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用于乘客座椅的位置可调式扶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02-15 16:02:12|289|起点商标网
用于乘客座椅的位置可调式扶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典型的飞机乘客座椅组件具有靠背,该靠背在从用于滑行、起飞和着陆(ttol)的直立位置通过各种倾斜位置到靠背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躺椅位置的位置范围内是可调节的。典型的座椅组件还可以包括与靠背协调地运动的铰接式的座椅底板和腿托部件。仅在其后端从固定框架元件从水平的使用位置枢转到竖直的收起位置的扶手是不能够满足所有需要的。

尽管收起枢转的扶手确实满足于许多用户对座椅组件的自由出入,但行动不便的乘客,例如必须将其重量从轮椅转移到乘客座椅的人员无法通过典型的水平展开的扶手,当将这样的扶手收起至靠后的竖直位置时,将无法使用与靠垫座椅底板相邻的任何牢固的承重结构。即使靠背以及相关的座椅底板和腿托处于倾斜或者床位置,任何高于座椅底板的座椅侧部结构都能够妨碍行动不便的乘客转移到座椅上或至少使其变得复杂。在这样的转移中,软组织会通过压在凸起的扶手或框架部件上而受伤。

因此,需要位置可调式扶手组件以在座椅的各个位置下提供对乘客座椅的自由出入。还需要进行改进以在相邻于坐垫部件处提供牢固的承重结构,以供乘客在将重量转移到座椅时使用。进一步需要改进以在各种座椅配置中横向扩展座椅底板和床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前述和其他的优点,本文公开的某些发明方面涉及用于飞机乘客座椅的扶手组件。扶手组件通常包括:基座、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一臂、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二臂、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第二臂的第二端的臂支撑元件,以及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可操作用于向第一臂和第二臂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将臂支撑元件从第一位置向高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臂支撑元件、第一臂和第二臂作为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能够由用户致动的第一释放装置被致动时,臂支撑元件能够在辅助装置的力辅助下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和第二臂支撑臂支撑元件并且协调臂支撑元件的角度和位置。

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涉及一种与飞机乘客座椅兼容使用的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耦接到固定导轨并且沿该导轨移动的高度可调基座、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一臂、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二臂、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臂的第二端的臂支撑元件,以及可操作用于向第一臂和第二臂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的固定辅助装置,以将臂支撑元件从第一位置朝向高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可沿着固定导轨选择性地定位在对应于扶手组件的收起位置的最低基座位置与对应于扶手组件的展开位置的升高的基座位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装置向基座施加力,从而将基座朝向升高的基座位置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装置通过第一臂向基座施加力,从而将基座朝向升高的基座位置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最低的基座位置到升高的基座位置,扶手组件被锁定在直立配置中,在该配置中,扶手支撑元件相对于基座处于最高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扶手组件的直立配置中,第一臂和第二臂是大致竖直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基座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扶手支撑元件可通过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基座的协调枢转运动而向前移动和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基座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闩锁自动解锁,以允许扶手支撑元件相对于基座向前移动和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基座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当能够由用户致动的枢转释放装置被致动时,扶手支撑元件可相对于基座向前移动和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护罩由臂支撑元件承载,第二护罩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的后端,并且当扶手组件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升高位置时,第一护罩竖直行进并且覆盖基座,第一臂和第二臂以及第二护罩嵌套在第一护罩内竖直行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扶手支撑元件通过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基座的枢转运动而相对于基座向前移动和降低时,第一护罩相对于扶手支撑元件是固定的,第二护罩相对于扶手支撑元件枢转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

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涉及一种用于飞机乘客座椅的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基座、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一臂、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二臂、臂支撑元件以及耦接构件,臂支撑元件通过该耦接构件枢转地耦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第二臂的第二端,该耦接构件包括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第二臂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竖直平面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臂支撑元件、第一臂和耦接构件作为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沿着固定导轨的高度是可调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包括固定的底板安装件,扶手组件能够通过该固定的底板安装件附接到底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直平面元件包括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臂的第二端的耦接板,并且臂支撑元件通过至少一个滑轨可移动地安装到耦接板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臂支撑元件通过安装在耦接板上的偏置装置相对于耦接板朝向靠后位置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直平面元件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并且耦接构件包括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臂的第二端的第二竖直平面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耦接构件包括可移动壳体,该可移动壳体的第一竖直平面元件是第一侧壁,并且该壳体的第二竖直平面元件是第二侧壁,并且该可移动壳体限定了部分外壳,当臂支撑元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该部分外壳可变地容纳基座、第一臂和第二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可移动壳体的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并且第二臂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可移动壳体的第二侧壁的内表面。

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涉及一种用于飞机乘客座椅的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能够附接到固定结构以相对于该结构选择性地竖直移动的高度可调基座、具有枢转地附接到高度可调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一臂、具有枢转地附接到高度可调基座的第一端的第二臂、枢转地附接到第一臂的第二端并且枢转地附接到第二臂的第二端的臂支撑元件,以及耦接到高度可调基座的固定辅助装置,该固定辅助装置可操作以向高度可调基座施加力,以将高度可调基座从收起位置朝向升高位置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度可调基座、臂支撑元件、第一臂和第二臂作为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可相对于固定结构选择性地竖直定位在对应于扶手组件的收起位置的最低位置与对应于扶手组件的展开位置的升高位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高度可调基座的收起位置到升高位置,扶手组件被锁定在直立配置中,在该直立配置中,扶手支撑元件相对于高度可调基座处于最高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扶手组件的直立配置中,第一臂和第二臂是基本竖直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高度可调基座处于升高位置时,扶手支撑元件可通过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高度可调基座的协调枢转运动而向前和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高度可调基座处于升高位置时,闩锁自动解锁,从而允许扶手支撑元件相对于高度可调基座向前和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高度可调基座处于升高位置时,当能够由用户致动的枢转释放装置被致动时,扶手支撑元件可相对于高度可调基座向前移动和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护罩由臂支撑元件承载并且第二护罩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的后端。当扶手组件以直立配置从基座的收起位置竖直上升到基座的升高位置时,第一护罩竖直行进并且覆盖基座,第一臂和第二臂以及第二护罩嵌套在第一护罩内竖直行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扶手支撑元件通过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基座的枢转运动而在升高位置中相对于基座向前和向下移动时,第一护罩相对于扶手支撑元件是固定的并且第二护罩相对于扶手支撑元件枢转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控制装置具有枢转地附接到第一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附接到臂支撑元件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可接近的释放装置未被致动时,枢转控制装置被自动锁定,以防止第一臂枢转,从而防止臂支撑元件相对于基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控制装置包括充气气缸。

发明构思的实施例能够包括以上方面、特征和结构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或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在考虑到下面的详细描述时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这样的描述参考了所包括的附图,这些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其中一些特征可以被夸大,并且一些特征可以被省略或可以被示意性地表示。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并且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或功能。在附图中:

图1是配备有根据本公开并且以升高的展开位置示出的兼容扶手组件的乘客座椅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扶手组件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图1中没有示出乘客座椅组件的其他部件;

图3是图2示出的扶手组件的某些部件的透视图,为了说明其他被覆盖的部件,外护罩没有被示出;

图4是图3的扶手组件部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5是图2的扶手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6是示出处于向前和降低的展开位置的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7a是配备有根据本公开并且以完全直立和靠后位置示出的另一兼容扶手组件的乘客座椅组件的透视图;

图7b是图7a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8从图7b的角度看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图中没有示出护罩以说明扶手组件的臂;

图9是处于倾斜位置的图7a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图中没有示出安装于底板的固定护罩;

图10是以舒适或离开位置示出的没有如图8中的护罩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11是以符合dot的ttol位置示出的如图8中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12是以床位置示出的如图8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13是具有根据本公开处于直立和升高位置的另一扶手组件的乘客座椅组件的侧视图;

图14是以倾斜位置示出的图13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侧视图;

图15是以符合dot的ttol位置示出的图13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16是以床位置示出的图13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3的扶手组件的位置调节部件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部件的对侧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3的扶手组件的可移动壳体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5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图中可移动壳体通过虚线以透明地方式示出;

图21是图13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的透视图,图中没有示出固定护罩;

图22是处于图16的床位置的乘客座椅组件的透视图,图中通过虚线以透明方式示出了可移动壳体以说明图17和18的位置调节部件;

图23是处于图14的倾斜位置的乘客座椅组件的透视图,图中示出了端架的储物格;

图24是以直立配置示出的根据本公开的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为相对于固定端架处于收起位置的图24的扶手组件的侧视图;

图26是示出为相对于端架处于升高位置的如图25中的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27是示出为相对于直立配置处于靠前和较低位置的图24的扶手组件的侧视图;和

图28是示出处于最靠前位置的图27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描述旨在作为对所公开主题的各种说明性实施例的描述。结合每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特定的特征和功能。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那些特定特征和功能中的每一个的情况下实践所公开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与一个实施例有关的方面、特征和功能旨在于适用于下面描述的其他实施例,除非有明确说明或某方面、特征或功能与实施例不兼容。

在几个实施例中,铰接式扶手组件提供多个展开位置。当不用作常规的升高扶手时,扶手组件收起在座椅底板附近或下方,以允许乘客通过、进入和离开座椅,并且满足dot兼容以及用于滑行、起飞和着陆(ttol)的认证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扶手组件收起到座椅端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扶手组件从收起位置竖直展开到升高位置以用于手臂支撑,并且能够在座椅移动到床模式以增加床的功能面积时通过向前和降低运动与座椅底板对齐而进一步展开。每个示出的实施例采用四连杆系统,以将臂支撑元件保持在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位置,并且在床模式下与座椅底板对齐。在每个实施例中,铰接式护罩的相应系统可以用于封闭扶手组件的各个位置中的储物空间和内部空间。辅助装置可以辅助扶手组件从收起位置运动到直立的升高位置,以及臂支撑元件从靠前和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的运动。

乘客座椅组件的过道侧部分在图1中以附图标记30一般性示出。乘客座椅组件30包括靠背32,该靠背能够从直立的ttol位置枢转地移动至可变的倾斜位置(包括躺椅位置)。座椅底板34和腿托36分别提供座椅表面和可延伸的腿支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底板34和腿托36随着靠背32的运动而铰接运动,以协调它们的位置以配合乘客所偏好的当前使用。当扶手组件100处于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收起位置时,与座椅组件30相邻的端架40用作根据本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扶手组件100的外壳。

在图1中,所示的座椅组件30的靠背32至少近似处于直立或稍微倾斜的位置。如图所示,腿托36和座椅底板34处于与靠背32的当前位置相协调的位置。如图1所示,扶手组件100在收起位置101上方竖直展开到升高位置103以用于手臂支撑。在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收起位置,扶手组件100的臂支撑元件108封闭了端架40内的空间,在该空间中扶手组件100的其他部件基本上被隐藏。

通过安装在间隔开的成对的竖直固定导轨104上的高度可调基座102(图2)的移动,扶手组件100能够选择性地竖直定位,所述导轨安装到端架40的固定内部结构。基座102能够沿着导轨104选择性地定位,以允许扶手组件100从最低基座位置升高到图2所示的升高基座位置,在该最低基座位置处,扶手组件100一般是收起的,并且在该升高基座位置处,扶手组件100到达图1所示的升高位置103。

高度可调基座102通常由机械的第一闩锁116(图4、图5)锁定在最低基座位置(未示出),该第一闩锁能够由能够被用户致动的第一释放装置106释放,如图1所示,该释放装置作为按钮位于端架40的前端处以方便乘客使用。第一释放装置106的致动使基座102解锁,以允许该基座沿导轨104竖直移动。辅助装置110通过将基座偏置到图2的升高基座位置来辅助基座102和扶手组件100的其他部件的升高。辅助装置110被示为可旋转地安装到端架40内部结构的弹簧加载的卷轴。例如绳索、线缆或皮带的线112具有与卷轴接合的第一端,并且围绕可旋转的卷轴可变地缠绕。线112从卷轴延伸并且部分地围绕固定滑轮114,该固定滑轮也安装到端架40的内部结构。线112的第二端耦接到基座102,使得当卷轴持续地向线112施加张紧力时,该线持续地施加力以将耦接点提升到固定滑轮114的竖直位置,从而将基座102偏置到升高的基座位置。

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101到升高位置103通常被锁定在图2至图5的直立配置,其中,在高度可调基座102在相对于端架40的导轨104上的任何竖直位置中,前第一臂120和后第二臂130通常是竖直的,从而将臂支撑元件108保持在其相对于基座102的最高位置。在该直立配置中,在致动第一释放装置106时,扶手组件100能够在辅助装置110的力辅助下从收起位置101升高到图1中的升高位置103,并且对抗由辅助装置施加的力而下降。乘客能够在收起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选择期望位置并且释放第一释放装置106,该第一释放装置自动锁定第一闩锁116并且固定直立扶手组件100相对于导轨104和端架40的竖直位置。

根据扶手组件100的升高位置和直立配置,能够通过向前和降低运动来进一步展开臂支撑元件108。当臂支撑元件从图1和图2的升高位置进一步展开到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时,前第一臂120和后第二臂130协调臂支撑元件108相对于水平的角度。第一臂120在其下端具有枢转地连接到高度可调基座102的前端的安装环122,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108的中间部分的上端124。后第二臂30在其下端具有枢转地连接到基座102的后端的安装环132,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108的后端的上端134。

因此,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基座102,并且臂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108,该臂支撑元件用作与基座102相对的耦接构件。基座102、臂支撑元件108、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作为四连杆系统操作。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充当近似平行的臂,来支撑臂支撑元件108并且协调臂支撑元件108的角度与其位置。例如,将顶部扶手支撑表面109置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位置,以在床模式下将扶手支撑表面与座椅底板34对齐。基座102通常支撑用来支撑臂支撑元件108的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

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101到升高位置103通常通过机械的第二闩锁118被锁定在图2至图5的直立配置。当扶手组件100处于升高位置和直立配置时,机械的第二闩锁118自动解锁以允许第二臂130的枢转运动。当基座102低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第二闩锁118自动锁定以阻止第二臂130的枢转运动。

当第二闩锁118解锁时,臂的枢转由枢转控制装置138控制。能够由用户致动的第二释放装置在图1至图6中被称为枢转释放装置136。枢转释放装置136被示为位于臂支撑元件108的前端处的控制杆,以方便乘客使用、锁定和解锁枢转控制装置138。用户致动枢转释放装置136会解锁枢转控制装置138,以允许臂支撑元件108通过朝向图6的靠前位置和降低位置的向前和降低运动而进一步展开。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枢转控制装置138是可通过枢转释放装置136操作的齿形离合器装置。该齿形离合器装置安装到扶手支撑表面109下方的臂支撑元件108,并且可变地接合前第一臂120的上端124。齿形离合器提供了第一臂120的枢轴位置的高度的可调性。当枢转释放装置136未被致动时,枢转装置会自动锁定,以防止第一臂120从任何当前枢轴位置进行枢转。

当基座102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第二闩锁118自动解锁,并且扶手支撑元件108能够在枢转控制装置138和枢转释放装置136的控制下,通过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相对于基座102的协调的向前枢转运动来向前和向下运动。

因此,第二闩锁118通过在高度可调基座102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下方的任何位置的情况下将扶手组件100保持在图2至图5的直立配置,来防止扶手组件100在设计范围功能之外的运动和位置,该升高的基座位置对应于扶手组件100的升高位置103(图1)。第二闩锁118防止第二臂130在到达图2的升高位置之前,远离其在直立配置中的大体上竖直的位置枢转。

当扶手支撑元件108处于升高位置前方的任何位置时,第一闩锁116自动锁定并且将基座102保持在升高的基座位置。这防止了扶手组件100在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朝向图6的位置向前枢转时朝向端架40下降。

辅助装置110辅助将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图1的升高位置,并且辅助臂支撑元件108从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朝向图2的升高位置的运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线112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臂120的钩状终端126耦接到基座102,该钩状终端延伸超过安装环122。随着扶手组件100的高度可调基座102在收起位置与升高位置之间降低和升高,附接到钩状终端126的线分别从卷轴中抽出并且返回到卷轴。类似地,通过在第一臂120的钩状终端126的枢转运动,当臂支撑元件108在图2的升高位置与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之间下降和上升时,附接到钩状终端126的线112分别从卷轴中抽出并且返回到卷轴。

在基座102的较低的收起位置和较高的升高位置之间,辅助装置借助于第一臂102的钩状终端126向基座102施加力,以将基座102朝向升高位置偏置。在基座102的升高位置,辅助装置110将力施加到钩状终端126,以使第一臂120相对于基座102朝向其直立位置枢转,从而使臂支撑元件108从图6的靠前且较低的位置朝向图2的较高的升高位置偏置。当卷轴持续向线112施加张力时,辅助装置110的线将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或靠前和降低位置(图6)朝向直立和升高位置(图2)持续偏置。

扶手组件100包括铰接式护罩,该护罩在扶手组件100的升高和靠前位置下封闭了储物空间和内部空间。外部的第一护罩140连接到臂支撑元件108并且由其支撑。第一护罩140具有前壁143(图1)和两个均竖直的平行侧壁142。第一护罩140相对于臂支撑元件108是固定的并且因此与臂支撑元件108一起行进。当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升高位置时,第一护罩140竖直行进并且覆盖上升的基座102和竖直的第一臂120以及第二臂130,以从侧面和正面封闭端架40的容纳区域。当扶手组件100从图2的直立配置和升高位置朝向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向前移动和降低时,第一护罩140向前行进和下降,并且覆盖枢转的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

第二护罩144在其第一端枢转地耦接到臂支撑元件108的后端。第二护罩144具有两个在扶手组件100的整个运动中竖直的平行侧壁146。平行侧壁146通过枢转支撑表面148(图4)来连接,只要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到升高位置处于图2至图5的直立配置中,该枢转支撑表面就是竖直的。当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升高位置时,第二护罩144嵌套在第一护罩140内并且竖直行进,从而从后方将第一护罩140的后端和端架40的容纳区域封闭。当扶手组件100从图2的直立配置和升高位置朝向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向前运动和降低时,第二护罩144枢转并且所述枢转支撑表面148朝向水平倾斜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102。枢转支撑表面148在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与处于水平或接近水平位置的顶部扶手支撑表面109对齐,以当座椅组件30(图1)移动到床模式(未显示)以增加床的功能面积时,该枢转支撑表面与座椅底板34对齐。

内部的第三护罩150在其第一端枢转地耦接到臂支撑元件108的后端。第三护罩150具有两个在扶手组件100的整个运动中竖直的平行侧壁152。当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升高位置时,第三护罩150部分嵌套在第二护罩144中并且竖直行进。当扶手组件100从图2的升高位置朝向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向前移动并且降低时,第三护罩150从第二护罩144进一步延伸,并且封闭了第一护罩140与第二护罩144之间的否则可进入的空间,从而如图6所示,辅助覆盖第一护罩140以覆盖枢转的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30。

因此,总而言之,通过致动以按钮所表示的第一释放装置106,扶手组件100可从端架40内的收起位置展开,这允许扶手组件以其直立配置上升到图2的升高位置。就座的乘客能够通过使用第一释放装置106来选择臂支撑元件108的任何优选的高度。臂支撑元件108能够通过致动枢转释放装置136从图2的升高位置朝向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进一步展开。辅助装置110辅助扶手组件100从收起位置到图2的升高位置上升,以及辅助臂支撑元件108从图6的靠前和降低位置朝向图2的升高位置的运动。铰接式护罩在扶手组件100的升高位置和靠前位置封闭了储物空间和内部空间。

在受益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扶手组件200的另一乘客座椅组件中,四连杆系统中的臂枢转地通过固定基座上的一系列位置。图7a中所示的乘客座椅组件30包括靠背32,该靠背能够从直立位置枢转地移动到可变的倾斜位置(图9),该倾斜位置包括躺椅位置(图12)。座椅底板34和腿托36分别提供座椅表面和可延伸的腿支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底板34和腿托36随着靠背32的运动而铰接运动,以协调它们的位置来配合乘客所偏好的当前使用。扶手组件200的乘客侧通常被乘客座椅遮盖。扶手组件200的相对外侧(例如可以面对飞机机舱的开放通道的相对外侧)被邻近基座202的安装于底板上的端架50遮盖。

图7a和7b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了乘客座椅组件30,以示出扶手组件200的安装于底板上的固定基座202(图7a)。扶手组件200提供了扶手支撑元件208,该扶手支撑元件能够根据乘客的偏好而移动,或者可以随着靠背32和座椅底板34的运动而铰接运动,以协调扶手组件200的位置来配合乘客座椅组件的当前使用。如图7b所示,端架50是安装于底板上的并且是固定的,以从外侧遮盖固定基座202。盖240在臂支撑元件208下方与该臂支撑元件一起移动,以与固定的端架50协作来遮盖可调扶手组件200的部件。

在图8中,示出了无端架50和盖240的乘客座椅组件和扶手组件200,以示出扶手组件200的臂和耦接板242。均枢转地附接到固定基座202的前第一臂220和后第二臂230在各个可用位置之间的整个运动中协调臂支撑元件208的位置和角度。以枢转地附接到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的竖直平面元件示出的耦接板242承载臂支撑元件208和盖240。

固定基座202包括以底板204示出的底板安装件,扶手组件200在使用环境中(例如飞机的客舱)通过该底板安装件附接到底板。固定的第一底座203从底板204的中间部分竖直地延伸,并且固定的第二底座205从底板的后端竖直地延伸。第一臂220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固定的第一底座203的第一端222,以允许第一臂220的第二端224在第一臂枢转时围绕第一端222以圆弧方式运动。第二臂230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固定的第二底座205的第一端232,以允许第二臂230的第二端234在第二臂枢转时围绕第一端232以圆弧方式运动。第一臂220的第二端224枢转地附接到耦接板242,并且第二臂230的第二端234枢转地附接到耦接板242,由此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的运动通过耦接板242来协调,该耦接板随着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相对于基座202枢转而行进和角度变化。臂支撑元件208在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的第二端上方安装到耦接板242的上端。因此,在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的整个协调运动中,臂支撑元件208与耦接板242一起行进。

因此,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基座202,并且臂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到耦接板242,该耦接板用作与基座202相对的可移动耦接构件。固定基座202、耦接板242、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作为四边形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臂支撑元件208通过耦接板枢转地耦接到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的第二端。因此,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支撑臂支撑元件208并且协调臂支撑元件208的角度与其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臂支撑元件208通过滑轨可移动地附接到耦接板242的上端。下部导轨244固定地连接到耦接板242的上端,并且上部导轨246固定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208的下侧。图8中示出了不带臂支撑元件208的导轨,以用于说明。上部导轨246可滑动地安装在下部导轨244上,以允许臂支撑元件208相对于耦接板242的前后运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臂支撑元件208通过偏置装置210相对于耦接板242朝向靠后位置偏置,该偏置装置被示为可旋转地安装在耦接板242上的弹簧加载卷轴。线212,例如绳索、线缆或皮带具有与卷轴接合的第一端,并且围绕可旋转卷轴可变地缠绕。线212从卷轴延伸并且部分地围绕滑轮214,该滑轮可旋转地安装到耦接板242的上端的靠后位置。线212的第二端耦接到臂支撑元件208,使得线能够施加力以使臂支撑元件208沿下部导轨244向后偏置。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臂支撑元件208相对于耦接板242的前后位置能够独立于耦接板242相对于基座202的位置来调节。因此,能够在扶手组件200相对于乘客座椅的任何位置中选择臂支撑元件208的任何前后位置。

在所示的扶手组件200的实施例中,耦接在臂和固定基座202之间的辅助装置250辅助和缓冲枢转臂和耦接板242的运动。特别地,辅助装置250被示为气缸装置,其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底板204的前端的第一端252,和枢转地附接到第二臂230的中间部分的第二端254。辅助装置250随着第二臂230相对于第二底座向前枢转而缩短,并且随着第二臂向后枢转而伸长。辅助装置250可以通过将第二臂230朝向其后部基本竖直的位置偏置来辅助臂支撑元件208的上升运动。因此,辅助装置250向第二臂230施加力以使臂支撑元件208从图10的靠前位置和较低的位置朝向图7a至7b的较高的位置偏置。辅助装置250可以由压缩气体致动。辅助装置250能够包括用于力调节的气体弹簧和螺旋弹簧。辅助装置250能够抑制摇摆运动并且能够缓冲以防止突然停止,例如当扶手组件200达到其调节范围的前后极限时。

臂支撑元件208能够被选择性地解锁,以通过使用能够由用户致动的第一释放装置相对于耦接板242进行前后位置调节,该第一释放装置被称为第一控制杆206(图7a、7b),例如安装在臂支撑元件208下方以方便就座的乘客使用。在致动第一控制杆206时,能够与偏置装置协作或相对于偏置装置来调节臂支撑元件208的前后位置。在释放第一控制杆206时,臂支撑元件208相对于耦接板242的前后位置被锁定。

辅助装置250能够被致动和锁定,以通过使用能够由用户致动的第二释放装置来实现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的枢转运动,该第二释放装置被称为第二控制杆207(图7a、7b),例如安装在臂支撑元件208下方以方便就座的乘客使用。在致动第二控制杆207时,扶手组件200能够在图11的ttol位置与图7a至图7b的完全直立位置和靠后位置之间移动。在释放第二控制杆207时,辅助装置250锁定第二臂230的位置,从而防止扶手组件200的移动。

在扶手组件200的整个运动中,固定端架50和盖240一起至少部分地遮盖了第一臂220和第二臂230。盖240附接到耦接板242,因此在臂枢转时行进。在所示的扶手组件200的完全直立位置和靠后位置(图7a-图8)中,盖240定位为高于端架50,其中盖240的后端基本与端架50的后端前后对齐(图8)。臂支撑元件208是水平的,并且第二臂已经到达或接近第二底座205的机械止挡件,该机械止挡件限定了第二臂230允许的枢转调节范围的后端,并且因此限定了扶手组件200的最高位置和最靠后位置。

图9示出了相对于完全直立位置靠前和降低的处于倾斜位置的扶手组件200。扶手组件200从完全直立位置(图8)到倾斜位置(图9)的调节可以通过将靠背32和座椅底板34调节到倾斜位置而自动地或通过乘客的动作来协调。通过与固定基座202作为四边形的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的第一臂220、第二臂230和耦接板242,臂支撑元件208向后倾斜以使乘客舒适。

图9进一步示出了可选特征,其可以存在于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例中。在一种这样的选择中,臂支撑元件具有枢转地安装的前部209,该前部能够向后折叠以与臂支撑元件208的后部主要部分重叠。在另一种选择中,臂支撑元件208能够在后部铰接件211处枢转到由虚线表示的更竖直的收起位置。这些可选特征能够改善乘客进入座位和/或防止例如在某些倾斜或床模式配置中臂支撑元件与座椅组件部件之间的干涉。

图10示出了相对于图9的倾斜位置靠前和降低的处于舒适或离开位置的扶手组件200。在图10所示的扶手组件200的位置中,臂支撑元件208的顶部在近乎水平的位置上与座椅底板34对齐。

图11示出了处于dot兼容的ttol位置的扶手组件200,其中,臂支撑元件208的顶部向前倾斜,其前端相对于座椅底板34的前端降低。

图12示出了处于床位置的扶手组件200,其中,臂支撑元件208的顶部处于与靠背的端部对齐的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位置,以增加床的功能面积。与图11相比,图12中的臂支撑元件208相对于耦接板242向前移动,以更好地在平躺床位置中与相应调节的靠背32对齐。

在受益于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扶手组件300的另一个乘客座椅组件中,四连杆系统中的臂枢转通过高度可调基座302上的一系列位置。图13所示的乘客座椅组件包括靠背32,该靠背能够从直立的ttol位置枢转地移动到可变的倾斜位置(图14),该倾斜位置包括平躺床位置(图16)。座椅底板34和腿托36分别提供座椅表面和可延伸的腿支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底板34和腿托36随着靠背32的运动而铰接运动,以协调它们的位置来配合乘客偏好的当前使用。扶手组件300的乘客侧通常被乘客座椅遮盖。扶手组件300的相对外侧(例如可以面对飞机机舱的开放通道的相对外侧)被邻近基座302的安装于底板上的端架60部分地遮盖。

图13的扶手组件300包括可移动壳体342,该可移动壳体耦接四连杆系统中的臂以协调其移动。如图13至16所示,可移动壳体342和安装于底板上的端架60一起至少部分地在扶手组件300各个位置将其封闭。

如图17所示,扶手组件300的高度可调基座302通过可竖直移动的支架312可滑动地安装在竖直延伸的导轨310上。导轨310附接到固定底座314(图21),该固定底座连接到表示为底板304的底板安装件,扶手组件300在使用环境中(例如飞机的客舱)通过该底板安装件附接到底板。导轨310固定在底座314上,并且支架312沿着导轨310承载高度可调基座302。

前第一臂320和后第二臂330分别枢转地附接到高度可调基座302的前端和后端。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枢转地附接到基座302的相对侧。图17示出了第一臂320的第一端322,该第一端枢转地附接到基座302的面向底座314和端架60的外部第一侧323。图18示出了第二臂330的第一端332,该第一端枢转地附接到基座302的面向乘客座椅的第二侧333。

如图19所示,耦接臂并且协调其运动的可移动壳体342具有被示为竖直平面元件的第一侧壁344、被示为竖直平面元件的第二侧壁346、前端壁348和上部安装表面349,它们一起限定可变地容纳基座302和臂的部分外壳。第二侧壁346比第一侧壁344从前端壁348向后延伸得更远,从而限定切口容纳区域345,当扶手组件300在各个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容纳区域容纳底座314。由可移动壳体342承载的臂支撑元件308附接到上部安装表面349。

第一臂320的第二端324枢转地附接到可移动壳体342的第一侧壁344的内表面。第二臂330的第二端334枢转地附接到可移动壳体342的第二侧壁346的内表面。高度可调基座302横向位于第一臂320与第二臂330之间。

因此,臂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基座302,并且臂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到可移动壳体342,该可移动壳体用作与基座302相对的可移动耦接构件。高度可调基座302、可移动壳体342、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作为四边形的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该系统能够通过高度可调基座302的升降并且能够通过臂的枢转运动来向前展开和向后返回。臂支撑元件308通过可移动壳体342枢转地耦接到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的第二端。随着可移动壳体前后移动,枢转的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协调可移动壳体342和臂支撑元件308相对于水平的角度。

为了总体上使臂支撑元件308升降,扶手组件300能够通过支架312和高度可调基座302相对于固定导轨310和底座314的移动来线性地调节高度位置。例如,扶手组件300能够从图15的收起的ttol位置线性地上升到图13的升高位置,并且从升高位置反向线性地降低到ttol位置。在处于图13的升高位置和图15的ttol位置下和介于两位置之间的位置,扶手组件300能够被描述为直立的,这指的是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相对于高度可调基座302处于其最高和最靠后(“直立”)位置。

另外,为了使臂支撑元件308前后运动,扶手组件300允许与臂的第二端耦接的壳体342的运动。通过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从图13和图20中它们的直立位置相对于基座302枢转运动,可移动壳体342能够相对于高度可调基座302向前运动并且降低。例如,通过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相对于基座302的向前枢转运动能够将扶手组件300从图13的直立位置和升高位置调节到图14的倾斜位置。臂的向前枢转运动导致壳体342和臂支撑元件308相对于基座302向前和向下运动。通过将第一臂320、第二臂330和可移动壳体342与高度可调基座302作为四边形的四连杆系统一起操作,当扶手组件300从图13的直立位置和升高位置调节到图14的倾斜位置时,扶手支撑元件308向后倾斜以使乘客舒适。

从图14的倾斜位置,通过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相对于基座302的进一步向前枢转运动,扶手组件300能够进一步向前展开到图16和图22的床位置。在扶手组件300的床位置,高度可调基座302在导轨310上升高,可移动壳体342处于其最靠前的位置,并且臂支撑元件308的顶表面处于与靠背的端部对齐的水平位置或接近水平的位置,以增加床的功能面积。

在所示的扶手组件300的实施例中,耦接在臂和固定基座302之间的辅助装置辅助并且缓冲枢转臂和可移动壳体342的运动。特别地,辅助装置350被示为气缸装置,该气缸装置具有枢转地附接到底板304的前端的第一端352和枢转地附接到第二臂330的中间部分的第二端354。辅助装置350随着第二臂330相对于基座302向前枢转而缩短,并且随着第二臂330向后枢转而伸长。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辅助装置350通过将第二臂朝向其靠后位置偏置来辅助臂支撑元件308的上升运动。因此,辅助装置350向第二臂330施加力,以将臂支撑元件308从图14的靠前和较低位置朝向图13的较高位置偏置。

辅助装置350可以由压缩气体致动。辅助装置350能够包括用于力调节的气体弹簧和螺旋弹簧。辅助装置350能够抵抗摇摆运动并且能够缓冲以防止突然停止,例如当扶手组件300达到其调节范围的前后极限时。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高度可调基座302相对于底板304的竖直位置能够独立于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相对于基座302的枢转运动来调节。高度可调基座302能够被选择性地解锁,以通过使用能够由用户致动的第一释放装置相对于导轨310进行竖直位置调节,该第一释放装置被称为第一控制杆306(图13至图14),例如安装在臂支撑元件下方以方便就座的乘客使用。在致动第一控制杆306时,基座302可沿导轨310竖直地移动。在释放第一控制杆306时,基座302被锁定到导轨310,以防止进一步的竖直调节。

臂支撑元件308能够被选择性地解锁,以允许通过第一臂320和第二臂330相对于基座302的枢转运动使扶手组件300从图13的直立位置向前移动。通过使用能够由用户致动的第二释放装置解锁辅助装置350,该释放装置被称为第二控制杆307(图13至图14)并且被示为安装在臂支撑元件308下方以方便就座的乘客使用,因此可移动壳体342和臂支撑元件308能够从其直立位置(图13、图15)向前调节到倾斜位置和床位置(图14、图16)。在释放第二控制杆307时,辅助装置350锁定第二臂330的位置,从而防止壳体342和臂支撑元件308相对于基座302的进一步运动。

臂支撑元件308具有从可移动壳体342横向向外延伸的外部第一边缘309和与可移动壳体342的第二侧壁346大致对齐的相对的乘客侧边缘311。根据扶手组件300的位置,臂支撑元件308可以悬在端架60上。如图23所示,端架60可以包括供乘客使用的储物格356。

根据本文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扶手组件400在图24至图26中以直立配置示出。图27所示的扶手组件400处于靠前的展开位置,例如对应于乘客座椅组件的倾斜位置。图28所示的扶手组件400处于更靠前的展开位置,例如对应于乘客座椅组件的床位置。

在图24至图26的直立配置中,扶手组件400能够通过安装在固定结构上的高度可调基座402的移动而选择性地竖直定位,该固定结构例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端架40或邻近乘客座椅组件的其他结构。基座402包括用于安装在固定导轨上的导轨安装件404(图24),以便将扶手组件400牢固地附接到固定结构,并且选择性地允许扶手组件400在图25的收起位置到图26的升高位置之间竖直移动。

安装在基座上的包含旋转第一闩锁416的闩锁系统选择性地释放和锁定,以选择性地允许调节基座的竖直位置。高度可调基座402通常通过第一闩锁416锁定在最低的基座位置(图25),该闩锁可以由能够被用户致动的第一释放装置406释放,该第一释放装置被示为安装在扶手组件400的臂支撑元件408前端的控制杆,以方便乘客使用。释放装置406的致动使基座402解锁以允许其竖直移动。

辅助装置410通过将基座偏置到图26的升高的基座位置来辅助基座402和扶手组件400的其他部件的上升。辅助装置410被示为弹簧加载的卷轴,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如图25至图26中的固定结构所表示的端架40。例如绳索、线缆或皮带的线412(图26)具有与卷轴接合的第一端并且围绕可旋转的卷轴可变地缠绕。线412从卷轴延伸并且部分地围绕固定滑轮414,该固定滑轮也安装到端架40的内部结构。线412的第二端耦接到基座402,使得线持续施加力以将基座402上升到图26的升高位置。

扶手组件400从收起位置(图25)到升高位置(图26)通常被锁定在直立配置中,在该直立配置中,高度可调基座402的任何竖直位置,前第一臂420和后第二臂430通常是竖直的,从而将臂支撑元件408保持在相对于基座402的最高位置。在这种直立配置中,在致动释放装置406时,扶手组件400能够在辅助装置410的力辅助下从收起位置升高到升高位置,以及克服辅助装置410施加的力而降低至收起位置401。乘客能够在收起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选择期望的位置并且将释放装置406释放,该释放装置自动锁定第一闩锁416并且固定直立扶手组件400相对于端架40的竖直位置。

根据扶手组件400的升高位置和直立配置,能够通过向前和向下降低运动而进一步展开臂支撑元件408。当臂支撑元件从图26所示的升高位置进一步展开到图27和图28所示的靠前位置和降低位置时,前第一臂420和后第二臂430协调臂支撑元件408相对于水平的角度。第一臂420在其下端具有枢转地连接到高度可调基座402的前端的安装环422,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408的中间部分的上端424。后第二臂430在其下端具有枢转地连接到基座402的后端的安装环432(图25),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408的后端的上端434。第一臂430和第二臂434的部分在图25的视图中被扶手组件400的其他部件遮住,出于说明的目的,该被遮住的部分以虚线表示。

因此,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基座402,并且臂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撑元件408,该臂支撑元件用作与基座402相对的耦接构件。基座402、臂支撑元件408、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作为四连杆系统操作。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充当近似平行的臂,以支撑臂支撑元件408并且协调臂支撑元件408的角度与其位置。例如,当扶手组件400处于图28的最靠前的位置时,顶部扶手支撑表面409置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位置,以在床模式下将扶手支撑表面与乘客座椅组件的座椅底板对齐。

扶手组件400从收起位置(图25)到升高位置(图26)通常通过安装于基座的闩锁系统被锁定在图24至图25的直立配置中,该闩锁系统还包括机械的第二闩锁418。当扶手组件400到达直立配置中的升高位置时,机械的第二闩锁418自动解锁以允许第二臂430的枢转运动。当基座402低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第二闩锁418自动锁定以防止第二臂430的枢转运动。

当第二闩锁418解锁时,臂的枢转由枢转控制装置438控制。以控制杆示出的能够由用户致动的释放装置406被用于解锁扶手组件,以实现扶手组件在直立配置中的直立运动并且允许扶手组件从升高的位置(图26)向前展开(图27至图28)。在用户致动时,释放装置406解锁枢转控制装置438。

在所示实施例中,枢转控制装置438具有充气气缸和活塞,以允许对扶手组件400进行平滑且无限可变的向前展开调节。枢转控制装置438具有通常较低的枢转地附接到第一臂420的凸部的第一端,该凸部从安装环422向前偏移。枢转控制装置438的通常较高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臂支撑元件408,该臂支撑元件从第一臂420的上端424向前偏移。因此,改变枢转控制装置438的长度相当于使第一臂420枢转。枢转控制装置438可操作地耦接到释放装置406。当未致动释放装置406时,枢转控制装置438被自动锁定,以防止第一臂420从任何当前枢轴位置枢转,从而防止臂支撑元件408在其当前位置相对于基座402发生移动。枢转控制装置438提供了第一臂420的枢轴位置的高水平的可调性。在一些示例中,枢转控制装置438辅助臂支撑组件400从图27和图28的臂支撑元件408的靠前和降低位置到图26的直立配置的运动。

当基座102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时,第二闩锁418自动解锁,并且扶手支撑元件408能够在枢转控制装置438和释放装置406的控制下,通过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相对于基座402的协调向前枢转运动来向前移动和降低。第二闩锁418通过在高度可调基座402(图26)处于升高的基座位置下方的任何位置的情况下将扶手组件400保持在直立配置(图24),来防止在扶手组件400的设计范围功能之外的运动和位置。第二闩锁418防止第二臂430在到达图26的升高位置之前,远离其在直立配置中的大体上竖直的位置枢转。

扶手组件400包括铰接式护罩,该铰接的护罩在扶手组件400的升高和靠前位置中封闭了储物和内部空间。第二护罩444在其第一端枢转地耦接到臂支撑元件408的后端。内部的第三护罩450在其第一端枢转地耦接到臂支撑元件408的后端。当扶手组件400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升高位置时,第一护罩440竖直行进并且覆盖上升的基座402和竖直的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以从侧面和正面封闭端架40的容纳区域。当扶手组件400从图26的直立配置和升高位置朝向图28的靠前和降低位置向前移动并且降低时,第一护罩440向前移动和降低并覆盖枢转的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的向前延伸部分,并且与顶部扶手支撑表面409对齐以在床模式下与乘客座椅组件的座椅底板对齐(未被示出),以增加床的功能面积。当扶手组件400从图26的升高位置向前移动并且降低时,第三护罩450从第二护罩444延伸,并且封闭了第一护罩440与第二护罩444之间否则可进入的空间,从而如图28所示,辅助覆盖第一护罩440以覆盖枢转的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

在图27和图28中,为了说明扶手组件400的其他部件,第一护罩440的前侧被去除或使其透明。第一护罩440、第二护罩444和第三护罩450与扶手组件400相关,正如上述第一护罩140、第二护罩144和第三护罩150与扶手组件100相关。因此,上面对护罩140、144和150的描述也同样适用于护罩440、444和450。

总而言之,通过致动释放装置406,扶手组件400能够从第一结构(诸如端架)中的收起位置展开,这允许扶手组件以其直立配置上升到图26的升高位置。就座的乘客能够通过使用释放装置406来选择臂支撑元件408的任何优选高度。通过致动释放装置406,臂支撑元件408能够从图26的升高位置朝向图28的靠前和降低的位置进一步展开。用户能够致动释放装置406,以将臂支撑元件408向前和向下移动到期望的位置,或者使臂支撑元件408返回到直立配置(图26)。在达到期望位置时,用户能够释放装置406以锁定臂支撑元件408的位置。

辅助装置410辅助扶手组件400从收起位置上升到升高位置。当基座402处于图26的升高位置时,枢转控制装置438在释放装置406被致动时允许将扶手组件400平滑且无限可变地向前展开调节到图28的最靠前位置和图27所示的中间倾斜位置。铰接式护罩在扶手组件400的升高和靠前位置封闭了储物空间和内部空间。

尽管前面的描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可以预见,其他实施例可以执行相似的功能和/或实现相似的结果。任何和所有这样的等同实施例和示例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涵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