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的减温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的减温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方地区采暖季电需求低而热负荷需求大,加之风能太阳能电力高速发展,要求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进一步进行热电解耦技术改造,在降低电负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供热能力。削弱当前供热机组电、热强耦合关系的本质在于提升机组中低负荷供热能力。主要技术路线中,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技术将部分锅炉新蒸汽经高压旁路减温减压至冷再母管,与高压缸排汽汇合后再进入锅炉再热器升温后,一部分热再蒸汽经低压旁路减温减压后汇入采暖蒸汽母管,直接旁路部分高压缸和中压缸做功,解耦能力强。
现有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系统的减温水配置方案均参考锅炉主蒸汽减温水系统,直接从锅炉给水泵出口取水,分别作为高压旁路主蒸汽减温水和低压旁路热再抽汽减温水,并未细挖减温水源对机组整体经济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系统的减温水配置方案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的减温水系统,该系统可提升减温效果,并一定程度提高整体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应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的减温水系统,包括:
锅炉,所述锅炉过热器出口的新蒸汽一部分进入高压缸做功,一部分进入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
高压缸,所述高压缸的排汽与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出口蒸汽汇合后进入锅炉再热器再次吸热,再热器出口蒸汽一部分进入中压缸做功,另一部分经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进入热网加热器的热侧;
中压缸,所述中压缸的排汽分为三路,一路进入除氧器,一路进入热网加热器的热侧,其余进入低压缸继续做功;
低压缸,所述低压缸的排汽进入凝汽器,凝汽器的凝结水进入除氧器;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以及发电机同轴连接;
热网加热器,所述热网加热器的疏水侧出口与除氧器的入口相连;
除氧器,所述除氧器的除氧水进入高压加热器组,高压加热器组的减温水一部分进入锅炉,另一部分进入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高压加热器组与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组。
所述热网加热器的疏水侧出口通过热网疏水泵与除氧器相连。
所述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包括两个阀门,以及设置于两阀门之间的第一减温器和第二减温器;第一减温器的减温水入口通过第二阀门组与高压加热器组的减温水出口相连通;第二减温器的减温水入口通过阀门组连接至热网疏水泵出口的管路上。
中压缸与锅炉再热器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组,通过第三阀门组调节高压缸的排汽压力。
所述凝汽器通过凝结水泵与除氧器相连。
所述除氧器通过给水泵与高压加热器组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于高压旁路系统配置最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相比于给水泵出口方案,提高了回热循环的效率,从而使机组热耗降低;于低压旁路系统配置两级减温水系统,第一级水源取自最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第二级水源取自热网疏水泵出口,提升了整体减温效果和管道运行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力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锅炉;2-高压缸;3-中压缸;4-低压缸;5-发电机;6-凝汽器;7-凝结水泵;8-除氧器;9-给水泵;10-高压加热器组;11-热网加热器;12-热网疏水泵;13-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4-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15-第一级减温器;16-第二级减温器;17-第一阀门组;18-第二阀门组;19-第三阀门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的减温水系统,包括:锅炉1、高压缸2、中压缸3、低压缸4、热网加热器11以及除氧器8。
锅炉1过热器出口的新蒸汽一部分进入高压缸2做功,一部分进入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3;高压缸2的排汽与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3出口蒸汽汇合后进入锅炉1再热器再次吸热,再热器出口蒸汽一部分进入中压缸3做功,另一部分经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14进入热网加热器11的热侧,;中压缸3的排汽分为三路,一路进入除氧器8,一路进入进入热网加热器11的热侧,其余进入低压缸4继续做功;低压缸4的排汽进入凝汽器6,凝汽器6的凝结水进入除氧器8;高压缸2、中压缸3、低压缸4以及发电机5同轴连接;热网加热器11的疏水侧出口与除氧器8的入口相连;除氧器8的除氧水进入高压加热器组10,高压加热器组10的减温水一部分进入锅炉1,另一部分进入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3。
高压加热器组10与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组17。热网加热器11的疏水侧出口通过热网疏水泵12与除氧器8相连。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14包括两个阀门,以及设置于两阀门之间的第一减温器15和第二减温器16;第一减温器15的减温水入口通过第二阀门组18与高压加热器组10的减温水出口相连通;第二减温器16的减温水入口通过阀门组连接至热网疏水泵12出口的管路上。中压缸3与锅炉1再热器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组19,通过第三阀门组19调节高压缸2的排汽压力。凝汽器6通过凝结水泵7与除氧器8相连。除氧器8通过给水泵9与高压加热器组10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电网要求热电联产机组低发电负荷的同时热力公司要求接带高热负荷时,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系统投入运行,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3、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14开启,锅炉1出口新蒸汽,部分进入高压缸2做功,其余部分经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13后与高压缸2排汽汇合后进入锅炉1再热器再次吸热,以保护锅炉再热器壁温度处于安全范围内,再热器出口蒸汽一部分进入中压缸3做功,其余经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阀门组14减温减压后进入机组采暖供热母管。为提升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系统热电解耦效果,中压缸进汽调门19参与调节以控制高压缸2排汽压力。本实用新型中,高压旁路减温减压阀门组的减温水取自高加系统最末级高压加热器10出口,减温水温度为锅炉入水温度,与给水泵出口减温水方案相比,流经高压加热器的给水流量增加,一定程度增加了1~3段抽汽,可以提高回热循环的效率,从而使机组热耗降低。热再抽汽至采暖供热母管的管路系统中,由于热再蒸汽减压后比容迅速增大,为提升雾化减温效果,避免蒸汽中带水引起水击造成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设置两级减温装置,热再蒸汽减压后先进入第一级减温器15,减温水取自最末级高压加热器10出口,再经过第二级减温器16,减温水取自热网疏水泵12出口,提升减温效果和管道运行安全可靠性。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