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6:01:03|282|起点商标网
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护具领域,涉及一种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



背景技术:

在驾驶摩托车的过程中,骑行者会选择换上专门的骑行服,以防风或者减小阻力等,但在骑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摩托车侧滑或者撞击导致骑行者人车分离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对原本的骑行服加以改进,在骑行服内设置了气囊背心,当事故发生时,气囊背心能够充气并围绕在身体核心部位,对骑行者的身体进行保护,但是气囊背心尺寸只能微调,并不足以与骑行者的身体完全贴合,可能会在落地的过程中发生气囊背心滑动的情况,增加颈部或躯干额外损伤的可能,安全系数仍然不尽人意。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囊式骑行防护服[申请号:201520862159.4],包括气囊背心、压缩气体钢瓶、阀门、拉绳、连接索和球形栓组成;球形栓、拉绳、和连接索依次相连;使用时连接索钩挂于骑行物上。气囊背心由管状的塑料薄膜空腔体互联互通构成并在未充气时呈扁平折叠状。正常骑行时骑行防护服对骑行者的运动无限制;发生摔落事故时骑行者脱离正常骑行位置,在连接索上产生拉力,连接索将此拉力传导至拉绳,拉绳拽出球形栓,启动阀门撞击压缩气体钢瓶,快速释放压缩气体至气囊背心的管状空腔体,气囊弹开,在人体胸背部、胯部、尾椎和颈部形成气垫,在跌落时对人体关键部位提供保护。然而,该骑行服在气囊背心膨胀的过程中,仍然可能发生滑动,对骑行者颈部或躯干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包括外置骑行服和气囊背心,气囊背心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的气囊背心连接在外置骑行服的夹层内,气囊背心上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延伸出外置骑行服,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颈部连接件与上肢连接件,颈部连接件能与骑行头盔的束带形成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的颈部连接件外套设有与气囊背心连通的充气保护层。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上肢连接件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气囊背心上的连接带,每个连接带的一端穿入气囊背心内,且所述的连接带远离气囊背心的一端延伸出气囊背心,所述的两个连接带远离气囊背心的一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气囊背心上固定连接有颈部防护套,所述的颈部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气囊背心的内部,颈部连接件贯穿颈部防护套,所述的颈部防护套呈带状,且所述的颈部防护套能首尾相连形成环状。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颈部防护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所述的调节带的外侧设有魔术贴,颈部防护套远离调节带的末端与魔术贴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所述的颈部防护套与充气保护层相互连通,充气保护层沿竖直方向延伸出颈部防护套,且所述的充气保护层厚度小于颈部防护套。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颈部防护套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分层防护套,每个分层防护套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的长度小于分层防护套的宽度。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颈部防护套位于外置骑行服外,所述的若干个分层防护套之间相互连通,且每个分层防护套呈圆环状。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每个分层防护套上的支撑条等间隔分布,且所述的支撑条沿分层防护套的中线呈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所述的气囊背心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延伸防护部,延伸防护部与气囊背心相互连通,延伸防护部位于气囊背心远离颈部防护套一侧。

在上述的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中,气囊背心上可拆卸连接有充气瓶,所述的充气瓶位于外置骑行服外,所述的气囊背心的内部向外延伸出松紧带,松紧带位于气囊背心远离延伸防护部的一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颈部连接件与上肢连接件的固定,使气囊背心与骑行者贴合程度得到提高,在骑行者人车分离且落地的过程中,气囊背心紧密贴合在骑行者身上,防止气囊背心发生滑动以至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充气保护层对颈部至后脑勺都进行额外的防护,充分提高对骑行者的保护程度。

2、颈部防护套围绕在骑行者颈部,防止骑行发生意外事故时对颈部造成伤害,颈部连接件贯穿颈部防护套,且所述的颈部连接件能与骑行头盔相互连接,保证气囊背心不发生滑动的基础上,骑行者的颈部防护套也不发生过大的滑动,充分保护颈部。

3、延伸防护部对骑行者腰部以下的位置进行防护,且松紧带位于延伸防护部的前侧,能通过调整松紧带至合适的长度使延伸防护部贴合骑行者,在当延伸防护部进行膨胀时延伸防护部仍能与骑行者的身体保持相对紧密,从而保护骑行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置骑行服1、气囊背心2、连接组件3、颈部连接件4、上肢连接件5、充气保护层6、连接带7、颈部防护套8、调节带9、分层防护套10、支撑条11、延伸防护部12、松紧带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方位固定式防脱落充气骑行服,包括外置骑行服1和气囊背心2,气囊背心2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的气囊背心2连接在外置骑行服1的夹层内,气囊背心2上设有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延伸出外置骑行服1,所述的连接组件3包括颈部连接件4与上肢连接件5,颈部连接件4能与骑行头盔的束带形成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的颈部连接件4外套设有与气囊背心2连通的充气保护层6。

在驾驶摩托车的过程中,骑行者会选择换上专门的骑行服,在骑行服内设置了气囊背心,当事故发生时,气囊背心能够充气并围绕在身体核心部位,对骑行者的身体进行保护,但是气囊背心尺寸只能微调,并不足以与骑行者的身体完全贴合,可能会在落地的过程中发生气囊背心滑动的情况,增加颈部或躯干额外损伤的可能,安全系数仍然不尽人意,因此本装置中在原有的充气骑行服的基础上增加了颈部连接件4与上肢连接件5,通过多个部位的固定,使气囊背心2与骑行者贴合程度得到提高,在骑行者人车分离且落地的过程中,气囊背心2紧密贴合在骑行者身上,防止气囊背心2发生滑动以至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充气保护层6对颈部至后脑勺都进行额外的防护,充分提高对骑行者的保护程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肢连接件5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气囊背心2上的连接带7,每个连接带7的一端穿入气囊背心2内,且所述的连接带7远离气囊背心2的一端延伸出气囊背心2,所述的两个连接带7远离气囊背心2的一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上肢连接件5用于气囊背心2与骑行者身体之间的稳固,两个连接带7之间相互连接,在穿戴时将连接带7连接后环绕在骑行者的胸腹之间并调整连接带7的松紧,使两个连接带7所围成的环形圈略松,围绕在骑行者的身体上,当气囊背心2充气膨胀时,连接带7所形成的环形圈与骑行者紧密贴合,防止气囊背心2相对骑行者发生滑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背心2上固定连接有颈部防护套8,所述的颈部连接件4的一端连接在气囊背心2的内部,颈部连接件4贯穿颈部防护套8,所述的颈部防护套8呈带状,且所述的颈部防护套8能首尾相连形成环状。

颈部防护套8围绕在骑行者颈部,防止骑行发生意外事故时对颈部造成伤害,颈部连接件4贯穿颈部防护套8,且所述的颈部连接件4能与骑行头盔相互连接,保证气囊背心2不发生滑动的基础上,骑行者的颈部防护套8也不发生过大的滑动,充分保护颈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颈部防护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9,所述的调节带9的外侧设有魔术贴,颈部防护套8远离调节带9的末端与魔术贴形成可拆卸连接。

调节带9上的魔术贴能够调节颈部防护套8的尺寸,在气囊未激发时,使颈部防护套8围在骑行者颈部,且留出足够的空间,当气囊激发后,颈部防护套8充分膨胀,颈部防护套8与骑行者颈部相互贴合,从而保护颈部防受弯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颈部防护套8与充气保护层6相互连通,充气保护层6沿竖直方向延伸出颈部防护套8,且所述的充气保护层6厚度小于颈部防护套8。

充气保护层6延伸出颈部防护套8,且充气保护层6小于颈部防护套8的厚度,能使的充气保护层6可以轻易进入骑行头盔内部,固定在骑行头盔与骑行者的头部之间,保护后脑勺不受骑行头盔的撞击。

在本实施例中,颈部防护套8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分层防护套10,每个分层防护套10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条11,所述的支撑条11的长度小于分层防护套10的宽度。

支撑条11长度小于分层防护套10的宽度,当分层防护套10充气后,膨胀不受支撑条11限制,使每个分层防护套10都能膨胀充分,颈部防护套8防止在膨胀过程中充其量不足或者发生破裂的现象。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颈部防护套8位于外置骑行服1外,所述的若干个分层防护套10之间相互连通,且每个分层防护套10呈圆环状。

若干个分层防护套10相互连通,在挤压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骑行者头部与颈部挤压时因颈部防护套8硬度过大造成额外的反作用力,对颈部造成伤害。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层防护套10上的支撑条11等间隔分布,且所述的支撑条11沿分层防护套10的中线呈对称设置。

支撑条11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材质,例如软性塑料片,对分层防护套10起到支撑作用,在骑行者头部与地面发生撞击时,分层防护套10不易发生变形,颈部防护套8能对颈部起保护作用,防止颈部发生弯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囊背心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延伸防护部12,延伸防护部12与气囊背心2相互连通,延伸防护部12位于气囊背心2远离颈部防护套8一侧。

延伸防护部12与气囊背心2相互连通,在气囊背心2上的充气结构启动时,在较短的时间里,各个连通部位均充入足量的气体发生膨胀,在骑行者落地之前完成充气操作,落地时对骑行者多处核心部位进行防护,且延伸防护部12与传统气囊背心相比,对骑行者的保护面积更大,能减少身体因撞击导致的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背心2上可拆卸连接有充气瓶,所述的充气瓶位于外置骑行服1外,所述的气囊背心2的内部向外延伸出松紧带13,松紧带13位于气囊背心2远离延伸防护部12的一侧。

本技术领域人员应当知晓,用于摩托车骑行者的充气式气囊背心的充气结构是现有技术,例如杜汉duhan摩托车气囊机械式触发骑行服防摔服,在发生事故时能对骑行者的多处部位进行防护,而本装置中的气囊背心2上设有延伸防护部12,能对骑行者腰部以下的位置进行防护,例如对骑行者的尾椎骨起到保护作用,且松紧带13位于延伸防护部12的前侧,松紧带13上可以采用皮筋、魔术贴或者塑料插扣等,在穿戴骑行服时,调整松紧带13至合适的长度,当延伸防护部12进行膨胀时,延伸防护部12仍能与骑行者的身体保持相对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驾驶摩托车前,骑行者将各个防护用具穿戴完成,将颈部连接件4与骑行头盔相互连接且调整松紧度,并将充气保护层6放置在骑行头盔内部调整角度,依次将连接带7和松紧带13调整松紧度,使气囊背心2贴合身体,在人车分离过程中,连接气囊背心2的充气瓶被激发,快速向气囊背心2内充气,且与气囊背心2连通的充气保护层6、颈部防护套8与延伸防护部12均完成充气操作,且均紧密贴合骑行者身躯,当骑行者落地之后,地面与气囊背心2发生撞击,气囊背心2充分保护骑行者身躯的核心部位,延伸防护部12对骑行者后背腰部以下进行保护,若此时骑行者头部与底面发生撞击时,通过颈部防护套8对颈部充分防护等,防止颈部发生弯折,造成额外的损伤。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外置骑行服1、气囊背心2、连接组件3、颈部连接件4、上肢连接件5、充气保护层6、连接带7、颈部防护套8、调节带9、分层防护套10、支撑条11、延伸防护部12、松紧带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骑行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