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装置及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2021-03-09 11:03:05|340|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0002]
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水蒸气等废气物迅速抽走,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再排放。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烟道和净化装置。集烟罩将废气物吸入烟道内,经净化装置过滤净化。其中,净化装置包括过滤件,过滤件是能够起到对废气物过滤吸收的核心部件。内循环式吸油烟机采用的是室内排放的方式,油烟被吸入油烟机后,经过过滤和净化,再排放回室内。由于内循环式吸油烟机的气体在室内循环,对净化装置中的过滤件的过滤和吸收能力有较高要求。
[0003]
相关技术中,采用活性炭作为过滤件的净化装置分为前净化装置和后净化装置。对于前置净化装置,由于油烟中的水汽对活性炭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往往需要增加吸水结构对油烟进行脱水,从而增加进气阻力导致噪音上升。对于后置净化装置,相关净化装置采用整体部件并且体积庞大以降低对气流的阻力,从而在更换净化装置时需要更换体积庞大的结构,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及吸油烟机,以解决如何使净化装置控制噪音的同时降低更换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具有进风口;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形成出风口;过滤件,填充所述出风口以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为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过滤件可拆卸。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邻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邻。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端并围成所述进风口;两个间隔设置的侧壁,每个所述侧壁均连接所述顶壁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二壳体为首尾相连的框型部件;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与两个所述侧壁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侧壁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至少有部分开放形成所述出风口。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成基本为矩形体的结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相对两侧之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壁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端
壁之间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具有两个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围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壁卡接,以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端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所述第一开口。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另一端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端突出设置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壁设置有连接所述另一端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另一端均突出形成凸块,所述凸块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块;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形成定位槽;其中,所述凸块与所述定位槽抵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过滤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以填充所述第一开口。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加强筋。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一端围绕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顶壁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以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围成过滤空间,所述第二过滤网开设有通孔;集污盒,连接在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通孔连通。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外表面。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油烟机,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净化装置。
[0019]
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过滤件,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使过滤件可拆卸。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壳体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只需要卸下其中一个壳体就可以取出过滤件,在不改变净化装置整体体积和结构的情况下,能够较为方便地更换净化装置的过滤件,无需更换整个净化装置,从而在控制噪音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相关内循环式吸油烟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装配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第一壳体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a为另一种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b为另一种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c为另一种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装配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净化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第一壳体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图8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过滤网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0035]
1-吸油烟机,10-集烟罩,20-上游烟管,30-净化装置,30a-出风口,30b-第一开口,30c-第二开口,30d-加强筋,31-第一壳体,311-进风口,312-顶壁,313-侧壁,313a-第一凹槽,313b-凸块,313c-定位块,313d-插槽,313e-第二凹槽,32-第二壳体,321-第一端壁,321a-第一凸起,321b-定位槽,321c-插销,322-第二端壁,33-过滤件,34-上游烟管,35-过滤网,351-第一过滤网,352-第二过滤网,3521-通孔,353-集污盒,36-导流片,40-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7]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8]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0039]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0040]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具有过滤净化油烟、空气或其他气体的功能,可应用于吸油烟机或者气体净化机等设备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发明的净化装置产生限定。
[0041]
以下以净化装置应用在吸油烟机为例,对吸油烟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吸油烟机可分为外排式和内排式。外排式吸油烟机将抽走的油烟气体经过滤净化排出至外界环境。内排式吸油烟机是将抽走的油烟气体过滤净化后经循环通道排回室内,也称为内循环式吸油烟机,适用于没有公共烟道或者无法外排油烟的场所。因此,相较于外排式,内排式对吸油烟机的净化能力和要求更高,以保证室内空气环境不受油烟污染。内排式吸油烟机中的净化装置又可以根据其自身位置分为前置净化装置和后置净化装置,按照气流从油烟入口到油烟出口的方向定义前后,前置净化装置相对靠近油烟入口,位于烟道的前部,对应的,后置净化装置相对远离油烟入口,位于烟道的后部。以下以具有后置净化装置的内
排式吸油烟机为例对其工作原理做大致说明。
[0042]
如图1所示,相关的吸油烟机1包括集烟罩10、上游烟管20、净化装置30和排气管道40。集烟罩10设置在炉灶的上方,吸油烟机1接通电源后,由机体内的电动机驱动蜗壳中的叶轮旋转,使炉灶上方一定范围内形成负压区,这样集烟罩10就能够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或水蒸汽等吸入烟道内,首先经设置在烟道内的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分离出大部分油污颗粒,其余气体进入离心风机系统,经风机叶轮的高速旋转,油烟气体受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再次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出的油经导油系统流入油杯,分离后的烟气沿上游烟管20进入净化装置30再次过滤净化处理,以进一步过滤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排放标准,净化后的干净气体经排气管道40直接排放至室内环境。其中,净化装置30作为吸油烟机1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排放至室内环境的气体的过滤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保证净化装置30内的过滤件的过滤和吸附能力以保证烟气的净化效果。
[004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净化装置30包括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和过滤件33。第一壳体31具有进风口311。具体的,第一壳体31可以是薄壁件,其结构和形状任意,第一壳体31开设有与上游烟管34通道连通的进风口311,进风口311与上游烟管34连接,以供来自上游烟管34的油烟气体进入。进风口311的形状任意,可以是大致的矩形进风口,也可以是大致的圆弧形进风口,还可以是异形的进风口。进风口311的面积大小可根据吸油烟机1的功率以及吸油烟的量设定,进风口311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采用一个进风口311继续做后续阐述。
[0044]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连接以形成出风口30a,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的连接为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第二壳体32也可以是薄壁件,其结构和形状任意。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装配连接形成净化装置30的外壳,不仅可以保护净化装置30内部的其它组件,还可以形成供油烟气体通过的气流通道。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是卯榫连接,还可以是胶接或者电连接等。
[0045]
通过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的组装装配,第二壳体32的一部分外缘与第一壳体31的一部分外缘连接,第二壳体32的另一部分外缘与第一壳体31的另一部分外缘形成出风口30a,油烟气体经流道引流至出风口30a,该出风口30a用于排放经过滤净化的干净气体。出风口30a的数量任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对于有多个出风口30a的,每个出风口30a的形状或者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出风口30a的形状任意,可以是大致矩形,也可以圆弧形,还可以是异形的出风口30a。出风口30a的大小可根据实际出气量的需求而定。
[0046]
如图3所示,过滤件33填充出风口30a以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与进风口31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填充是指出风口30a的区域面积内全部设置了过滤件33。过滤件33是指能够对油烟或者水蒸气等气体起到过滤、吸收和净化作用的部件。具体的,过滤件33可以是活性炭,也可以是高效空气过滤器,当然过滤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过滤油烟气体杂质达到净化空气效果的其他过滤装置。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过滤件33采用活性炭。过滤件33的结构形状以及大小可参考出风口30a的结构形状大小设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过滤件33的利用率,也可以简化各部件之间的装配难度。例如,对于大致矩形形状的出风口30a,过滤件33也可以是大致的矩形体,过滤件33的截面面积可以比出风口30a的面积稍大,这样过滤件33可以较好地覆盖住整个出风口30a,有效避免过滤件33与
出风口30a边缘出现间隙,从而有效降低未过滤净化的油烟气体直接从间隙处逃逸,污染室内空气。对于有多个出风口30a的净化装置30,每个出风口30a均填充有过滤件33。过滤件33填充出风口30a,并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围成空腔,即所述的容纳腔。该容纳腔与进风口311贯通,以使流入进风口311的气体能够进入到容纳腔内,容纳腔为气体的流动提供流动空间。通过在净化装置30的出风口30a设置过滤件33,使油烟、水蒸气等气体经过滤件33过滤、吸收和净化再排放至室内环境。
[0047]
过滤件33可拆卸。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的连接可拆卸,用户需要更换过滤件33时,可以拆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从而取出需要更换的过滤件33,并放置新的过滤件33,然后重新装配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
[0048]
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过滤件,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使过滤件可拆卸。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壳体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只需要卸下其中一个壳体就可以取出过滤件,在不改变净化装置整体体积和结构的情况下,能够较为方便地更换净化装置的过滤件,无需更换整个净化装置,从而在控制噪音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更换成本。
[004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31的一端具有进风口311,第一壳体31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32相邻并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第一壳体31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净化装置30的进风口311(如图3所示的上端),第一壳体31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的下端)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地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壳体32位于第一壳体31的一端并和第一壳体31形成装配体。将可拆卸端设置第一壳体31的一端,可以在拆分状态下保持第一壳体31的完整性,而使得可拆卸端与进风口311所在的一端相对,从而较好地划分第一壳体31的功能区,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0050]
如图3所示,出风口30a与第二壳体32相邻。具体的,相邻说明第二壳体32形成出风口30a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那么在拆分开第二壳体32和第一壳体31的连接,使第二壳体32脱离开第一壳体31的状态下,出风口30a就形成了侧壁开放的状态或者是出风口30a仅由第二壳体32限定的状态,从而便于安装在出风口30a的过滤件33的拆除与更换。
[0051]
通过将净化装置的可拆卸端设置在与进风口相对的一端,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将出风口与第二壳体相邻设置,这样拆开第二壳体就能开放出风口,从而方便过滤件的拆卸和安装。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31包括顶壁312和两个间隔设置的侧壁313。顶壁312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一端并围成进风口311。具体的,顶壁312可以是周向连续的边框件,围绕进风口311成为界定进风口311的壁面。顶壁312在进风口3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都可以和侧壁313对应在进风口3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也可以是,顶壁312在进风口3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侧壁313对应在进风口3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即边框状的顶壁311形成用于连接上游烟管34的颈部,该颈部形成了气体的入口通道,即所述进风口311。顶壁312的形状任意,可以是大致的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0053]
如图4所示,两个间隔设置的侧壁313,每个侧壁313均连接顶壁312并延伸至第一壳体31的另一端。具体的,两个侧壁313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大致相同,两个侧壁313可以是大致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如图5a所示的大致的曲面形状,还可以是一个为大致的平面形状,
另一个为大致的曲面形状,侧壁313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空间需求所定。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两个侧壁313均采用大致平面形状的结构,每个侧壁313的形状也任意,例如,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大致的矩形,也可以是如图5b所示的多边形,还可以是如图5c所示的圆形。两个侧壁313间隔的距离可以与顶壁312的宽度大致相同。每个侧壁313的一端均与顶壁312的外缘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从一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侧壁313。侧壁313的延伸方向与顶壁312的外壁面大致垂直。
[0054]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壳体32为首尾相连的框型部件,第二壳体32的第一端与两个侧壁313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第一端与侧壁313形成第一开口30b,第二壳体32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开口30c。具体的,第二壳体32的形状可多样,第二壳体32可以是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框型部件,也可以是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框型部件,可根据第一壳体31的具体结构形状设定。第二壳体32也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第一壳体31的两个侧壁313的远离进风口311的一端装配连接,并且第二壳体32一端的外缘与两个侧壁313的外缘以及顶壁312的外缘形成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30b。第一开口30b的数量有两个,分别位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壳体31的左右两侧。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32的另一端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30c。
[0055]
第一开口30b和第二开口30c中至少有部分开放形成出风口30a。需要说明的是,开放是指开口连通容纳腔与外界环境。具体的,第一开口30b和第二开口30c可以全部开放作为净化装置30的出风口30a,使净化装置30形成三侧出风;也可以封闭第二开口30c,仅开放第一开口30b作为净化装置30的出风口30a,使净化装置30形成双侧出风;还可以封闭第一开口30b,仅开放第二开口30c作为净化装置30的出风口30a,使净化装置30形成单侧出风。开口的具体封闭方式可以采用封堵板与第一壳体31固定连接或者将封堵板设置成与第一壳体31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采用能够封闭开口的其它方式。具体出风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这样可以灵活调节出风口30a的数量以及出风口30a的位置,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满足用户不同的安装需求。
[0056]
通过将第一壳体设置成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与第二壳体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封闭,也可以开放,以灵活调节净化装置的出风形式,形成三侧、双侧或单侧出风。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连接成基本为矩形体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基本为矩形体的含义是指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形成的装配体为矩形体或者近似为矩形体。具体的,第一壳体31的侧壁313可以是大致的矩形薄板,第二壳体32可以是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框型部件,这样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就可以装配形成基本的矩形体结构。并且净化装置30的壳体的侧壁313可以倚靠墙壁的平面设置,空间占用体积小,结构紧凑。
[0058]
如图6所示,第一开口30b具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长方体的相对两侧,第二开口30c设置在相对两侧之间。具体的,第一开口30b位于第一壳体31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一侧有一个第一开口30b。第二开口30c位于两个第一开口30b之间。可根据用户对出风的需求决定第一开口30b和第二开口30c的开放和封闭,从而将净化装置30制定成左右下形式的三侧出风或者左右形式的双侧出风或者底部形式的单侧出风。在使用状态下,这三种出风形式均是从净化装置30的周侧排放至室内环境中,没有从正面进行排放,可以有效降低从正面出风
带来的体感不佳。
[0059]
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装配体设置成基本为矩形体的结构,矩形体结构的净化装置可以提高净化装置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环境。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壳体3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壁321和设置在两个第一端壁321之间的第二端壁322,第二端壁322具有两个并相对设置。具体的,两个第一端壁321的结构和形状均大致相同,且相对间隔设置,间隔的方向和距离与第一壳体31的两个侧壁313间隔的方向和距离大致相同。两个第二端壁322均位于两个第一端壁321之间,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端壁321延伸方向的两端,第一端壁321与第二端壁322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端壁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端壁321延伸方向大致垂直,这样两个第一端壁321和两个第二端壁322就可以围合形成大致的矩形形状的框型部件。
[0061]
如图7所示,第一端壁321和第二端壁322围成第二开口30c。具体的,两个第一端壁321和两个第二端壁322的外缘首尾相连即形成第二开口30c。围合形成的空间可以用于放置过滤件33。
[0062]
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31的侧壁313与第二壳体32的第一端壁321卡接,以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具体的,通过第一端壁321与侧壁313的装配连接使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形成一个整体,第一端壁321与侧壁313平整过渡连接。第二端壁322和侧壁313围成第一开口30b。具体的,第二端壁322的外缘与侧壁313的外缘和顶壁312形成第一开口30b。
[0063]
如图6所示,第一端壁321的高度(如图6所示上下方向的长度)可以远小于侧壁313的高度,这样可有效减小所拆卸下来的第二壳体32所占空间体积,同时也方便用户的装卸操作。
[0064]
通过将第二壳体设置成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的具体结构形式,与第一壳体形成可拆卸地连接,结构简单有效。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31的侧壁313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另一端的第一凹槽313a,第二壳体32的第一端突出设置第一凸起321a,第一凸起321a与第一凹槽313a卡接。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二壳体32的第一端壁321靠近第一壳体31的外缘突出形成有第一凸起321a,第一凸起321a的形状和结构任意,第一凸起321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端壁321的外缘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起321a。如图8所示,第一凹槽313a设置在靠近第二壳体32的一端,第一凹槽313a沿侧壁313靠近第二壳体32的外缘延伸形成开口端,以使第一凸起321a能够伸入第一凹槽313a。第一凹槽313a的结构、形状以及数量与第一凸起321a大致适配,以使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能够较为精确地卡接,形成如图6所示的装配体。可以在第一凸起321a和第一凹槽313a的相应位置预制通孔,然后通过紧固件实现第一凸起321a与第一凹槽313a的卡接,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可拆卸连接。
[0066]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31的侧壁313设置第一凸起321a,而第二壳体32的第一端壁321设置与之相适配的第一凹槽313a。
[0067]
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凸起和凹槽的具体结构形式,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也方便用户的拆装。
[006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31的侧壁313的另一端均突出形成凸块
313b,凸块313b的自由端向靠近容纳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块313c。具体的,侧壁313靠近第二壳体32的一端的外缘突出形成凸块313b,凸块313b的靠近第二壳体32的一端向靠近容纳腔的方向(如图9所示向下的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块313c,定位块313c可以起到压紧固定过滤件33的作用。第二壳体32的第一端形成定位槽321b。具体的,第二壳体32的的第一端壁321靠近第一壳体的外缘凹陷形成定位槽321b,定位槽321b的形状和尺寸与凸块313b大致适配。凸块313b与定位槽321b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抵接是指二者之间接触,并且没有相对位移。具体的,凸块313b能够伸入定位槽321b形成紧密连接,通过凸块313b与定位槽321b抵接,进一步加强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0069]
如图9所示,凸块313b靠近第一开口30b的一端开设插槽313d。如图7所示,第一端壁321靠近定位槽321b的内壁面设置插销321c。插销321c能够伸入插槽313d,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连接的紧密性。
[0070]
通过在第一壳体的外缘设置凸块,第二壳体的外缘形成定位槽,并通过凸块与定位槽的抵接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连接的可靠性。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侧壁313靠近第一开口30b的内壁面具有第二凹槽313e。具体的,第二凹槽313e设置于侧壁313靠近第一开口30b的一端,这样可以预留出更大的供气体流动的空间。第二凹槽313e可沿第二开口30c向进风口311的方向延伸设置。可选的,第二凹槽313e可延伸至第一壳体31的顶壁312。第二凹槽313e的宽度与过滤件33的厚度大致相同。过滤件33能够插入第二凹槽313e以填充第一开口30b。具体的,第二凹槽313e可以对过滤件33进行定位,使过滤件33与第一壳体31形成稳定连接,有效降低过滤件33相对第一壳体31晃动或松动的风险。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先取下第二壳体32,然后将位于第二凹槽313e的过滤件33沿第二凹槽313e拉出,完成旧过滤件33的拆卸,过程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在第一壳体侧壁的内壁面设置第二凹槽,过滤件以卡合的方式置于第二凹槽,既可以对过滤件进行定位,又方便过滤件的拆装。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凹槽313e内设置加强筋30d。具体的,加强筋30d的具体结构形式任意,加强筋30d可以加强第二凹槽313e的定位面的强度,还可以提高过滤件33与第一壳体31之间的摩擦力,使过滤件33的安装状态更加稳定。同样的,如图7所示,第二壳体32的内壁面也可以设置加强筋30d,以提高第二壳体32的强度。通过在净化装置的壳体内壁面设置加强筋,有效提高净化装置的壳体强度。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净化装置30还包括位于容纳腔的过滤网35,过滤网35围绕进风口311设置。具体的,过滤网35设置于容纳腔内靠近进风口311的位置,以对过滤气体中的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油脂与过滤件33的接触,从而避免净化效果不佳。通过设置在净化装置中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完成对油烟、水蒸气等气体的初次过滤,过滤件再完成对气体的二次过滤净化,多级净化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净化效果和延长过滤件的使用寿命。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过滤网35包括第一过滤网351和第二过滤网352。第一过滤网351的一端围绕进风口311并与顶壁312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过滤网351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进风口311的形状确定,例如,第一过滤网351可以是由大致的平面形状围合成的,也可以是由大致的弧面形状围合成,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采用大致的平面形状围合成的第一过滤网351继续后续阐述。其中,第一过滤网351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斜面,在使用状态下,该斜面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第一过滤网351整体呈现漏斗状。该
斜面是第一过滤网351的迎风面,也是油脂的主要过滤面,累积的油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顺着斜面继续往下顺流。
[0075]
如图10所示,第二过滤网352固定连接在第一过滤网351的另一端,以与第一过滤网351围成过滤空间,第二过滤网352开设有通孔3521。具体的,第二过滤网352连接第一过滤网351远离进风口311的一端,从而使第一过滤网351和第二过滤网352围合成过滤空间,第二过滤网352开设有用于排放累积油脂的通孔3521。
[0076]
如图11所示,集污盒353连接在第二过滤网352的外表面,并与通孔352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外表面是指过滤空间外的表面。具体的,集污盒353具有一端开口的收集腔,用于收集从通孔3521滴落的油脂。开口的面积大于通孔3521的面积,以便于能完全承接住从通孔滴落的全部油脂。集污盒353可以是第二过滤网352的外表面连接,也可以悬挂于通孔3521的下方。
[0077]
通过将过滤网设置成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集污盒的具体结构形式,结构简易。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净化装置30还包括位于容纳腔的导流片36,导流片36连接在第一过滤网351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外表面是指过滤空间外的表面。具体的,导流片36通过固定在第一过滤网351的外表面以对其进行定位,导流片36可以是平滑过渡的曲面,可以减少气流通过的阻力,对于多侧出风的形式,例如,如图12所示的三侧出风,可以在容纳腔内设置多个导流片36,以将容纳腔内的气流有序地导流至每一侧的出风口30a,避免容纳腔内的气流紊乱,同时也可以使各个出风口30a的流量相对均匀,提高出风效率。
[007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