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智能口罩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6:01:37|293|起点商标网
一种智能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防疫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口罩。



背景技术:

医用口罩是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效用的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可分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在应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时,处于中度风险人群至少需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来防止受到病毒感染或降低病患对周围人群的传播风险,从而起到防疫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医用口罩及相关专利采取了多种方式提高杀菌效率、佩戴舒适度和气密性,但功能单一,一般只具备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效用。也有些专利结合电子技术,提出了智能化口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耗电量大。智能口罩的电子模块为有源模块,所采用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收发装置耗电量大,需要较大容量电池供电,造成口罩成本高、重量大、佩戴不适。

2.无体温采集功能。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症状,可通过测量体温进行初步筛查。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均不具备体温监测功能,无法进行体温的自我监测或对人群的集体筛查。个别专利有提及口罩的体温测量功能,但采用的方法耗电量大,只能进行点对点检测,无法对人群的体温进行快速测量,不适用于疫情期间的群防群控。

3.无佩戴紧密性监测警示功能。口罩佩戴紧密性关系到口罩是否具备应有的防护功能,人们在持续佩戴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口罩松动,出现与面部贴合不够紧密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口罩的防护功效,增加了传染病的感染风险。现有技术中的口罩皆缺乏佩戴紧密性监测警示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口罩,使口罩智能化同时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提示装置、气密检测装置和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提示装置装设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远离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并在口罩气密性差时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接触并进行电连接;

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上并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的呼吸腔互通;

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能够与无线终端进行双向信号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检测装置包括进气机构、供电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

所述供电机构和进气机构分别装设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两侧且所述进气机构与该气压检测机构单向通气;

所述进气机构远离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上并与所述呼吸腔互通。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装置一端抵压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外且该提示装置朝向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一侧与所述供电机构相对设置;

当所述气压检测机构收缩时,所述提示装置压靠于所述供电机构上并与所述供电机构电连接;

当所述气压检测机构膨胀时,所述提示装置与所述供电机构脱离,以使该提示装置断电。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单向进气部;

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外侧;

所述单向进气部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内,所述单向进气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进气腔;

所述单向进气部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并与所述呼吸腔单向互通,以使所述呼吸腔内的空气单向进入所述第一进气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进气部包括弹性片、环形固定台和支撑台;

所述环形固定台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以将所述口罩本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该环形固定台间;

所述支撑台装设于所述环形固定台上;

所述弹性片的中心装设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环形固定台间,该弹性片的外沿压靠于所述环形固定台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气压检测部;

所述气压检测部一端装设于所述进气机构的出气侧上并与所述进气机构互通;

所述第二壳体罩设于所述气压检测部外;

所述提示装置一端装设于所述气压检测部上,以随所述气压检测部的体积变化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检测部为膜盒。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装置包括底座、led灯、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

所述底座一端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外;

所述led灯装设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一侧;

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一端分别与所述led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供电机构的一侧壁上,以当所述底座压靠于所述供电机构时所述led灯与所述供电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为无源rfid温度标签;

所述无源rfid温度标签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内壁,以将测得的体温以无线射频的方式发送至无线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厂、学校等人员密集且需要进行发热人员排查的场所,能够大大提高温度监测效率;也适用于个人通过手机实时监测自身的体温。设置有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查口罩的气密性,并结合提示装置,在气密性未能达到要求时发出警示,以通知用户进行调整,直至口罩气密性达到要求后,提示装置停止发出警示,能够及时通知用户进行口罩调整,提高防护效果,使口罩起到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作用;设置有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实现无线测温,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装设于口罩本体内侧,用于实时检测用户的体温,通过电磁感应作用,无线终端为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供电,无线温度检测装置测量体温并将数据传输给无线终端,以使用户能够在感觉身体不适时,快速测量自身体温并;同时能够在疫情爆发期间减少对发热病人的排查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用户吸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用户呼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警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标号说明:

1、口罩本体;

2、提示装置;21、底座;22、led灯;23、正极引线;24、负极引线;

3、气密检测装置;31、进气机构;32、供电机构;33、气压检测机构;311、第一壳体;312、单向进气部;313、第一进气腔;331、第二壳体;332、气压检测部;333、第二进气腔;3121、弹性片;3122、环形固定台;3123、支撑台;

4、无线温度检测装置;411、rfid芯片;412、信号调理模块413、温度传感器;

51、射频读写器;52、具有nfc功能的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6,一种智能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提示装置、气密检测装置和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提示装置装设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远离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并在口罩气密性差时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接触并进行电连接;

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上并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的呼吸腔互通;

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能够与无线终端进行双向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用户戴上口罩之后,无线温度检测装置紧贴皮肤,当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与无线终端靠近后,无线终端通过电磁感应为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供电,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进行测温,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无线终端,用户可通过无线终端得到实时体温;

气密性检测装置在用户戴上口罩后生效,在用户使用口罩的过程中,实时对口罩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当口罩佩戴不紧密时,气密性检测装置与提示装置电连接,以发出警示,提醒用户调整口罩。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厂、学校等人员密集且需要进行发热人员排查的场所,能够大大提高温度监测效率;也适用于个人通过手机实时监测自身的体温。设置有气密检测装置,用于检查口罩的气密性,并结合提示装置,在气密性未能达到要求时发出警示,以通知用户进行调整,直至口罩气密性达到要求后,提示装置停止发出警示,能够及时通知用户进行口罩调整,提高防护效果,使口罩起到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作用;设置有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实现无线测温,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装设于口罩本体内侧,用于实时检测用户的体温,通过电磁感应,无线终端为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供电,由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进行测温并通过无线终端读取数据,以使用户能够在自觉身体不适时,快速测量自身体温并且能在发热时及时就医,同时能够在疫情爆发期间减少对发热病人的排查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检测装置包括进气机构、供电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

所述供电机构和进气机构分别装设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两侧且所述进气机构与该检测机构单向通气;

所述进气机构远离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上并与所述呼吸腔互通。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装置一端抵压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外且该提示装置朝向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一侧与所述供电机构相对设置;

当所述气压检测机构收缩时,所述提示装置压靠于所述供电机构上并与所述供电机构电连接;

当所述气压检测机构膨胀时,所述提示装置与所述供电机构脱离,以使该提示装置断电。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进气机构,用于实现单向进气,呼吸腔内的气体只进不出,并通过进气机构进入气压检测机构中,若口罩气密性良好,则进入气压检测机构的气体充足,气压检测机构膨胀将提示装置顶出,使提示装置与供电机构分离而断电,提示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可证明口罩气密性良好,若进入气压检测机构的气体不足,气压检测机构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收缩,则提示装置将朝供电机构一侧运动,供电机构与提示装置电连接,实现电路导通,提示装置发出警示,以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实现对口罩进行气密性实时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单向进气部;

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外侧;

所述单向进气部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内,所述单向进气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进气腔;

所述单向进气部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并与所述呼吸腔单向互通,以使所述呼吸腔内的空气单向进入所述第一进气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进气部包括弹性片、环形固定台和支撑台;

所述环形固定台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以将所述口罩本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该环形固定台间;

所述支撑台装设于所述环形固定台的进气口内;

所述弹性片通过所述支撑台装设于所述第一进气腔内,且所述弹性片抵压于所述环形固定台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环形固定台和支撑台,用于装设弹性片,形成单向进气通道,实现单向进气,且能够通过环形固定台和第一壳体,夹设于口罩本体上,一方面实现单向进气部的固定,另一方面确保进气机构与口罩间的紧密度,防止气体从进气机构与口罩本体间的间隙中漏出,而无法准确测量口罩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气压检测部;

所述气压检测部一端装设于所述进气机构的出气侧上并与所述进气机构互通;

所述第二壳体罩设于所述气压检测部外;

所述提示装置一端装设于所述气压检测部上,以随所述气压检测部的体积变化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检测部为膜盒。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气压检测部,其中气压检测部会根据进气量的大小发生体积变化,当进气量足够时,气压检测部膨胀,并将提示装置顶出,使提示装置与供电机构分离,当进气量不足时,气压检测部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收缩,提示装置与供电机构接触实现电路导通,能够发出预警,将提示装置与气压检测部连接,以在气密性不足时提醒用户进行口罩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装置包括底座、led灯、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

所述底座一端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外;

所述led灯装设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一侧;

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一端分别与所述led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供电机构的一侧壁上,以当所述底座压靠于所述供电机构时所述led灯与所述供电机构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底座,用于安装led灯,同时底座插设于气压检测机构内,以随气压检测机构进行移动,通过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实现电路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为无源rfid温度标签;

所述无源rfid温度标签装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内壁,以将测得的体温以无线射频的方式发送至无线终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无源rfid温度标签用于检测人体温度,其中无线终端为射频读写器或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射频读写器或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发射13.56mhz的无线射频,当无源rfid温度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天线的工作区时,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天线产生足够的感应电流。无源rfid温度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建立直流电压,实现无源供电,无需安装电池,大大减轻了无线温度检测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实现无线测温的同时,还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度,在工厂、学校等人群密集且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场所,能够大大降低对发热人员的排查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优选用于可重复使用型口罩上,亦可用于一次性口罩上。

请参照图1-图4,一种智能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提示装置2、气密检测装置3和无线温度检测装置4;

提示装置2装设于气密检测装置3远离口罩本体1的一侧并在口罩本体1气密性差时与气密检测装置3接触并进行电连接;

气密检测装置3装设于口罩本体1上并与口罩本体1内侧的呼吸腔互通;

无线温度检测装置4装设于口罩本体1内侧,能够与无线终端进行双向信号传输。

可选的,无线终端为射频读写器51或具有nfc功能的手机52;

当无线终端为射频读写器51时,射频读写器51安装于墙体或门框,当用户靠近射频读写器51,射频读写器51对无线温度检测装置4产生感应电流,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在获得能量后被激活而进行测温,并将测得的体温数据传输至射频读写器51,完成数据读取,进而达到获取体温数据的目的;

参照图2-图4,气密检测装置3包括进气机构31、供电机构32和气压检测机构33;

供电机构32和进气机构31分别装设于气压检测机构33两侧且进气机构31与该气压检测机构33单向通气;

进气机构31远离气压检测机构33的一端装设于口罩本体1上并与呼吸腔互通。

具体的,供电机构32包括纽扣电池及电池盒,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一端分别与纽扣电池电连接,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另一端皆位于电池盒外并朝向提示装置2,用于与提示装置2电连接;

参照图2-图4,提示装置2一端抵压于气压检测机构33内,另一端位于气压检测机构33外且该提示装置2朝向气压检测机构33的一侧与供电机构32相对设置;

当气压检测机构33收缩时,提示装置2压靠于供电机构32上并与供电机构32电连接;

当气压检测机构33膨胀时,提示装置2与供电机构32脱离,以使该提示装置2断电。

参照图2-图4,进气机构31包括第一壳体311和单向进气部312;

第一壳体311装设于口罩本体1外侧;

单向进气部312一端装设于第一壳体311的进气口内,单向进气部312与第一壳体311形成第一进气腔313;

单向进气部312的另一端装设于口罩本体1内侧并与呼吸腔单向互通,以使呼吸腔内的空气单向进入第一进气腔313内。

参照图2-图4,单向进气部312包括弹性片3121、环形固定台3122和支撑台3123;

环形固定台3122一端嵌设于第一壳体311的进气口内,另一端位于口罩本体1内侧,以将口罩本体1夹设于第一壳体311和该环形固定台3122间;

支撑台3123装设于环形固定台3122的进气口内;

弹性片3121的中心装设于支撑台3123与环形固定台3122间,该弹性片3121的外沿压靠于环形固定台3122远离支撑台3123的一端上。

具体的,弹性片3121的中心夹设于支撑台3123与环形固定台3122间;

优选的,弹性片3121为橡胶片;

参照图2-图4,气压检测机构33包括第二壳体331和气压检测部332;

气压检测部332一端装设于进气机构31的出气侧上并与进气机构31互通;

第二壳体331罩设于气压检测部332外并与进气机构31形成第二进气腔333;

提示装置2一端装设于气压检测部332上,以随气压检测部332的体积变化而移动。

优选的,气压检测部332为膜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限定了提示装置的具体结构;

请参照图2-图4,提示装置2包括底座21、led灯22、正极引线23和负极引线24;

底座21一端可活动地插设于气压检测机构33内,另一端位于气压检测机构33外;

led灯22装设于底座21远离气压检测机构33的一侧;

正极引线23和负极引线24一端分别与led灯22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正极引线23和负极引线2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底座21朝向供电机构32的一侧壁上,以当底座21压靠于供电机构32时led灯22与供电机构32电连接。

其中,当底座21朝口罩本体1一侧移动时,正极引线23和负极引线24分别与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实现电路导通,此时led灯亮起。

提示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人呼气时,如图3所示,气体将弹性片打开,呼出的气体经弹性片、第一进气腔进入膜盒,由于膜盒位于第二进气腔中,直接暴露在口罩外部的大气中,因此膜盒内部的气压大于膜盒外部的气压,膜盒膨胀,推动底座向远离口罩本体一侧运动,使正极引线、负极引线与电池盒的正负极分离。

当人吸气时,如图2所示,弹性片闭合,第一进气腔中的气体不能吸出,膜盒保持膨胀状态。

如果口罩没有戴紧,呼出的气体从口罩与脸部的缝隙溢出,进入第一进气腔的气体减少。由于第一进气腔为非完全密封状态,存在气体泄漏情况,当气体泄露量大于进气量时,膜盒内外的压差不足于维持膜盒的膨胀状态,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膜盒产生收缩,带动底座向口罩本体一侧运动,最终led灯的正负极与电池盒的正负极接通,led灯点亮,如图4所示,警示口罩没有戴紧,需要重新调整。

除此之外,当口罩未使用时,为了防止led灯点亮造成电能浪费,可在供电机构或提示装置两者相对的一侧贴附可撕绝缘膜,以避免供电机构与提示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限定了无线温度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和图5,无线温度检测装置4为无源rfid温度标签;

无源rfid温度标签装设于口罩本体1内壁,以将测得的体温以无线射频的方式发送至无线终端。

其中,射频读写器51为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13.56mhz的无线射频信号;

具体的,参照图5,无源rfid温度标签包括rfid芯片411、信号调理模块412和温度传感器413,rfid芯片411、信号调理模块412和温度传感器413集成于柔性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位于口罩本体1内侧,能够与用户的皮肤接触,以进行测温。

其中,参照图5,射频读写器51与无源rfid温度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通讯协议满足iso/iec15693标准,通讯距离≤1m,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13.56mhz的无线射频信号。

(2)当无源rfid温度标签进入读写器天线的工作区时,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天线产生足够的感应电流。无源rfid温度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被唤醒),产生直流电压,实现被供电。

(3)无源rfid温度标签接收rfid读写器的询问指令,按照碰撞仲裁算法进入等待应答状态。

(4)温度传感器413感知人体温度,产生正比于温度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并将电流或电压信号传送给信号调理模块。

(5)信号调理模块将电流或电压信号先后转换为频率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rfid芯片。

(6)rfid芯片将温度信号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给rfid读写器。

(7)rfid读写器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系统高层进行相关处理。

(8)系统高层判断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合法性,进而进行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对异常体温发出警示。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射频读写器作为无线终端,采用防碰撞机制解决数据传输中的碰撞问题,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信号,对于异常体温能够及时发出警示,监测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工厂、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在疫情期间对员工的体温进行快速实时监测;无源rfid温度标签采用无源供电方式,无需安装电池,极大减轻标签重量、体积和成本;无源rfid温度标签放置于口罩内,当佩戴口罩时,与脸部贴合紧密,可以准确感知人体温度;温度传感器产生正比于温度的电流或电压信号,信号调理模块再将电流或电压信号先后转换为频率信号和数字信号。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电路功耗、增强电路抗干扰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限定了无线温度测量装置的另一种传输方式。

优选的,无线终端为具有nfc功能的手机52;

参照图6,具有nfc功能的手机52与无源rfid温度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通讯协议满足iso/iec15693标准,由于手机发射功率较低,该工作模式的通讯距离≤10cm,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运行温度采集app,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发送无线射频信号。

(2)将具有nfc功能的手机靠近无源rfid温度标签,当距离≤10cm时,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天线产生足够的感应电流。无源rfid温度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被唤醒),建立直流电压,为信号调理模块、温度传感器供电。

(3)无源rfid温度标签接收具有nfc功能的手机的询问指令,进入等待应答状态。

(4)温度传感器感知人体温度,产生正比于温度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并将电流或电压信号传送给信号调理模块。

(5)信号调理模块将电流或电压信号先后转换为频率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rfid芯片。

(6)rfid芯片将数字信号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给具有nfc功能的手机。

(7)手机app内显示接收到的温度值。

进一步的,在无源rfid温度标签使用前,需要进行标定(无线终端采用rfid读写器时,每次可以完成多个智能口罩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标定;无线终端采用nfc手机时,每次只能完成1个智能口罩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标定)。

标定校准步骤如下:

(1)在将标准测温仪器和待标定的智能口罩无源rfid温度标签置于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2)将rfid读写器或nfc手机靠近无源rfid温度标签,应用软件对rfid芯片发出标定指令。

(3)rfid芯片将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值和当前标定系数回传给rfid读写器或具有nfc功能的手机。

(4)rfid读写器或nfc手机获取数据,与标准测温仪器显示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得到新的标定系数。

(5)rfid读写器或nfc手机将新的标定系数发送给rfid芯片,完成标定。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手机的nfc功能,可以让智能口罩佩戴者随时监测自身体温,且由于手机nfc天线收发功率较小,只能接收到近距离(≤10cm)智能口罩的温度信息,不会误收他人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口罩,采用单向进气的方式,即采用了单向阀,利用膜盒在内外气压压差和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伸缩的原理,自动监测口罩佩戴的紧密性,并结合提示装置,在口罩气密性不佳时,led灯与供电机构通电而发光以发出警示,提醒用户进行口罩调整,进而能够确保口罩的防护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呼出的气体进入膜盒,膜盒与外部大气不连通,保证了呼出的气体不会直接进入大气,有效阻止呼气的气体污染他人;采用射频读写器时,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无源rfid温度标签的信号,对于异常体温能够及时发出警示,监测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工厂、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在疫情期间对员工的体温进行快速实时监测;采用无源rfid温度标签,无需额外配置电源,充分利用手机nfc功能或射频读写器的射频和读取数据功能,当手机nfc或射频读写器靠近无源rfid温度标签时,无源rfid温度标签通过电磁感应获得能量被激活,建立直流电压,实现无源供电,免除电池的安装,节省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医用口罩口罩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