸起511之间形成第三排水槽,可方便将脚掌部防滑区510和脚跟部防滑区516内积水快速排出。
其中,如图6所示,防滑凸起511下表面上开设有十字型凹槽512。通过设置,将鞋底5作用于地面上的作用力分散,防止鞋底5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提高了鞋底5的防滑效果。
其中,足弓部防滑区513设有多个波纹状防滑凸条514,任意相邻的两个波纹状防滑凸条514之间形成了与第二排水槽508相连通的第四排水槽515。通过对足弓部防滑区513进行设置,在踩下去的时候能够快对鞋底5中部进行排水,提升在有水环境下的防滑性能。
其中,第二防滑件505为防滑凸块506,防滑凸块506朝向第二防滑区509一侧开设有条状凹槽507,条状凹槽507的深度由远离第二防滑区509的一端至靠近于第二防滑区509的一端逐渐增大。通过设置防滑凸块506,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便于鞋底5防滑,同时也可缓冲鞋底5作用于地面的作用力,在防滑凸起511上设置条状凹槽507,可暂存一部分积水,提高第二防滑件505的防滑效果,避免鞋底5打滑,同时条状凹槽507的设置还可缓冲鞋底5施加于地面的作用力,防止鞋底5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提高了鞋底5的防滑效果。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层2和第二连接层4之间通过多个卡合组件3进行卡合连接。第一连接层2下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卡合杆301,第二连接层4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卡合杆301相配合的卡合槽303,卡合槽303内相对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弹性卡接件,卡合杆301外表面上开设有与弹性卡接件相卡合的弧形槽302。使用时,当需要拆下鞋底5进行更换时,分别向鞋面1和鞋底5施加相反的作用力,鞋面1带动第一连接层2向上运动,弧形槽302挤压弹性卡接件,此时弹性卡接件受力压缩发生变形进行回缩,此时弹性卡接件与弧形槽302发生脱离,进而卡合杆301从卡合槽303内脱离,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层2和第二连接层4的分离,从而可对鞋底5进行更换。其中,弹性卡接件包括球状卡接端304和弹性件305,球状卡接端304一侧通过弹性件305固定设置在卡合槽303内。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