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方地区大蒜栽培中葱蝇幼虫防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大蒜栽培中葱蝇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的对北方地区大蒜栽培中葱蝇幼虫进行防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葱蝇幼虫,蔡雪强等人在《辛硫磷防治葱蝇幼虫》一文中披露了如下的内容:采用辛硫磷作为药剂来离治葱蝇幼虫;
赵向秀等人在《葱蛆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一文中披露:对已发生葱蛆的葱田用50%辛硫磷8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均可防治,收获前10天停药。
上述的方案中,均提到了采用辛硫磷作为防治药剂,而为了追求大蒜产量和经济效益而过度使用辛硫磷等化学药剂,不但造成蒜地葱蝇的抗药性急剧升高,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更打破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平衡。辛硫磷对于葱蝇幼虫比较敏感,但是其所存在的问题是,毒性较高,残留较长,选择性差,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及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蔬菜产品农药污染的重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选择一种对人畜安全、专一性强、在环境中易降解,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cn101919411a披露了一种含噻虫胺诱杀葱蝇成虫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噻虫胺0.005~0.03%,蜂蜜1~10%,苯甲酸钠0.1~0.3%和水配成的诱杀葱蝇成虫的组合物。上述的药剂是针对于葱蝇的成虫所开展的一种防控方法,至于是否对于幼虫也同样具有显著的功效,并不能获知,因为幼虫与成虫在对于药剂的敏感性上并不完全相同。
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大蒜种植领域存在一个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大蒜主产区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栽培,该栽培模式有效阻挡了葱蝇在蒜根周围产卵,减少了蒜蛆的危害。但是大蒜出苗后,人工破膜造成大蒜根部与地膜形成孔洞,两者接触不紧密,而且大蒜根部及周围土壤较为湿润,反而为葱蝇产卵提供了理想场所,增加了葱蝇的产卵量。因此,关于大蒜出苗之后,由于人工破膜造成大蒜根部与地膜形成孔洞所产生的利于葱蝇滋生的环境,也是一个重点防控对象,目前鲜有关于此环节的防控措施。
鉴于上述的问题,需要发明一种高效的能够有效控制大蒜田中葱蝇的防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大蒜田中葱蝇(俗称蒜蛆或葱蛆,即葱蝇幼虫)的组合防控方法,通过物理和低毒化学试剂方法相结合,减轻了由于采用辛硫磷所造成的蒜地葱蝇的抗药性急剧升高、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打破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平衡等问题,并且达到了优异的防控效果。
本发明最大的特点是,在葱蝇幼虫发生期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并且在葱蝇幼虫的高发期施加噻虫嗪wg制剂和/或氟铃脲ec制剂。
上述的对北方地区大蒜栽培中葱蝇幼虫进行防控的方法中,昆虫病原线虫的施用方法为:将昆虫病原线虫母液加入电动喷雾器中,加水搅拌均匀,用喷头将线虫均匀喷雾到浇水口,随水将线虫冲入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的施用量为2.0亿/667m2。
昆虫病原线虫培养之后于浅水层方法贮存于10±1℃条件下贮存,贮存期小于或等于15天,获得线虫母液,在使用前检查线虫存活率,选择存活率大于90%的线虫母液;
在施用昆虫病原线虫时,将昆虫病原线虫母液加水搅拌均匀,得到病原线虫。
在葱蝇幼虫的高发期施加噻虫嗪wg制剂,噻虫嗪wg制剂的稀释剂为水,浓度为10-50wt%,噻虫嗪wg制剂量用量为240-400g/667m2。
噻虫嗪wg制剂的浓度为25wt%,噻虫嗪wg制剂量用量为360g/667m2。
在葱蝇幼虫的高发期施加氟铃脲ec制剂时,氟铃脲ec制剂的稀释剂为水,其浓度为1-20wt%,氟铃脲ec制剂用量为600-1000g/667m2。
氟铃脲浓度为5wt%,氟铃脲ec制剂用量为900g/667m2。
在葱蝇幼虫的高发期为3月底幼虫初盛期时期,在施用噻虫嗪wg制剂和/或氟铃脲ec制剂时,先将药剂充分搅拌混合,将喷头喷雾状调整成水柱状,喷淋于植株根部,用药后立即浇水。
在施用噻虫嗪wg制剂和/或氟铃脲ec制剂时,药剂加水稀释后喷淋于大蒜根部,喷淋用水量60kg/667m2。
本发明中,为了阻挡葱蝇在大蒜根周围产卵,以便于有效减少蒜蛆(葱蝇)危害,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解决方案,即,在大蒜出苗后对地膜采用拖拉破膜或拍打破膜进行破膜处理以防控葱蝇产卵,实现阻隔幼虫;具体的步骤为:采用拖拉破膜或拍打破膜的方式对葱蝇产卵进行阻隔;拖拉破膜的步骤为:利用有重量柔软的棉质材料摩擦地膜,助苗破膜,早晚各拖拉一遍,连续两天;拍打破膜的步骤为:用大扫帚对地膜轻拍,利用扫帚上的缝隙,助苗出膜,早晚各拍一遍,连续两天。
本发明人通过实验,综合考虑了拖拉破膜、拍打破膜和人工开孔破膜,综合比较得出以下的结论:在工作效率方面,拖拉破膜高于扫帚拍打破膜和人工开孔破膜;在薄膜受损伤程度方面,拖拉破膜稍低于扫帚拍打破膜,大大低于人工开孔破膜,拖拉破膜对葱蝇产卵的有效阻挡最高。综合以上分析,拖拉破膜方式对葱蝇产卵的阻隔效果最佳,拍打破膜的方式次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了昆虫病原线虫应用于田间,并且对比了药剂比如40wt%的辛硫磷药剂的防效,结果表明,施药7天、14天、21天之后的防效对比中,随着时间不断增加epn(昆虫病原线虫)2.0防效不断升高,明显高于40%辛硫磷的防效;本发明采用昆虫病原线虫的方式,不仅防效好,并且避免了由于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从而导致对作物和土壤带来环保问题及其它方面的危害;
(2)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两种化学药剂噻虫嗪wg制剂或氟铃脲ec制剂,其保株效果优异,能达到80%以上,并且相对于辛硫磷ec,具有低毒危害性小的优点。避免了为了追求大蒜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过度使用辛硫磷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蒜地葱蝇的抗药性急剧升高、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打破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平衡等问题;
(3)本发明通过在大蒜出苗期使用拖拉破膜或拍打破膜的方式阻隔葱蝇产卵,更进一步的达到了对葱蝇幼虫的防治效果,从而避免了葱蝇从防控蒜蛆转变成为成虫,使蒜蛆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内,进而减少蒜田的农药施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破膜方式蒜田葱蝇幼虫种群消长动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中,主要是针对于葱蝇幼虫进行防控,但是在对葱蝇防控过程中,也会采用阻隔幼虫生长的技术方案比如拖拉破膜处理,以便于有效促进蒜苗出膜,减小孔隙,有效阻挡葱蝇在大蒜根周围产卵,进而有效减少了蒜蛆危害。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供试线虫:s.feltiaesn的感染期线虫(ijs,infectivejuveniles),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人工固体培养基培养获得,以浅水层方法贮存于10±1℃条件下,贮存期不超过15d,使用前检查线虫存活率,保证存活率大于90%。
供试药剂:5wt%氟铃脲ec(山东绿德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wt%噻虫嗪wg(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青岛好利特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试验地点: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10月7日大蒜单行播种,每667m2用种量为180kg,行距20cm,株距13cm,每667m2株数26000株左右。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品种、土壤类型、施肥、密度等)和栽培措施均匀一致。
实施例1
1.1监测葱蝇种群动态,以获得葱蝇越冬蛹开始孵化为成虫的高峰期,确定幼虫产生的高峰期.
结果表明,3月是幼虫产生的高峰期。在葱蝇成虫高峰期,由于北方地区尤其是实验地山东等地的大蒜主产区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栽培,该栽培模式有效阻挡了葱蝇在蒜根周围产卵,减少了蒜蛆的危害。但是大蒜出苗后,粗糙的人工破膜造成大蒜根部与地膜形成孔洞,两者接触不紧密,而且大蒜根部及周围土壤较为湿润,反而为葱蝇产卵提供了理想场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人在葱蝇产卵阻隔技术在大蒜覆膜栽培模式基础上,借助拖拉破膜专用生产工具助蒜苗出膜,使大蒜根部与地膜紧密结合,成功阻挡葱蝇在蒜根周围产卵,从而减少蒜蛆的危害。拖拉破膜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田地,与人工破膜和拍打破膜相比较,极大提高了蒜芽出膜率和破膜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在覆膜大蒜出土1.5-2cm时,设置3种处理,处理1:采用拖拉摩擦破膜,即利用有重量柔软的棉质材料摩擦地膜,助苗破膜,早晚各拖拉1遍,连续两天;处理2:用大扫帚对地膜轻拍,利用扫帚上的缝隙,助苗出膜,早晚各拍1遍,连续两天;处理3:人工用树枝、铁丝等尖锐物体在薄膜上开出孔洞,使蒜苗露出。每种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m2。采用10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每7d调查一次,每次调查记录每株根部全部幼虫数。
从图1可以看出,三种破膜方式下葱蝇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基本一致,冬季蒜田葱蝇幼虫的发生期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人工开孔破膜的高峰期为12月2号左右,扫帚拍打破膜和拖拉破膜的高峰期出现在11月25左右,人工开孔破膜、扫帚拍打破膜和拖拉破膜蒜田百株发生量分别为36.25只、15只、10只,由此可知,扫帚拍打破膜和拖拉破膜处理不仅有效促进蒜苗出膜,由于孔隙小更有效阻挡了葱蝇在大蒜根周围产卵,进而有效减少了蒜蛆危害;在工作效率方面,拖拉破膜高于扫帚拍打破膜和人工开孔破膜;在薄膜受损伤程度方面,拖拉破膜稍低于扫帚拍打破膜,大大低于人工开孔破膜,拖拉破膜对葱蝇产卵的有效阻挡最高。综合以上分析,拖拉破膜方式对葱蝇产卵的阻隔效果最佳。
1.2在葱蝇幼虫发生期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设昆虫病原线虫2.0亿/667m2、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600g/667m2及清水对照3种处理,每种处理面积667m2,于蒜蛆发生期施用昆虫病原线虫一次,先将线虫母液加入电动喷雾器中,加水搅拌均匀,用喷头将线虫均匀喷雾到浇水口,随水将线虫冲入土壤中。线虫施用7天、14天、21天后,采用棋盘式抽样方法,每试验地上选择10个点,每点取10株大蒜,挖出根部,观察记录根部及周边土壤中蒜蛆虫口数量。药效按式(1)、式(2)计算:
(1)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2)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昆虫病原线虫对蒜蛆的田间校正防效如表所示。
表1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蒜蒜蛆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施药后7d,epn(昆虫病原线虫)2.0防效为57.29%,对照药剂40%辛硫磷为80.62%;施药14d后,epn2.0防效为68.40%,对照药剂40%辛硫磷防效最好为85.59%;施药后21d,epn2.0防效最好,达到82.27%,对照药剂40%辛硫磷防效下降到80.83%,随着时间不断增加epn2.0防效不断升高,并且高于40%辛硫磷的防效。
1.3在葱蝇幼虫的高发期施加噻虫嗪wg制剂和/或氟铃脲ec制剂,具体的方法如下:
为了同时防控蒜蛆变为防控成虫,集中喷杀成虫,进而大幅压低幼虫数量,使蒜蛆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内,进而减少蒜田的农药施用量。本发明中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试验设5%氟铃脲ec900g/667m2、5%氟铃脲ec600g/667m2、5%氟铃脲ec450g/667m2、25%噻虫嗪wg360g/667m2、25%噻虫嗪wg240g/667m2、25%噻虫嗪wg180g/667m2、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600g/667m2及清水对照,共8种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m2,每种处理重复4次。
于蒜蛆发生期施药一次,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将喷头喷雾状调整成水柱状,药剂加水稀释后喷淋于大蒜根部,喷淋用水量60kg/667m2,喷淋后蒜田立即浇水。5%氟铃脲ec于施药前及施药后7d、14d、28d共调查4次,25%噻虫嗪wg于施药前及施药后3d、7d、14d共调查4次,每个小区随机10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调查每株根部全部幼虫数,同时检查记录有虫株率。药效按上式(1)、上式(2)计算,保株效果按式(3)、(4)计算:
(3)受害株率(%)=(调查受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4)保株效果(%)=[(空白对照区药后受害株率-处理区药后受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药后受害株率]×100%;
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5%氟铃脲ec不同处理对大蒜蒜蛆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325%噻虫嗪wg不同处理对大蒜蒜蛆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45%氟铃脲ec不同处理对大蒜保株效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525%噻虫嗪wg不同处理对大蒜保株效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3d,供试药剂对大蒜蒜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49%,74.97%,68.63%,82.76%,77.13%,66.98%,25%噻虫嗪wg(360g/亩)的防效达到了80%以上,由数据显示药效随药剂量的加大而显著提高;药后7d,各供试药剂防效均有大幅提高;药后14d,各供试药剂均能达到80%左右,以5%氟铃脲ec(900g/亩)、25%噻虫嗪wg(360g/亩)最为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施药后,化学药剂对大蒜的保株效果随两种药剂的浓度提高而增高,5%氟铃脲ec(900g/亩)、25%噻虫嗪wg(360g/亩)的保株效果能达到80%左右。因此从药效和保株效果的试验数据可得知,5%氟铃脲ec、25%噻虫嗪wg两种化学药剂完全可以替代40%辛硫磷ec来防治蒜地葱蝇。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避免了由于采用辛硫磷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蒜地葱蝇的抗药性急剧升高、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打破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平衡等问题,采用了物理的方式与低毒小剂量的化学试剂同时防控的方法,使得葱蝇幼虫在的保株效果优异,能达到80%以上,远远的优于同类产品。
本发明所选用的两种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中,5%氟铃脲乳油属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几丁质的合成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与其他种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从防治效果、保株效果和农药减量控害角度综合来看,本发明在大蒜生产中采用这两种药剂来替代已产生抗药性的辛硫磷,其用量为:25%噻虫嗪wg制剂量用量为240-360克/亩,应用5%氟铃脲ec制剂量用量为600-900克/亩,在3月底幼虫初盛期时施药一次,施药时药液充分搅拌混合,将喷头喷雾状调整成水柱状,喷淋于植株根部,用药后立即浇水,能达到优异的防控效果。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