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管板防腐蚀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3-09 04:03:06|311|起点商标网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管板防腐蚀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管板防腐蚀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缠绕管式换热器因其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换热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现有的缠绕管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装置等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该缠绕管式换热器大多通过裙座等座体进行直立式安装,以减小使用时的占地面积,但如此安装会带来以下缺陷:由于下管板的上表面底于壳程下接口,下管板之上的壳程介质不易流动,使得壳程介质会长时间地聚集于下管板之上,并随着某些有害介质浓度的升高,下管板及换热管的下端部就会出现局部腐蚀过大,严重时会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延长下管板使用寿命的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管板防腐蚀结构。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管板防腐蚀结构,包括有壳体和位于壳体下端的下管板,所述壳体在邻近下管板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供壳程介质进入或排出的下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板的上表面的最低点高于下接口的最低点。
[0005]
为了使得下管板上的壳程介质更易流动,较好的是,所述下管板的上表面设计成自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锥面。
[0006]
更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下管板的上表面上开有自锥面的顶部向周边延伸的多个泻流槽,各泻流槽在锥面的顶部相互连通。
[0007]
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相邻泻流槽之间的下管板的上表面上还设有泻流纹路,以使下管板的上表面不集液。
[0008]
在上述各方案中同,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的下端还设置有套设在下管板外的导流筒,该导流筒的上端口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该导流筒的下端口与壳体底部之间具有导流口,该导流筒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了通过导流口与下接口相连通的导流腔。利用导流筒,使得下管板四周的区域内的壳程介质更易流动,避免形成死区。
[0009]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导流口远离所述的下接口,以确壳程介质的充分流动,减小腐蚀的可能性。
[0010]
为了便于加工、组装,所述的导流筒与壳体底部具有间隙,该导流筒的下端口通过多个支撑柱固定在所述的壳体底部上,且相邻支撑柱之间形成了所述的导流口。
[0011]
较实用的是,所述的壳体底部还设有排净口,以便需要时能随时排净壳体内的介质。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管板的上表面抬高而高于壳程下接口的最低
点,因此管板上表面上的壳程介质易于流动,并都能从壳程的下接口中流出,从而避免了壳程介质在下管板上的聚集,进而有效地防止了某些有害介质对换热管和下管板的局部腐蚀,保证下管板及换热管能长时间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增加了导流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1中管板的放大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0017]
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管板防腐蚀结构包括有壳体1和位于壳体1下端的下管板2,其中壳体1在邻近下管板2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供壳程介质进入或排出的下接口11,下管板2用来支撑换热管3,本实施例中,下管板2为倒u形结构的顶面,它的上表面的最低点高于下接口11的最低点。
[0020]
同时为了能彻底地让壳程介质从下管板2的上表面上流动,下管板2的上表面设计成自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锥面。并且在下管板2的上表面上开有自锥面的顶部向周边延伸的多个泻流槽21,各泻流槽21在锥面的顶部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该泻流槽21有四个,分别沿周向均布。并且为了具有更好的排尽效果,相邻泻流槽21之间的下管板2的上表面上还设有泻流纹路22。
[0021]
为了使得介质在壳体1下部区域能全部流通,壳体1的下端还设置有套设在下管板2外的导流筒4,该导流筒4的上端口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该导流筒4的下端口与壳体1底部之间具有导流口41,该导流筒3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了通过导流口41与下接口相连通的导流腔42。当然,可以想象,导流筒4的上端口也可以固定在换热管3的管束上,导流筒4的上端口与壳体1内壁之间可以用环形物如盖板之类的进行连接,如此,导流筒4与壳体1内壁之间仍可以形成导流腔42,这样的方案同样能达到导流的目的。
[0022]
并且为了能流通的更加完全,所述导流口41远离所述的下接口11。上述导流口41可以设计在导流筒4的下端口侧壁上,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导流筒4与壳体1底部具有间隙,该导流筒4的下端口通过多个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的壳体1底部上,且相邻支撑柱5之间形成了所述的导流口41。当然,多个支撑柱5也可以固定在换热管3的管束上或者其它部位上,只要形成导流口41即可。
[0023]
为了在维护时,让介质从壳体1内排尽,在壳体底部还设有排净口12。
[0024]
使用时,壳程介质从上而下,与换热管3内的介质换热后,经导流口41从下接口11处流出。若壳程介质自下而上时,从下接口11处流入的壳程介质,经导流口41后从导流筒4内向上流动,显然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下管板2上的介质一直处于流动状态,而不会发生聚集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下管板2和换热管3的快速腐蚀。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管式换热器缠绕管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