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属于锅炉的高效蓄热式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是指以植物残体为原料,替代煤等常规燃料产生热能的锅炉。此类锅炉的燃料为小麦秸秆、玉米结构、大麦秸秆等部分。在保证热转换效率的同时减少烟气的产生,保护环境。
植物秸秆在燃烧时,产生含有较多碱金属等矿物质成分的飞灰颗粒,在锅炉内烟气温度较高的区域内,这些飞灰颗粒遇热软化或成熔融状,并粘附于受热面上,日积月累形成覆盖层。
覆盖层为结渣,结渣粘附的区域均为烟气温度较高区域,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结渣层增厚后,会降低锅炉的热转化效率,还存在1、腐蚀受热面;2、降低进料速度;3、增加清灰次数;4、增大锅炉内通风阻力,浪费电能。结渣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锅炉的生产安全。
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人工定期手动清除结渣,但清渣操作受锅炉内部结构限制,局部难以清理,清理难度大,频繁停机清理,影响锅炉运转效率。而且由于结渣粘附力强,人工清理时通过敲打结渣块使其脱落,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包括:生物质燃料储罐、流化罐、混粉罐,生物质燃料储罐设置于流化罐顶面上,并与流化罐管路连通;
混粉罐与流化罐管路连通后形成气流循环;
流化罐内间隔设置多级导流板组件;
导流板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的一端与流化罐内壁相连接,另一端向流化罐中心线延伸,并与流化罐内壁成夹角,夹角范围为30~60°;
第二导流板的一端与流化罐内壁相连接,另一端向流化罐中心线延伸,并与流化罐内壁成夹角,夹角范围为30~60°。
优选地,第一导流板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透气孔;
第一透气孔垂直第一导流板贯通第一导流板。
优选地,损失第二导流板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垂直第一导流板贯通第二导流板。
优选地,混粉罐内沿纵向间隔设置第一粉仓、第二粉仓;第一粉仓的侧壁与混粉罐内壁相连接;
第二粉仓的侧壁与混粉罐内壁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粉仓的顶面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加粉孔;
第二粉仓的顶面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加粉孔。
优选地,混粉罐通过出气管与流化罐的顶面相连通;
混粉罐通过进气管与流化罐的底部相连通;
出气管上设置抽气泵;
进气管上设置鼓风机。
优选地,流化罐底部设置下料管,下料管上设置阀体。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所提供的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通过设置与含粉罐相连接的流化罐,对进入流化罐中的生物质颗粒状燃料包覆脱氯剂粉体或石灰石材料粉体,流化罐与燃烧室料斗管路连接后,包覆粉体的燃料进入锅炉内燃烧,有效减少锅炉受热面的结渣量,从根本上减少锅炉内结渣形成的可能。无论所用燃料是否添加脱氯剂,采用该装置可降低各类生物质燃料的含氯量,也无需将燃料置于室外依靠不可预测的雨水冲淋降低氯含量,脱氯效率较高。
2)本申请所提供的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通过在锅炉的受热面上设置陶瓷层,增加炉内壁光滑度,减少结渣附着,保护锅炉内壁免收腐蚀。
3)本申请所提供的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通过在燃烧室外壁上增加保温层结构,提高锅炉热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生物质燃料储罐;20、流化罐;21、第一导流板;211、第一透气孔;22、第二导流板;221、第二透气孔;23、下料管;32、混粉罐;31、出气管;311、抽气泵;33、第一粉仓;331、第一加粉孔;34、第二粉仓;35、进气管;351、鼓风机;41、进料斗;42、燃烧室;43、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包括:生物质燃料储罐10、流化罐20、混粉罐32,生物质燃料储罐10设置于流化罐20顶面上,并与流化罐20管路连通;混粉罐32与流化罐20管路连通;混粉罐32与流化罐20管路连通后形成气流循环。
混粉罐32与流化罐20管路连通后形成气流循环,可以通过在相连接管路上设置鼓风机351实现。
通过在流化罐20内设置导流组件,能使生物质颗粒状燃料在流化罐20内沿导流组件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与在流化罐20体内从底向顶移动的含粉体气体相遇,并在该气体的微量抬升作用下,吹散生物质颗粒状燃料实现脱氯剂粉体对生物质颗粒状燃料表面的粉体包覆。混粉罐32内可放置脱氯剂粉体或石灰石材料粉体。完成包覆后,打开流化罐20底部的下料管23,将物料排出。
所用脱氯剂主要成分为zno/al2o3/cao,也可以为石灰石、高岭土、硅藻土、氛氧化铝等石灰石材料。通过在生物质颗粒燃料表面包覆脱氯剂或石灰石材料均可起到减少结渣量的作用。
混粉罐32上可开设进气管,便于调节含粉气体流量。使用时,生物锅炉防结渣装置与燃烧室42的进料斗41管路连通;燃烧室42的顶部一侧设置排气管43。通过排气管43将燃烧生物质燃料产生的热量排出。通过管路将生物质燃料脱氯系统与燃烧室42的进料斗41相连接,能减少下料时,颗粒物料泄露造成的损失。
优选地,流化罐20内间隔设置多级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分设于流化罐20相对侧壁上,沿流化罐20纵向间隔设置;第一导流板21的一端与流化罐20内壁相连接,另一端向流化罐20中心线延伸,并与流化罐20内壁成夹角,夹角范围为30~60°。第二导流板22的一端与流化罐20内壁相连接,另一端向流化罐20中心线延伸,并与流化罐20内壁成夹角,夹角范围为30~60°。
优选地,第一导流板21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透气孔211;第一透气孔211垂直第一导流板21贯通第一导流板21。
优选地,第二导流板22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透气孔221;第二透气孔221垂直第一导流板21贯通第二导流板22。
通过分别在第一、第二导流板22上设置透气孔,能使生物质颗粒状燃料在通过导流板时,就实现与含粉气体相遇,增加生物质颗粒状燃料与含粉气体接触时间和包裹效果。
优选地,导流板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21组件和第二导流板22组件,第一导流板21组件设置于流化罐20的上部,第二导流板22组件设置于流化罐20的下部。增加多级导流板组件,能延长生物质颗粒状燃料在流化罐20内的移动路径,增加与含粉气体的接触时间。
优选地,第一导流板21的延伸端与第二导流板22的延伸端分别与流化罐20的中心线交叉,并沿流化罐20的中心线的纵向相互间隔。
优选地,所述混粉罐32内沿纵向间隔设置第一粉仓33、第二粉仓34;第一粉仓33的侧壁与混粉罐32内壁相连接;第二粉仓34的侧壁与混粉罐32内壁相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粉仓,第一粉仓33、第二粉仓34错开设置,能延长气体在混粉罐32内移动路径,放置粉体直接掉入管道中。
优选地,第一粉仓33的顶面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加粉孔331;第二粉仓34的顶面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加粉孔。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加粉孔能将放置于粉仓内的粉体吹扫并带走。
优选地,混粉罐32通过出气管31与流化罐20的顶面相连通;混粉罐32通过进气管35与流化罐20的底部相连通;出气管31上设置抽气泵311;进气管35上设置鼓风机351。
通过进气管35和出气管31使气体在流化罐20、混粉罐32内形成气流,实现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包覆。
优选地,流化罐20底部设置下料管23,下料管23上设置阀体。通过阀体控制下料管23的开闭。在循环包覆粉体时,关闭阀体,待包覆完成后,打开阀体向燃烧室42进料。
优选地,燃烧室42外壁上设置多层保温层。
优选地,燃烧室42的内壁上设置陶瓷层。陶瓷层表面光滑,减少结渣,陶瓷层耐腐蚀,能保护燃烧室42金属部分。燃烧室42上可开设进气管,便于调节燃烧室42内气体流量。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申请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