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气垫鞋底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6:01:57|339|起点商标网
一种气垫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垫鞋。



背景技术:

气垫因其良好的缓震效果常被用于制作鞋底,用气垫制作的鞋底不但具有较佳的缓震效果还具有独特的外观。但是现有的气垫鞋底由于气垫的变形空间主要集中在靠近轮廓边缘处,且第一气垫仅具有外轮廓,导致气垫的轮廓边缘容易变形,而气垫的中部由于受到中底和大底的限制更多变形空间更小,气垫的中部不易变形,进而使得气垫鞋底的具有的缓震性能不均,影响穿着舒适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气垫鞋底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垫鞋底,该气垫鞋底具有分布均匀的缓震性能,且该气垫鞋底于气垫处能够360°的全角度缓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垫鞋底,包括中底、大底和设于所述中底和大底间的第一气垫,所述第一气垫包括环形的第一底部、环形的第一顶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顶部间的第一中部,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所述大底,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所述中底,所述第一中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底部的环形外圈和所述第一顶部的环形外圈,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底部的环形内圈和所述第一顶部的环形内圈。

进一步地,所述中底和大底间还设有第二气垫,所述第二气垫包括呈“8”字形的第二底部、呈“8”字形的第二顶部及连接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二顶部间的第二中部,所述第二底部连接所述大底,所述第二顶部连接所述中底,所述第二中部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底部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顶部的外轮廓,所述第四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底部的内轮廓和所述第二顶部的内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中底对应脚后跟处设置所述第一气垫,所述中底对应足弓和脚掌处设置所述第二气垫。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气垫/所述第二气垫间形成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呈环状结构,所述中底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环形中部延伸有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垫和/或所述第二气垫的外侧周沿和/或内侧周沿突出于所述中底的内侧和/或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垫和/或所述第二气垫设于所述中底对应人体的脚掌和/或脚跟和/或足弓处,且各所述第一气垫和/或所述第二气垫的大小和厚度相同,或各所述第一气垫和/或所述第二气垫的大小和厚度不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垫鞋底采用第一气垫制作鞋底,第一气垫具有外轮廓和内轮廓,第一侧壁为外轮廓,第二侧壁为内轮廓,且第一侧壁旁具有供第一侧壁形变后延伸的变形空间,使得第一侧壁容易变形;第二侧壁旁也具有供第二侧壁形变后延伸的变形空间,使得第二侧壁也容易变形;则第一气垫靠近内轮廓和外轮廓处的缓震能力基本相同,使得第一气垫的整体都易变形,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垫鞋底具有分布均匀的缓震性能。相比于“u”形结构气垫的仅能起到部分角度缓震,本实用新型的气垫鞋底于第一气垫处能够360°的全角度缓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垫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气垫的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中底1凸块11

大底2

第一气垫3第一底部31

第一环形外圈311第一环形内圈312

第一顶部32第二环形外圈321

第二环形内圈322第一中部33

第一侧壁331第二侧壁332

第二气垫4第二底部41

第二顶部42第二中部43

第三侧壁431第四侧壁432

外沿44内沿45

间隙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垫鞋底,如图1至4所示,为了方便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说明书以鞋底正常放置在地面时来描述中底1、大底2和第一气垫3第二气垫4的上下方向(即高度方向),以中底1对应脚背外侧的方向为中底1外侧,以中底1对应脚背内侧的方向为中底1内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垫鞋底包括中底1、大底2和设于中底1和大底2间的第一气垫3,第一气垫3包括环形的第一底部31、环形的第一顶部32及连接第一底部31和第一顶部32间的第一中部33,第一底部31连接大底2,第一顶部32连接中底1。即第一气垫3复合在中底1的下表面和大底2的上表面间。

第一底部31具有第一环形外圈311和第一环形内圈312,第一顶部32也同样具有第二环形外圈321和第二环形内圈322,第一中部33包括第一侧壁331和第二侧壁332,第一侧壁331连接第一环形外圈311和第二环形外圈321,第二侧壁332连接第一环形内圈312和第二环形内圈322。第一侧壁331和第二侧壁332为平滑过渡的曲面结构,使得第一侧壁331和第二侧壁332更易形变。

第一底部31、第一顶部32和第一中部33围成环形的密闭腔室,且第一顶部32或第一中部33处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为常规气垫上的充气口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垫鞋底主要针对气垫的结构进行改进,且第一气垫3采用常规的充气方法和封闭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垫鞋底采用第一气垫3制作鞋底,第一气垫3具有外轮廓和内轮廓,第一侧壁331为外轮廓,第二侧壁332为内轮廓,且第一侧壁331旁具有供第一侧壁331形变后延伸的变形空间,使得第一侧壁331容易变形;第二侧壁332旁也具有供第二侧壁332形变后延伸的变形空间,使得第二侧壁332也容易变形;则第一气垫3靠近内轮廓和外轮廓处的缓震能力基本相同,使得第一气垫3的整体都易变形,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垫鞋底的具有分布均匀的缓震性能。相比于“u”形结构气垫的仅能起到部分角度缓震,由于第一气垫3整体呈环形结构,当第一气垫3受到压力时,第一气垫3能够从360°(即各个方向)释放压力,则本实用新型的气垫鞋底于第一气垫3处能够360°的全角度缓震。

中底1和大底2间还设有第二气垫4,第二气垫4包括呈“8”字形的第二底部41、呈“8”字形的第二顶部42及连接第二底部41和第二顶部42间的第二中部43,第二底部41和第二顶部42的均由两个环形结构组成,各组这两个环形结构的外圈为第二底部41或第二顶部42的外沿44,这两个环形结构的内圈为第二底部41或第二顶部42的内沿45。

第二底部41连接大底2,第二顶部42连接中底1,即第二气垫4复合在中底1的下表面和大底2的上表面间。

第二中部43包括第三侧壁431和第四侧壁432,第三侧壁431连接第二底部41的外沿44和第二顶部42的外沿44,第四侧壁432连接第二底部41的内沿45和第二顶部42的内沿45。第三侧壁431和第四侧壁432为平滑过渡的曲面结构,使得第三侧壁431和第四侧壁432更易形变。

第二底部41、第二顶部42和第二顶部42围成“8”字形的密闭腔室,且第二顶部42或第二顶部42处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为常规的气垫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垫鞋底主要针对气垫的结构进行改进,且第二气垫4采用常规的充气方法和封闭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8”字形的的第二气垫4不仅能够增大的缓震的面,还具有独特的结构,形成视觉冲击。

中底1对应脚后跟处设置一个第一气垫3,中底1对应足弓和脚掌处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气垫4。且第一气垫3与第二气垫4间、第二气垫4与第二气垫4间均形成有间隙5。由于间隙5内具有形变空间,中底1于间隙5处更容易弯折。

第二侧壁332和第四侧壁432均呈环状结构,中底1于第二侧壁332和第四侧壁432的环形中部延伸有凸块11,且凸块11与第二侧壁332贴合。

凸块11沿高度方向的长度不超过第二侧壁332或第四侧壁432的沿高度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保证第一气垫3和/或第二气垫4具有合理的的变形空间。

第一气垫3和/或第二气垫4的外侧周沿和/或内侧周沿突出于中底1的内侧和/或外侧。能够增大第一气垫3和/或第二气垫4的支撑面积。

第一气垫3和/或第二气垫4设于中底2对应人体的脚掌和/或脚跟和/或足弓处,且各第一气垫3和/或第二气垫4的截面大小和厚度相同。当然了也可以根据各第一气垫3和/或第二气垫4所设置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截面大小和厚度。以适用鞋底不同位置的需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内圈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