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双回路送风器的制作方法

2021-03-10 04:03:50|87|起点商标网
一种双回路送风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回路送风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室内送风均为风道送风方式,在风道设计安装过程中,均为预先设计并进行施工形成,风道的出风口统一经由风道内部设置的风阀进行控制,而风阀则是传统的叶片结构在风道内部进行开闭,从而实现对风道风量调节的目的,该风道和风阀结构会导致出风量忽大忽小,其舒适性不佳;因此缺少一种能够温和送风的送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路送风器,用以实现持续并温和的进行送风的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路送风器,包括: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和风阀,所述第一送风箱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送风箱的上表面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送风箱的下表面设有灯组;所述第一送风箱的上表面连接有风阀,所述风阀的进风端连接总管道,所述风阀的出风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箱和第二送风箱,所述第一送风箱远离第二送风箱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送风箱远离所述第一送风箱的一面分别设有若干送风孔。
[0005]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箱远离第二送风箱的一面四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通过连接架吊装在室内。
[0006]
优选地,所述风阀包括至少两组风口,各所述风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送风箱和所述第二送风箱的内腔。
[0007]
优选地,所述风阀包括:风管、调节管和驱动装置,所述风管和所述调节管均设为圆筒结构,所述风管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组第一调节风口,所述调节管套设在所述风管的周向外壁,且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组第二调节风口,各所述第一调节风口一一对应一组第二调节风口,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靠近所述调节管的一面设有立杆,所述立杆至少设有五个,并位于所述连接架的四边沿和中心设置;位于所述连接架中心的立杆用于安装驱动装置,靠近所述调节管两端的是立杆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穿过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分别连接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周向外壁和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风口至少包括两个调节口,所述调节口沿所述风管的轴向中心线间隔贯穿所述风管的壁;所述第二调节风口至少包括三个调节口,所述调节口在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贯穿并间隔形成l结构;所述第二调节风口的各所述调节口靠近所述风管的一侧均设有密封条。
[0009]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连接筒和u型架,所述第一连杆设为轴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调节管两侧的立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转动套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周向外壁对称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连接u型架远离u型开
口的一端,所述u型架的u型开口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用于转动连接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其中一面连接第一转轴远离皮带轮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连杆经所述第一连接块形成l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经所述u型架和所述活动块形成l结构,且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相反设置。
[0010]
优选地,所述连接筒的周向外壁还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架、活动板和第六连杆,所述滑动架架设在所述连接架上,滑动架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用于所述活动板来回活动,所述活动板远离第二滑槽的一面设有折线槽,所述滑动架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还对称设有第一凸起柱,所述第一凸起柱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上套设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靠近所述活动板的一面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所述折线槽内往复运动;所述滑动架的下表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凸起柱,所述第二凸起柱之间通过第七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上设有贯穿槽口,所述贯穿槽口和所述第七连杆之间形成两个槽口,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对称设有第九连杆,所述第九连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槽口,且所述第九连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七连杆上设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的周向外壁连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远离第六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位于第一滑槽内往复运动;所述第四连杆设为柱形结构,且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四连杆远离第二挡块的一端连接连接筒,并用于所述连接筒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上往复运动。
[0011]
优选地,所述连接筒还连接有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凸轮转盘、第十一连杆、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并转动设在第二连接台上,所述第二连接台架设在所述连接架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轴远离连接筒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所述第十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还设有第三限位柱;所述第二连接台靠近第十一连杆的一侧还间隔设有第一连接台,所述第一连接台上转动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靠近第二连接台的一端连接凸轮转盘的其中一面,所述凸轮转盘的另一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三限位柱位于所述环形槽内往复运动,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凸轮转盘为偏心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第十一连杆靠近所述凸轮转盘的一面还设有第十连杆,所述第十连杆远离所述第十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八连杆,所述第八连杆远离所述第十连杆的一端两侧设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转动设在两个第三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其中一面通过第二连板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连板设为亲磁材料,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所述电磁铁和所述第二连板可吸合连接;所述第十连杆上还设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转动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台上。
[0013]
优选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个所述立杆上分别设有环形活动槽,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三转轴均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用于穿过所述环形活动槽和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连杆均设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设在所述环形活动槽内,所述第四连杆在所述环形活动槽内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三转轴靠近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有伸缩连杆;所述风管的其中一端内壁间隔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叶片轴,所述叶片轴上设有叶片组,所述叶片轴靠近所述
风管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风管并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周向外壁啮合分别对称并啮合有两组第二齿轮,其中一组第二齿轮连接第四转轴,另一种第二齿轮连接第六转轴;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为锥齿轮。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路送风器,包括: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和风阀,通过利用风阀将进入所述第一送风箱和第二送风箱的风量进行调节,进入所述第一送风箱和所述第二送风箱的风再经由所述第一送风箱上表面和第二送风箱的下表面设置的送风口排出,实现了室内在进行换热或单独送风过程中能够进行上下均匀出风的目的;通过所述风阀也能够实现自由对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
[0016]
所述第二送风箱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灯组,所述灯组用于对室内进行照明,所述第一送风箱的上表面还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用于将所述双回路送风器进行吊装在屋内,从而实现集成灯组和送风器一体的目的;由此可以减少室内吊顶的空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安装构件进行灵活安装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一送风箱和第二送风箱均设有多个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能够弱化所述风阀中的强风,由此实现输出的风量能够始终是温和输出的目的,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8]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阀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阀左视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管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装置左视图;
[0028]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装置和连接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结构示意图;
[0032]
其中,1-调节管,2-风管,3-第一调节风口,4-第二调节风口,5-连接架,6-第一转轴,7-驱动装置,8-皮带轮,9-皮带,10-密封条,
[0033]
11-第一连接块,12-立杆,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第二转轴,16-u型架,17-连接筒,18-第三连杆,
[0034]
19-滑动架,20-第一限位柱,21-第四连杆,22-第五连杆,23-第二限位柱,24-第六连杆,25-第一滑槽,26-第八连杆,27-折线槽,28-活动板,29-第一凸起柱,30-第七连杆,31-第二滑槽,
[0035]
32-第三转轴,33-第一连接台,34-凸轮转盘,35-环形凸起,36-环形槽,37-第三限位柱,38-第十一连杆,
[0036]
39-叶片,40-叶片轴,41-第三连接片,42-第一送风箱,43-连接板,44-通风孔,45-第二送风箱,46-第一齿轮,47-第七转轴,48-第四转轴,49-第二连接台,50-第五转轴,51-第十连杆,52-灯组,
[0037]
53-活动块,54-第二凸起柱,55-第九连杆,56-第六转轴,57-第二挡块,58-活动腔,59-环形活动槽,60-第二齿轮,61-第二连板,62-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9]
根据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回路送风器,包括:第一送风箱42、第二送风箱45和风阀,所述第一送风箱42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送风箱45的上表面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送风箱45的下表面设有灯组52;所述第一送风箱42的上表面连接有风阀,所述风阀的进风端连接总管道,所述风阀的出风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箱42和第二送风箱45,所述第一送风箱42远离第二送风箱45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送风箱45远离所述第一送风箱42的一面分别设有若干送风孔。所述第一送风箱42远离第二送风箱45的一面四周设有立杆12,所述立杆12通过连接架吊装在室内。所述风阀包括至少两组风口,各所述风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送风箱42和所述第二送风箱45的内腔。
[0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路送风器,包括: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和风阀,通过利用风阀将进入所述第一送风箱和第二送风箱的风量进行调节,进入所述第一送风箱和所述第二送风箱的风再经由所述第一送风箱上表面和第二送风箱的下表面设置的送风口排出,实现了室内在进行换热或单独送风过程中能够进行上下均匀出风的目的;通过所述风阀也能够实现自由对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
[0041]
所述第二送风箱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灯组,所述灯组用于对室内进行照明,所述第一送风箱的上表面还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用于将所述双回路送风器进行吊装在屋内,从而实现集成灯组和送风器一体的目的;由此可以减少室内吊顶的空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安装构件进行灵活安装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一送风箱和第二送风箱均设有多个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能够弱化所述风阀中的强风,由此实现输出的风量能够始终是温和输出的目的,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
[0042]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5所示,所述风阀包括:风管2、调节管1和驱动装置7,所述风管2和所述调节管1均设为圆筒结构,所述风管2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组第一调节风口3,所述调节管1套设在所述风管2的周向外壁,且所述调节管1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组第二调节风口4,各所述第一调节风口3一一对应一组第二调节风口4,所述调节管1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靠近所述调节管1的一面设有立杆12,所述立杆12至少设有五个,并位于所述连接架5的四边沿和中心设置;位于所述连接架5中心的立杆12用于
安装驱动装置7,靠近所述调节管1两端的是立杆12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穿过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分别连接驱动装置7,所述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连接皮带轮8,所述皮带轮8的周向外壁和所述调节管1的周向外壁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
[0043]
通过在风管外壁套设多个调节管,将所述调节管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得所述调节管绕着所述风管的轴向中心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风管上设置的第一调节风口和所述调节管上设置的第二调节风口进行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调节风口通过第二调节风口进行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实现所述风管在作为主风道以及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作为支风道的输入端口的时候,不需要调节主风道内整体出风量,而是通过在所述主风道外壁套设的调节管进行转动实现各支风道风力调节的目的,使得各支风道能够单独进行调节风量的目的,有效保障各支风道单独输入的风量均为主风道的输出风量;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单独驱动各所述支风道的风量大小调节。
[0044]
所述驱动装置可以设为手动,也可以设为自动,当设为手动调节时,所述驱动装置可设为手柄,并位于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通过对所述调节管进行转动,实现所述调节管上的第二调节风口与风管上第一调节风口进行相互配合使其进行风量调节的目的。
[0045]
当作为自动调节时,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通过皮带或链条链接所述调节管,并驱动所述调节管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调节管的第二调节风口和风管的第一调节风口进行调节的目的。
[0046]
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的开度和风通过的截面积成正比,作为手动调节时,还设置有读数刻盘,能够辅助使用者在调节风量的时候怼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的开度比进行控制,彻底克服了蝶阀或文丘里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标定的情况。
[0047]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5所示,所述第一调节风口3至少包括两个调节口,所述调节口沿所述风管2的轴向中心线间隔贯穿所述风管2的壁;所述第二调节风口4至少包括三个调节口,所述调节口在所述调节管1的周向外壁贯穿并间隔形成l结构;所述第二调节风口的各所述调节口靠近所述风管2的一侧均设有密封条10。所述密封条能够将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使得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在相互配合的时候不会出现漏风的情况;所述调节管在通过驱动装置进行转动的时候,就会将第二调节风口和第一调节风口上的调节口进行相互遮盖或打开,从而实现风管流向调节管外壁的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就能够实现在风管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管外壁连接的支管道能够进行单独调节的目的,大大提高了风量调节的准确性,减少传统扇叶进行转动调节过程中风量调节不准确的情况。
[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第一连杆13、连接筒17和u型架16,所述第一连杆13设为轴结构,所述第一连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调节管1两侧的立杆12,所述第一连杆13上转动套设有连接筒17,所述连接筒17的周向外壁对称设有第三连杆18,所述第三连杆18连接u型架16远离u型开口的一端,所述u型架16的u型开口内设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用于转动连接活动块53,所述活动块53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二连杆14,所述第二连杆14远离活动块5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块11,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其中一面连接第一转轴6远离皮带轮8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6和所述第二连杆14经所述第一连接块11形成l结构,所述第二连杆14和所述第三连杆18经所述u型架16和所述活动块53形成l结构,且
所述第三连杆18和所述第一转轴6的延伸方向相反设置。
[0049]
所述第三连杆18靠近所述u型架16的一端设有转动槽,所述u型架16靠近所述第三连杆18的一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转动槽内转动或往复运动;
[0050]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滑动装置和摆动装置实现将所述连接筒在所述第一连杆上进行往复运动和摆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筒两侧所连接的第三连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三连杆在摆动和来回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带着所述活动块在第二转轴上转动,并进一步带着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接块进行转动,进一步带着所述第一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后就会带着所述皮带轮转动,所述皮带轮转动就会通过皮带使得调节管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调节管位于风管周向外壁进行转动的目的,进一步实现所述调节管的第二调节风口与第一调节风口进行相互调节的目的。
[0051]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所述连接筒能够带着两组第一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两组调节管进行转动的目的,由此实现所述风管所连接的支管道能够进行多风口调节的目的;当所述风管作为主管道单独位于室内并朝向室内送风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多组调节管,从而实现减少支管道布置的情况。
[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17的周向外壁还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架19、活动板28和第六连杆24,所述滑动架19架设在所述连接架5上,滑动架19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滑槽31,所述第二滑槽31用于所述活动板28来回活动,所述活动板28远离第二滑槽31的一面设有折线槽27,所述滑动架19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还对称设有第一凸起柱29,所述第一凸起柱29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上套设有第四连杆21,所述第四连杆21靠近所述活动板28的一面设有第一限位柱20,所述第一限位柱20位于所述折线槽27内往复运动;所述滑动架19的下表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凸起柱54,所述第二凸起柱54之间通过第七连杆30连接;所述第二滑槽31上设有贯穿槽口,所述贯穿槽口和所述第七连杆30之间形成两个槽口,所述活动板28的下表面对称设有第九连杆55,所述第九连杆55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槽口,且所述第九连杆55远离活动板28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24,所述第六连杆24上设有第一滑槽25;所述第七连杆30上设有第六转轴56,所述第六转轴56的周向外壁连接有第五连杆22,所述第五连杆22远离第六转轴56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23,所述第二限位柱23位于第一滑槽25内往复运动;所述第四连杆21设为柱形结构,且所述第四连杆21的一端设有第二挡块57,所述第四连杆21远离第二挡块57的一端连接连接筒17,并用于所述连接筒17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3上往复运动。
[005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所述滑道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筒能够在第一连杆上往复运动,工作时,所述第六转轴转动就会带着第五连杆进行周向转动,由此使得所述第二限位柱能够在所述第六连杆上的第一滑槽内来回活动,进一步使得所述第六连杆带着所述活动板在所述滑动架的第二滑槽内往复运动,由于所述活动板远离第二滑槽的一面设有折线槽,所述折线槽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连接第四连杆;所述活动板在来回活动的时候,就会带着第一限位柱在折线槽内进行活动,所述折线槽的折线活动轨迹就会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柱也形成折线运动轨迹,进一步带着所述第四连杆在所述第一凸起柱上往复运动;当所述第四连杆往复运动的时候就会实现所述第四连杆所连接的连接筒在第一连杆上往复运动,就能实现所述连接筒带着第三连杆沿着第一连杆轴向中心线的延伸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0054]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所述滑道装置实现所述连接筒带着第三连杆沿着第一连杆轴向中心线的延伸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结合连接筒所连接端摆动装置进行摆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杆也进行摆动,进一步实现所述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后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实现所述调节管在风管周向外壁进行调节的目的;当风管进行换热作用时,将所述调节管周期性的进行转动,使得调节管上的第二调节风口和风管上的第一调节风口交替进行打开或关闭,或者交替进行风量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换热过程中能够对出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减少持续制冷或制热造成室内温度持续升高或持续降低而导致室内人员不舒适的情况。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17还连接有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凸轮转盘34、第十一连杆38、第三转轴32和第四转轴48,所述第三转轴3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筒17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转轴32的另一端贯穿并转动设在第二连接台49上,所述第二连接台49架设在所述连接架5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轴32远离连接筒17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38,所述第十一连杆38远离所述第三转轴32的一端还设有第三限位柱37;所述第二连接台49靠近第十一连杆38的一侧还间隔设有第一连接台33,所述第一连接台33上转动设有第四转轴48,所述第四转轴48靠近第二连接台49的一端连接凸轮转盘34的其中一面,所述凸轮转盘34的另一面设有环形凸起35,所述环形凸起35上设有环形槽36,所述第三限位柱37位于所述环形槽36内往复运动,所述第四转轴48和所述凸轮转盘34为偏心连接。
[005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所述第四转轴转动后就会带着所述凸轮转盘进行转动,由于所述凸轮转盘和所述第四转轴为偏心连接,因此所述凸轮转盘在转动时也是偏心转动,因此就会使得所述第三限位柱在所述环形凸起的环形槽内进行上下摆动,进一步使得所述第十一连杆进行上下摆动,所述十一连杆所连接的第三转轴就会来回的摆动,由此使得所述第三转轴所连接的连接筒绕着所述第一连杆的周向外壁进行圆周摆动。
[0057]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所述摆动装置用于将连接筒进行摆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筒能够经由摆动装置和滑道装置一起进行驱动,实现所述连接筒的摆动和滑动,即实现了所述第三连杆的摆动和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连杆带着第一转轴在立杆上进行转动的目的,就能实现所述调节管在所述风管的外壁进行转动并调节出风量的目的。
[0058]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9-10所示,所述第十一连杆38靠近所述凸轮转盘34的一面还设有第十连杆51,所述第十连杆51远离所述第十一连杆38的一端铰接第八连杆26,所述第八连杆26远离所述第十连杆51的一端两侧设有第七转轴47,所述第七转轴47转动设在两个第三连接片4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41的其中一面通过第二连板61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连板61设为亲磁材料,所述调节管的周向外壁设有电磁铁62,所述电磁铁62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所述电磁铁62和所述第二连板61可吸合连接;所述第十连杆51上还设有第五转轴50,所述第五转轴50转动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台49上。
[005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第二调节风口设为三个调节口,所述第一调节风口至少为两个调节口,因此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在实现周向旋转调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轴向位移进行调节;具体工作时,所述第十一连杆在进行摆动的时候就会带着所述第十连杆一起摆动,所述第十连杆摆动的时候就会随着第五转轴进行转动,杠杆作用下,所述第十连杆的另一端也会随着第十一连杆的摆动而进行摆动,进一步使得所述第八连杆进行移动,由于所述第八连杆连接在第三连接片上,所述第三连接片经由
第七转轴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三连接片再经由第二连板连接到调节管的外壁,由此使得所述第八连杆能够将所述调节管进行拉动,从而使得所述调节管在所述风管的外壁进行轴线方向的移动,就使得所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能够沿着风管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进一步实现l结构的第二调节风口其中一个调风口单独和第一调节风口进行相互调节的目的,从而实现多种风量模式的调节。
[00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1-12所示,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3的两个所述立杆12上分别设有环形活动槽59,所述第四连杆21和所述第三转轴32均设有活动腔58,所述活动腔58用于穿过所述环形活动槽59和所述第一连杆13;所述第四连杆21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筒17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转轴32连接所述连接筒17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轴32和所述第四连杆21均设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三转轴32转动设在所述环形活动槽59内,所述第四连杆21在所述环形活动槽59内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三转轴32靠近所述连接筒17的一端设有伸缩连杆;
[006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工作时,所述第四连杆和第三转轴的活动腔贯穿所述环形活动槽,并在所述环形活动槽进行来回活动或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第四连杆在来回活动的时候带着连接筒在第一连杆上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三转轴带着连接筒在第一连杆上进行转动,就能实现所述连接筒在转动及来回活动的过程中将第三连杆和第一转轴进行驱动,从而实现两路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并带着所述皮带轮进行转动的目的,所述皮带轮转动后就会带着皮带使得所述调节管进行转动,就能实现所述调节管和风管之间的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
[0062]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1-12所示,所述风管2的其中一端内壁间隔设有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上间隔设有多个通风孔44,所述连接板43之间转动连接叶片轴40,所述叶片轴40上设有多个叶片39,所述叶片轴40靠近所述风管2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风管2并设有第一齿轮46,所述第一齿轮46的周向外壁啮合分别对称并啮合有两组第二齿轮60,其中一组第二齿轮60连接第四转轴48,另一种第二齿轮60连接第六转轴56;所述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60分别设为锥齿轮。
[006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工作时,所述风管内的风经由连接板上设置的通风孔进行流通,所述叶片在风管内风力作用下会进行转动,所述叶片转动后就会使得所述叶片轴进行转动,所述叶片轴转动后就会使得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后就会带着两侧的第二齿轮进行啮合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第四转轴和第六转轴进行转动,进一步驱动所述摆动装置和滑道装置进行驱动,由此使得所述摆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在工作后进一步驱动所述驱动装置的第一转轴进行工作,就能实现所述调节管在风管外壁进行转动,进一步实现第一调节风口和第二调节风口进行风量调节的目的。
[006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风管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