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无机房电梯的制作方法

2021-02-19 13:02:37|355|起点商标网
无机房电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了电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无机房电梯。


背景技术:

[0002]
无机房电梯是指不需要建筑物提供封闭的专门机房用于安装曳引机等设备的电梯。现有的无机房电梯中曳引机的安装位置一般位于轿厢上或者井道顶部。但现有的电梯曳引机安装位置较为固定,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位置。此外,由于建筑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及已经建好的建筑物加装电梯,导致顶层高度较低。现有的电梯运行时,顶部空间较大,无法适用于此类低顶层的建筑物。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用于解决上述曳引机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位置和地顶层建筑物无法适用的问题。
[000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轿厢,轿厢包括轿门,轿厢的底部设置有轿底轮,轿底轮的转动轴线与轿门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不小于45
°
;第一轿顶轮,第一轿顶轮设置在井壁的顶部,第一轿顶轮位于轿厢的一侧,第一轿顶轮位于轿厢的后部;曳引机,曳引机位于井壁的中部或下部,曳引机位于轿厢的后侧;第二轿顶轮,第二轿顶轮设置在井壁的顶部,第二轿顶轮位于轿厢的后侧;位于轿厢的后侧的对重,对重包括对重主体和设置在对重主体上部的对重轮;曳引钢丝绳,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井壁远离第一轿顶轮一侧的顶部;曳引钢丝绳依次穿设在第一轿顶轮、曳引机、第二轿顶轮、对重轮上;曳引机、第二轿顶轮、对重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曳引机、第二轿顶轮、对重轮的中心在同一投影面内在一条直线上。
[0005]
进一步地,第一轿顶轮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第一轿顶安装座上。
[0006]
进一步地,第一轿顶安装座安装在距离井道顶部300mm高的位置。
[0007]
进一步地,第二轿顶轮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第二轿顶安装座上。
[0008]
进一步地,第二轿顶安装座安装在距离井道顶部500mm高的位置。
[0009]
进一步地,轿底轮采用底托轮式结构。
[0010]
进一步地,轿底轮的数量为两个,且曳引钢丝绳在两个轿底轮上的包角均为90
°

[0011]
进一步地,曳引机安装在由曳引上座和曳引下座组成的安装座上。
[0012]
进一步地,对重轮、第一轿顶轮和第二轿顶轮的数量均为一个,曳引钢丝绳在曳引机的曳引轮、对重轮、第一轿顶轮和第二轿顶轮上的包角均为180
°

[0013]
进一步地,对重轮的直径不大于对重主体在水平方向的宽度。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
1、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只需在第二轿顶轮的下方,即可实现电梯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将曳引机置于第二轿顶轮至井道底部的任一垂直位置,为曳引机提供了更多可以放置的位置。
[0016]
2、对重主体、对重轮、曳引机、第一轿顶轮、第一轿顶安装座、第二轿顶轮、第二轿顶安装座均处于轿厢运行区域的外部。即上述结构均未安装在轿厢运行的竖直空间内,从而节省轿厢上部的空间。可确保在满足电梯的国家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将顶层高度最小缩至3.3米,从而适用于低顶层的建筑物。
[0017]
3、对重主体、对重轮、曳引机、第一轿顶轮、第二轿顶安装座均位于轿厢的后侧,电梯第一轿顶轮和第一轿顶安装座均位于与轿门相邻的两侧。可以使得井道内的空间被充分利用,不至于出现所有设备都聚集于同一侧而过于拥挤的情况,也可以防止设备的聚集导致的某一侧的井道壁与电梯之间区域过大的情况出现。
[0018]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立面投影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水平投影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水平透视投影图。
[0024]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1、轿厢;102、轿底轮;201、对重主体;202、对重轮;301、曳引机;302、曳引上座;303、曳引下座;401、第一轿顶轮;402、第一轿顶安装座;501、第二轿顶轮;502、第二轿顶安装座;601、曳引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包括:
[0027]
轿厢101,轿厢101包括开设在轿厢101正面的轿门,轿门作为轿厢101的一部分。轿厢101的底部设置有轿底轮102,轿底轮102的转动轴线与轿门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不小于45
°
,使得轿底轮102始终位于轿厢101底部较为中心的区域,从而可以稳定托举轿厢101。
[0028]
对重,对重位于轿厢101的后侧,对重包括对重主体201和设置在对重主体201上部的对重轮202。优选的,对重轮202通过穿设在对重轮202圆面中心的金属杆与对重主体201转动连接。对重轮202的中心与对重主体201的中心重合。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对重轮202位于对重主体201工作时远离地面一端的上部,可以减少对重主体201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摆动。
[0029]
曳引机301,曳引机301可以通过曳引机301安装座安装在轿厢101的后侧,且曳引
机301可以位于轿厢101后侧井壁的中部或下部。曳引机301的曳引轮可以竖直设置,且曳引轮所在圆面可以与电梯后壁平行。
[0030]
曳引钢丝绳601,曳引钢丝绳60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井壁远离第一轿顶轮401一侧的顶部。优选的,曳引钢丝绳601的两端分别靠近轿门所在一侧和远离轿门的一侧,从而使得曳引钢丝绳601的两端分离,防止两端过近而引起曳引钢丝绳601缠绕。曳引钢丝绳601可以采用碳素钢钢丝绳或不锈钢钢丝绳。当然的,曳引钢丝绳601的实际使用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0031]
第一轿顶轮401,第一轿顶轮401可以竖直放置,第一轿顶轮401可以设置在井壁的顶部且位于轿厢101的左侧或右侧,第一轿顶轮401位于轿厢101的后部,即远离轿门设置。第一轿顶轮401用于通过曳引钢丝绳601将曳引机301和轿底轮102相连接。
[0032]
第二轿顶轮501,第二轿顶轮501可以竖直放置,第二轿顶轮501设置在井壁的顶部且位于轿厢101的后侧,即设置在电梯后部的井道上方。第二轿顶轮501用于通过曳引钢丝绳601将曳引机301和对重轮202相连接。
[00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轿顶轮401和第二轿顶轮501分别位于曳引机301两侧的上方,轿底轮102位于第一轿顶轮401的远离曳引机301一侧的下方,对重轮202位于第二轿顶轮501远离曳引机301一侧的下方。曳引钢丝绳601经过曳引机301的曳引轮底部后,一端依次经过第一轿顶轮401、轿底轮102后与井道顶部相连,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二轿顶轮501、对重轮202后与井道顶部相连。曳引机301、第二轿顶轮501和所述对重轮202的轴线可以相互平行,且曳引机301、第二轿顶轮501和对重轮202的中心可以在同一投影面内在一条直线上。曳引机301的曳引轮的中心可以与第一轿顶轮401的中心在投影面上成90
°
夹角,从而改变曳引钢丝绳601的运行方向。轿底轮102的转动轴线与轿门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不小于45
°
,即第一轿顶轮401的中心可以与轿底轮102的中心在投影面上成90
°
至135
°
的夹角,可以使得曳引钢丝绳601能够绕过轿厢101所在区域并调节轿厢101的竖直高度。
[003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轿顶轮401的数量为两个,从第一轿顶轮401伸出的与轿底轮102接触的曳引钢丝绳601刚好位于轿厢101中部区域的周围。此时,轿底轮102的中心只需与第一轿顶轮401的中心投影成90
°
,即可完成对于电梯的升降工作。
[0035]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轿顶轮401的数量为一个,从第一轿顶轮401伸出的与轿底轮102接触的曳引钢丝绳601位于轿厢101远离轿门的一侧周围。此时,轿底轮102的中心与第一轿顶轮401的中心投影介于90
°
和135
°
之间。
[0036]
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轿顶轮401背离曳引机301的一侧与轿厢101中轿门的相对一侧平面平行时,轿底轮102的中心与第一轿顶轮401的中心投影成135
°
,即轿底轮102位于轿厢101的对角线上。
[0037]
借由上述结构,当曳引机301运行时,可以带动曳引钢丝绳601移动,从而实现轿厢101的升降。优选的,曳引悬挂比为2:1。
[0038]
下面分别示出轿厢101上升和下降的两个实施例:
[0039]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曳引机301带动曳引钢丝绳601并将曳引钢丝绳601从第二轿顶轮501运送至第一轿顶轮401处。此时,由于曳引机301至第二轿顶轮501一侧的曳引钢丝绳601的缩短,导致对重轮202会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对重主体201与对重轮202同步向上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曳引机301至第一轿顶轮401一侧的曳引钢丝绳601的伸
长,导致轿底轮102会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轿厢101与轿底轮102同步向下运动。
[0040]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曳引机301带动曳引钢丝绳601从第一轿顶轮401运送至第二轿顶轮501处。此时,由于曳引机301至第二轿顶轮501一侧的曳引钢丝绳601的伸长,导致对重轮202会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对重主体201与对重轮202同步向下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曳引机301至第一轿顶轮401一侧的曳引钢丝绳601的缩短,导致轿底轮102会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轿厢101与轿底轮102同步向上运动。
[0041]
采用上述实施例,本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301只需在第二轿顶轮501的下方,即可实现电梯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将曳引机301置于第二轿顶轮501至井道底部的任一垂直位置,为曳引机301提供了更多可以放置的位置。对重主体201、对重轮202、曳引机301、第一轿顶轮401、第一轿顶安装座402、第二轿顶轮501、第二轿顶安装座502均处于轿厢101运行区域的外部。即上述结构均未安装在轿厢101运行的竖直空间内,从而节省轿厢101上部的空间。可确保在满足电梯的国家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将顶层高度最小缩至3.3米,从而适用于低顶层的建筑物。对重主体201、对重轮202、曳引机301、第一轿顶轮401、第二轿顶安装座502均位于轿厢101的后侧,电梯第一轿顶轮401和第一轿顶安装座402均位于与轿厢101轿门相邻的两侧。可以使得井道内的空间被充分利用,不至于出现所有设备都聚集于同一侧而过于拥挤的情况,也可以防止设备的聚集导致的某一侧的井道壁与电梯之间区域过大的情况出现。
[0042]
具体的,第一轿顶轮401可以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第一轿顶安装座402上,第一轿顶安装座402可以固定于轿厢101的上部区域。由于第一轿顶安装座402能够固定放置,所以在曳引钢丝绳601通过第一轿顶轮401的过程中,第一轿顶轮401能够为曳引钢丝绳601提供稳定的支撑。u型螺栓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螺栓能够更为牢固得固定第一轿顶轮401,增加了电梯的使用强度。
[004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轿顶安装座402安装在距离井道顶部300毫米高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一轿顶轮401在安装之后距离井道顶部约为40至50毫米左右。可以让第一轿顶轮401与井道顶部的距离达到近乎极限,从而提升井道内的空间利用率。
[0044]
具体的,第二轿顶轮501可以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第二轿顶安装座502上,第二轿顶安装座502固定于对重主体201的上部区域。由于第二轿顶安装座502能够固定放置,所以在曳引钢丝绳601通过第二轿顶轮501的过程中,第二轿顶轮501能够为曳引钢丝绳601提供稳定的支撑。u型螺栓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螺栓能够更为牢固得固定第二轿顶轮501,增加了电梯的使用强度。
[004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轿顶安装座502安装在距离井道顶部500毫米高的位置,可以使得安装后的第二轿顶轮501能够处于一个较高的高度,从而增加对重主体201的调节范围。
[0046]
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轿底轮102可以采用底托式结构,即轿底轮102安装于轿厢101的下部并与轿厢101固定连接。由于底托轮式结构中轿底轮102位于轿厢101的下方,所以底托轮式结构相比顶吊轮式结构受力更好,稳定性更高。
[0047]
具体的,如图2所示,轿底轮10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电梯下方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轿底轮102用来通过曳引钢丝绳601与第一轿顶轮401连接,另一个轿底轮102
用来通过曳引钢丝绳601与井道顶部固定连接,可以使得轿底轮102受力更为均匀。曳引钢丝绳601在两个轿底轮102上的包角均为90
°
,能够在曳引钢丝绳601需求最少的情况下保证轿厢101能在沿竖直方向上运行。
[0048]
具体的,如图1所示,曳引机301安装在由曳引上座302和曳引下座303组成的安装座上。曳引上座302位于曳引机301安装位置的上方,由于曳引上座302可以在曳引机301向上运动时对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所以可用于防止曳引机301出现竖直方向向上的移动。曳引下座303位于曳引机301安装位置的下方,用于为曳引机301提供竖直方向向上的支撑。曳引上座302和曳引下座303所组成的安装座能够使得曳引机301在安装之后固定地更牢固。
[0049]
具体的,如图4所示,对重轮202、第一轿顶轮401和第二轿顶轮501的数量均为一个。曳引钢丝绳601在曳引机301的曳引轮、对重轮202、第一轿顶轮401和第二轿顶轮501上的包角均为180
°
。由于一个滑轮的设置即可以实现曳引钢丝绳601的导向作用,所以对重轮202、第一轿顶轮401和第二轿顶轮501的数量均设置为一个,可以节省滑轮数量,并避免由于滑轮过多而增加电梯故障的出现。
[0050]
具体的,如图2所示,对重轮202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对重主体201在水平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对重轮202能够在运输对重主体201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不至于占用过多的井道空间,从而节省了井道内部的使用空间。
[0051]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