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氧器乏汽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
背景技术:
除氧器是锅炉及供热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如除氧器除氧能力差,将对锅炉给水管道、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的经济损失将是除氧器造价的几十或几百倍,国家电力部因此对除氧器含氧量提出了部分标准,即大气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15цɡ/l,压力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7цɡ/l。除氧器工作原理:来自低压加热器的主凝结水(含补充水)经进水调节阀调节后,进入除氧器,与其他各路疏水在除氧器内混合,经喷头或多孔管喷出,形成伞状水膜,与由下而上的加热蒸汽进行混合式传热和传质,给水迅速达到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此时,水中的大部分溶氧及其他气体基本上被解析出来,达到除氧的目的。从水中析出的溶氧及其他气体则不断地从除氧器顶部的排汽管随余汽排出器外。除氧器乏汽,其主要成分是低压水蒸气和微量的不凝结气体,由于乏汽中富含热量,直接排放十分浪费能源,因此可将乏汽作为低位热源使用,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充分回收乏汽热量的收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且能够高效吸收乏汽能量的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底部设有排水口,在塔体内腔的中上部固定设有旋流降噪冲消组件,旋流降噪冲消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塔体内的冲消筒和套设在冲消筒内的旋流筒,在冲消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下堵板,旋流筒的两端分别与上、下堵板固定相接,并且在下堵板上开设有与旋流筒内腔相通的过流口;
在冲消筒筒壁上开设有沿冲消筒筒壁切向方向设置的射流孔,在冲消筒与旋流筒之间设有旋流导板,旋流导板的起始端固定在射流孔入射方向相对一侧的冲消筒筒壁上,旋流导板的终端顺着射流孔入射方向沿冲消筒与旋流筒中线环绕设置,并且旋流导板终端位于旋流导板起始端的内侧,旋流导板终端与旋流导板起始端之间设有过流间隙,所述的旋流导板与冲消筒相配合构成外旋通道,旋流导板与旋流筒相配合构成内旋通道,外旋通道与内旋通道通过过流间隙相连通构成旋流通道,在旋流筒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设置的旋流孔,旋流孔沿旋流筒筒壁切线方向斜向下倾斜设置并且与旋流通道同旋向设置,旋流筒与旋流孔相配合构成旋流喷头;
在塔体外设有与冲消筒相配合的冲消组件,冲消组件包括冲消直管和吸入室,所述的冲消直管沿射流孔入射方向从冲消筒筒壁切入冲消筒并与外旋通道相连通,吸入室内设有冲消内腔,吸入室通过喉管束与冲消直管相连通,喉管束的管径从吸入室至冲消直管呈收窄设置,在冲消内腔中固定设有正对喉管束的进水喷嘴,在吸入室侧壁上设有正对喉管束与进水喷嘴间喷射路径的乏汽进口。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的旋流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5°~45°。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的冲消筒、旋流筒和塔体同轴线设置。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的射流孔开设在冲消筒的上部。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在塔体的中上部固定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设置的高度不超过冲消筒的底端,溢流口与配套的溢流管固定相接。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塔体的中部固定设有检修孔,检修孔上安装有密封盖。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的冲消直管呈水平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待处理的乏汽从乏汽进口输入吸入室,并利用进水喷嘴向喉管束喷射冷却水,冷却水和乏汽混合后沿冲消直管冲入冲消筒内,在冲消过程中乏汽被冷却水吸收并沿旋流通道流动,随后通过旋流筒上的旋流孔射流进塔体内,在冲消过程中乏汽被冷却水吸收,进而乏汽的热能被冷却水吸收使得冷却水得到加热,通过输水管路将塔体内的加热后冷却水输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冲消直管从冲消筒筒壁切入冲消筒,其避免了冷却水和乏汽对冲消筒造成直接冲击而产生噪音,且在冲消筒内利用旋流导板构成的旋流通道延长了乏汽与冷却水的接触路程,使得乏汽被吸收得更加充分;且旋流筒上的旋流孔与旋流通道同旋向设置,使得冷却水能够更加平缓地沿旋流孔从旋流筒内壁切向射流进旋流筒中,其避免了冷却水对旋流筒内壁的直接冲击而产生噪音;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吸收乏汽并回收热能,并减弱冲消过程中的噪声产生,其具有使用方便、降噪性能好、吸能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示图;
图3为冲消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流筒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排气口,3排水口,4冲消筒,5旋流筒,6过流口,7射流孔,8旋流导板,9外旋通道,10内旋通道,11旋流孔,12冲消直管,13吸入室,14喉管束,15进水喷嘴,16乏汽进口,17供水管路,18调节阀,19溢流口,20溢流管,21检修孔,22输水管路,23水泵,24磁翻板液位计,25温度计接口,26备用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塔体1,塔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2、底部设有排水口3,在塔体1内腔的中上部固定设有旋流降噪冲消组件,旋流降噪冲消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塔体1内的冲消筒4和套设在冲消筒4内的旋流筒5,在冲消筒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下堵板,旋流筒5的两端分别与上、下堵板固定相接,并且在下堵板上开设有与旋流筒5内腔相通的过流口6;
参照图3和图4,在冲消筒4筒壁上开设有沿冲消筒4筒壁切向方向设置的射流孔7,在冲消筒4与旋流筒5之间设有旋流导板8,旋流导板8的起始端固定在射流孔7入射方向相对一侧的冲消筒4筒壁上,旋流导板8的终端顺着射流孔7入射方向沿冲消筒4与旋流筒5中线环绕设置,并且旋流导板8终端位于旋流导板8起始端的内侧,旋流导板8终端与旋流导板8起始端之间设有过流间隙,所述的旋流导板8与冲消筒4相配合构成外旋通道9,旋流导板8与旋流筒5相配合构成内旋通道10,外旋通道9与内旋通道10通过过流间隙相连通构成旋流通道,在旋流筒5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设置的旋流孔11,旋流孔11沿旋流筒5筒壁切线方向斜向下倾斜设置并且与旋流通道同旋向设置,旋流筒5与旋流孔11相配合构成旋流喷头;
在塔体1外设有与冲消筒4相配合的冲消组件,冲消组件包括冲消直管12和吸入室13,所述的冲消直管12沿射流孔7入射方向从冲消筒4筒壁切入冲消筒4并与外旋通道9相连通,吸入室13内设有冲消内腔,吸入室13通过喉管束14与冲消直管12相连通,喉管束14的管径从吸入室13至冲消直管12呈收窄设置,在冲消内腔中固定设有正对喉管束14的进水喷嘴15,在吸入室13侧壁上设有正对喉管束14与进水喷嘴15间喷射路径的乏汽进口16。进水喷嘴15与配套的供水管路17相接,供水管路17上安装有调节阀18。
所述的旋流孔11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0°。
所述的冲消筒4、旋流筒5和塔体1同轴线设置。
所述的射流孔7开设在冲消筒4的上部。
在塔体1的中上部固定设有溢流口19,溢流口19设置的高度不超过冲消筒4的底端,溢流口19与配套的溢流管20固定相接。
所述塔体1的中部固定设有检修孔21,检修孔21上安装有密封盖。
所述的冲消直管12呈水平设置。
在塔体1底板排水口3上连接有输水管路22,输水管路22上安装有水泵23,水泵23两侧的输水管路22上安装有阀门;并且输水管路22并联有一条备用管路26,备用管路26上的结构与输水管路22相同。
在塔体1上安装有带远传功能的磁翻板液位计24,和温度计接口25。
使用时,将待处理的乏汽从乏汽进口16输入吸入室13,并利用进水喷嘴15向喉管束14喷射冷却水,冷却水和乏汽混合后沿冲消直管冲入冲消筒4内,在冲消过程中乏汽被冷却水吸收并沿旋流通道流动,随后通过旋流筒5上的旋流孔11射流进塔体1内,在冲消过程中乏汽被冷却水吸收,进而乏汽的热能被冷却水吸收使得冷却水得到加热,通过输水管路22将塔体1内的加热后冷却水输出利用。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