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02-24 01:02:41|311|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利用注塑模具加工工件时,工件与模具的成型部分接触,注塑成型后需要将工件与模具分离。例如,在加工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时,采用注塑模具成型后,需要将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与模具分离,从而取出加工完成的产品。
[0003]
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加工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的注塑模具存在如下缺点:
[0004]
工件与模具的分离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其能够提高工件与模具分离的便捷性。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模机构,用于工件的脱模,工件具有内壁以及均凸设于内壁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壁和第二壁,脱模机构包括:
[0008]
斜顶块、直顶块以及顶升件,斜顶块和直顶块配合用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壁、内壁以及第二壁;斜顶块与直顶块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直顶块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顶升件与滑道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0009]
当开模时,斜顶块能够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且在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斜顶块能驱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并使顶升件顶升第一壁,以使工件与直顶块分离。
[001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远离第二壁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面,顶升件靠近第二壁的一侧设有第二驱动面,第一驱动面与第二驱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方向不垂直,从而在斜顶块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并与第二壁分离后,第二驱动面与第一驱动面抵持,以带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
[001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面以及第二驱动面均与第一方向不垂直。
[001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夹角为30
°-
40
°
。
[001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远离第二壁的一侧设有滑槽,顶升件与滑槽在第二方向上滑动配合。
[001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设于直顶块上,弹性复位件用于令顶升件产生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壁的运动趋势。
[001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升件的外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滑道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凸部,弹性复位件套设于顶升件外,且位于第一限位凸部和第二限位凸部之间。
[001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直顶块上还设有第三限位凸部,第一限位凸部位于第二限位凸部与第三限位凸部之间,第三限位凸部能够与第二限位凸部抵持,以防止顶升件在远
离第一壁时脱离滑道。
[0017]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推板、滑套以及导向斜杆,导向斜杆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滑套套设于导向斜杆外且用于与模架固定连接;导向斜杆与斜顶块连接,导向斜杆与推板在第二方向上滑动配合;推板用于带动导向斜杆沿第一方向运动,并在滑套的限位下,导向斜杆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从而使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
[0018]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
[0019]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脱模机构。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1]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模机构,在工件注塑完成后,开启模具,然后驱动斜顶块运动,使斜顶块远离工件的内壁且使斜顶块与工件的第二壁分离。当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未被斜顶块限制。同时,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斜顶块继续远离内壁,斜顶块与顶升件接触,且带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当顶升件与第一壁接触后,在顶升件的顶升下,工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直顶块运动,由于斜顶块已经与工件的第二壁分离,所以工件在顶升件的顶升下能够顺利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与直顶块分离,使工件与直顶块的接触位置松动,工件与直顶块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便于将工件从直顶块上取下,操作便捷可靠。
[002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脱模机构,能够提高加工好的工件例如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的脱模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
图1为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8]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0030]
图标:
[0031]
10-脚套;11-内壁;12-第一壁;13-第二壁;14-第一倒扣;15-第二倒扣;001-脱模机构;100-斜顶块;110-滑槽;111-第一驱动面;200-直顶块;210-滑道;211-第一孔段;212-第二孔段;213-第二限位凸部;220-连杆;300-顶升件;310-第一限位凸部;320-第一端;330-第二端;331-第二驱动面;400-推板;410-条形孔;500-滑套;600-导向斜杆;700-弹性复位件;800-压块;810-固定螺钉;900-侧抽芯滑块;910-斜导柱;920-耐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工件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模机构001,用于提高加工好的工件从模具上取下的便捷性。脱模机构001可以用于脱模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显然,脱模机构001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件的脱模。该脱模机构001结构简单合理,工作的脱模顺利且便捷,提高作业效率。
[0039]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以脱模的工件为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以下简称脚套10)为例进行说明,也即,脱模机构001依附于的注塑模具可以用于注塑脚套。该脚套具有内壁11以及均凸设于内壁11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壁12和第二壁13,在第一壁12靠近第二壁13的一侧设有第一倒扣14;在脚套的内壁11上还设有第二倒扣15,注塑完成后,第一倒扣14采用斜顶方式脱模,第二倒扣15采用侧抽芯滑块方式脱模。
[0040]
请参阅图2-图5,本实施例中,脱模机构001包括斜顶块100、直顶块200以及顶升件300,斜顶块100和直顶块200配合用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壁12、内壁11以及第二壁13;斜顶块100与直顶块200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直顶块20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210,顶升件300与滑道210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0041]
当开模时,斜顶块100能够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11,且在斜顶块100与第二壁13分离后,斜顶块100能驱动顶升件300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12,并使顶升件300沿第一方向顶升第一壁12,以使脚套10与直顶块200分离。
[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脱模机构001,在工件注塑完成后,开启模具,在模具开启过程中斜顶块100被驱动,使斜顶块100远离工件的内壁11且使斜顶块100与工件的第二壁13以及第二壁13上的第一倒扣14分离。当斜顶块100与第二壁13分离后,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未被斜顶块100限制。同时,在斜顶块100与第二壁13分离后,斜顶块100继续远离内壁11,斜顶块100能与顶升件300接触,且带动顶升件300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12,当顶升件300与第一壁12接触后,在顶升件300的顶升下,工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直顶块200,由于斜顶块100已经与工件的第二壁13分离,所以工件在顶升件300的顶升下能够顺利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使工件的第一壁12与直顶块200分离,以及使工件的内壁11与直顶块200接触的位置分离,以及工件与直顶块200的接触位置松动,工件与直顶块200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便于将工件从直顶块200上取下,脱模操作便捷可靠。
[0043]
请参阅图5,图中向右指向的箭头表示斜顶块100能够在开模后向右移动,从而移动设定距离后与顶升件300抵持并带动顶升件300运动,其中,设定距离是指斜顶块100与脚套的第一倒扣14脱离所需行程。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斜顶块100用于与直顶块200接触的一侧面上设有滑槽110,滑槽110沿第二方向延伸,滑槽110在其延伸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槽壁,在其延伸方向的另一侧延伸至斜顶块100的侧面上,也即滑槽110为一侧开口的通槽。滑槽110还具有与第一槽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滑槽110的槽底壁与第一方向垂直。
[0044]
进一步的,滑槽110的第一槽壁与槽底壁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换句话说,第一槽壁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且夹角的范围为30
°-
40
°
。例如,第一槽壁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30
°
、35
°
或者40
°
等。
[0045]
为了便于描述,第一槽壁也可以称之为第一驱动面111。
[0046]
请结合图2或者图3,可选的,脱模机构001还包括推板400、滑套500以及导向斜杆600,导向斜杆600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滑套500套设于导向斜杆600外且用于与模架固定连接;导向斜杆600与斜顶块100连接。推板40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孔410,导向斜杆600插入条形孔410中且与推板400在第二方向上滑动配合;推板400用于带动导向斜杆600沿第一方向运动,并在滑套500的限位下,导向斜杆600在条形孔410中相对于推板400滑动,以实现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11,从而带动斜顶块一起运动,使斜顶块100与第二壁13分离。
[0047]
需要说明的是,斜顶块100可以通过一根导向斜杆600驱动,还可以通过多根导向斜杆600驱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一一列举。
[0048]
此外,直顶块200与推板400通过连杆220连接。
[0049]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直顶块200上设置通孔,通孔即为滑道210。通孔可以是圆柱形孔,便于顶升件300的安装。
[0050]
可选的,滑道210包括第一孔段211和第二孔段212,第一孔段211与第二孔段212连通,第一孔段211和第二孔段212同轴,且第一孔段211的孔径小于第二孔段212的孔径,以在第一孔段211和第二孔段212的连接位置处形成环形的阶梯面,该环形的阶梯面为第二限位凸部213。第二孔段212靠近斜顶块100设置。
[0051]
请参阅图5,可选的,脱模机构001还包括压块800和固定螺钉810,压块800与直顶块200通过固定螺钉810连接,压块800用于盖设在第二孔段212的端口处,且压块800上设置
有供顶升件300伸出的通孔,压块800面向第二孔段212的端壁形成第三限位部。
[0052]
应当理解,压块800与直顶块20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0053]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顶升件300为杆状,顶升件300可以是圆柱形杆,便于插接在直顶块200的滑道210中,且顶升件300与滑道210为间隙配合,顶升件300便于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滑道210滑动。
[0054]
进一步的,顶升件300的外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部310,第一限位凸部310为环形结构,围绕顶升件300的轴线设置。
[0055]
进一步的,顶升件300具有用于与工件的第一壁12抵持的第一端320以及用于与斜顶块100抵持的第二端330,第二端330的端面至少部分为斜面,斜面也可以称之为第二驱动面331,第二驱动面331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该夹角为30
°-
40
°
。例如,第二驱动面331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30
°
、35
°
或者40
°
等。
[0056]
可选的,脱模机构001还包括弹性复位件700,弹性复位件700设于直顶块200上,弹性复位件700用于令顶升件300产生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壁12的运动趋势。
[0057]
进一步的,弹性复位件700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弹簧,弹性复位件700套设在顶升件300外,且被夹持在第一限位凸部310和第二限位凸部213之间,同时,第一限位凸部310位于第二限位凸部213和压块800上的第三限位凸部之间,第一限位凸部310在弹性复位件700的作用下抵持在第三限位凸部上,防止顶升件300从滑道210中脱出。
[0058]
本实施例提供的脱模机构001,先从顶升件300的第一端320将弹性复位件700套设在顶升件300外,然后将顶升件300的第一端320从第二孔段212穿入,并进入第一孔段211中。然后,使顶升件300的第二端330穿过压块800,再将压块800固定在直顶块200上,从而完成顶升件300、弹性复位件700和直顶块200的装配,装配完成后,顶升件300的第二段伸出压块800并与斜顶块100上的槽底壁抵持。且顶升件300被夹持在两个第二槽壁之间,顶升件300不仅被第一孔段211限位,同时还被滑槽110限位,顶升件300的位置准确可靠。工件注塑完成开模的过程中,斜顶块100沿第二方向远离工件的内壁11,第一驱动面111能够在斜顶块100脱离第一倒扣14时与第二驱动面331抵持,从而顺利带动顶升件300靠近工件的第一壁12,将工件顶离直顶块200。同时,由于弹性复位件700的作用,当顶升件300上升后,压缩弹性复位件700,顶升件300具有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趋势,当斜顶块100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复位后,顶升件300失去斜顶块100的抵持,从而在弹性复位件700的作用下复位,便于下次脱模。
[005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工件的毛刺,当顶升件300、弹性复位件700、直顶块200和斜顶块100装配完成且模具合模后,顶升件300的第一端320与直顶块200的端面平齐,使得滑道210内不会进入熔融料,减少工件毛刺。
[0060]
同时,为了避免多次开合模后,顶升件300上的第二驱动面331与滑槽110上的第一驱动面111错开,二者不能够相互抵持,可以将压块800上的通孔设置为非圆孔,顶升件300的位于第一限位凸部310和第二端330之间的杆段的横截面为非圆形,顶升件300插接在压块800的通孔后,二者在顶升件30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也即顶升件300不会相对于压块800转动,顶升件300上的第二驱动面331与滑槽110上的第一驱动面111位置更加准确。
[006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压块800,便于顶升件300与直顶块200的安装,且便于更换顶升件300。
[006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面111和第二驱动面331二者中的一个设置为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斜面即可,同样可以实现在第一驱动面111的抵持下,使顶升件300上升。
[0063]
请参阅图6,其中,向左指向的箭头表示侧抽芯滑块900在开模过程中的运动方向。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脱模机构001还包括侧抽芯滑块900和斜导柱910,斜导柱910与模板连接,且斜导柱910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侧抽芯滑块900与直顶块200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开模过程中,在斜导柱910的导向下,侧抽芯滑块900沿第二方向远离工件的内壁11。
[0064]
可选的,在侧抽芯滑块900与模板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耐磨块920,从而减少侧抽芯滑块900的磨损。
[0065]
换句话说,为了便于工件的脱模,通过设置侧抽芯滑块900和斜导柱910以使工件的第二倒扣15处顺利脱模。
[0066]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侧抽芯滑块900、直顶块200、斜顶块100共同配合用于成型工件的内壁11、第二壁13、第一壁12、第一倒扣14以及第二倒扣15。工件成型后,进行开模动作,在开模过程中,侧抽芯滑块900在斜导柱910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远离工件,使侧抽芯滑块900与第二倒扣15脱离。然后,注塑机驱动推板400,在连杆220的带动下,直顶块200沿第一方向做上升运动并带动工件一起上升,且在导向斜杆600和滑套500的配合下,导向斜杆600带动斜顶块100上升使斜顶块100沿第二方向远离工件的内壁11。当斜顶块100与第二壁13和第一倒扣14脱离后,斜顶块100继续远离工件的内壁11,第一驱动面111能够与第二驱动面331抵持,从而带动顶升件300顶起工件,使工件与直顶块200分离,最后,可以利用机械手将工件从直顶块200上取下。
[0067]
本实施例提供的脱模机构001,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成本低,且脱模便捷可靠。
[0068]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可以用于注塑成型脚套,能够提高加工好的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的脱模便捷性。
[0069]
需要说明的是,该注塑模具可以同时成型多个工件,对应的,每个工件通过一个脱模机构001进行脱模即可。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注塑模具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