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03-10 11:03:35|280|起点商标网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为解决冬天新风装置的新风温度低的问题,会选择在新风集风腔内增加加热模块,用以提高新风的温度。但放置在新风集风腔中的加热模块容易引起新风风场的变化,造成新风装置的出风风阻较大,导致新风装置的出风量明显降低。
[0003]
以上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装置,旨在解决新风装置中由于增加加热模块而导致风阻较大、出风量较小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0006]
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开设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之间通过新风风道连通;
[0007]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新风风道内,并从所述新风出口吹出;
[0008]
加热件,位于所述新风壳体的新风流动方向上;以及,
[0009]
第二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出口处。
[0010]
可选地,在新风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加热件的上游或者下游。
[0011]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之间。
[0012]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口处安装有保护壳,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二风机均安装于所述保护壳内。
[0013]
可选地,所述保护壳包括相层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0014]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卡扣配合连接和/或螺钉固定连接。
[0015]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形成有插槽,或者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件之间形成插槽,所述卡扣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壳体卡持于所述第一壳体。
[0016]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风机并排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0017]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搭边和第一凸耳,所述搭边搭接于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所述第一凸耳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
[0018]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口的出风侧还设有导风筒,且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二风机均
安装于所述导风筒内。
[0019]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导风筒连接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凸耳固定连接。
[0020]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导风筒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卡槽内。
[0021]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口的周侧设有多个导向柱,多个所述导向柱与多个所述卡槽一一配合插接或卡接。
[0022]
可选地,所述导风筒具有出风敞口,所述出风敞口处设有防护格栅。
[0023]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采用耐热材料。
[002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0025]
室内机本体;以及,
[0026]
前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与所述室内机本体连接。
[002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0028]
空调室外机;以及,
[0029]
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0030]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新风装置中增加加热件,并使加热件位于新风壳体的新风流动方向,以对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引入新风过冷而影响用户体验。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还在新风出口处增设第二风机,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风机进一步驱动气流从新风风道吹向新风出口,如此,以补充新风流动动力,能够很好地抵消由于增加加热件而导致的新风风阻,从而有效增加新风装置的出风量,以及提升新风风感。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33]
图2为图1所示新风装置中加热件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图1所示新风装置中加热件和第二风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36]
图5为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a为图6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9]
图7b为图6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0]
图7c为图6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1]
图8为本实用新型新风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42]
图9为图8所示新风装置中加热件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0为图9所示新风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45]
附图标号说明:
[0046]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新风壳体110新风出口120导向柱121卡扣部130过线孔140装配板150上卡钩160下卡钩200第一风机300加热件310线缆400第二风机500保护壳510第一壳体511卡扣512搭边513第一凸耳520第二壳体521插槽600导风筒610第二凸耳620卡槽621卡接部630防护格栅710第一支架720第二支架721插接部800室内机本体810底盘811螺钉柱812缓震垫820面框830面板
ꢀꢀ
[004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9]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新风装置,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风装置进行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中,以
在空调室内机开启新风功能时,通过新风装置向室内引入新风,从而达到更新、清新室内空气的目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新风装置还可应用于其它家用电器中,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05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0053]
新风壳体100,所述新风壳体100开设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110,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110之间通过新风风道连通;
[0054]
第一风机200,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200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新风风道内,并从所述新风出口110吹出;
[0055]
加热件300,位于所述新风壳体100的新风流动方向上;以及,
[0056]
第二风机400,设于所述新风出口110处。
[0057]
其中,对于第二风机400设于所述新风出口110处应该做广义的理解,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二风机400位于新风出口110的内侧;第二风机 400贯穿新风出口110;第二风机400位于新风出口110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00为离心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新风进口进入新风风道内,并从新风出口110吹出;而第二风机400为轴流风机,用以驱动气流从新风风道朝向新风出口110流出。可以理解,通过在新风装置中增加加热件300,加热件300能够对新风进行加热,以使从新风装置吹出的气流较暖,从而避免冬天时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新风较冷而影响用户体验。但在新风装置中增加加热件300,会增大新风装置的出风风阻,从而造成新风装置的新风出风量较小。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件300可以位于新风进口处或新风风道内或新风出口110处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只要加热件300位于新风流动方向上,能够对新风进行加热即可。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00位于新风出口 110处,如此,加热件300一旦损坏或失效,方便对加热件300进行维修和更换。另外,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00为ptc加热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件300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加热装置。
[0059]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新风装置中增加加热件300,并使加热件300位于新风壳体100的新风流动方向,以对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引入新风过冷而影响用户体验。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还在新风出口110处增设第二风机400,在第一风机200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风机400进一步驱动气流从新风风道吹向新风出口110,如此,以补充新风流动动力,能够很好地抵消由于增加加热件 300而导致的新风风阻,从而有效增加新风装置的出风量,以及提升新风风感。
[0060]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图8至图10所示,在新风出风方向上,第二风机400设置在加热件300的上游或者下游。即是,第二风机400和加热件 300均设于新风出口110处,而且第二风机400设于加热件300的前侧或者后侧,如此,避免新风加热后再流经新风风道而造成热量流失的情况,从而保证新风出风温度;另外,还可以方便对第二风机400和加热件300进行维修和更换。
[0061]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8和图9所示,加热件300位于第一风机200与第二风机400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风机400位于第一风机200与加热件300之间。相较于后一种技术方案,在前一种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二风机400的出风侧没有加热件300阻挡,新风装置的出风量会更大;另外,如果将加热件300设于新风装置的最外侧,用户容易碰触到加热件300而造成烫伤的情况,因此,将加热件300设于第二风机400的进风
侧,能够有效避免加热件300外露而造成用户烫伤的情况。
[006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新风出口110处安装有保护壳500,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第二风机400均安装于所述保护壳500内。可以理解,通过保护壳500,以将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包围,保护加热件 300与第二风机400免受碰撞或干扰;另外,使得加热件300、第二风机400 与保护壳500连为一体,以整体安装于新风出口110处,提升加热件300和第二风机400安装的便利性。
[006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保护壳500包括相层叠的第一壳体510和第二壳体520,第二风机400安装于第一壳体510内,加热件300安装于第二壳体 520内。可以理解,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壳体内,目的在于使得加热件300和第二风机400可以分别单独装配,互不影响,待各自装配好之后,再将两者进行组装,以提升新风装置的装配效率。具体的,第一壳体510与第二壳体52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511配合连接和/或螺钉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510与第二壳体520之间的组装和固定,进而实现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连为一体,以方便安装到新风壳体100。
[0064]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510的两端设有卡扣511,第二壳体 520的两端形成有插槽521,或者第二壳体520的两端分别与加热件300之间形成插槽521,所述卡扣511与所述插槽521插接配合,以使第二壳体520卡持于第一壳体510。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520的两端分别与加热件300之间形成插槽521,两个卡扣511与两个插槽521一一对应插接,卡扣511还形成有凹槽,使得第二壳体520的两端会卡持在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壳体510 与第二壳体520相层叠式的组装和固定。
[0065]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风机400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风机 400并排安装于第一壳体510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风机400可以仅设有一个或三个以上。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增加第二风机400的数量,以增加新风流动的动力,从而有效增加新风装置的出风量。
[0066]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510的远离第二壳体520的端部设有搭边512和第一凸耳513,搭边512搭接于新风出口110的边缘,第一凸耳513安装于新风壳体100。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0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搭边512,第一凸耳513与其中一个搭边512连接。通过第一搭边512与第一凸耳513的配合,使得第一壳体510和第二壳体52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新风壳体100。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0和第二壳体520均会通过新风出口110伸入新风壳体100内,从而进一步保护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
[0067]
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均通过线缆310与空调的主控板电性连接,对应的,新风壳体100也设有供线缆310穿过的过线孔130,如此,通过主控板对新风装置指定信号,控制加热装置的温度范围在合理范围内,即满足对新风加热的同时,避免对相关配合件造成损坏。
[0068]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10所示,新风出口110的出风侧还设有导风筒600,且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均安装于导风筒600内。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均对应新风出口110设置且安装于新风壳体100 之外,如此,能够明显提升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安装和拆卸的便利性,进而提升对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的维修和更换的便利性。另外,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风筒600,一方面能够包围加热件300与第二风机400,保护两者免受碰撞和干扰;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导流作用,使得新风装置的出风更加集中。
[0069]
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9所示,加热件300连接有第一支架710,导风筒 600连接有第二凸耳610,第一支架710与第二凸耳6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00为方形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件300可以为圆形或其它形状结构。可以理解,方形结构的加热件300更便于生产制造,而且装配到导风筒600内时,加热件300的四个角部能够抵接于导风筒600的内周壁,如此,使得加热件300的装配更加牢靠。具体的,第一支架710包括四个自加热件300的四个角部伸出的四个第一臂段,导风筒600的周侧设有四个第二凸耳610,四个第一臂段与四个第二凸耳610一一对应紧固连接。
[0070]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400连接有第二支架720,导风筒600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卡槽620,第二支架720安装于卡槽620内。具体的,第二支架720包括朝向第二风机400的周向伸出的三个第二臂段,导风筒600沿其周向设有三个卡槽620,三个第二臂段与三个卡槽620一一对接固定。
[0071]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新风出口110的周侧设有多个导向柱120,多个导向柱120与多个卡槽620一一配合插接或卡接。具体的,新风出口110的周侧设有多个螺孔,以供第一支架710与第一凸耳513安装。在将导风筒600 安装于新风壳体100时,先将多个导向柱120与多个卡槽620一一对应插接,以对导风筒600进行预定位,再通过螺钉将第一支架710与第一凸耳513固定安装于新风壳体100上。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向柱120的端部形成卡扣部121,卡槽620处设置有供卡扣部121扣接的卡接部621,第二臂段的端部形成插接部721,第二臂段的插接部721插入卡槽620后,再将导向柱 120插入卡槽620内,通过卡扣部121与卡接部621的配合卡接,以将插接部 721顶持固定于卡槽620内,从而在完成对导风筒600进行预定位的同时,完成第二风机400在导风筒600内的安装。
[0072]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筒600具有出风敞口,所述出风敞口处设有防护格栅630。可以理解,防护格栅630能够有效避免用户触碰到风叶,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同时基本不阻挡导风筒600的出风,确保新风装置正常出风。
[007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400采用耐热材料。可以理解,由于加热件 300与第二风机400靠近,加热件300所散发的热量,可能会烫坏第二风机 400。因此,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耐热材料制造第二风机400,能够避免在加热件300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而导致第二风机400的结构失效。
[007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如图4和图11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800和前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与所述室内机本体800连接。所述新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c所示,新风装置通过螺钉连接和/或卡扣 511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室内机本体800的底盘810。具体的,新风装置的顶部设有装配板140,底盘810设有螺钉柱811,装配板140与螺钉柱81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为了减少新风装置运行时因振动带来的噪音,装配时可在多个装配板140与螺钉柱811的连接处增加缓震垫812(如绒布或橡胶圈)进行减震降噪。另外,新风装置的背板设有上卡钩150和下卡钩160,对应地,底盘 810设有供上卡钩150和下卡钩160卡接的卡接位,以进一步使得新风装置能够稳固地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当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时,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110正对着面板830出风,面框820和面板830 会对应新风出口110开设对应的出风口,出风口处
可以设置防护格栅630。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新风装置也可以固定安装于面框820的侧壁上,新风装置向下倾斜设置,新风出口110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下侧出风。
[007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由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因此,所述空调器也包括所述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