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体供给装置及片体供给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卷绕有片体的材料卷连续地供给所述片体的片体供给装置及片体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从卷绕有片体的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依次送出片体进行供给的片体供给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片体供给装置具备连接机构,当处于供给片体的供给状态的第1材料卷(供给侧材料卷)的片体剩余量为规定剩余量以下时,该连接机构将处于不供给片体的待机状态的第2材料卷(待机侧材料卷)的片体与第1材料卷的片体相连接。
当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剩余量为规定剩余量以下时,若输出用于指令连接机构进行动作的指令信号,则连接机构通过按压动作将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各自的片体相接合,其中,所述按压动作是在第2材料卷的支撑轴进行旋转以使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从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的传送速度相同的状态下,将第1材料卷的片体按压到设置于第2材料卷外周面的粘接构件上。
这里,如上所述,在卷绕于第1材料卷的片体剩余量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下输出用于进行连接处理的指令信号,但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连接机构要进行按压动作的按压位置的时机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在所述指令信号被输出之后,到连接机构进行按压动作为止的经过时间是不固定的,在此期间,从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的长度会有所不同。其结果是,经由粘接构件连接各片体时,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剩余量是不固定的。因此,需要留出最大供给量来输出所述指令信号,导致剩余量始终有很多,十分浪费。也就是说,现有的片体供给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当经由粘接构件连接各片体时,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剩余量难以是固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授权公报第2568743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体供给装置及片体供给方法,在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各自得片体经由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相连接时,能够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剩余量为固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片体供给装置,从卷绕有片体的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依次送出片体进行片体供给。该片体供给装置包括:第1支撑轴,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中心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1材料卷;第2支撑轴,在所述第2材料卷的中心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2材料卷;连接机构,通过按压动作将所述第1材料卷和所述第2材料卷各自的片体相接合,所述按压动作将伴随着所述第1支撑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所述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按压到伴随着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粘接构件上;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第1支撑轴和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动作,以使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为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从该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的所述按压动作而与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具备:剩余量计算部,计算对应于来自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供给而变化的所述第1材料卷的外径,并且基于该外径的计算结果来计算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剩余量监视部,监视由所述剩余量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剩余量,在该片体剩余量达到在所述目标卷绕剩余量加上规定长度后得到的注意剩余量时输出控制指令信号;第1轴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以从所述第1材料卷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支撑轴的旋转动作;以及,第2轴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信号控制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动作,其中,所述第2轴控制部,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在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一致并且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连接机构要进行所述按压动作的按压位置时,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到达所述按压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片体供给方法,使用片体供给装置从卷绕有片体的第1材料卷和卷绕有片体的第2材料卷依次送出片体进行片体供给,所述片体供给装置包括: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中心位置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1材料卷的第1支撑轴;在所述第2材料卷的中心位置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2材料卷的第2支撑轴;通过按压动作将所述第1材料卷和所述第2材料卷的各片体相接合的连接机构,所述按压动作将从所述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按压到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粘接构件上。该片体供给方法包括:片体供给步骤,通过使所述第1支撑轴旋转,从所述第1材料卷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旋转速度调整步骤,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达到一致,当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达到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从该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连接机构要进行所述按压动作的按压位置时,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所述按压位置;以及,连接处理步骤,使所述连接机构执行所述按压动作,使得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与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来将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各自的片体彼此连接时,能够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为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可以在以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得以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体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控制片体供给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片体供给装置所具备的连接机构将第1材料卷的片体按压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连接机构将第1材料卷的片体切断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连接机构将第1材料卷的片体卷取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被从第1材料卷送出的状态的图。
图6B是用于说明控制器所执行的处理即第2支撑轴的旋转控制的相关处理的图。
图7A表示控制器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B是表示控制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体供给装置及片体供给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仅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无限定本发明技术范围的意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体供给装置1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控制片体供给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器80的电结构的框图。下面,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纸面向里方向)设为“Y方向”来进行说明。
片体供给装置1是从卷绕有片体S的第1材料卷R1和第2材料卷R2依次送出片体S进行供给的装置。如图1所示,片体供给装置1具备基台50、支撑机构10、连接机构20、驱动部70、张力调整机构30和控制器80。支撑机构10是安装于基台50并且对第1和第2材料卷R1、R2进行支撑的机构。连接机构20是安装于基台50并且将第2材料卷R2的片体S与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相连接的机构。驱动部70是用于将从第1材料卷R1或第2材料卷R2送出的片体S供给到片体供给装置1的下游侧的部分。张力调整机构30是经由控制器80进行反馈控制的控制机构,其在驱动部70的上游侧检测片体S的张力(tension),并基于其张力调整片体S的供给速度,从而使第1材料卷R1或第2材料卷R2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控制器80是控制支撑机构10和连接机构20的控制部。
图1中,第1材料卷R1处于供给片体S的供给状态,第2材料卷R2处于不供给片体S的待机状态。片体供给装置1通过连接机构20将第2材料卷R2(待机侧材料卷)的片体S与第1材料卷R1(供给侧材料卷)的片体S相连接,并且在相接位置的上游侧将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切断,从而能够向片体供给装置1的下游侧线路连续地传送片体S。在连接机构20进行了连接处理之后,控制器80使插入第1支撑轴11的新的材料卷代替片体被切断的第1材料卷R1而设定为下一个待机侧材料卷,并将开始供给片体的第2材料卷R2设定为下一个供给侧材料卷。这样的材料卷设定变更在每次连接机构20进行连接处理时反复执行。
如图1所示,在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设有粘接构件H(例如双面胶带等),用于将第2材料卷R2的片体S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粘接。下面,对片体供给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分别进行说明。
基台50具有放置在预定的设置面上的放置盘51、沿Z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柱52、沿X方向延伸的梁53。如图1所示,各支柱52以在X方向上彼此相向的方式竖立在放置盘51上。各支柱52的上端部固定在梁53的两端部。
支撑机构10安装于基台50,能够以沿Y方向延伸的转轴13为中心进行旋转。具体而言,支撑机构10具有转轴13、能够以转轴1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构件17、设置于旋转构件17并且在第1和第2材料卷R1、R2各自的中心位置上可旋转地支撑第1和第2材料卷R1、R2的第1支撑轴11和第2支撑轴12。
旋转构件17沿着与转轴13正交的方向延伸。第1支撑轴11设置于旋转构件17的转轴13一侧的端部,第2支撑轴12设置于旋转构件17的转轴13另一侧的端部。第1和第2支撑轴11、12从旋转构件17向Y方向一侧(纸面向外侧)延伸,从而受该旋转构件17单边支撑。因此,通过将第1和第2材料卷R1、R2分别插入第1和第2支撑轴11、12,能够将第1材料卷R1、R2安装在支撑机构10上。
支撑机构10如图2所示,还具有旋转构件驱动源18、第1轴驱动源19A、第2轴驱动源19B。旋转构件驱动源18是产生使旋转构件17进行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源。第1轴驱动源19A是产生使第1支撑轴11绕轴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源。第2轴驱动源19B是产生使第2支撑轴12绕轴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源。旋转构件驱动源18、第1轴驱动源19A和第2轴驱动源19B例如由马达构成,该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传送带或滑轮等动力传递机构分别传递至转轴13以及第1和第2支撑轴11、12。从而,能够使转轴13以及第1和第2支撑轴11、12以规定的速度绕轴旋转。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片体S传送至下游侧线路的正常狀態期间,旋转构件17可以采取任意的姿势。例如,旋转构件17以第1材料卷R1(供给侧材料卷)位于第2材料卷R2(待机侧材料卷)的Z方向上侧且靠近连接机构20一侧的姿势配置。于是,当第1和第2材料卷R1、R2各自的片体S相连接时,如图1所示,旋转构件17以转轴13为中心进行旋转(接合位置),以使正在待机的第2材料卷R2靠近连接机构20。
连接机构20具有连接单元23、单元驱动源27(图2)、按压辊24、切割器25、外径检测器21和粘接构件检测器22。连接单元23能够沿着梁53在X方向上移动。单元驱动源27是产生使连接单元23进行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按压辊24是将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中途部向着第2材料卷R2的中心按压到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辊。切割器25将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切断。外径检测器21是检测从第2材料卷R2的中心到外周面的距离(外径、第2材料卷R2的半径)的检测器。粘接构件检测器22是检测配置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的粘接构件H在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的检测器。
关于连接机构20的结构,在图1和图2的基础上参考图3~图5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连接机构20将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按压到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形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连接机构20中将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切断的形态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连接机构20中将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卷取的形态的示意图。
单元驱动源27例如由伺服马达构成,其驱动力经由传送带或滑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传递至连接单元23。从而,连接单元23可以前进移动,以靠近位于接合位置的第2材料卷R2,或者也可以后退移动,以远离该第2材料卷R2。
按压辊24的轴沿Y方向延伸,并且安装于连接单元23。因此,按压辊24以与第2材料卷R2的轴平行的姿势,能够与连接单元23一起前进移动或后退移动。由此,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中途部通过被按压辊24按压到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按压动作,能够进行经由粘接构件H将两个片体S接合的连接动作。换言之,连接机构20通过按压辊24将从伴随第1支撑轴11的旋转而旋转的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按压到设置于伴随第2支撑轴12的旋转而旋转的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按压动作,进行使第1材料卷R1和第2材料卷R2的各片体S相接合的连接动作(参照图3)。
切割器25具有能够以沿着Y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刀刃25B、以及产生使该刀刃25B进行旋转的驱动力的切割器驱动源25A(图2)。切割器25也可以安装于连接单元23,能够与该连接单元23一起前进移动或后退移动。利用切割器25,可以将连接动作后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在其接合部的上游侧切断(参照图4)。若在连接动作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被切割器25切断,则通过使第1材料卷R1反向旋转可以卷取切断位置上游侧的片体S(参照图5)。
外径检测器21例如由激光传感器构成。如图1所示,外径检测器21通过竖立在梁53上的支架26固定于连接单元23的上侧。
粘接构件检测器22例如由色彩传感器(线传感器或区域传感器)构成。粘接构件检测器22也可以安装于连接单元23,能够与该连接单元23一起前进移动或后退移动。
驱动部70配置在片体供给装置1中位于片体传送方向的最下游。驱动部70具有其轴沿Y方向延伸以供片体S搭在其上的驱动辊72、以及产生用于使驱动辊72绕轴以规定速度旋转的驱动力的辊驱动源71(图2)。辊驱动源71例如由马达等构成。根据辊驱动源71的输出来调整驱动辊72的旋转速度,从而在下游侧线路中以规定的传送速度供给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此时,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以从第1材料卷R1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
张力调整机构30在片体传送方向上配置在连接单元23与驱动辊72之间。张力调整机构30经由控制器80进行反馈控制,以从第1材料卷R1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如图1所示,张力调整机构30具有一对固定辊31、32、以及配置在这一对固定辊31、32之间并且根据片体S的张力(tension)进行移动的移动辊33。从第1辊R1送出的片体S分别搭在固定辊31、32和移动辊33上。当片体S的张力低于预定的设定值时,移动辊33进行移动以使片体S的路径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当片体S的张力高于该设定值时,移动辊33进行移动以使片体S的路径长度变短。
张力调整机构30还具有检测移动辊3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34(图2)。该位置检测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被发送至控制器80,控制器80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即,能够将移动辊33的位置信息反馈给第1支撑轴11的旋转控制。从而,通过對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供给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的調整,使张力发生变化,变成移动辊33位于预定的设定位置的状态,由此,能够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以从第1材料卷R1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
控制器8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等组合构成。控制器80在第1材料卷R1(供给侧材料卷)供给片体S的状态下该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剩余量为规定剩余量以下时,控制支撑机构10和连接机构20。更具体而言,控制器80控制支撑机构10和连接机构20,通过连接机构20的按压辊24所进行的按压动作,将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相连接。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是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达到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应当与第2材料卷R2的粘接构件H相连接的位置。
如图2所示,控制器80包括旋转构件控制部81、第1轴控制部82A、第2轴控制部82B、单元控制部83、切割器控制部84、辊控制部85、外径判定部86、粘接构件位置判定部87、剩余量计算部88和剩余量监视部89。
旋转构件控制部81控制构成旋转构件驱动源18的马达的旋转及其停止。从而,旋转构件17以转轴13为中心的旋转动作得到控制。第1轴控制部82A控制构成第1轴驱动源19A的马达的旋转及其停止。从而,支撑第1材料卷R1的第1支撑轴11的旋转动作得到控制。第2轴控制部82B控制构成第2轴驱动源19B的马达的旋转及其停止。从而,支撑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的旋转动作得到控制。单元控制部83控制构成单元驱动源27的伺服马达的驱动及其停止。从而,连接单元23在接近或远离位于接合位置的第2材料卷R2的方向上的移动动作得到控制。
切割器控制部84控制切割器驱动源25A的动作。从而,切割器25的刀刃25B的旋转动作得到控制。辊控制部85控制构成辊驱动源71的马达的旋转及其停止。从而,驱动辊72的旋转动作得到控制。
外径判定部86基于第2轴驱动源19B使第2支撑轴12旋转从而使第2材料卷R2(待机侧材料卷)旋转的状态下外径检测器21的检测结果,确定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多个部位的第2材料卷R2的外径,并基于这些外径确定第2材料卷R2的平均外径。粘接构件位置判定部87基于粘接构件检测器22的检测结果,确定第2材料卷R2(待机侧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在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
剩余量计算部88在伴随第1支撑轴11的旋转而旋转的第1材料卷R1(供给侧材料卷)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的状态下,计算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具体而言,剩余量计算部88基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和第1支撑轴11的转速,计算第1材料卷R1的外径。而且,剩余量计算部88根据第1材料卷R1每旋转一周的外径减少量,计算出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片体厚度。然后,剩余量计算部88基于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和片体S的片体厚度,计算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
剩余量监视部89监视剩余量计算部88计算出的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并根据片体剩余量,将指令第1支撑轴11和第2支撑轴12的旋转控制的控制指令信号输出到第1轴控制部82A和第2轴控制部82B。该剩余量监视部89的动作详情将在后文阐述。
控制器80在向下游侧传送片体的正常狀態时和片体连接时,分别进行如下的控制。首先,在正常狀態的片体传送时,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和辊控制部85)控制第1支撑轴11和驱动部70,以在下游侧线路中,第1材料卷R1(供给侧材料卷)的片体S以预定的传送速度从驱动部70向下游侧送出。此时,根据来自张力调整机构30的反馈,控制第1支撑轴11,以使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与驱动部70控制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相同。
另一方面,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剩余量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片体连接时,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第2轴控制部82B和单元控制部83)控制第1支撑轴11、第支撑轴12和连接机构20,以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达到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通过连接机构20的按压辊24的按压动作而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相连接。
下面,针对基于片体连接时控制器80所执行的处理的片体供给方法,参照图6A、图6B、图7A、图7B进行说明。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被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状态的图。图6B是用于说明控制器80所执行的处理即第2支撑轴12的旋转控制的相关处理的图。图7A和图7B是表示控制器8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第1支撑轴11所支撑的第1材料卷R1正在供给片体,第2支撑轴12上安装有新的第2材料卷R2的情况,即,第1材料卷R1为供给侧材料卷,第2材料卷R2为待机侧材料卷。
在片体连接时的处理执行前的阶段中,从第1材料卷R1向下游侧线路送出片体S的正常狀態下,执行片体供给步骤。在该片体供给步骤中,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辊控制部85)控制第1支撑轴11和驱动部70,以从第1材料卷R1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另外,在片体供给步骤中,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基于第1材料卷R1每旋转一周在线路中送出片体S的送出长度,计算第1材料卷R1的外径。此时的第1材料卷R1外径的计算模式称为“实测模式”。基于在该实测模式下计算出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和与张力调整机构30的移动辊33的位置相关的位置检测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实测模式”下,根据第1材料卷R1每旋转一周送出片体S的送出长度来计算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并基于该计算结果来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当该调整后從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与驱动部70控制片体S的传送速度之间产生误差时,通过张力调整机构30的反馈控制来吸收一部分所述误差。
在片体供给步骤中,通过作业人员在操作部90(图2)上的输入操作,设定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相关的目标卷绕剩余量La和管理长度Lb(参照图6A)。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目标卷绕剩余量La表示第1材料卷R1和第2材料卷R2各自得片体接合之后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的目标值。
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管理长度Lb设定为将校正长度Lb1和圆周速度调整长度Lb2组合后得到的长度。圆周速度调整长度Lb2是假定在后述的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的对第2支撑轴12的第1旋转控制的控制过程中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被传送的传送长度。详细情况将在后文阐述,在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的第1旋转控制中,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以使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一致。校正长度Lb1是假定在后述的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的对第2支撑轴12的第2旋转控制的控制过程中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被传送的传送长度。详细情况将在后文阐述,在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通过加速或减速而得到校正。校正长度Lb1和圆周速度调整长度Lb2组合后得到的管理长度Lb例如设定为75m。校正长度Lb1例如设定为10m~50m,具体设定为25.4m。
当作业人员在操作部90上进行操作以使片体供给装置1进行片体连接作业时,控制器80(旋转构件控制部81)控制旋转构件17的旋转动作,以使第2支撑轴12配置在与接近连接机构20的接合位置相反侧的安装位置(步骤S1)。作业人员将第2材料卷R2安装到如上配置在安装位置上的第2支撑轴12上。
在将第2材料卷R2安装到第2支撑轴12上之后,若作业人员在操作部90上进行表示安装已完成的输入操作,则控制器80(旋转构件控制部81)控制旋转构件17的旋转动作,以使第2支撑轴12配置在接近连接机构20的接合位置(步骤S2)。
当支撑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配置在接合位置上时,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使第2支撑轴12旋转,从而使第2材料卷R2旋转。在此状态下,外径检测器21开始检测第2材料卷R2的外径(步骤S3)。外径检测器21在第2材料卷R2旋轉一周的过程中在该第2材料卷R2的周向多个部位上检测出从材料卷中心到外周面的距离(外径、第2材料卷R2的半径)之后,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使第2支撑轴12停止旋转。
当检测出第2材料卷R2的周向多个部位上的半径时,控制器80(单元控制部83)使搭载有粘接构件检测器22的连接单元23接近离最大半径还有规定距离的位置。然后,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使第2支撑轴12旋转,从而使第2材料卷R2旋转。在此状态下,粘接构件检测器22检测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粘接构件H的位置(步骤S4)。然后,控制器80(粘接构件位置判定部87)基于粘接构件检测器22的检测结果,确定第2材料卷R2(待机侧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在第2材料卷R2的周向上的位置、即相对于第2支撑轴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基于所确定的粘接构件H的位置,使第2支撑轴12停止旋转,从而将粘接构件H配置在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位置。
接着,控制器80(单元控制部83)将连接单元23移动到接合准备位置(步骤S5)。接合准备位置设定为即使第2材料卷R2的外径在旋转方向上产生偏差,按压辊24也不会与第2材料卷R2接触的位置。
接着,控制器80(剩余量计算部88)在第1材料卷R1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的状态下,计算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剩余量计算步骤S6)。这里,控制器80(剩余量计算部88)如上所述,基于根据从第1材料卷R1供给片体S而变化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和片体S的片体厚度,计算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这样计算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剩余量在第1支撑轴11每旋转一周便繼續实施。
控制器80(剩余量计算部89)监视第1支撑轴11每旋转一周而计算出的第1材料卷R1上卷绕的片体S的剩余量(剩余量监视步骤S7)。这样监视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剩余量也与计算片体剩余量一样,在第1支撑轴11每旋转一周便繼續地实施。
控制器80(剩余量监视部89)判定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是否达到目标卷绕剩余量La与管理长度Lb相加后得到的第1注意剩余量(目标卷绕剩余量La+管理长度Lb)(步骤S8)。在判定为达到第1注意剩余量的情况下,控制器80(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用于指令第2支撑轴12的旋转控制的第1控制指令信号(步骤S9,参照图6A)。
当输出第1控制指令信号时,控制器80(第2轴控制82B)使支撑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开始旋转,对该第2支撑轴12执行第1旋转控制(第1旋转速度调整步骤S10)。第1旋转控制中,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使第2支撑轴12开始旋转,并根据基于外径检测器21的检测结果的第2材料卷R2的平均外径,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以使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一致。从第2支撑轴12开始旋转后到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达到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为止的期间内,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传送出的长度相当于圆周速度调整长度Lb2。
在输出第1控制指令信号之后,控制器80(剩余量监视部89)判定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的剩余量是否达到目标卷绕剩余量La与校正长度Lb1(规定长度)相加后得到的第2注意剩余量(目标卷绕剩余量La+校正长度Lb1)(步骤S11)。在判定为达到第2注意剩余量的情况下,控制器80(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用于指令第1支撑轴11和第2支撑轴12的旋转控制的第2控制指令信号(步骤S12,参照图6A)。
当步骤S12中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时,执行步骤S13、步骤14和步骤S15。
步骤S13中,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将第1材料卷R1的外径计算模式的设定从上述“实测模式”切换到“推测模式”,基于在该“推测模式”下计算出的外径推测值,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以使第1材料卷R1传送片体S的传送速度为恒定。“推测模式”是基于计算剩余量计算步骤S6或剩余量监视步骤S7中计算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剩余量时所参照的根据第1材料卷R1供给片体S而变化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变化,计算并推测随着旋转而变化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并将该外径推测值设定为用于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的外径的外径计算模式。即,步骤S13中,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对于第1支撑轴11的旋转动作的控制,从基于“实测模式”下计算出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即基于第1材料卷R1每旋转一周送出的片体S的送出长度而得到的外径)和位置检测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而进行的控制,切换到基于“推测模式”下计算出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推测值进行的控制。然后,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基于“推测模式”下计算出的外径推测值,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以使第1材料卷R1传送片体S的传送速度为恒定。基于“推测模式”下计算出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推测值来调は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是在第2控制指令信号输出后的步骤S13到连接机构20进行连接处理的步骤S19的期间内进行。在基于“推测模式”下计算出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推测值对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的调整控制中,与“实测模式”的情况相同,张力调整机构30也实施反馈控制。通过该张力调整机构30的反馈控制,从第1材料卷R1传送片体S的传送速度与驱动部70所决定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之间产生的误差被控制得较小。
步骤S14中,控制器80(单元控制部83、切割器控制部84)使连接单元23进行工作准备。具体而言,控制器80(单元控制部83)设定用于使按压辊24执行按压动作的连接单元23的移动时机。控制器80(切割器控制部84)按照按压辊24进行按压动作的时机,相应地设定切割器25的切割刀刃25B进行旋转的旋转时机。
步骤S15中,控制器80(第2轴控制82B)针对支撑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著执行第2旋转控制(第2旋转速度调整步骤)。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著執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对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的校正,从而在第1材料卷R1上卷绕的片体S的剩余量达到目标卷绕剩余量La时从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连接机构20的按压辊24要进行按压动作的按压位置Tp的情况下,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且在该状态下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一致(参照图6B)。
如图6B所示,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S中,达到目标卷绕剩余量La时的目标卷绕剩余量位置Tm位于第1材料卷R1的送出位置Ts。而且,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中,从目标卷绕剩余量位置Tm向下游侧偏离规定的基准长度LL的位置被设定为目标连接位置Tr。所述基准长度LL被设定为相当于从第1材料卷R1的送出位置Ts到按压位置Tp为止的路径长度,是基本固定的长度。
第2旋转控制在开始控制时,粘接构件H位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周向任意位置,但该周向位置通过粘接构件检测器22检测出的相对于第2支撑轴12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来掌握。在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为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的状态下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達按压位置Tp时,若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粘接构件H与按压位置Tp相一致,则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维持不变。按压位置Tp与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粘接构件H之间的长度为第2材料卷R2的半周以下的情况下,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将减速。按压位置Tp与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粘接构件H之间的长度大于第2材料卷R2的半周的情况下,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将加速。通过上述加速或减速,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若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粘接构件H和按压位置Tp变成一致的状态,则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回到圆周速度为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的状态,并维持该状态不变。通过上述加速或减速进行的旋转速度调整也可以在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之前的期间内实施多次。
如图6B所示,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和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同时到达按压位置Tp的时机,控制器80(单元控制部83)使连接单元23移动以执行按压辊24的按压动作(连接处理步骤S16)。由此,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相连接。
另外,控制器80(切割器控制部84)按照按压辊24进行按压动作的时机,相应地使切割器25的刀刃25B进行旋转(步骤S17)。从而,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被切断。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被切断后,开始由第2材料卷R2供给片体S。此时,控制器80变更材料卷的设定(步骤S18)。具体而言,控制器80将插入第1支撑轴11的新的材料卷代替片体被切断的第1材料卷R1而设定为下一个待机侧材料卷,并将开始供给片体的第2材料卷R2设定为下一个供给侧材料卷。
接着,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单元控制部83)执行连接处理后的后处理(步骤S19)。具体而言,控制器80(单元控制部83)使连接单元23退开。控制器80(第1轴控制部82A)使第材料卷R1反向旋转,从而卷取位于切断位置上游侧的片体S。
然后,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将成为供给侧材料卷的第2材料卷R2的外径的计算模式设定为“实测模式”(步骤S20)。在该步骤中,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B)基于第2材料卷R2每旋转一周在线路中送出的片体S的送出长度,计算第2材料卷R2的外径。基于在该实测模式下计算出的第2材料卷R2的外径和与张力调整机构30的移动辊33的位置相关的位置检测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控制器80(第2轴控制部82A)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然后,从片体连接时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狀態(步骤S2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片体供给装置1中,在片体连接时,支撑供给侧材料卷的第1材料卷R1的第1支撑轴11的旋转动作由第1轴控制部82A进行控制,支撑待机侧材料卷的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的旋转动作由第2轴控制部82B进行控制。第1轴控制部82A控制第1支撑轴11的旋转动作,以从第1材料卷R1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S。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了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以使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一致的第1旋转控制之后,在该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执行第2旋转控制。
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进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第2轴控制部82B对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的校正。从而,能够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使得在第1材料卷R1上卷绕的片体S的剩余量达到目标卷绕剩余量La时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的情况下,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因此,在连接机构20的按压辊24进行按压动作时,通过使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相连接,能够将第1材料卷R1和第2材料卷R2各自的片体相接合。其结果,当经由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相互连接各片体时,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剩余量可以是固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La。
另外,以与第1材料卷R1上卷绕的片体S的剩余量相应的来自剩余量监视部89的第2控制指令信号的输出时机(步骤S12)为基准,第1轴控制部82A调整支撑第1材料卷R1的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步骤S13),第2轴控制部82B对支撑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进行第1旋转控制和第2旋转控制中的至少第2旋转控制(步骤S15)。
这里,当基于参照了第1材料卷R1每旋转一周送出的片体S的送出长度而在“实测模式”下计算得到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来进行第1支撑轴11的旋转动作的动作时,由于每旋转一周都要对片体S的传送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因此会发生频繁的变动,从而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的时机并不固定。这种情况下,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的时机与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的时机之间会产生偏差,从而有可能无法在该目标连接位置Tr上实现准确的连接。
因此,在片体连接时的处理中,第1轴控制部82A基于从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的第2控制指令信号,在第2控制指令信号输出后到连接机构20的按压辊24进行按压动作为止的期间内,根据在“推测模式”下计算出的会随着片体S的供给而发生变化的第1材料卷R1的外径推测值,调整第1支撑轴11的旋转速度,以使第1材料卷R1送出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为恒定(步骤S13)。从而,能够抑制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的时机发生变动。然后,第2轴控制部82B基于从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的第2控制指令信号,能够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从而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步骤S15)。因此,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上,能够准确地经由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进行连接。
另外,第2轴控制部82B在第2控制指令信号的输出时机之前的阶段、即第1控制指令信号输出时,使第2支撑轴12开始旋转,执行第1旋转控制(步骤S10),在第2控制指令信号输出后,接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执行第2旋转控制(步骤S15)。
在此方式中,第2轴控制部82B在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前,使第2支撑轴12开始旋转,执行第1旋转控制。从而,在第2控制指令信号输出前的时机,为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被调整从而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一致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在第2控制指令信号被输出后,接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由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只要根据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粘接构件H的位置来校正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即可。因此,能够使第2旋转控制对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的校正完成的时机提前,从而能尽早地减轻第1材料卷R1所供给的片体S的供给状况发生变动等外部干扰的影响。其结果是,通过第2轴控制部82B执行第2旋转控制,从而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能够到达按压位置Tp。因此,当经由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相互连接各片体时,能够更加准确地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R1上的片体剩余量成为固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La。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各种变形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轴控制部82B在对支撑待机侧材料卷即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进行旋转控制时,在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前执行第1旋转控制,在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后执行第2旋转控制但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第2轴控制部82B也可以在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前,使支撑待机侧材料卷即第2材料卷R2的第2支撑轴12停止旋转,在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后,执行第1旋转控制和第2旋转控制双方的旋转控制。第1旋转控制中,第2轴控制部82B使第2支撑轴12开始旋转,并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开始时期和旋转加速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达到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时,粘接构件H位于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进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第2轴控制部82B根据需要对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的校正,以使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位于所述规定位置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
在此方式中,在剩余量监视部89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前,第2支撑轴12停止旋转,因此,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时,粘接构件H配置在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角度位置。即,在对第2支撑轴12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的开始时刻,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粘接构件H的位置已被确定,因此,通过在输出第2控制指令信号之后执行的第1旋转控制中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调整,在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达到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时,容易使粘接构件H位于第2材料卷R2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位置。该规定位置可以设定为例如从该规定位置到按压位置Tp的距离等于第1旋转控制完成时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与按压位置Tp之间的长度的位置。结果是,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进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能够使位于规定位置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即使有误差,也是很短的距离,因此只要对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稍作校正即可。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第2旋转控制下的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进行校正,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能够更准确地使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
(2)第2轴控制部82B也可以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速度,从而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时,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第2轴控制部82B调整第2支撑轴12的旋转开始时期和旋转加速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该方式中,在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上的目标连接位置Tr到达按压位置Tp的时机,第2材料卷R2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的传送速度一致,且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到达按压位置Tp。从而,能够使第1材料卷R1和第2材料卷R2各自片体相接合的连接机构20的连接动作尽早地进行。因此,能够使片体供给快速地从第1材料卷R1转移至第2材料卷R2。
(3)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旋转构件17具有第1支撑轴11和第2支撑轴12的结构,但旋转构件17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支撑轴,并且各支撑轴分别在中心位置可旋转地支撑这些材料卷。
(4)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连接机构20进行连接动作时,通过连接单元23向X方向(左右方向)移动,利用按压辊24将第1材料卷R1的片体S按压到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在连接机构20进行连接动作时,连接单元23也可以是沿Z方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
(5)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检测待机侧材料卷即第2材料卷R2的外径的外径检测器21、用于检测第2材料卷R2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H的位置的粘接构件检测器22分开设置的结构,但也可以用单个检测器进行第2材料卷R2的外径的检测和粘接构件H的位置的检测。
另外,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主要包含有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片体供给装置,从卷绕有片体的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依次送出片体进行片体供给。该片体供给装置包括:第1支撑轴,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中心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1材料卷;第2支撑轴,在所述第2材料卷的中心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2材料卷;连接机构,通过按压动作将所述第1材料卷和所述第2材料卷各自的片体相接合,所述按压动作将伴随着所述第1支撑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所述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按压到伴随着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粘接构件上;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第1支撑轴和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动作,以使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为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从该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的所述按压动作而与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具备:剩余量计算部,计算对应于来自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供给而变化的所述第1材料卷的外径,并且基于该外径的计算结果来计算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剩余量监视部,监视由所述剩余量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剩余量,在该片体剩余量达到在所述目标卷绕剩余量加上规定长度后得到的注意剩余量时输出控制指令信号;第1轴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以从所述第1材料卷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支撑轴的旋转动作;以及,第2轴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信号控制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动作,其中,所述第2轴控制部,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在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一致并且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连接机构要进行所述按压动作的按压位置时,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到达所述按压位置。
根据该片体供给装置,第2轴控制部,基于剩余量监视部输出的控制指令信号,调整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为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从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时,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因此,在连接机构的按压动作被执行时,能够以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被连接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上的方式将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各自的片体相接合。由此,在通过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来将片体彼此连接时,能够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为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上述片体供给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第2轴控制部,执行第1旋转控制,以使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达到一致的方式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在执行了所述第1旋转控制之后,执行第2旋转控制,以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按压位置时,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到达所述按压位置且在该状态下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达到一致的方式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
上述结构中,第2轴控制部,在执行了以使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一致的方式控制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的第1旋转控制后,执行第2旋转控制。由此,能够以在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时,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且在该状态下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一致的方式调整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
上述片体供给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第2轴控制部,在所述剩余量监视部输出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之前,使所述第2支撑轴开始旋转并执行所述第1旋转控制,在所述剩余量监视部输出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之后,在所述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执行所述第2旋转控制。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2轴控制部,在所述剩余量监视部输出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之前,使所述第2支撑轴开始旋转并执行所述第1旋转控制。由此,在控制指令信号被输出前的时机,已经成为了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被调整为使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一致的状态。该情况下,在控制指令信号被输出后,接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由第2轴控制部执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只需根据在第2材料卷的旋转方向上的粘接构件的位置来校正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即可。因此,能够使第2旋转控制对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的校正完成的时机提前,因而能够尽早地减轻第1材料卷所供给的片体的供给状况发生变动等外部干扰的影响。其结果是,通过第2轴控制部执行第2旋转控制,在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时,能够更准确地使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因此,当经由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将各片体相互连接时,能够更准确地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剩余量成为固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上述片体供给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第2轴控制部,在所述剩余量监视部输出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之前,使所述第2支撑轴停止旋转,在所述剩余量监视部输出所述控制指令信号之后,执行所述第1旋转控制和所述第2旋转控制双方的旋转控制,在所述第1旋转控制中,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开始时期和旋转加速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使得在所述第2支撑轴开始旋转且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达到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时,所述粘接构件位于所述第2材料卷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在所述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执行的所述第2旋转控制中,对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的校正,使得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按压位置时,位于所述规定位置的所述粘接构件也到达所述按压位置。
上述结构中,在剩余量监视部输出控制指令信号之前,第2支撑轴停止旋转,因此,在输出控制指令信号时,粘接构件配置在第2材料卷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角度位置。即,在对第2支撑轴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的开始时刻,在第2材料卷的旋转方向上粘接构件的位置已被确定,因此,通过在输出控制指令信号之后执行的第1旋转控制中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调整,在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达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时,容易使粘接构件位于第2材料卷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其结果是,在第1旋转控制之后接着进行的第2旋转控制中,只需以在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时使位于规定位置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的方式对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校正即可。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第2旋转控制下的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校正,在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时,能够更准确地使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
上述片体供给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第2轴控制部,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按压位置时,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达到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且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到达所述按压位置。
上述结构中,在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的时机,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一致,且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从而,能够使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各自片体相接合的连接机构的连接动作尽早地进行。因此,能够使片体供给快速地从第1材料卷R1转移至第2材料卷R2。
上述片体供给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第1轴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信号,将所述第1支撑轴的旋转动作的控制从基于所述第1材料卷每旋转一周送出片体的长度的控制切换到基于所述剩余量计算部计算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时所参照的所述第1材料卷的外径的控制,根据由所述外径的变化计算出的外径推测值,以使来自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为恒定的方式调整所述第1支撑轴的旋转速度。
当基于第1材料卷每旋转一周送出的片体的送出长度来对第1支撑轴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时,由于每旋转一周都要对片体的传送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因此会发生频繁的变动,从而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的时机并不固定。这种情况下,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的时机与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按压位置的时机之间会产生偏差,从而有可能无法在该目标连接位置上实现准确的连接。
因此,第1轴控制部基于从剩余量监视部输出的控制指令信号,对于第1支撑轴的旋转动作的控制,从基于第1材料卷每旋转一周送出的片体的送出长度而进行的控制,切换到计算并推测对应于片体的供给而变化的第1材料卷的外径并基于该外径推测值进行的控制。然后,第1轴控制部基于对应于片体的供给而变化的第1材料卷的的外径推测值,以使第1材料卷传送片体的传送速度为恒定的方式调整第1支撑轴的旋转速度。由此,能够抑制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的时机发生变动。因此,在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上,能够准确地经由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片体供给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片体供给方法,使用片体供给装置从卷绕有片体的第1材料卷和卷绕有片体的第2材料卷依次送出片体进行片体供给,所述片体供给装置包括:在所述第1材料卷的中心位置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1材料卷的第1支撑轴;在所述第2材料卷的中心位置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2材料卷的第2支撑轴;通过按压动作将所述第1材料卷和所述第2材料卷的各片体相接合的连接机构,所述按压动作将从所述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按压到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粘接构件上。该片体供给方法包括:片体供给步骤,通过使所述第1支撑轴旋转,从所述第1材料卷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旋转速度调整步骤,调整所述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所述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所述传送速度达到一致,当卷绕在所述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达到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时从该第1材料卷送出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所述连接机构要进行所述按压动作的按压位置时,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到达所述按压位置;以及,连接处理步骤,使所述连接机构执行所述按压动作,使得所述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所述目标连接位置与所述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粘接构件相连接。
根据该片体供给方法,在片体供给步骤中,通过使第1支撑轴旋转,从第1材料卷以规定的传送速度送出片体。在这样地片体从第1材料卷被送出的状态下,在旋转速度调整步骤中,支撑第2材料卷的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被调整。在旋转速度调整步骤中,调整第2支撑轴的旋转速度,使得第2材料卷的圆周速度与第1材料卷的片体的传送速度一致,第1材料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到达按压位置时,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达到按压位置。由此,在连接处理步骤中,连接机构执行按压动作时,能够以使第1材料卷的片体上的目标连接位置与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相连接的方式将第1材料卷与第2材料卷的各自的片体相连接。由此,当经由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将各片体相互连接时,能够更准确地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剩余量成为固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第2材料卷的外周面上的粘接构件来将第1材料卷和第2材料卷各自的片体彼此连接时,能够使卷绕在第1材料卷上的片体的剩余量为规定的目标卷绕剩余量。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