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锅炉的工作应用时,锅炉通过煤以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燃烧产生工作需要的热量,为其使用供能,在锅炉进行持续工作后,当煤原料充分燃烧完成时,需要将残留的煤和其燃烧的生成物进行排出,进行下一批原料的导入,从而进行锅炉的持续有效的工作利用。
然而现有的锅炉在对煤渣和煤灰排出后,其混合物中仍残留大量的热能,对这些热能没有给予充分的利用,直接排放,造成了能源的使用浪费,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社会目标,同时煤渣和煤灰的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煤渣存放过程中的高温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对煤渣和煤灰中残留的热能没有给予充分的利用,直接排放,造成了能源的使用浪费,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社会目标,同时煤渣和煤灰的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煤渣存放转运过程中的高温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外壳和磁场组件,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管,且外壳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并且电机和外壳之间固定有隔热板,而且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同轴固定有转杆,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处安装有中间管,且中间管中部的转杆外壁上固定有绞龙叶片,并且转杆的端部轴承贯穿中间管连接有支架,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支架的中部连接处之间安装有定位环,且支架的外壁上固定有凸杆,并且支架的端部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倒料闸门,且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蓄水腔,而且蓄水腔的内部通过导水管与中间管的外壁相互连接,并且导水管的一端连接有外接管,同时外接管位于外壳的底部,所述蓄水腔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放水阀和水位阀,且放水阀和水位阀之间连接有透明管,而且蓄水腔的顶部贯通连接有蒸汽管的一端,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蒸汽腔上,且蒸汽腔的中部轴承安装有涡轮叶片,并且涡轮叶片的中心轴贯穿蒸汽腔连接有磁场组件,所述磁场组件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切割杆,且切割杆的尾部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中间管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均设置为镂空状,且中间管和转杆竖向同轴设置,并且中间管的内壁与绞龙叶片的外边缘处相贴。
优选的,所述支架设置为“n”字型结构,且支架与转杆的端部相互垂直设置,并且支架与定位环之间为卡合的滑动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与支架的末端固定连接,且导向板与中间管的外壁相切,并且支架的外壁上等间距均匀分布有凸杆,而且支架左右两侧的凸杆相对错位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在中间管的外壁上嵌入式安装设置,且导水管在中间管的外壁上呈螺旋状结构分布。
优选的,所述涡轮叶片和磁场组件为同轴的固定连接设置,且磁场组件和切割杆构成相对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能够对煤渣中的余热进行充分有效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将热能吸收并转化,达到使用节能的效果;
1、只需要通过转杆的工作旋转,在转杆旋转时带动绞龙叶片旋转,在顶部和底部镂空的中间管作用下,使得绞龙叶片将中间管底部的煤渣进行持续的由下往上运输,达到煤渣的位置移动改变目的,同时在支架旋转时其上固定的凸杆和导向板转动,进行煤渣的推动,提高煤渣对水的加热效果,使得水的加热受热更加均匀;
2、在水因持续受热产生蒸汽时,蒸汽的排放推动涡轮叶片在蒸汽腔内持续有效的转动,从而在涡轮叶片的作用下使得磁场组件和切割杆相对旋转,利用切割杆进行磁场组件的磁感线切割,因电磁效应产生电能,实现热能、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间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叶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螺纹管;3、电机;4、隔热板;5、转杆;6、中间管;7、绞龙叶片;8、支架;9、定位环;10、凸杆;11、导向板;12、倒料闸门;13、蓄水腔;14、导水管;15、放水阀;16、水位阀;17、透明管;18、蒸汽管;19、蒸汽腔;20、涡轮叶片;21、磁场组件;22、切割杆;23、导线;24、外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外壳1、螺纹管2、电机3、隔热板4、转杆5、中间管6、绞龙叶片7、支架8、定位环9、凸杆10、导向板11、倒料闸门12、蓄水腔13、导水管14、放水阀15、水位阀16、透明管17、蒸汽管18、蒸汽腔19、涡轮叶片20、磁场组件21、切割杆22、导线23和外接管24,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管2,且外壳1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3,并且电机3和外壳1之间固定有隔热板4,而且电机3的输出轴端部同轴固定有转杆5,外壳1的内部中间处安装有中间管6,且中间管6中部的转杆5外壁上固定有绞龙叶片7,并且转杆5的端部轴承贯穿中间管6连接有支架8,外壳1的内壁与支架8的中部连接处之间安装有定位环9,且支架8的外壁上固定有凸杆10,并且支架8的端部连接有导向板11,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倒料闸门12,且外壳1的外壁上固定有蓄水腔13,而且蓄水腔13的内部通过导水管14与中间管6的外壁相互连接,并且导水管14的一端连接有外接管24,同时外接管24位于外壳1的底部,蓄水腔13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放水阀15和水位阀16,且放水阀15和水位阀16之间连接有透明管17,而且蓄水腔13的顶部贯通连接有蒸汽管18的一端,蒸汽管18的另一端连接于蒸汽腔19上,且蒸汽腔19的中部轴承安装有涡轮叶片20,并且涡轮叶片20的中心轴贯穿蒸汽腔19连接有磁场组件21,磁场组件2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切割杆22,且切割杆22的尾部连接有导线23。
中间管6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均设置为镂空状,且中间管6和转杆5竖向同轴设置,并且中间管6的内壁与绞龙叶片7的外边缘处相贴,便于绞龙叶片7的旋转,进行煤渣在中间管6中的位置移动,底部进去,顶部出。
支架8设置为“n”字型结构,且支架8与转杆5的端部相互垂直设置,并且支架8与定位环9之间为卡合的滑动连接设置,导向板11与支架8的末端固定连接,且导向板11与中间管6的外壁相切,并且支架8的外壁上等间距均匀分布有凸杆10,而且支架8左右两侧的凸杆10相对错位分布,使得支架8的转动更加流畅,同时在支架8的旋转,对煤渣进行搅动,避免堆积,同时使其导向中间管6底部进料口,便于位置移动。
导水管14在中间管6的外壁上嵌入式安装设置,且导水管14在中间管6的外壁上呈螺旋状结构分布,使得导水管14内部的水,在加热工作时受热更加均匀,加快效率提高。
涡轮叶片20和磁场组件21为同轴的固定连接设置,且磁场组件21和切割杆22构成相对旋转结构,方便进行涡轮叶片20的旋转推动,从而进行磁场组件21和切割杆22相对运动,产生磁场线切割,从而产生进行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热量转换功能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时,首先根据图1所示,从螺纹管2导入的锅炉煤渣进入外壳1内,对导水管14和蓄水腔13内部的水进行加热,通过电机3的工作启动,电机3带着转杆5旋转,在转杆5转动工作中,绞龙叶片7和其同步旋转,如图1和图4所示,将中间管6底部堆积的煤渣从内部转运到顶部排出,使得煤渣进行移动改变,提高煤渣对水的加热效率,同时如图1-3所示,在转杆5旋转时,其输出端端部连接的支架8在外壳1内壁上的定位环9中良好滑动,通过支架8和其上凸杆10的旋转,进行外壳1内的煤渣进行位置移动改变,避免局部堆积造成加热工作的不均匀性,如图3所示,支架8旋转时其底部连接的导向板11将外壳1内的煤渣扫动,使得煤渣导向堆积在中间管6的底部,在绞龙叶片7的作用下进行良好有限的煤渣位置移动,进行蓄水腔13和导水管14内水的加热,如图1所示,在煤渣中的热量消耗后,开启倒料闸门12,倒料闸门12和外壳1铰接安装,且两者之间有自带的锁具结构,使得外壳1内部敞开,进行煤渣的排出和重新导入;
根据图1和图5所示,在蓄水腔13内部的水产生蒸汽后,蒸汽通过蒸汽管18进入蒸汽腔19内,如图5所示,推动蒸汽腔19内的涡轮叶片20旋转,在涡轮叶片20旋转时带动磁场组件21转动,磁场组件21和切割杆22相对转动,在磁场线的持续切割作用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能源的转换,通过外接管24可以进行蓄水腔13和导水管14内水的更换。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