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如:蒸箱、蒸烤一体箱等)中,一般都设置有水箱和水汽管路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在水箱与水汽管路系统之间设置有水泵,水泵用于将水从水箱中泵送到水汽管路系统内,以为水汽管路系统补给生成蒸汽所需的液态水。
然而,在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生成蒸汽的过程中,水中的杂质会存留于管路系统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管路系统中的杂质会越来越多,这些存留于管路系统中的杂质容易堵塞管路,影响使用,甚至造成装置损坏。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存在的水中的杂质易堵塞管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包括进水泵、回水泵和导流结构。
所述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和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均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水泵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设置有回水阀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水阀门为止逆阀。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泵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进水阀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进水阀门为止逆阀。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具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第三进水通道、第一回水通道、第二回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回水通道均与所述第一接口相通,所述第三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水通道均与所述第二接口相通。
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进水通道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通道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回水通道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两个焊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同侧板面上设有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三进水槽、第一回水槽、第二回水槽和第三回水槽。
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一进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二进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三进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三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一回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一回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二回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二回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三回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三回水通道;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三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五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六贯通孔,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八贯通孔,所述第七贯通孔与所述第八贯通孔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层叠设置且密封固定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相互贴合;
所述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上设有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三进水槽、第一回水槽、第二回水槽和第三回水槽,所述第一进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第三进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三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回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一回水通道,所述第二回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二回水通道,所述第三回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三回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三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所述第一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五贯通孔,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六贯通孔,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七贯通孔,所述第三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三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八贯通孔,所述第七贯通孔与所述第八贯通孔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第一柱孔和第二柱孔。
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为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柱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柱孔处于所述主体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堵头;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二密封堵头;所述第三盲孔的开口端为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柱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盲孔上还开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
所述第二柱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二柱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三密封堵头,所述第二柱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或,所述主体上还开设有第四盲孔,所述第二柱孔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盲孔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柱孔处于所述主体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密封堵头,所述第四盲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第四密封堵头,且所述第二柱孔与所述第四盲孔相交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
所述第三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五贯通孔,所述第二柱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六贯通孔,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八贯通孔,所述第七贯通孔与所述第八贯通孔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泵和所述回水泵二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直流水泵。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包括上述双向导通水泵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主要由进水泵、回水泵和导流结构组成,在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进水泵的进水口和回水泵的出水口均与第一接口连通,进水泵的出水口和回水泵的进水口均与第二接口连通。
启动进水泵,关闭回水泵,水箱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接口进入导流结构,并能够经由第二接口送至管路系统,以实现为管路系统补水的作用;关闭进水泵,启动回水泵,管路系统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二接口进入导流结构,并能够经由第一接口送至水箱,以使得管路系统中掺有杂质的水能够回到水箱内,从而,便于保证管路系统的洁净,可缓解杂质堵塞管路的问题,进而,延长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导流结构的作用下,进水泵和回水泵均能通过第一接口与水箱连通,且进水泵和回水泵均能通过第二接口与管路系统连通,一方面,若将进水泵和回水泵直接与水箱和管路系统连接,则需要在水箱和管路系统上分别开两个孔,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水箱和管路系统上均只需开一个孔,从而,能够减少水箱和管路系统上所需开的孔的数量,便于减小对水箱和管路系统的结构损坏;另一方面,若将进水泵和回水泵直接与水箱和管路系统连接,则存在四个连接位置,而在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与水箱和管路系统进行装配时,只需将第一接口与水箱连接,并将第二接口与管路系统连接即可,只有两个连接位置,从而,便于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包括上述双向导通水泵模组。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具备上述双向导通模组的所有优点,可缓解杂质堵塞管路的问题,对水箱和管路系统的结构损坏小,且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的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中盖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双向导通水泵模组的其中一种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双向导通水泵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进水泵;2-回水泵;4-回水阀门;5-进水阀门;
31-第一接口;32-第二接口;33-盖板;34-主体;35-第一密封堵头;36-第二密封堵头;37-第三密封堵头;38-第四密封堵头;
331-第一进水槽;332-第二进水槽;333-第三进水槽;334-第一回水槽;335-第二回水槽;336-第三回水槽;
341-第一盲孔;342-第二盲孔;343-第三盲孔;344-第一柱孔;345-第二柱孔;346-第四盲孔;
301-第一贯通孔;302-第二贯通孔;303-第三贯通孔;304-第四贯通孔;305-第五贯通孔;306-第六贯通孔;307-第七贯通孔;308-第八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主要由进水泵1、回水泵2和导流结构组成,在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31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32,进水泵1的进水口和回水泵2的出水口均与第一接口31连通,进水泵1的出水口和回水泵2的进水口均与第二接口32连通。
启动进水泵1,关闭回水泵2,水箱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接口31进入导流结构,并能够经由第二接口32送至管路系统,以实现为管路系统补水的作用;关闭进水泵1,启动回水泵2,管路系统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二接口32进入导流结构,并能够经由第一接口31送至水箱,以使得管路系统中掺有杂质的水能够回到水箱内,从而,便于保证管路系统的洁净,可缓解杂质堵塞管路的问题,进而,延长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导流结构的作用下,进水泵1和回水泵2均能通过第一接口31与水箱连通,且进水泵1和回水泵2均能通过第二接口32与管路系统连通,一方面,若将进水泵1和回水泵2直接与水箱和管路系统连接,则需要在水箱和管路系统上分别开两个孔,而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水箱和管路系统上均只需开一个孔,从而,能够减少水箱和管路系统上所需开的孔的数量,便于减小对水箱和管路系统的结构损坏;另一方面,若将进水泵1和回水泵2直接与水箱和管路系统连接,则存在四个连接位置,而在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与水箱和管路系统进行装配时,只需将第一接口31与水箱连接,并将第二接口32与管路系统连接即可,只有两个连接位置,从而,便于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和图3,可在回水泵2与第一接口31之间增设回水阀门4,从而,回水泵2不工作时,可利用回水阀门4阻挡水流,使得水箱内的水不会经由回水泵2流入管路系统,可避免水箱内的水位较高的水流向水位较低的管路系统产生的虹吸现象,提高双向导通水泵模组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可靠性;此外,还可避免发生进水时水流冲击回水泵2的情况,从而,可缓解回水泵2因被水流冲击而密封性能下降的问题。
优选的,可将上述回水阀门4设置为止逆阀,即回水阀门4只允许水朝管路系统流动,不允许水朝水箱流动,从而,无需操作回水阀门4,便能在回水泵2工作时,保证水能够顺利通过回水阀门4,并能避免在回水泵2不工作时,水箱内的水位较高的水流向水位较低的管路系统产生的虹吸现象,还能避免在进水泵1工作时,水流冲击回水泵2的情况,简化了操作步骤。
进一步的,可在进水泵1与第二接口32之间增设进水阀门5,从而,进水泵1不工作时,可利用进水阀门5阻挡水流,使得管路系统内的水不会经由进水泵1流入水箱,可避免在回水泵2工作时,水流冲击进水泵1的情况,从而,可缓解进水泵1因被水流冲击而密封性能下降的问题。
优选的,可将上述进水阀门5设置为止逆阀,即进水阀门5只允许水朝水箱流动,不允许水朝管路系统流动,从而,无需操作回水阀门4,便能在进水泵1工作时,保证水能够顺利通过进水阀门5,并能避免在回水泵2工作时,水流冲击进水泵1的情况,简化了操作步骤。
具体地,参见图1-图5,导流结构具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第三进水通道、第一回水通道、第二回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均与第一接口31相通,第三进水通道和第一回水通道均与第二接口32相通。
进水泵1的进水口与第一进水通道相接实现连通,进水泵1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通道相接实现连通,第二进水通道与第三进水通道通过进水阀门5连通;进水泵1工作时,水箱内的水能够在进水泵1的吸力作用下经由第一接口31进入第一进水通道,进水泵1能够将第一进水通道内的水泵送至第二进水通道,进入第二进水通道内的水能够在后方水流的推动下经由进水阀门5流入第三进水通道,最终第三进水通道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二接口32流入管路系统。
回水泵2的进水口与第一回水通道相接实现连通,回水泵2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通道相接实现连通,第二回水通道与第三回水通道通过回水阀门4连通;回水泵2工作时,管路系统中的掺有杂质的水能够在回水泵2的吸力作用下经由第二接口32进入第一回水通道,回水泵2能够将第一回水通道内的水泵送至第二回水通道,进入第二回水通道内的水能够在后方水流的推动下经由回水阀门4流入第三回水通道,最终第三回水通道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接口31流入水箱。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导流结构包括两个层叠设置且密封固定的盖板33,两个盖板的内板面相互贴合;在两个盖板33的内板面上均加工出第一进水槽331、第二进水槽332、第三进水槽333、第一回水槽334、第二回水槽335和第三回水槽336,然后将两个盖板33的内板面相对,并盖合在一起,此时,两个盖板33上的第一进水槽331相对设置,能够围成第一进水通道;两个盖板33上的第二进水槽332相对设置,能够围成第二进水通道,两个盖板33上的第三进水槽333相对设置,能够围成第三进水通道;两个盖板33上的第一回水槽334相对设置,能够围成第一回水通道;两个盖板33上的第二回水槽335相对设置,能够围成第二回水通道;两个盖板33上的第三回水槽336相对设置,能够围成第三回水通道。
在其中一个第一进水槽331的槽底上开设第一贯通孔301,并在其中一个第二进水槽332的槽底上开设第二贯通孔302,将进水泵1的进水口与第一贯通孔301连通,出水口与第二贯通孔302连通,如此,便能实现进水泵1与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第一贯通孔301和第二贯通孔302优选开设在同一个盖板33上,以便于进水泵1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第二进水槽332的槽底上开设第三贯通孔303,并在其中一个第三进水槽333的槽底上开设第四贯通孔304,将第一贯通孔301与第二贯通孔302通过进水阀门5连通,如此,便能实现进水阀门5与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三进水通道的连通;第三贯通孔303和第四贯通孔304优选开设在同一个盖板33上,以便于进水阀门5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第一回水槽334的槽底上开设第五贯通孔305,并在其中一个第二回水槽335的槽底上开设第六贯通孔306,将回水泵2的进水口与第五贯通孔305连通,出水口与第六贯通孔306连通,如此,便能实现回水泵2与第一回水通道和第二回水通道的连通;第五贯通孔305和第六贯通孔306优选开设在同一个盖板33上,以便于回水泵2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第二回水槽335的槽底上开设第七贯通孔307,并在其中一个第三回水槽336的槽底上开设第八贯通孔308,将第七贯通孔307与第八贯通孔308通过回水阀门4连通,如此,便能实现回水阀门4与第二回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的连通;第七贯通孔307和第八贯通孔308优选开设在同一个盖板33上,以便于回水阀门4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使盖板33的板面具备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直接注塑出带有槽且槽底带有孔的盖板33,或在无槽的盖板33上用机器开槽;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对开槽的两个盖板33的拼接,可增强两个盖板33连接处承受水压的能力,适于应用于水压较高的环境。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导流结构包括层叠设置且密封固定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的内板面和第二盖板的内板面相互贴合;在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上均加工出第一进水槽331、第二进水槽332、第三进水槽333、第一回水槽334、第二回水槽335和第三回水槽336,然后将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相对,并盖合在一起,此时,第一进水槽331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槽332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第二进水通道,第三进水槽333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第三进水通道,第一回水槽334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第一回水通道,第二回水槽335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第二回水通道,第三回水槽336与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第三回水通道。
在第一进水槽331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一进水槽331相对的部分开设第一贯通孔301,并在第二进水槽332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二进水槽332相对的部分开设第二贯通孔302,将进水泵1的进水口与第一贯通孔301连通,出水口与第二贯通孔302连通,如此,便能实现进水泵1与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优选的,第一贯通孔301和第二贯通孔302均开设在第一盖板上,或,第一贯通孔301和第二贯通孔302均开设在第二盖板上,以便于进水泵1的安装。
在第二进水槽332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二进水槽332相对的部分开设第三贯通孔303,并在第三进水槽333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三进水槽333相对的部分开设第四贯通孔304,将第三贯通孔303与第四贯通孔304通过进水阀门5连通,如此,便能实现进水阀门5与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三进水通道的连通。优选的,第三贯通孔303和第四贯通孔304均开设在第一盖板上,或,第三贯通孔303和第四贯通孔304均开设在第二盖板上,以便于进水阀门5的安装。
在第一回水槽334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一回水槽334相对的部分开设第五贯通孔305,并在第二回水槽335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二回水槽335相对的部分开设第六贯通孔306,将回水泵2的进水口与第五贯通孔305连通,出水口与第六贯通孔306连通,如此,便能实现回水泵2与第一回水通道和第二回水通道的连通。优选的,第五贯通孔305和第六贯通孔306均开设在第一盖板上,或,第五贯通孔305和第六贯通孔306均开设在第二盖板上,以便于回水泵2的安装。
在第二回水槽335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二回水槽335相对的部分开设第七贯通孔307,并在第三回水槽336的槽底或第二盖板的内板面与第三回水槽336相对的部分开设第八贯通孔308,将第七贯通孔307与第八贯通孔308通过回水阀门4连通,如此,便能实现回水阀门4与第二回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的连通。优选的,第七贯通孔307和第八贯通孔308均开设在第一盖板上,或,第七贯通孔307和第八贯通孔308均开设在第二盖板上,以便于回水阀门4的安装。
作为又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3-图5,导流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34,在该主体34上设有第一盲孔341、第二盲孔342、第三盲孔343、第一柱孔344和第二柱孔345,为了能够在一体成型的主体34上加工出上述孔,每个孔均必须具有一端处于主体34的表面上。
第一盲孔341的开口端处于主体34的表面上,可作为上述第一接口31;第一柱孔344的一端与第一盲孔341连通,另一端位于主体34的表面上,此端可安装第一密封堵头35,以利用第一密封堵头35堵住第一柱孔344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防止第一柱孔344内的水由第一柱孔344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漏出;第二盲孔342的开口端处于主体34的表面上,此端可安装第二密封堵头36,以利用第二密封堵头36堵住第二盲孔342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防止第二盲孔342内的水由第二盲孔342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漏出;第三盲孔343的开口端处于主体34的表面,可作为上述第二接口32。
在第一柱孔344的侧壁上开设第一贯通孔301,在第二盲孔342的侧壁上开设第二贯通孔302,将进水泵1的进水口与第一贯通孔301连通,出水口与第二贯通孔302连通;第一贯通孔301和第二贯通孔302优选开设在主体34的同侧,以便于进水泵1的安装。
在第二盲孔342的侧壁上开设第三贯通孔303,在第三盲孔343的侧壁上开设第四贯通孔304,将第三贯通孔303与第四贯通孔304通过进水阀门5连通;第三贯通孔303和第四贯通孔304优选开设在主体34的同侧,以便于进水阀门5的安装。
在进水泵1的吸力作用下,水箱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接口31进入第一盲孔341,进入第一盲孔341内的水能够沿第一盲孔341流入第一柱孔344,进入第一柱孔344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贯通孔301、进水泵1和第二贯通孔302流入第二盲孔342,进入第二盲孔342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三贯通孔303、进水阀门5、第四贯通孔304流入第三盲孔343,进入第三盲孔343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二接口32流入管路系统中,完成水的补给。
在第三盲孔343的侧壁上开设第五贯通孔305,在第二柱孔345的侧壁上开设第六贯通孔306,回水泵2的进水口与第五贯通孔305连通,出水口与第六贯通孔306连通;第五贯通孔305和第六贯通孔306优选开设在主体34的同侧,以便于回水泵2的安装。
第二柱孔345可设置为盲孔,也可设置为通孔。
参见图3和图4,当第二柱孔345为盲孔时,第二柱孔345的开口端位于主体34表面,此端可安装第三密封堵头37,以利用第三密封堵头37堵住第二柱孔345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防止第二柱孔345内的水由第二柱孔345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漏出;在第二柱孔345的侧壁上开设第七贯通孔307,并在第一盲孔341的侧壁上开设第八贯通孔308,将第七贯通孔307与第八贯通孔308通过回水阀门4连通;第七贯通孔307与第八贯通孔308优选开设在主体34的同侧,以便于回水阀门4的安装。
参见图3和图5,当第二柱孔345为通孔时,可在主体34上增设第四盲孔346,将第二柱孔345的一端与第四盲孔346连通,另一端位于主体34的表面,第二柱孔345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安装第三密封堵头37,以利用第三密封堵头37堵住第二柱孔345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防止第二柱孔345内的水由第二柱孔345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漏出;在第四盲孔346的开口端安装第四密封堵头38,以利用第四密封堵头38堵住第四盲孔346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防止第四盲孔346内的水由第四盲孔346位于主体34表面的一端漏出;在第二柱孔345与第四盲孔346相交处的侧壁上开设第七贯通孔307,并在第一盲孔341的侧壁上开设第八贯通孔308,将第七贯通孔307与第八贯通孔308通过回水阀门4连通;第七贯通孔307与第八贯通孔308优选开设在主体34的同侧,以便于回水阀门4的安装。
在回水泵2的吸力下,管路系统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二接口32流入第三盲孔343,进入第三盲孔343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五贯通孔305、回水泵2和第六贯通孔306流入第二柱孔345,进入第二柱孔345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七贯通孔307、回水阀门4和第八贯通孔308流入第一盲孔341,进入第一盲孔341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接口31流入水箱中,完成回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导流结构中设置一体成型的主体34,并在该主体34上成型出若干导流孔(包括第一盲孔341、第二盲孔342、第三盲孔343、第一柱孔344和第二柱孔345),导流孔均存在一端位于主体34表面,以满足加工需求,此种导流结构无需焊接,只需利用密封堵头堵住导流孔位于主体34表面的端部,便可满足密封要求,装配更简便,适用于水压较小的环境。
可将进水泵1设置为直流水泵,直流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距离较近,可缩小导流结构的占用空间。
可将回水泵2设置为直流水泵,缩小导流结构的占用空间。
可将进水泵1和回水泵2均设置为直流水泵,以进一步缩小导流结构的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其包括上述双向导通水泵模组。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具备上述双向导通模组的所有优点,可缓解杂质堵塞管路的问题,对水箱和管路系统的结构损坏小,且装配效率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其克服了传统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可缓解杂质堵塞管路的问题,对水箱和管路系统的结构损坏小,且装配效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