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注汽锅炉技术领域,是一种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
背景技术:
稠油开采中需要通过使用油田注汽锅炉向地下注入水蒸气,加热地层原油,降低稠油粘度,增加稠油流动性。锅炉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包括烟气和水蒸气的显热及水蒸气中的潜热,这些烟气的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烟气中含有少量的氮氧化物、硫的氧化物还会造成大气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存在能源浪费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换热器,换热器的管程进口和锅炉本体的烟气出口端相连通,换热器的管程出口处连通有排烟管,换热器的壳程进口处连通有进口管,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和锅炉本体的空气进口端或锅炉本体的给水进口端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换热器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和下管板将壳体内分隔成上腔室、中腔室及下腔室,上腔室内沿左右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块上隔板,每块上隔板均呈前后向设置,若干块上隔板将上腔室分隔成若干个第一腔室,对应每相邻两块上隔板之间位置的下腔室内均设有一块呈前后向设置的下隔板,若干块下隔板将下腔室分隔成若干个第二腔室,壳体内中部设有呈左右向设置的壳程隔板,壳程隔板将每个第一腔室均分隔成第一前腔室和第一后腔室,壳程隔板将中腔室分隔成中前腔室和中后腔室,壳程隔板将每个第二腔室均分隔成第二前腔室和第二后腔室,对应每个第一前腔室和每个第一后腔室位置的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均设有若干根呈竖直设置的换热管,位于每相邻两块上隔板之间的换热管分布于对应下隔板的左右两侧,壳程隔板右上部设有连通最右侧一个第一前腔室和最右侧一个第一后腔室的第一开口,壳程隔板右中部设有连通中前腔室和中后腔室的第二开口,对应壳程隔板后侧位置的壳体左端设有与中后腔室连通的壳程进口,对应壳程隔板前侧位置的壳体左端设有与中前腔室连通的壳程出口,对应最左侧一个第一后腔室位置的壳体上设有与该第一后腔室连通的管程进口,对应最左侧一个第一前腔室位置的壳体上设有与该第一前腔室连通的管程出口。
上述对应换热管下方位置的每个第二前腔室内和每个第二后腔室内均可设有一个冷凝液收集箱,对应每个冷凝液收集箱位置的壳体上均设有人孔。
上述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可和锅炉本体的空气进口端相连通,进口管上设有鼓风机,排烟管上设有引风机。
上述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可和锅炉本体的给水进口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其通过换热器的设置实现烟气和锅炉进气或锅炉给水间的换热,实现了对烟气中热量的充分回收利用,减小了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换热器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换热器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的换热器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锅炉本体,2为排烟管,3为进口管,4为壳体,5为上管板,6为下管板,7为上隔板,8为下隔板,9为壳程隔板,10为换热管,11为冷凝液收集箱,12为人孔,13为鼓风机,14为引风机,15为管程进口,16为管程出口,17为壳程进口,18为壳程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4所示,该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和换热器,换热器的管程进口15和锅炉本体1的烟气出口端相连通,换热器的管程出口16处连通有排烟管2,换热器的壳程进口17处连通有进口管3,换热器的壳程出口18和锅炉本体1的空气进口端相连通。锅炉本体1为现有公知技术,如过热注汽锅炉,当换热器的壳程出口18和锅炉本体1的空气进口端相连通时,通过换热器将进入到锅炉本体1内的空气和烟气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进风温度,实现了对烟气中热量的回收充分利用,能源浪费少,换热后的烟气温度降低到水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减小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的排放,减小了对空气的污染。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一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4所示,换热器包括壳体4,壳体4内设有上管板5和下管板6,上管板5和下管板6将壳体4内分隔成上腔室、中腔室及下腔室,上腔室内沿左右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块上隔板7,每块上隔板7均呈前后向设置,若干块上隔板7将上腔室分隔成若干个第一腔室,对应每相邻两块上隔板7之间位置的下腔室内均设有一块呈前后向设置的下隔板8,若干块下隔板8将下腔室分隔成若干个第二腔室,壳体4内中部设有呈左右向设置的壳程隔板9,壳程隔板9将每个第一腔室均分隔成第一前腔室和第一后腔室,壳程隔板9将中腔室分隔成中前腔室和中后腔室,壳程隔板9将每个第二腔室均分隔成第二前腔室和第二后腔室,对应每个第一前腔室和每个第一后腔室位置的上管板5和下管板6之间均设有若干根呈竖直设置的换热管10,位于每相邻两块上隔板7之间的换热管10分布于对应下隔板8的左右两侧,壳程隔板9右上部设有连通最右侧一个第一前腔室和最右侧一个第一后腔室的第一开口,壳程隔板9右中部设有连通中前腔室和中后腔室的第二开口,对应壳程隔板9后侧位置的壳体4左端设有与中后腔室连通的壳程进口17,对应壳程隔板9前侧位置的壳体4左端设有与中前腔室连通的壳程出口18,对应最左侧一个第一后腔室位置的壳体4上设有与该第一后腔室连通的管程进口15,对应最左侧一个第一前腔室位置的壳体4上设有与该第一前腔室连通的管程出口16。具体的,上隔板7为两块,通过上管板5、下管板6、上隔板7、下隔板8及壳程隔板9的设置,延长了换热介质流经的行程,显著地增加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对烟气中的热量回收率,使得烟气温度经换热后能下降到水露点温度以下,另外换热管10呈竖直设置,避免了烟气冷凝后的冷凝液积聚在换热管10内进而腐蚀换热管10的情况发生,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2-4所示,对应换热管10下方位置的每个第二前腔室内和每个第二后腔室内均设有一个冷凝液收集箱11,对应每个冷凝液收集箱11位置的壳体4上均设有人孔12。通过冷凝液收集箱11的设置能够避免冷凝液腐蚀换热器,通过人孔12的设置便于对换热器内壁进行清理。
如附图1所示,进口管3上设有鼓风机13,排烟管2上设有引风机14。由此利于空气和烟气进行快速换热。
实施例二
如附图5所示,换热器的壳程出口18和锅炉本体1的给水进口端相连通。通过换热器的设置实现锅炉本体1给水和烟气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给水温度,实现了对烟气中热量的回收充分利用,能源浪费少,换热后的烟气温度降低到水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减小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的排放,减小了对空气的污染。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