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组件、送风组件和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3-09 12:03:11|339|起点商标网
[0001]
本申请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壳组件、送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整体式空调产品的主风道为离心风道,该种风道在电机高转速时,蜗壳的蜗舌两侧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并且气流在蜗舌两端形成涡旋,风噪加大,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蜗壳组件、送风组件和空调系统,能够降低风噪。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蜗壳组件,包括:
[0005]
蜗壳,所述蜗壳内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
[0006]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θ大小为:90
°
<θ≤180
°
。
[0007]
可选地,所述蜗壳组件还包括有风叶,所述风叶设在所述蜗壳上,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交汇处。
[0008]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逆向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有同一壁体,所述壁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风叶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0009]
可选地,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壁体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倾斜设置,另一侧所述壁体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倾斜设置。
[0010]
可选地,所述蜗壳内还包括有消音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消音腔。
[0011]
可选地,所述消音腔的尺寸大于所述出风口尺寸。
[0012]
可选地,所述消音腔壁上设有吸音件。
[0013]
可选地,所述吸音件包括吸音板,所述吸音板设有多个,且设为交错的多排。
[0014]
可选地,所述吸音板的板面与经所述吸音板的所述气流的流向之间的夹角设为预设角度。
[0015]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蜗壳组件。
[0016]
可选地,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离心风道结构,所述蜗壳组件设在所述离心风道结构中;所述蜗壳上设有垂直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0017]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蜗壳组件或包括如上所述的送风组件。
[0018]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气流方向为第
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θ大小为:90
°
<θ≤180
°
。在蜗壳内设置两个气流方向的气流通道,由于两个气流方向上为钝角设置,因此能起到平衡作用,从而减少了风噪。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爆炸图;
[0020]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蜗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图3的右视图。
[0023]
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4]
1、蜗壳盖;2、风叶;3、蜗壳;31、消音腔;32、蜗舌;33、进风端;34、吸音板;35、隔离筋;4、固定架;5、电机;6、支架;7、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蜗壳组件,包括:
[0026]
蜗壳3,所述蜗壳3内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
[0027]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θ大小为:90
°
<θ≤180
°
。
[0028]
在蜗壳3内设置两个方向上的气流通道,并且这两个气流方向夹角位于钝角,一个方向上气流流动对另一方向上的气流流动有平衡作用,能减少振动而形成的噪声。
[0029]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组件还包括有风叶2,所述风叶2设在所述蜗壳3上,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交汇处。
[0030]
将同一个风叶2设在两个气流通道的交汇处,风叶2转动产生的两个方向上的气体流动,使得空气流动更加顺畅,减少风道内气流涡旋及噪声。
[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逆向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有同一壁体,所述壁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风叶2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0032]
将两个气流方向设为平行逆向,且两个气流通道共用一个壁体,风叶2设在壁体的通孔中,对两个气流通道提供气流,稳定性更加,噪声更少。
[0033]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的一侧所述壁体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倾斜设置,另一侧所述壁体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倾斜设置。
[0034]
将通孔侧边的壁体倾斜设置,能构成蜗舌32结构,利于气流导出。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3内还包括有消音腔31,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消音腔31。
[0036]
在两个气流通道出口连接消音腔31,能减少噪声。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腔31的尺寸大于所述出风口尺寸。
[0038]
通过增大尺寸的方式,使得出风口风速进入消音腔31后会降低,达到降低风噪的目的。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腔31壁上设有吸音件。
[0040]
还可在消音腔31壁上设置吸音件,通过吸音方式来降低风噪。吸音件采用吸音材料制成,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噪音。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音件包括吸音板34,所述吸音板34设有多个,且设为交错的多排。
[0042]
设置多排吸音板34的方式,能多次对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传出。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音板34的板面与经所述吸音板34的所述气流的流向之间的夹角设为预设角度。
[0044]
通过设置特定的角度,能使得吸音板34对噪音产生较好的吸收效果。
[0045]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蜗壳组件。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包括离心风道结构,所述蜗壳组件设在所述离心风道结构中;所述蜗壳3上设有垂直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0047]
在离心风道结构中设置上述的蜗壳组件,轴向的气流经气孔后变向,可沿第一气流通道或/和第二气流通道的进气端进入蜗壳3内。
[0048]
下面结合图1-4来详细说明蜗壳组件的结构和运行。
[0049]
一种双向两侧出风的平流风道,该风道由蜗壳3、蜗壳盖1、风叶2组成。风叶2装配在蜗壳3内,风叶2的叶片为整体叶片,中间设置有电机5安装孔,叶片由外圆轮廓到柱面,形成密闭叶形。蜗壳3中间位置设置有隔离筋35,隔离筋35将风叶2隔离为上下两个气流通道。隔离筋35与风叶2接近位置设置有蜗舌32。蜗舌32顶端为圆弧面,减小风噪。蜗舌32向风叶2转动反方向翘起,起到分离气流作用。蜗壳3设置有进风端33,用于气流进入风道。蜗舌32、隔离筋35、进风端33口优选中心对称,各有两个。在蜗壳3两侧各设置有消音腔31,消音腔31使风道出口附近空腔加大,在消音腔31内边缘附近设置有两排吸音板34,吸音板34为两排相互交错的,形状为长条形。吸音板34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夹角,吸音板34为吸音材料组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噪音。蜗壳盖1通用设置于其上的密封筋,与蜗壳3形成风道空腔,风叶2在空腔中间位置。风叶2通过电机5提供动力,电机5与风叶2通过螺帽进行紧固。电机5由固定架4通过螺钉,紧固在支架6。
[0050]
该风道中,风叶2在电机5带动下进行旋转转动,带动风叶2周边气流转动,旋转时由于风叶2上下两端,气流流动方向相反,气流经过左右两侧的蜗舌32,蜗舌32到风叶2外轮廓距离优选1-7mm,因气流通道变窄,气流沿着空腔向两侧流动,在进风端33产生负压,空调外界气体在负压作用下,沿着面板进风口进入,如图3所示风向,经过换热器7,气体进入进气端,气流在流动被隔离筋35分为上下两层独立出风,气流隔开后流入消音腔31,消音腔31为放大出风腔,因气流通道逐渐变宽,气流流速降低,减少气流的噪音。气流遇到隔音板,增大气流流动阻力,使气流流速降低,使出风口位置出风更加均匀柔和。同时隔音板材质为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定范围波长的噪音,将风道内产生的风噪声进行吸收。进一步降低噪音。气流经过隔音板后,从机器两侧出风口排到室内。
[0051]
上述方案中风叶2在蜗壳3中心位置,隔离筋35将风叶2均分为上下两部分,根据此方案,调整风叶2位置和隔离筋35条位置,使其不在蜗壳3中间位置,隔离筋35条不再蜗壳3均分位置,也能达到本申请的降噪效果。
[0052]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蜗壳组件或包括
如上所述的送风组件。
[005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吸声板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