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过热蒸汽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2-26 11:02:04|246|起点商标网
过热蒸汽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断蒸汽存储、输送、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热蒸汽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转炉炼钢具有周期性,在整个冶炼周期内,吹氧期产生的蒸汽蒸发量从零迅速提高到每小时几百吨,波动剧烈,同时由于蒸汽带水,在输送和使用过程中,汽水流动引起震动或水锤现像,给输送管网或使用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热蒸汽发生系统,可利用自身的蒸汽能量,加热外送蒸汽,将湿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减少蒸汽管路的水击和疏放水,提高输送管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便于蒸汽的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热蒸汽发生系统,包括:蓄热器,具有罐体和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部内腔中的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汽管和出汽管,所述进汽管能伸入所述罐体的下部内腔中,所述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位于所述出汽管的下方;其中,所述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具有一级脱水件,所述一级脱水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密排管束,各层所述密排管束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管体;充热管路,与所述进汽管相连;放热管路,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出汽管相连,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所述第一蒸汽管与所述多层密排管束的进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管与所述多层密排管束的出汽口相连通。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蒸汽管通过进汽汇集管与所述多层密排管束的进汽口相连通。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二蒸汽管通过出汽汇集管与所述多层密排管束的出汽口相连通。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自由端通过第一止回阀连接有蒸汽母管,所述充热管路通过第二止回阀连接所述蒸汽母管。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蒸汽管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一蒸汽管上连接有调压阀。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蒸汽管与所述蒸汽母管相连,所述第一蒸汽管上连接有调压阀。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蒸汽管上还连接有脱水器。

优选的,其中,所述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还包括:二级脱水件,位于所述一级脱水件的上方,所述二级脱水件具有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波纹板;三级脱水件,位于所述二级脱水件的上方,所述三级脱水件由相连接的多个弯折孔板组成,所述弯折孔板上设有多个穿孔。

优选的,其中,各层所述密排管束的多个管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的,其中,各层所述密排管束的多个管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错设置。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优选的,其中,所述弯折孔板具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所述第一孔板和所述第二孔板上均设有多个所述穿孔。

优选的,其中,所述多个弯折孔板沿水平方向相连设置,且两两相邻的所述弯折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连接有第一排水管路,所述第一排水管路包括竖直管及连接在所述竖直管下端的u型管,所述竖直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水孔相连。

优选的,其中,第二排水管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排水孔的下方,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与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管路相连。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第二孔板的连接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排水孔的水平高度。

优选的,其中,所述多个弯折孔板呈竖直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弯折孔板围设形成一筒状结构。

优选的,其中,所述管体为圆柱形管体。

本实用新型的过热蒸汽发生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

该过热蒸汽发生系统一方面缩小了设备体积、节约了占地,另一方面能够产生高品质的蒸汽和过热蒸汽,从而提高了蒸汽的输送管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便于蒸汽的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热蒸汽发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热蒸汽发生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蒸汽脱水结构的一级脱水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蒸汽脱水结构的一级脱水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蒸汽脱水结构的二级脱水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蒸汽脱水结构的三级脱水件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a-a向另一实施例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复合蒸汽脱水结构的三级脱水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横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过热蒸汽发生系统;1、蓄热器;11、罐体;111、进汽管;112、出汽管;16、支腿;17、安装架;1212、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3、一级脱水件;131、密排管束;1311、管体;2、充热管路;21、第二止回阀;3、放热管路;31、第一管路;311、第一止回阀;32、第二管路;321、第一蒸汽管;3211、脱水器;322、第二蒸汽管;4、进汽汇集管;5、出汽汇集管;6、蒸汽母管;7、调压阀;14、二级脱水件;141、波纹板;15、三级脱水件;151、弯折孔板;1511、穿孔;1512、第一孔板;1513、第二孔板;152、排水孔;153、第一排水管路;1531、竖直管;1532、u型管;154、第二排水管路;d、波纹板之间的间隙;h1、第一孔板与第二孔板的连接位置的水平高度;h2、排水孔的水平高度;f、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热蒸汽发生系统1000,请参见图1至图10,包括蓄热器1、充热管路2和放热管路3。具体的,请参见图1和图2,蓄热器1具有罐体11和设置在罐体11的上部内腔中的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罐体11的顶部设有进汽管111和出汽管112,进汽管111能伸入罐体11的下部内腔中,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位于出汽管112的下方;其中,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具有一级脱水件13,一级脱水件13包括沿第一方向f间隔设置的多层密排管束131,各层密排管束131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管体1311;充热管路2与进汽管111相连;放热管路3具有第一管路31和第二管路32,第一管路31与出汽管112相连,第二管路32具有第一蒸汽管321和第二蒸汽管322,第一蒸汽管321与多层密排管束131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二蒸汽管322与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出汽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过热蒸汽发生系统1000具有充热与放热两种工作模式:当蓄热器1内的压力小于外界蒸汽的压力时,外界蒸汽会沿着充热管路2进入蓄热器1中并完成充热的过程;当蓄热器1内的压力大于外界蒸汽的压力时,蓄热器1内的蒸汽会沿着第一管路31进行放热并输出,同时该输出的蒸汽会通过第二管路32回流至蓄热器1内,被蓄热器1内的湿蒸汽加热后外送。该过热蒸汽发生系统1000,利用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的一级脱水件13的多层密排管束131,不但能脱去蒸汽中的液态水,同时,还能利用蓄热器1内的湿蒸汽加热回流通入该些密排管束131中的蒸汽,一级脱水件13既能脱水又能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过热蒸汽发生系统,可利用自身的蒸汽能量,加热外送蒸汽,将湿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减少蒸汽管路的水击和疏放水,提高输送管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便于蒸汽的有效利用,本实用新型不利用外在热源,不会增加外部能源消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2,第一蒸汽管321通过进汽汇集管4与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多个进汽口相连通。进一步的,第二蒸汽管322通过出汽汇集管5与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多个出汽口相连通。

该进汽汇集管4可起到将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各管体1311的进汽口相互汇集的作用,使输送至进汽汇集管4内的蒸汽可均匀分送至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各管体1311中;该出汽汇集管5可起到将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各管体1311的出汽口相互汇集的作用,使通过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各管体1311输出的蒸汽能汇集至出汽汇集管5中,而后通过第二蒸汽管322外送出蓄热器1。

该进汽汇集管4和出汽汇集管5的设置,可使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各管体1311换热更加均匀,且提升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2,第一管路31的自由端通过第一止回阀311连接有蒸汽母管6,充热管路2通过第二止回阀21连接蒸汽母管6。

设置该第一止回阀311,可使蒸汽从第一管路31的自由端进入蒸汽母管6,并防止外界蒸汽从蒸汽母管6中进入第一管路31。此外,设置该第二止回阀21,可使蒸汽母管6中的蒸汽进入充热管路2,而防止蒸汽沿着充热管路2进入蒸汽母管6,从而保证在蓄热器1内的压力大于蒸汽母管6中的压力时,蒸汽只能沿着第一管路31向外输送并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第一蒸汽管321与第一管路31相连,第一蒸汽管321上连接有调压阀7,且第一管路31的自由端通过第一止回阀311连接有蒸汽母管6。

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过热蒸汽发生系统10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蒸汽母管6内的湿蒸汽在压力高于蓄热器1内的压力时,会通过第二止回阀21、充热管路2进入蓄热器1内,以便通过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进行脱水处理;当蒸汽母管6内的湿蒸汽压力低于蓄热器1内的压力时,蓄热器1内的湿蒸汽经脱水后会通过第一管路31和第一止回阀311进入蒸汽母管6。

在此过程中,蓄热器1中的湿蒸汽经过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后分为两路,一路蒸汽通过第一管路31并经第一止回阀311后输出至蒸汽母管6;另一路蒸汽通过第一管路31并经第一蒸汽管321后,回流至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的一级脱水件13的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中,以与蓄热器1中的蒸汽进行换热,从而变为过热蒸汽后自第二蒸汽管322输出。

本实用新型能使湿蒸汽在蓄热器1内进行高效脱水同时与低压蒸汽进行换热,部分蒸汽变为凝结水,部分蒸汽排出蓄热器1;另外,低压饱和蒸汽在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内被外部的高压饱和蒸汽加热后,变为过热蒸汽。

在第一蒸汽管321上设置调压阀7,是为了将回流至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的一级脱水件13的蒸汽的压力调低,从而利于该些低压蒸汽在多层密排管束131中与蓄热器1中的湿蒸汽进行换热。因为在密排管束131中的蒸汽的液态水含量少且压力低,所以换热效率更快,从而便于用户通过调整调压阀7而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过热蒸汽的体积,进而在使用上更具有灵活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管321上也可以不设置调压阀7,从而保证第二蒸汽管322中排放的过热蒸汽按照设定值进行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2,第一蒸汽管321与蒸汽母管6相连,第一蒸汽管321上连接有调压阀7。

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过热蒸汽发生系统10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蒸汽母管6内的湿蒸汽在压力高于蓄热器1内的压力时,会通过第二止回阀21、充热管路2进入蓄热器1内,以便通过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进行脱水处理;当蒸汽母管6内的湿蒸汽压力低于蓄热器1内的压力时,蓄热器1内的湿蒸汽经脱水后会通过第一管路31和第一止回阀311进入蒸汽母管6。

在此过程中,蓄热器1中的湿蒸汽经过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后分为两路,一路蒸汽通过第一管路31并经第一止回阀311后输出至蒸汽母管6并排出;另一路蒸汽通过第一管路31、第一止回阀311后,流经第一蒸汽管321后,回流至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的一级脱水件13的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中,以与蓄热器1中的蒸汽进行换热,从而变为过热蒸汽后自第二蒸汽管322输出。

本实用新型能使湿蒸汽在蓄热器1内进行高效脱水同时与低压蒸汽进行换热,部分蒸汽变为凝结水,部分蒸汽排出蓄热器1;另外,低压饱和蒸汽在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内被外部的高压饱和蒸汽加热后,变为过热蒸汽。当需要输出过热蒸汽时,从第一管路31进入蒸汽母管6的该些高品质的蒸汽和直接从外界进入蒸汽母管6中的蒸汽均可以进入第二管路32中,即只要有过热蒸汽的消耗,蒸汽母管6中的任何种类的蒸汽均可以进入第二管路32中,该些蒸汽在第一蒸汽管321中经调压阀7调压后变为低压力的蒸汽,然后该些低压力的蒸汽进入多层密排管束131后与蓄热器1中的蒸汽进行换热后变为过热蒸汽,该过热蒸汽沿着第二蒸汽管322输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该种设计,一方面减小了产生过热蒸汽对高品质的蒸汽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对进入第二管路32的蒸汽种类没有限制,扩大了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管321上还连接有脱水器3211。该脱水器3211可进一步减小对进入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蒸汽进行脱水处理,从而便于蓄热器1中的蒸汽与多层密排管束131中的蒸汽进行快速换热,进而节约换热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请参见图3所示,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还包括二级脱水件14和三级脱水件15,也即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包括一级脱水件13、二级脱水件14和三级脱水件15。

具体的,一级脱水件13具有沿第一方向f间隔设置的多层密排管束131,各层密排管束131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管体1311;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各层密排管束131的多个管体1311沿第一方向f并排设置,也即,在第一方向f上,各层密排管束131上下相对设置。采用该种结构,能够降低蒸汽向上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从而可以保证排出的蒸汽压力较高并满足排出高压蒸汽的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各层密排管束131的多个管体1311沿第一方向f相错设置,也即,在第一方向f上,位于上层的密排管束131中的管体1311设置在位于下层的密排管束131中的两两相邻的管体1311之间的缝隙的上方。采用该种结构,能够增加蒸汽向上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从而产生紊流效果,使蒸汽与密排管束131中的多个管体1311接触更加均匀与充分,进而使蒸汽中的液滴更多的沾附在管体1311的外表面上,提升滤除液态水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f为重力方向,各密排管束131中的管体1311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当液滴在密排管束131上逐渐汇集增多,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液滴会沿密排管束131的径向方向流下。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f为水平方向,各密排管束131中的管体1311沿重力方向相互平行设置,当液滴在密排管束131上逐渐汇集增多,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液滴沿密排管束131的长度方向流下。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311可为圆柱形空心管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截面形状的具有内腔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6所示,二级脱水件14位于一级脱水件13的上方,二级脱水件14具有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波纹板141。经一级脱水件13脱水后的湿蒸汽向上流动,此时湿蒸汽与二级脱水件14相接触,即湿蒸汽与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波纹板141相接触。当湿蒸汽穿过多个波纹板141之间的间隙d时,其中的一部分水滴由于分子张力粘在波纹板141的表面,当液滴在波纹板141上逐渐汇集增多,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液滴沿着波纹板141的弯折面流下。

该二级脱水件14的多个波纹板141,一方面可以增加蒸汽与二级脱水件14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滤除更多的液态水;另一方面,因为波纹板141沿重力方向设置,因此波纹板141的弯折面能够为液滴的滑落提供通道,从而利于液滴的积聚与排放。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平板代替波纹板141的方式,从而实现滤除液态水的目的。

三级脱水件15位于二级脱水件14的上方,三级脱水件15由相连接的多个弯折孔板151组成,弯折孔板151上设有穿孔1511。经二级脱水件14脱水后的湿蒸汽继续向上流动,并经三级脱水件15进行三级脱水处理。

请参见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弯折孔板151具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孔板1512和第二孔板1513,第一孔板1512和第二孔板1513上均设有穿孔1511。本实用新型采用该种设计,一方面无需对一块整板进行弯折工序,从而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并节约了加工程序;另一方面,便于拆卸与运输,节约了运输空间。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弯折孔板151也可以由一整张多孔板进行弯折后加工而成,即第一孔板1512和第二孔板1513为一体成型,因此其集成度更高、安装效率也更高。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7至图9,多个弯折孔板151沿水平方向相连设置,且两两相邻的弯折孔板15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152,排水孔152处连接有第一排水管路153,第一排水管路153包括竖直管1531及连接在竖直管1531下端的u型管1532,竖直管1531的上端与排水孔152相连。也即每一个排水孔152均与一个第一排水管路153相连,从而保证各第一排水管路153与各排水孔152形成一条单独的排水通道,避免因某一排水通道堵塞故障,导致不能顺利排出液滴的情形出现。

在三级脱水件15完成脱水后,液滴会沿着弯折孔板151的倾斜表面流入排水孔152,然后从第一排水管路153中的竖直管1531的一端进入并流向与竖直管1531的另一端相连的u型管1532中;随着排水量的不断增加,液滴不断积聚在u型管1532中,当液滴的体积达到设定阈值时,便从u型管1532的自由端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u型管1532具有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以及连接在第一竖直段与第二竖直段之间的水平段,也即竖直管1531与第一竖直段相连,第二竖直段为u型管1532的自由端,当液滴的体积达到设定阈值时能从第二竖直段的端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初始状态下,u型管1532内可储存一定量的水,以避免蒸汽通过u型管1532进入竖直管1531而封堵液滴下流的通道,便于液滴排放、避免液滴积存在相邻两个弯折孔板151间的区域,对弯折孔板151造成侵蚀的现象发生,同时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路153的竖直管1531向下依次穿过二级脱水件14和一级脱水件13,而使该u型管1532位于一级脱水件13的下方,从而自u型管1532的自由端排出的液体能够直接落在第一脱水件的下方,以形成独立的排水通道,避免因液滴落在一级脱水件13和二级脱水件14上造成脱水效果不佳的情形出现。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u型管1532也可设置在二级脱水件14的上方或下方,以使液滴可以从u型管1532的自由端排出后落在该三级脱水件15的下方的一级脱水件13和/或二级脱水件14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该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还包括第二排水管路154,该第二排水管路154连接在至少一个排水孔152的下方,第二排水管路154能与第一排水管路153相连,也即第一排水管路153的竖直管1531的上端能连接在第一排水管路153上。在该实施例中,液滴分别从多个排水孔152流入第二排水管路154中并汇集为一体,然后该些液滴沿着竖直管1531进入到u型管1532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种设计,能将从多个排水孔152流下的液滴汇集为一体,从而只需在第二排水管路154的下端连接一个第一排水管路153即可完成排水的功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排水管路154的下端也可以连接多个第一排水管路153,从而保证第二排水管路154与多个第一排水管路153形成多条单独的排水通道,进而避免因某一排水通道堵塞故障,导致不能顺利排出液滴的情形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8和图9,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的连接位置的水平高度h1高于排水孔152的水平高度h2,即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的连接位置与排水孔152的位置存在水平高度差(即h1-h2),也即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均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利用该水平高度差(即h1-h2)能够将三级脱水件15滤除的液滴导向排水孔152中,即将沾附在第一孔板1512的表面与第二孔板1513的表面上的液滴沿着各自的倾斜方向引导至各排水孔152的位置处,从而便于及时排出滤除的液态水,同时也避免了液滴对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的侵蚀,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一体成型为弯折孔板151,因此弯折孔板151相平行的两边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也即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的连接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孔152的水平高度,因此当蒸汽通过弯折孔板151(即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上的穿孔1511时,其中的一部分水滴由于分子张力粘在弯折孔板151(即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的表面,当液滴在弯折孔板151(即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上逐渐汇集增多,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液滴沿着弯折孔板151(第一孔板1512与第二孔板1513)的表面流至排水孔152的位置,从而将滤除的液态水排放。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0,多个弯折孔板151呈竖直方向(也即为重力方向)设置,且多个弯折孔板151围设形成一筒状结构,根据弯折孔板151的数量不同,该筒状结构的外形也不同,该筒状结构大体呈瓦楞筒状。蒸汽能够水平穿过该筒状结构上的穿孔1511,从而使得蒸汽中的液滴能够沾附在该弯折孔板151的表面,进而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使液滴沿该筒状结构的表面向下流动并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蓄热器1还包括安装架17,前述的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固定在安装架17上,即一级脱水件13、二级脱水件14和三级脱水件15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该安装支架上,其中,该安装架17固定在该蓄热器1的罐体11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架17能够提高产品的集成度,便于整体安装与拆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为了固定该蓄热器1并使其功能能够正常实现,在该罐体11的下端还连接有能够支撑该罐体11的多个支腿16,该些支腿16为常规的固定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该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能通过一级脱水件13、二级脱水件14和三级脱水件15对蓄热器1内的湿蒸汽进行多级液态水的滤除,从而提高蓄热器1中排放到出汽管112中的蒸汽的干度,降低蒸汽在管路中发生“水锤”的安全隐患。

下面对该多级复合蒸汽脱水结构1212的脱水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当蓄热器1内的湿蒸汽经过一级脱水件13的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的外表面时,湿蒸汽与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相互碰撞,其中的一部分水滴在密排管束131上形成水膜,另一部分水滴则由于分子张力粘在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的外表面,当液滴在多层密排管束131的各管体1311上逐渐汇集增多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液滴沿密排管束131的外表面流下。

经一级脱水后的湿蒸汽继续向上运动,并与二级脱水件14相接触,以对湿蒸汽进行二级脱水处理。

蒸汽经过二级脱水件14后,继续向上运动并与三级脱水件15接触。即蒸汽通过弯折孔板151上的穿孔1511时,其中的一部分水滴由于分子张力粘在弯折孔板151的表面,当液滴在弯折孔板151上逐渐汇集增多,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汇集形成的大水滴的重力作用,液滴沿着弯折孔板151的表面流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实用新型采用弯折孔板151一方面是为了使得蒸汽能够通过其上开设的穿孔1511,从而将蒸汽中的液滴沾附在弯折孔板151的表面,进而实现滤除液态水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弯折板的弯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蒸汽与三级脱水件1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滤除液态水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过热蒸汽排水系统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