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炉技术领域,具体为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是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显热或(和)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的锅炉,或在燃油(或燃气)的联合循环机组中,利用从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热量的锅炉。
现有的有机热载体余热炉使用过程中,无法充分对形成的热量进行利用,一方面导致蒸汽形成速率低,另一方面热气利用率低,同时现有的有机热载体余热炉无法直观了解其内部流体液位情况,容易发生零件干烧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有机热载体余热炉使用过程中,无法充分对形成的热量进行利用,一方面导致蒸汽形成速率低,另一方面热气利用率低,同时现有的有机热载体余热炉无法直观了解其内部流体液位情况,容易发生零件干烧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燃烧机,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隔板,所述主体内部位于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有高温腔,且主体内部位于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加热仓,所述分隔板的顶端设置有燃烧管,且燃烧管位于燃烧机的正下方,所述加热仓内部位于燃烧管的外侧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延伸至高温腔内部,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且出气口延伸至主体的外侧,所述主体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液位仓,所述液位仓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杆,所述液位杆的底端设置有橡胶球,且橡胶球的顶端延伸至主体外侧并设置有固定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蒸汽管,且蒸汽管的外侧设置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烧机通过螺栓与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机与外部气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呈中空结构,且换热管位于燃烧管外侧呈螺旋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隔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且分隔板与燃烧管为焊接,所述分隔板与主体内壁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位杆的外侧设置有刻度尺,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烧管与换热管采用的材料均为铜,所述燃烧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通过设置的分隔板、燃烧管、换热管,由分隔板将主体内部的空间进行分隔,使用时,流体由进水口进入加热仓内部,而后燃烧机对燃烧管内部进行加热,燃烧管受热后与加热仓内部的流体进行换热过程,使其形成蒸汽,并且,燃烧管内部受热的空气将由进气口进入换热管内部,使换热管同步与流体进行换热,提高其蒸发的速率,同时根据换热管呈螺旋结构,以此增加与流体接触的面积,提高热空气的利用率。
2、该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通过设置的液位仓、液位杆和橡胶球,根据橡胶球呈橡胶材质以及其在流体中上浮这一特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了解装置内部的水位情况,有效避免燃烧管与换热管部分位置处于干烧的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燃烧机;3、分隔板;4、高温腔;5、加热仓;6、通孔;7、燃烧管;8、换热管;9、进气口;10、出气口;11、液位仓;12、液位杆;13、橡胶球;14、固定块;15、进水口;16、蒸汽管;1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燃烧机2,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隔板3,主体1内部位于分隔板3的下方设置有高温腔4,且主体1内部位于分隔板3的上方设置有加热仓5,分隔板3的顶端设置有燃烧管7,且燃烧管7位于燃烧机2的正下方,加热仓5内部位于燃烧管7的外侧设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9,且进气口9延伸至高温腔4内部,换热管8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10,且出气口10延伸至主体1的外侧,主体1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液位仓11,液位仓11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杆12,液位杆12的底端设置有橡胶球13,且橡胶球13的顶端延伸至主体1外侧并设置有固定块14;通过设置的液位仓11、液位杆12和橡胶球13,根据橡胶球13呈橡胶材质以及其在流体中上浮这一特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了解装置内部的水位情况,有效避免燃烧管7与换热管8部分位置处于干烧的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主体1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5,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蒸汽管16,且蒸汽管16的外侧设置有阀门,燃烧机2通过螺栓与主体1可拆卸连接,燃烧机2与外部气管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燃烧机2,为装置提供热能。
请参阅图1和图4,换热管8呈中空结构,且换热管8位于燃烧管7外侧呈螺旋状结构,分隔板3的内部设置有通孔6,且分隔板3与燃烧管7为焊接,分隔板3与主体1内壁焊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燃烧管7,燃烧机2对燃烧管7内部进行加热,燃烧管7受热后与加热仓5内部的流体进行换热过程,使其形成蒸汽。
请参阅图1和图3,液位杆12的外侧设置有刻度尺,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7,燃烧管7与换热管8采用的材料均为铜,燃烧机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液位杆12,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了解装置内部的水位情况,有效避免燃烧管7与换热管8部分位置处于干烧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由分隔板3将主体1内部的空间进行分隔,使用时,流体由进水口15进入加热仓5内部,而后燃烧机2对燃烧管7内部进行加热,燃烧管7受热后与加热仓5内部的流体进行换热过程,使其形成蒸汽,并且,燃烧管7内部受热的空气将由进气口9进入换热管8内部,使换热管8同步与流体进行换热,提高其蒸发的速率,同时根据换热管8呈螺旋结构,以此增加与流体接触的面积,提高热空气的利用率,根据橡胶球13呈橡胶材质以及其在流体中上浮这一特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了解装置内部的水位情况,有效避免燃烧管7与换热管8部分位置处于干烧的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