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2021-02-20 11:02:00|304|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升降机。
背景技术:
[0002]
升降平台机构用于将人以及工具提升到一定高度进行作业,现在常见的升降机构有液压叉臂式以及多桅式升降机等。普通的升降机需要在使用前将其移动到需要施工的位置,当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后,无法调节平台的位置,使施工非常的不方便。
[0003]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398002u中公开了一种承载平台可移动的升降机,其包括底座、承载平台、用于调节承载平台升降的升降装置,其中在承载平台与升降装置之间还设有连接座,承载平台能够沿着连接座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移动地设置在连接座上,升降装置的上端部设置在连接座的底部,升降机还包括用于调节承载平台相对连接座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暗藏在连接座和承载平台之间。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够实现承载平台的水平移动,增大其使用范围,克服使用局限的难题。
[0004]
然而,以上装置在使用时,只能将平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横移,施工范围仍被局限。若是要对其他的位置进行施工,则需要工作人员先从平台上下来,将升降机推到需要施工的位置,或者让其他人帮忙推动,比较不便。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升降机,具有能够让使用者在平台上就能够自己对升降机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能够在小范围内将支板向一侧推出,使施工范围加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加工的优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便于调节的升降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设有若干支脚,若干所述支脚的下端面均固设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升降装置一,所述升降装置一的上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升降装置二,所述升降装置二与升降装置一的结构相同,所述升降装置二的上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板及底座上均开设有十字形的移动道,三个所述移动道的中心处均设有移动环,三个所述移动道内均设有四个弹簧,四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十字形移动道的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所述移动杆的上端穿过三个移动环,且位于支撑板的上侧,所述支撑板包括主板和围绕主板设置的四块支板,四块所述支板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板的下端面固设有支柱,所述主板的下端面固设有若干不同方向的套筒,四块所述支板下端的支柱分别位于不同的套筒内,所述支柱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支板上开设有调节道,所述调节道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插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调节杆转动配合,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插接在调节道的侧壁上,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固设有球形块,所述安装板四侧的侧壁上均固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球形块位于滑槽内,所述球形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支板的上端固设有踏板。
[000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住移动杆的上端,将移动杆的上端向移动道的一侧移动,移动杆的下端抵在底面上,会将底座和底座上方的各部件向一侧推动,使底座能够移动,从而使整个装置能够向一侧移动,站到支板上,踩动踏板,调节杆会绕着连接杆转动,使调节杆下端的球形块能够沿着滑槽移动,球形块向上移动时,会将支板向一侧推动,支杆的一端从套筒内移出,支板与主板分离,使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进行工作。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固设有四根稳固脚,四根所述稳固脚的结构相同,四根所述稳固脚的一端均连接有球形轮,所述稳固脚的上端设有调节槽,所述支板的下端面固设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的下端位于调节槽内,且与调节槽滑动配合。
[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板向一侧移动时,带动稳固杆向一侧移动,稳固杆的下端会沿着滑槽移动,使稳固杆能够对支板产生支撑力,使支板的结构更加稳定,不会翻倒,使装置更加安全。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不同高度位置处设有收缩槽,所述稳固杆的一端位于收缩槽内,且与收缩槽滑动配合,所述收缩槽的底面嵌设有滚珠,所述稳固杆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滚珠滑动配合。
[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杆可以缩入到收缩槽内,使稳固杆伸出收缩槽的长度可调节,使装置可以放置在较小的空间内,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一包括两根交错成x形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设有销轴,所述销轴贯穿两根升降杆,且与两根升降杆转动连接,其中一根升降杆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侧壁与升降杆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另一根升降杆的侧壁铰连接。
[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升降杆能够绕着销轴转动,液压缸启动,使升降装置一能够带动安装板和支撑板向上移动,升降装置二的结构和升降装置一相同,当安装板上升到最高处时,升降装置二能够继续推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使支撑板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0015]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环的两端均固设有卡位片,两片所述卡位片分别位于移动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卡位片的直径大于移动道的宽度。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片卡位片将移动环固定在移动道内,使移动环不会脱离移动道,从而实现对移动环的固定。
[0017]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上设有三段移动段,所述移动段位于限位环内,所述移动段与限位环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段的长度大于限位环的高度,所述移动杆的下端铰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
[001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摁下移动杆,摩擦块的下端面与地面紧贴,向一侧推动移动杆,可以推动底座移动,实现对装置位置的调节,向上拉移动杆,可以使摩擦块与地面分离,可以将摩擦块移动到底座中心的下侧,便于下一次对装置位置的调节。
[0019]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上插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均插设有固定销,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固定槽,所述固定销与固定槽配合。
[00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完装置的位置后,向下移动移动杆,将固定销的两端插入到固定槽内,使移动杆的高度固定,从而使摩擦块的下端面能够与地面紧贴,使装置能够固定在原地,便于工作人员工作。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
附图标记:1、底座;11、支脚;12、万向轮;13、收缩槽;14、滚珠;2、升降装置一;21、升降装置二;22、升降杆;23、销轴;24、液压缸;3、安装板;4、支撑板;41、移动道;42、弹簧;43、主板;44、支板;45、支柱;46、套筒;5、移动环;51、卡位片;6、移动杆;61、移动段;62、摩擦块;63、定位轴;64、固定销;7、调节杆;71、连接杆;72、球形块;73、调节柱;74、踏板;8、稳固脚;81、球形轮;82、稳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5]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调节的升降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端面固设有若干支脚11,若干支脚11的下端面均固设有万向轮12。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升降装置一2,升降装置一2的上端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设有升降装置二21,升降装置二21与升降装置一2的结构相同,升降装置二21的上端设有支撑板4。
[0026]
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一2包括两根交错成x形的升降杆22,升降杆22上设有销轴23,销轴23贯穿两根升降杆22,且与两根升降杆22转动连接。其中一根升降杆22上设有液压缸24,液压缸24的侧壁与升降杆22转动连接,液压缸24的输出轴与另一根升降杆22的侧壁铰连接。
[0027]
液压缸24启动,推动一根升降杆22绕着销轴23转动,另一根升降杆22也会绕着销轴23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两根升降杆22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将安装板3向上顶起。支撑板4位于安装板3的上端,会随着支撑板4向上移动。
[0028]
升降装置二21的使用方式与升降装置一2相同,当安装板3上升到极限位置时,可以启动升降装置二21,升降装置二21会继续带动支撑板4向上移动,使支撑板4高度的可调节范围更大,使工作人员能够随着支撑板4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提高支撑板4的适用性。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4、安装板3及底座1上均开设有十字形的移动道41,三个移动道41的中心处均设有移动环5。移动环5的两端均固设有卡位片51,两片卡位片51分别位于移动道4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卡位片51的直径大于移动道41的宽度。三个移动道41内均设有四个弹簧42,四个弹簧42的一端分别与十字形移动道41的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四个弹簧42的另一端与移动环5的侧壁固定连接。底座1上设有移动杆6,移动杆6的下端与地面接触,移动杆6的上端穿过三个移动环5,且位于支撑板4的上侧。
[0030]
如图2所示,移动杆6上设有三段移动段61,移动段61位于限位环内,移动段61与限位环滑动配合,移动段61的长度大于限位环的高度。移动杆6的下端铰接有摩擦块62,摩擦块62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移动杆6上插设有定位轴63,定位轴63的两端均插设有固定销64,支撑板4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固定槽,固定销64与固定槽配合。
[0031]
调节好支撑板4的高度后,握住移动杆6的上端,向下摁下移动杆6,使摩擦块62的
下端面能够与地面紧贴。沿着移动道41的一端推动移动杆6,移动杆6的下端会对摩擦块62施加一个力,摩擦块62的下端面会抵在地面上,并对移动杆6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力,使升降机能够向一侧移动,实现对升降机位置的调节。
[0032]
升降机移动后,将移动杆6向上拔,移动杆6会带动摩擦块62向上移动,使摩擦块62能够与地面分离。摩擦块62与地面分离后,三个移动道41内的移动环5会在弹簧42的作用下,回到移动道41的中心处,从而将摩擦块62也带回到底座1中心的下方,便于下一次对升降机位置的移动。重复上述步骤,能够使工作人员无需从升降机上走下,即可独自完成对升降机位置的调节。
[0033]
如图1所示,支撑板4包括主板43和围绕主板43设置的四块支板44,四块支板44的结构相同。支板44的下端面固设有支柱45,主板43的下端面固设有若干不同方向的套筒46,四块支板44下端的支柱45分别位于不同的套筒46内,支柱45与套筒46滑动配合。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板44上开设有调节道,调节道内设有调节杆7,调节杆7上插设有连接杆71,连接杆71与调节杆7转动配合,连接杆71的两端插接在调节道的侧壁上。调节杆7的下端固设有球形块72,安装板3四侧的侧壁上均固设有调节柱73,调节柱73的一侧设有滑槽,球形块72位于滑槽内,球形块72与滑槽滑动配合。支板44的上端固设有踏板74。
[0035]
站到需要调节的支板44的上端,向斜下方踩下踏板74,踏板74会推动调节杆7的上端向一侧移动,调节杆7会绕着连接杆71转动,使调节杆7的下端会向上移动。调节杆7的下端会带动球形轮81向上移动,球形轮81能够沿着调节柱73一侧的滑槽向上移动,从而调节支板44与主板43之间的距离,使支板44能够向远离主板43的一侧移动。反向拨动踏板74,能够使支板44与主板43之间的距离减小,实现对支板44位置的调节,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完成工作。
[0036]
支板44向一侧移动时,支柱45的一端会从套筒46内移出,对支板44产生一个支撑力,使支板44能够固定在主板43的一侧,让支板44的结构更加稳定。
[0037]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的侧壁上固设有四根稳固脚8,四根稳固脚8的结构相同,四根稳固脚8的一端均连接有球形轮81。稳固脚8的上端设有调节槽,支板44的下端面固设有稳固杆82,稳固杆82的下端位于调节槽内,且与调节槽滑动配合。底座1的不同高度位置处设有收缩槽13,稳固杆82的一端位于收缩槽13内,且与收缩槽13滑动配合。收缩槽13的底面嵌设有滚珠14,稳固杆82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与滚珠14滑动配合。
[0038]
支板44向一侧移动时,会带动稳固杆82向一侧移动,稳固杆82的下端会沿着调节槽移动,使稳固杆82能够始终对支板44远离主板43的一端进行支撑,使稳固杆82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使支板44和升降机的结构更加稳定,不会翻倒,使升降机的使用更加安全。
[0039]
稳固脚8能够缩入到收缩槽13内,使稳固脚8向四周发散的距离变短,让升降机能够使用在空间较小的位置,提高升降机的适用性。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升降机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