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制作方法
2021-02-20 04:02:22|268|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形成于容器主体上部的入口进行开闭的瓶盖,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使用者通过施加外力而打开容器的入口一侧时防止从容器发生分离,从而能够简单地反复进行开闭并防止丢失,而在废弃时能够从容器完全分离并进行再利用处理的环保型瓶盖。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如纯净水、果汁以及碳酸饮料等饮用水会以填充到如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玻璃以及钢管等容器(以下统称为“容器”)内部的状态在市面上进行销售。
[0003]
此时,用于对形成于容器主体上部的入口进行开闭的瓶盖通常是由通过结合到容器的入口而对入口进行封闭的主体以及通过连接到主体的下部而对结合到容器入口的主体的旋转进行限制的下部环构成,而上述下部环在尝试打开容器入口的使用者施加一定水准以上的外力时将从主体分离并残留在容器的入口下部一侧。
[0004]
如上所述,残留在容器入口下部一侧的下部环为了进行再利用处理而必须以从容器分离的状态进行丢弃,但是因为其大小较小而经常发生回收失败或与其他废弃物混合的情况,从而成为对最近备受关注的微细塑料垃圾的产生造成影响的原因之一。
[0005]
此外,当从下部环分离的瓶盖主体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发生旋转并从容器的入口脱离时将使得容器的入口被开放,但是因为可以从容器分离而可能会发生丢失,而且还会导致使用者在饮用饮料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把持的不便,更有可能在饮用饮料的期间内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受到污染。
[0006]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目前已经公开的发明包括大韩民国注册实用新型公报第20-0286407号的“宝特瓶盖子”以及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744846号的“多功能环保型盖子”、大韩民国公开实用新型公报第20-2015-0001941号的“容器用环保型盖子”以及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956185号的“瓶盖”。
[0007]
在上述大韩民国注册实用新型公报第20-0286407号“宝特瓶盖子”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上端盖与下端环的中间部分插入以指环形状形成的圆周形的带子而形成中间环,并以借助于上述中间环防止上端盖与下端环发生分离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防止丢失并解决卫生问题的瓶盖相关的发明,在上述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744846号的“多功能环保型盖子”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可断开的第1破裂不将上部环连接到主体的下部,通过可断开的第2破裂部将下部环连接到上部环的下部,并借助于在第1破裂部的内侧面形成的“v”字形态的折曲槽使得主体与入口之间能够开放至120
°
以上的角度,从而能够防止丢失并解决卫生问题,同时能够为了再利用而不需要单独的工具即可将上部环以及下部环简单分离,还能够避免主体与饮用饮料的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瓶盖相关的发明。
[0008]
此外,在上述大韩民国公开实用新型公报第20-2015-0001931号的“容器用环保型盖子”中,公开了一种由通过可断开的开放分离切割线连接到盖主体下部的盖固定环构成,
而且在开放分离切割线中配备有不会被断开的防脱离固定支架,从而能够防止丢失并解决卫生问题,而且不需要利用单独的工具即可将盖固定环完全地从容器进行分离的瓶盖相关的发明,在上述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956185号的“瓶盖”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得以从主体中心连接到连接部中心的假想线为中心在两侧形成的第1截取线的总长度互不相同而能够依次对主体和固定环进行分离,同时使得从固定环分离的主体能够沿着第2折曲部分离,从而能够使其从容器的入口完全分离的瓶盖相关的发明。
[0009]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发明会导致在瓶盖垂吊在容器入口一侧的状态下饮用饮料时瓶盖与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问题,或在使用者为了打开容器的入口而施加外力时在瓶盖以及环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位断开的问题,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能够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瓶盖相关发明。
[0010]
现有技术文献
[0011]
(专利文献0001)大韩民国注册实用新型公报第20-0286407号(2002.08.07)
[0012]
(专利文献0002)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744846号(2017.06.01)
[0013]
(专利文献0003)大韩民国公开实用新型公报第20-2015-0001931号(2015.05.20)
[0014]
(专利文献0004)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956185号(2019.03.04)
技术实现要素:
[0015]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
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发明中存在的问题,
[0017]
可以解决在瓶盖垂吊在容器入口一侧的状态下饮用饮料时瓶盖与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问题,
[0018]
并解决在使用者为了打开容器的入口而施加外力时在瓶盖以及环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位断开的问题。
[0019]
(二)技术方案
[0020]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1]
主体,以在内周缘形成螺纹且下端开放的圆筒形构成;
[0022]
上部环,以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1断开部以及用于防止与上述主体发生分离的折曲部为媒介连接到主体的下端;以及,
[0023]
下部环,以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2断开部以及用于防止与上述上部环发生分离的连接部为媒介连接到上部环的下端,从上述第2断开部的一侧末端向下方形成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3断开部。
[0024]
此时,在上述折曲部的内侧面形成“<”字形状的折曲槽,上述主体以形成于内周缘的螺纹下部侧末端部折曲并向上方倾斜的方式形成,或以面积沿着长度方向扩张的铃铛形状形成。
[0025]
(三)有益效果
[0026]
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
[0027]
能够以折曲部为媒介对主体与上部环进行连接并以连接部位媒介对上部环与下
部环进行连接,从而在防止从容器的入口分离的主体发生丢失的同时防止主体受到污染,
[0028]
通过在对主体与上部环进行连接的折曲部中形成“<”字形状的折曲槽,能够防止从容器的入口分离的主体与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
[0029]
通过以形成于主体内周缘的螺纹下部侧末端部折曲并向上方倾斜的方式形成,或以面积沿着长度方向扩张的铃铛形状形成,能够使得旋转主体的使用者感受到螺纹之间的摩擦所导致的异质感以及上述异质感的消除,从而防止对主体与上部环进行连接的折曲部以及对上部环与下部环进行连接的连接部断开。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中的主体的外部斜视图。
[0031]
图2(a)以及图2(b)是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外部斜视图。
[0032]
图3(a)至图3(d)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第1断开部、第2断开部以及第3断开部依次断开的状态进行图示的例示图。
[0033]
图4(a)以及图4(b)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下部环的结构进行图示的例示图。
[0034]
图5(a)以及图5(b)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第3断开部的形状进行图示的例示图。
[0035]
图6(a)以及图6(b)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的多个实施例中形成于主体内周缘的螺纹的形状进行图示的例示图。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00:瓶盖
[0038]
110:主体
[0039]
111:螺纹
[0040]
120:上部环
[0041]
121:第1断开部
[0042]
122:折曲部
[0043]
130:下部环
[0044]
131:第2断开部
[0045]
132:连接部
[0046]
133:第3断开部
[0047]
134:防脱离部
[0048]
135:垂直切开线
[0049]
136:斜线截取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形成于容器的主体上部的入口进行开闭的瓶盖,
[0051]
尤其涉及一种实用性得到提升的环保型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10,以在内周缘形成螺纹111且下端开放的圆筒形构成;上部环120,以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1断开部121以及用于防止与上述主体110发生分离的折曲部122为媒介连接到主体110的下端;以
及,下部环130,以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2断开部131以及用于防止与上述上部环120发生分离的连接部132为媒介连接到上部环120的下端,从上述第2断开部131的一侧末端向下方形成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3断开部133。
[0052]
此外,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之前需要明确的是,结合上述瓶盖的容器是通常所使用的平时常见的容器,能够利用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玻璃以及钢管等材质制成,在主体的上部凸出形成圆形的入口,在入口的上部侧沿着外周缘的周围形成螺纹,在入口的下部侧沿着外周缘的周围并排形成一对凸起部并在其之间形成插入槽。
[0053]
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54]
首先,如图1所示,上述主体110是用于对在容器的主体上部凸出形成的入口进行开闭的本发明的一构成要素,与通常所使用的瓶盖的形状相同,以在内周缘形成螺纹111且下端开放的圆筒形构成,为了提升使用者把持时的摩擦力而能够在外周面形成如多个凸起等各种形态的摩擦部。
[0055]
借此,形成于上述主体110的内周缘的螺纹111能够以与在形成于从容器的主体上部凸出形成的入口的外周缘上的螺纹对应的方式沿着顺时针方向即正方向进行旋转并借此对容器的入口进行封闭,而在向逆时针方向即反方向旋转时能够对其入口进行开放。
[0056]
而且,上述主体110与通常所使用的瓶盖的形状相同,还能够从内侧上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用于强化与容器入口的结合力并防止装载容器内部的饮料发生泄漏的圆形的凸出部,而且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主体110与凸出部之间的空间还能够配备用于提升气密性的橡胶或合成树脂材质的密封部件。
[0057]
此外,如图2(a)所示,上述上部环120是用于防止上述主体110发生丢失的本发明的另一构成要素,以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1断开部121以及用于防止与主体110发生分离的折曲部122为媒介连接到主体110的下端,从而在上述第1断开部121断开之前以被插入到上述插入槽中的状态对结合到容器入口的主体110的旋转进行限制,而在第1断开部121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断开之后以上述折曲部122位媒介防止主体110发生丢失。
[0058]
因此,如图3(a)至图3(d)所示,为了能够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断开,上述第1断开部121以每隔一定的间隔对上述主体110的下端与上述上部环120的下端进行连接的形态构成为宜,从而能够在断开之前使得上述瓶盖对容器进行密封,而当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以上而断开之后丧失其功能。
[0059]
与此相反,上述折曲部122与在使用者施加外力时断开的第1断开部121不同,即使是在使用者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不会断开,而是维持上述主体110与上述上部环120连接的状态,从而防止从容器的入口分离的主体110发生丢失。
[0060]
此时,上述折曲部122如图2(a)所示,为了便于模具制造或简化生产工程而能够以钻石形状形成,也能够以通常所使用的曲线形状构成。
[0061]
此外,使用者所施加的压力是指需要打开容器入口的使用者握住上述瓶盖并向逆时针方向即反方向进行旋转时所施加的外力,并不包括向外侧拉动结合到容器入口的瓶盖的外力或向已经从容器分离的瓶盖施加的外力。
[0062]
此外,通过在上述折曲部122的内侧面形成“<”字形状的折曲槽,能够使得上述主体110在从容器的入口分离的瞬间立即向容器入口的外侧方向折曲并使得从折曲部122传递到主体110的复原力减小,借助于如上所述的构成,本发明能够防止从容器的入口分离的
主体110与饮用饮料的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问题。
[0063]
此时,上述折曲槽的形成深度为以上述折曲部122的厚度为基准的50至70%长度,这是因为当折曲槽的形成深度小于以折曲部122厚度为基准的50%长度时,会导致复原力减小效果的下降并导致上述主体110与饮用饮料的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问题,而当形成深度大于以折曲部122厚度为基准的70%长度时,会导致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而轻易断开的问题。
[0064]
而且,上述折曲部122的形成长度为以上述主体110的半径长度为基准的5至7%长度,这是因为当折曲部122的形成长度小于以主体110半径长度为基准的5%时,会导致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而轻易断开的问题,而当折曲部122的形成长度大于以主体110半径长度为基准的7%时,会因为形成较强的复原力而导致主体110与饮用饮料的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问题。
[0065]
此外,当上述折曲部122的形成长度小于以上述主体110半径长度为基准的5%时,在使用者为了从容器完全分离上述瓶盖而对其进行拉动的过程中,在上述上部环120与上述下部环130从容器的入口分离之前可能会发生折曲部122首先断开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现象,上述折曲部122的形成长度大于以上述主体110半径长度为基准的5%为宜。
[0066]
此外,在上述折曲部122的外周面能够热熔接0.45至1
㎜
厚度的热熔胶,如上所述的热熔胶能够提升上述折曲部122的强度,从而防止上述主体110在处于向容器入口的外侧方向折曲的状态下轻易发生疲劳断裂。
[0067]
此外,如图2(b)所示,上述下部环130是与上述上部环120一起防止上述主体110发生脱落的本发明的又一构成要素,能够以可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第2断开部131以及用于防止与上述上部环120发生分离的连接部132为媒介连接到上部环120的下端。
[0068]
此时,上述下部环130最初是在形成于容器入口下部侧的一对凸起部前部的下方位置结合到容器的入口,从而能够在上述第2断开部131断开之前对结合到容器入口的上述主体110的旋转进行限制,而在第2断开部131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断开之后,则以上述连接部132位媒介防止上述上部环120发生脱离,并进一步防止主体110发生脱离。
[0069]
因此,如图3(a)至图3(d)所示,为了能够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断开,上述第2断开部131以每隔一定的间隔对上述上部环120的下端与上述下部环130的下端进行连接的形态构成为宜,从而能够在断开之前使得上述瓶盖对容器进行密封,而当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以上而断开之后丧失其功能。
[0070]
此时,上述第1断开部121,对上述主体110与上述上部环120进行连接且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连接点的形成数量为10至12个,上述第2断开部131,对上述上部环120与上述下部环130进行连接且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连接点的形成数量为7至9个。
[0071]
即,因为握住上述主体110的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会被直接传递到上述第1断开部121并经由上述上部环120传递到上述第2断开部131,因此在上述连接点的形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断开第2断开部131所需要的外力必然会大于断开第1断开部121所需要的外力,而这可能会导致上述折曲部122的断开。
[0072]
因此,本发明通过在形成于上述第1断开部121的连接点与形成于上述第2断开部131的连接点的数量上形成差异,使得第1断开部121以及第2断开部131能够在施加相同外
力的情况下全部断开,从而防止上述折曲部122断开的现象。
[0073]
与此相反,上述连接部132与在使用者施加外力时断开的第2断开部131不同,即使是在使用者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不会断开,而是维持上述上部环120与上述下部环130连接的状态并防止上部环120发生脱离,从而防止主体110发生脱离。
[0074]
此时,使用者所施加的压力是指需要打开容器入口的使用者握住上述瓶盖并向逆时针方向即反方向进行旋转时所施加的外力,并不包括向外侧拉动结合到容器入口的瓶盖的外力或向已经从容器分离的瓶盖施加的外力。
[0075]
但是,与在上述社区部122中折曲槽的方式不同,上述连接部132中并没有附加配备与上述折曲槽对应的构成,而且与折曲部122的形成长度为以上述主体110的半径长度为基准的5至7%长度的方式不同,连接部132的形成长度为以主体110的半径长度为基准的10%以上为宜。
[0076]
此外,上述连接部132的形成长度为以主体110的半径长度为基准的14%以下为宜,这是因为当连接部132的形成长度大于以主体110半径长度为基准的14%时,因为与上述上部环120的结合强度过大而可能会导致难以从容器的入口分离上述主体110的问题。
[0077]
即,上述连接部132的形成长度为以主体110的半径长度为基准的10至14%为宜。
[0078]
借此,借助于上述连接部132的上述上部环120与上述下部环130的结合强度能够达到借助于上述折曲部122的上述主体110与上述下部环120的结合强度的两倍以上,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本发明能够在主体110从容器入口分离时将与主体110连接的上部环120的倾斜度最小化,从而避免主体110与饮用饮料的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
[0079]
换言之,上述上部环120以及上述下部环130都是水平结合到容器的入口,但是在上述第1断开部121以及上述第2断开部131都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断开且上述主体110从容器的入口分离的情况下,形成有上述折曲部122的上部环120的一部分能够沿着主体110上升并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
[0080]
此时,上述上部环120的倾斜度越大,更有可能发生因为向容器入口的外侧方向折曲的上述主体110还原到容器的入口一侧而与饮用饮料的使用者的脸部发生接触的问题,而本发明能够通过使得借助于上述连接部132的上述上部环120与上述下部环130的结合强度达到借助于上述折曲部122的上述主体110与上述下部环120的结合强度的两倍以上而将上部环120的倾斜度最小化,从而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
[0081]
此外,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上述下部环130上沿着内周缘凸出形成由多个凸起体构成的防脱离部134,上述防脱离部134以各个凸起体的上端与形成于容器入口下部侧的一对凸起部中位于下方的凸起部的下端相接的状态构成,从而防止下部环130从容器入口分离。
[0082]
即,在上述第1断开部121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断开且上述第2断开部122进而断开之后上述主体110从容器入口分离并脱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借助于上述防脱离部134防止上述下部环130从容器的入口完全分离。
[0083]
作为如图4(a)所示的与上述防脱离部134相关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构成上述防脱离部134的多个凸起体的上端扁平形成,而与上述下部环130连接的一侧末端部的下端向下倾斜形成,而且,如图4(b)所示,能够以另一侧末端部的长度小于一侧末端部的长度的方式使两侧面倾斜形成。
[0084]
借此,上述防脱离部134能够与形成于容器的入口下部一侧的凸起部发生摩擦并借此防止上述下部环130从容器入口发生脱离,而在形成于下部环130上的第3断开部133断开之后能够借助于与上述凸起部的摩擦而向上方折曲一定角度,从而使得下部环130能够从容器入口完全分离。
[0085]
此外,在假定形成有上述折曲部122的位置为正面的前提下,上述连接部132能够形成于相反的方向即背面,从而使得上述第1断开部121以及上述第2断开部131能够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轻易断开,而当在第1断开部121以及第2断开部131断开的状态下向容器的外侧方向拉动上述主体110时,能够使得形成于上述下部环130上的第3断开部133轻易断开。
[0086]
上述第3断开部133是为了分离丢弃上述瓶盖而形成的部分,与上述第1断开部121以及上述第2断开部131水平形成的情况不同,从上述第2断开部131的一侧末端向上述下部环130的下端垂直向下形成,从而只有在使用者拉动上述主体110时才会断开。
[0087]
借此,在上述第1断开部121以及上述第2断开部131因为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断开时上述第3断开部并不会断开且能够维持上述下部环130的环形形状,但是当使用者拉动上述主体110时能够在其外力作用下断开,以便于使用者能够将上述瓶盖从容器入口完全分离并丢弃。
[0088]
此外,上述第3断开部133能够以形成1至3个连接点的直线形态构成,如图5(a)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能够以正弦曲线或正切曲线的形态形成,而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上述第3断开部133并不会因为向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上述主体110的外力作用而断开,但是在拉动主体110的外力作用下却能够轻易断开,从而使得上述瓶盖100能够从容器的入口完全分离。
[0089]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如图5(b)所示,上述第3断开部133,能够包括:垂直切开线134,与上述连接部132相邻,从上述第2断开部131或上述上部环120的一点向上述下部环130的一点形成,一部分被事先切开;斜线截取线135,从位于上述下部环130一侧的上述垂直切开线134的一点向下部环130的末端延长形成;借助于如上所述的构成,上述第3断开部133并不会因为向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上述主体110的外力作用而断开,但是在拉动主体110的外力作用下却能够使上述垂直切开线134发生晃动或断开并进而使得上述斜线截取线135发生断开,从而使得上述瓶盖100能够从容器的入口完全分离。
[0090]
此外,除在上述主体110的内周缘形成的螺纹111的下部侧末端部之外,其整体以与通常所使用的瓶盖的螺纹相同或类似的形状形成,但是如图6(a)所示,下部侧的末端部与一般的螺纹形状不同,其下部侧末端部折曲并向上方倾斜形成。
[0091]
即,在通常所使用的容器以及与其对应的瓶盖上分别形成的螺纹是以防止相互之间发生干涉的同时相互对应的方式构成,但是在上述主体110上形成的螺纹111的下部侧末端部折曲并向上方倾斜形成,从而在旋转并对容器的入口进行开闭的过程中会与形成于容器中的螺纹发生干涉。
[0092]
借助于如上所述的构成,为了对容器的入口进行开闭而对上述主体110进行旋转的使用者能够借助于在下部侧末端部以及容器中形成的螺纹的干涉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摩擦感受到异质感,从而在主体110充分旋转且折曲的下部侧末端部从形成于容器中的螺纹脱离时感受到上述异质感的消除。
[0093]
借此,本发明能够使得通过向上述主体110施加外力而对容器的入口进行开闭的使用者感觉到异质感的消除的同时停止施加外力,从而防止因为使用者持续性地施加过度的外力而导致上述折曲部122与上述连接部132断开。
[0094]
此外,如图6(b)所示,在上述主体110的内周缘形成的螺纹111能够以下部侧末端部的面积沿着长度方向扩张的铃铛形状形成,借此能够达成与螺纹111的下部侧末端部折曲并向上倾斜形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0095]
在上述内容中介绍的实施例只是为了向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更加充分地传递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提供的实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内容中进行说明的实施例,还能够以其他形态实现。
[0096]
为了能够对本发明进行明确说明,在附图中对与说明无关的部分进行了省略,而且在附图中为了说明的便利,其构成要素的宽度、长度、厚度等可能会被放大或缩小显示。
[0097]
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符号代表相同的构成要素。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