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供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双锅炉供能系统是两个体积不同的锅炉配合使用,根据工作负荷,切换不同体积的锅炉,是目前比较节能的供能系统,但是现有的两个双锅炉在供能过程中,当体积小的锅炉不足以维持工作需要,在切换至体积大的锅炉过程中,体积小的锅炉停止工作,但是体积小的锅炉内部仍具有部分热蒸汽在不断递减的输出,蒸汽温度也在降低,与体积较大锅炉的输出热蒸汽混合后,两者混合平均后整体温度降低,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整体存在能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解决了现有装置热量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包括第一锅炉、第二锅炉和集中箱,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和集中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一锅炉和第二锅炉正面中心位置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集中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集中箱连接处设置有阀门,所述集中箱的右侧底部设置有输出管,且输出管与集中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套接有保温棉套。
优选的,所述集中箱包括箱体、箱盖、混合机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均散板和卡接机构,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一侧与箱体活动铰接,所述箱体与箱盖的右侧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管口处分别设置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与箱体水平垂直,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位于混合机构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与箱体的内地底部垂直,所述集中箱与输出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均散板。
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转动轴、套筒和转动板,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与套筒活动套接,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并沿着转动轴的轴承方向设置有转动板。
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卡子、基座、转动把手和挂钩,所述箱盖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卡子,所述箱体的右侧并位于固定卡子的正下方设置有基座,所述转动把手的中部与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把手的顶端与挂钩焊接固定,所述挂钩的内圈与固定卡子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第二加热管的右侧,且第一加热管与第二加热管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混合机构竖直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双锅炉供能系统,通过设置集中箱、转动轴、套筒、转动板、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均散板,在第二锅炉与第一锅炉切换过程中,第一锅炉内部仍具有部分热蒸汽在不断递减的输出,蒸汽温度也在降低,第二锅炉与第一锅炉的热蒸汽吹至转动板表面,带动转动板绕着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其第一锅炉内输出的热蒸汽与第二锅炉内输出的热蒸汽在集中箱内部充分混合,通过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形成的加热格栅对混合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均散板进入输出管进行供能,最终实现热能的充分利用,节约能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2、该双锅炉供能系统,通过设置固定卡子、基座、转动把手和挂钩,通过转动转动把手使其挂钩与固定卡子卡接固定,实现箱盖与箱体快速固定,反之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打开,进行定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中箱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合机构剖视图。
图中:1第一锅炉、2第二锅炉、3集中箱、31箱体、32箱盖、33混合机构、331转动轴、332套筒、333转动板、34第一加热管、35第二加热管、36均散板、37卡接机构、371固定卡子、372基座、373转动把手、374挂钩、4底座、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阀门、8输出管、9单向阀、10保温棉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锅炉供能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锅炉1、第二锅炉2和集中箱3,第一锅炉1、第二锅炉2和集中箱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底座4,第一锅炉1和第二锅炉2正面中心位置分别与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连接,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的一端与集中箱3连接,集中箱3包括箱体31、箱盖32、混合机构33、第一加热管34、第二加热管35、均散板36和卡接机构37,卡接机构37包括固定卡子371、基座372、转动把手373和挂钩374,箱盖32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卡子371,箱体31的右侧并位于固定卡子371的正下方设置有基座372,转动把手373的中部与基座372转动连接,转动把手373的顶端与挂钩374焊接固定,挂钩374的内圈与固定卡子371活动卡接,箱体3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32,箱盖32的一侧与箱体31活动铰接,箱体31与箱盖32的右侧设置有卡接机构37,箱体31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管口处分别设置有混合机构33,混合机构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混合机构33竖直分布,混合机构33包括转动轴331、套筒332和转动板333,转动轴331的两端分别与箱体31的内部轴承连接,转动轴331的外表面与套筒332活动套接,套筒332的外表面并沿着转动轴331的轴承方向设置有转动板333,混合机构33与箱体31水平垂直,箱体31的底部并位于混合机构33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加热管34和第二加热管35,第一加热管34和第二加热管35分别与箱体31的内地底部垂直,第一加热管34位于第二加热管35的右侧,且第一加热管34与第二加热管35相互垂直设置,集中箱3与输出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均散板36,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与集中箱3连接处设置有阀门7,集中箱3的右侧底部设置有输出管8,且输出管8与集中箱3的内部相连通,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9,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分别套接有保温棉套10。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当工作负荷增加时,第二锅炉2无法满足供能需求启动第一锅炉1,在第二锅炉2与第一锅炉1切换过程中,第一锅炉1内部仍具有部分热蒸汽在不断递减的输出,蒸汽温度也在降低,第二锅炉2与第一锅炉1的热蒸汽吹至转动板333表面,带动转动板333绕着转动轴331进行转动,使其第一锅炉1内输出的热蒸汽与第二锅炉2内输出的热蒸汽在集中箱3内部充分混合,通过第一加热管34和第二加热管35形成的加热格栅对混合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均散板36进入输出管8进行供能,最终实现热能的充分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