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使残疾乘客进入的乘客乘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2-14 21:02:36|327|起点商标网
使残疾乘客进入的乘客乘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乘坐装置,以及用于在乘客乘坐装置中使用的座椅单元组。



背景技术:

具有可转换座椅单元的飞机乘客乘坐装置是众所周知的,该可转换座椅单元既具有乘坐配置,又有平床配置。通常在飞机的豪华舱(如商务舱和/或头等舱)机舱中提供这些可转换座椅单元。在乘坐配置中,座椅单元通常提供相对直立的座椅,而在平床配置中,座椅单元倾向于提供基本上平坦的睡眠表面以支撑乘客。英国专利申请gb2326824(britishairways)、pct申请wo03013903(virginatlantic)和美国专利申请us7178871(britishairways)中所示的座椅单元为此类可转换座椅单元(通常被称为具有“平躺”座椅)的示例,这种座椅单元既有乘坐配置,又有平床配置,相较于倾斜座椅提供了更好的舒适性。近十年来,平躺式座椅越来越受欢迎。

法律,如美国的航空公司准入法(aircarrieraccesslegislation),在航空旅行中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例如,美国联邦法规第14编第382部分规定了美国运输部(dot)(对于美国所有航空公司,以及外国航空公司往返美国的航班)需遵循的规则。

在许多豪华舱座位布置中,由于在商务舱或头等舱内满足相对较大的座位单元/较低的乘客密度(即机舱内每单位面积的乘客人数较少),因此进入座位的入口往往已经相对宽敞,从而能够天生地满足美国运输部(dot)的要求。

上面提到的gb2326824和wo03013903是商务舱中所谓的鱼骨形布置的示例,在这种布置中,座椅与飞机的纵轴成一定角度。对于相对要求高鱼骨形角度/低间距的布置,这种鱼骨形布置中每个座椅的进入开口的宽度会必然变得相对狭窄(即,随着鱼骨形角度的增加/间距的减小,座椅单元相邻脚端之间的间隔相应地变小)。为了符合上述dot要求,进入开口的窄宽度可能会产生问题。在窄体(例如单通道)飞机上尤其如此,为了有效地利用可用的机舱空间,往往需要高角/低间距布置。

在这方面,用于窄体飞机的鱼骨形布局在飞机工业中往往由于不切实际而不被考虑,因为所需的入口宽度被认为是无法实现的。相反,人们倾向于采用类似于美国专利申请us7918504(thompson)中建议的成直线布置。us7918504公开了一种飞机机舱,其中有多排座椅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面向前方的平躺座椅,其朝向与机舱纵轴平行的方向。

本公开寻求减轻上述问题。替代地或另外地,本公开寻求提供一种改进的乘客乘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飞机机舱中提供了一种乘客乘坐装置,该乘客乘坐装置包括位于邻近过道的座椅单元列,座椅单元列和过道均沿平行于飞机机舱纵轴的纵向延伸。该列包括沿纵向连续布置的多个、优选地多重座椅单元。每个座椅单元包括多个可移动的乘坐元件,使得座椅单元可以在乘坐配置和平床配置之间进行配置,在乘坐配置中,乘坐元件被布置成形成具有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的座椅,在平床配置中,乘坐元件被布置成形成平床的表面。在每个座椅单元中,乘坐元件与纵向成锐角,并向内朝向过道。每个座椅单元包括结构,例如,当该单元处于平床配置中时,用于容纳乘客的脚的脚容纳结构。座椅单元的该结构(例如脚容纳结构)和在列中到其一侧的座椅单元的结构(例如脚容纳结构)之间的间隔可以限定到座椅单元的进入开口。该进入开口具有供身体健全的乘客进入的第一宽度。该座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可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其中,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以使残疾乘客能够进入座椅单元。

通过提供可以加宽到第二个宽度的进入开口,可以提供相对节省空间的座位布置,同时在需要时仍然允许残疾乘客进入。残疾人进入配置允许残疾乘客以体面的方式进入座椅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残疾”一词可以与同义术语互换。例如,残疾乘客也可以被称为行动不便的人(prm)。

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临时加宽进入开口。在乘客进入或外出回到座椅单元/外出离开座椅单元后,座椅单元可以解除残疾人进入配置进行重新配置。

至少一个座椅单元可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使得能够加宽进入开口。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可以临时加宽进入开口。在乘客进入或外出回到座椅单元/外出离开座椅单元后,座椅单元可以解除残疾人进入配置进行重新配置。优选地座椅单元反复地可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解除残疾人进入配置。例如,座椅单元可以在健全人进入配置(通常是默认配置)和残疾人进入配置之间反复配置。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反复进入或外出回到座椅单元/外出离开座椅单元的要求,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宽度之间反复加宽/变窄进入开口。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在本文中通常参照其在健全人进入配置中的布置来描述座椅单元的特征。除非另有规定,否则通常参照从远离健全人配置的移动来描述座椅单元移动到残疾人进入配置。

本文提到的是进入开口。可以理解的是,该进入开口也可用于从座椅单元外出。当该开口为出口开口时,进入开口的特征可同样适用,例如当乘客离开座椅单元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入开口可以位于座位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和在列中在其一侧的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之间。原则上,座椅单元中仅有一个可具有能够使开口临时加宽的特征(例如脚容纳结构中的一个(或一个的一部分),但未必两个(或两个的一部分)都是可移动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能够让残疾人进入的座椅单元可以与移动到进入残疾人进入配置的座椅单元相邻。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残疾人进入配置的座椅单元可以是让残疾乘客进入的同一个座椅单元。

多个座椅单元可配置成残疾人进入配置,以使残疾人能够进入多个座椅单元。多个,优选地多重座椅单元可配置为残疾人接入配置,以使残疾人能够进入至少50%的座椅单元。所有这些多重座椅单元可以配置到残疾人进入配置中。在可配置到残疾人进入配置中的座椅单元中,优选地这些座椅单元基本相同。优选地,所有座椅单元基本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和在列中到其一侧的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之间的间隔可以限定到座椅单元的进入开口。对于给定座椅单元的进入开口可以由该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和在该列中在其后面的后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之间的间隔限定。例如,某些前向鱼骨形布置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对于给定座椅单元的进入开口可以由该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和在该列中在其前面的前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之间的间隔限定。例如,某些后向鱼骨形布置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在每个座椅单元中,乘坐元件与纵向成锐角,并向内朝向过道。这种布置通常被称为向内的鱼骨形布置。每组乘坐元件,更优选地,每个座椅单元可以包括中心轴。中心轴最好延伸穿过乘坐元件的中心(例如,在乘坐配置中,它可以平分座椅底座和/或座椅靠背)。在一些示例中,中心轴是固定的,而在其他示例中,中心轴是可移动的,例如使用转动轴的旋转座椅,乘坐元件的角度优选地先定为中心轴和纵向之间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乘坐元件的角度可以限定为限定最长可用板长度的线与纵向之间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入开口的宽度可随距机舱地板的高度而变化(例如,由于脚容纳装置的形状)。优选地,在距机舱地板的第一高度处测量进入开口的第一宽度。优选地,在测量第一宽度的同一高度处测量第二宽度。

第一宽度可以是进入开口的最小宽度。因此,第一高度可以是在该高度上进入开口最窄。优选地,最小宽度不小于9英寸。提供一种将最小宽度增加(至第二宽度)的布置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其趋于确保加宽可能是开口最有问题的部分(即最窄部分),以允许残疾乘客进入。

当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时,在第一高度上方,优选地,进入开口不比第二宽度窄。

第二宽度可以至少是过道的宽度。第二宽度可以基本上等于过道的宽度。例如,过道可能有20英寸宽。第二宽度优选为至少20英寸宽。第二宽度可能是20英寸宽。过道宽度通常足以让残疾人沿着过道进入(例如用轮椅),因此将第二宽度与过道宽度相匹配趋于确保残疾人也有足够的入口进入到座椅单元。过道可能具有最小过道宽度。第二宽度的大小可以至少与最小过道宽度相同。可在距地板不到25英寸处测量最小过道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布置座椅单元,使得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提供用于将乘客转移到座椅单元中的转移表面。由于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可以提供转移表面。例如,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转移表面可以位于第一高度(即,开口从第一宽度加宽到第二宽度的高度)。优选地,当座椅单元处于乘坐配置中时,转移表面可基本上与座椅底座共面。转移表面可以基本上与搁腿板共面。替代地或另外地,当座椅单元处于平床配置中时,转移表面可以基本上与平床共面。

脚容纳结构用于在单元处于平床配置时容纳乘客的脚。脚容纳结构可采用多种形式:

每个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可以包括脚支撑表面,被布置成当单元处于平床配置时支撑乘客的脚。当单元处于平床配置时,脚支撑表面可基本上与平床表面共面。脚支撑表面可包括搁脚凳。

每个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可以包括端壁,被布置成保护乘客的脚不受过道的影响。在包括脚支撑表面的实施例中,端壁可以位于过道和脚支撑表面之间。脚容纳结构可以包括侧壁,被布置成保护乘客的脚不受相邻座椅单元的影响。在包括脚支撑表面的实施例中,侧壁可以将相邻单元与脚支撑表面分开。

脚容纳结构可以包括上表面。上表面可以在乘客的脚上方形成实用表面。实用表面可供位于相邻座椅单元中的乘客使用。例如,实用表面可以是桌表面。

其中一个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与进入开口接界的脚容纳结构,是可移动的,以便在单元处于残疾人进入配置时,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的部分可以移动到替代位置(例如,缩回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到一侧),以临时加宽进入开口。在该替代位置,脚容纳结构的部分可以和脚容纳结构的其他部分保持连接。脚容纳结构的该部分的运动性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并且不限于:脚容纳结构的部分可以通过平移来移动;该平移可以是在任何方向上的移动,以实现加宽进入开口的功能;平移可以通过适当的机制来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或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的部分可以通过旋转、转动、铰链或折叠运动来移动;这种运动的轴可以是任何方向,绕轴转动实现加宽进入开口的功能。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的部分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来移动,使得在拆卸时,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在这些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的部分优选地可反复地拆卸和重新连接(例如通过紧固件或闩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的端壁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动的,以便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当座椅单元处于健全人进入配置时,优选地可移动的端壁的至少部分是接界开口的部分。所有的端壁都是如此可移动的。

在结构的部分(例如,脚容纳结构的部分)是可移动的以临时加宽进入开口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正常使用期间,可移动的部分通常是固定的。例如,在健全人配置中,基本上在所有使用期间内,可移动的部分可以是固定的。让进入开口用于健全人进入,可能不需要移动可移动的部分。结构的可移动的部分可以是仅为了将座椅单元改变成残疾人进入配置中而可移动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上所有与进入开口相邻的脚容纳结构都可以是可移动的,以便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脚容纳结构可以转动到转动位置,以便在单元处于残疾人进入配置时,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脚容纳结构可平移到平移位置,以便在单元处于残疾人进入配置时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

脚容纳结构的上表面可以是可移动的,以便在单元处于残疾人进入配置时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上表面可以移动到降低的位置。在该降低的位置,上表面可被布置为用于将乘客转移到座椅单元中的转移表面,转移表面可与乘坐元件(例如座椅底座)基本共面,以生成可使残疾乘客在上面移动的转移表面,以进入乘坐元件(例如座椅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可以仅包括上述特征之一。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可以组合包括多个上述特征。

每个座椅单元可以包括显示器。显示器可以是机上娱乐(ife)显示器。显示器可以在收起位置(例如,滑行、起飞和着陆)和使用位置(供乘客查看)之间进行配置。显示器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便于进入座椅单元的进入位置。在进入位置,显示器可以处于与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不同的位置。显示器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从收起位置展开到使用位置。显示器可以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收起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例如,第一和第二方向可以是围绕公共枢轴在相反方向上的转动。

相对于收起配置,在进入位置中,加宽了相邻显示器之间的进入开口上方的间隔。当座椅单元处于残疾人进入配置时,显示器可以处于进入位置。

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相对于在乘坐配置中的位置,至少一个乘坐元件可以移动到接近进入开口的地点。接近进入开口的地点可能适合经由进入开口将残疾乘客转移到乘坐元件上。乘坐元件可以是座椅底座。乘坐元件可以是搁腿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相对于在乘坐配置中的位置,座椅底座可以向前移动到接近进入开口的地点。接近进入开口的地点可以足以让残疾乘客经由进入开口移动到座椅底座上。由于座椅的向前移动(即沿座椅单元的中心轴),座椅底座可以向前移动。例如,座椅可以向前滑动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座椅单元从乘坐配置切换到平床配置,座椅板可以向前移动。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座椅单元可以移动到平床配置中。

已经发现实施例对于在相对高角/低间距的布局上使用特别有益。乘坐元件以相对于纵向取向的锐角可以至少为45度。乘坐元件以相对于纵向取向的锐角可以在47到51度之间。乘坐元件相对于纵向取向的锐角可以在48到50度之间。乘坐元件相对于纵向取向的锐角基本上等于49度。

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pitch)可小于33英寸。可以理解的是,间距(pitch)被定义为相邻座椅单元上两个相对应的共同点之间沿纵向的距离。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32英寸。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31英寸。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30英寸。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在24到33英寸之间。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在24到30英寸之间。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在25到29英寸之间。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在27到29英寸之间。列中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基本上等于28英寸。

在平床配置中,板的长度可以至少为75英寸。在平床配置中,板的长度可以在77到78英寸之间。

已发现实施例特别有益于在窄体飞机上使用。座椅单元的列可以一侧靠近过道,另一侧靠近飞机侧壁。机舱可以包括位于过道另一侧的第二列座椅单元,第二列的布置参照如第一列的描述。过道可以沿机舱中心线延伸。第二列可以一侧与过道相邻,另一侧与飞机侧壁相邻。因此,可以在单通道飞机上实现座位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形成本文所描述的乘客乘坐装置的大量的座椅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座椅单元,用作本文所描述的乘客乘坐装置中的座椅单元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为残疾乘客提供进入乘客乘坐装置中的座椅单元的方法,该乘客乘坐装置包括大量的座椅单元,每个座椅单元具有相应的进入开口,进入开口具有供健全乘客进入的第一宽度。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座椅单元临时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其中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加宽到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以使残疾乘客能够进入座椅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飞机机舱中的乘客乘坐装置,该乘客乘坐装置包括座椅单元列,该座椅单元布置在向内的鱼骨形结构中。每个座椅单元可以在乘坐配置和平床配置之间进行配置。每个座椅单元都有进入开口,用于进入各自的座椅单元。座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在该配置中,临时加宽了进入开口,以使残疾乘客能够进入座椅单元。每个座椅单元可以包括部分包围脚凳的端壁。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端壁可以临时移动到进入位置,从而加宽进入开口,允许残疾乘客进入座椅单元。座椅单元采用高角/低间距的鱼骨形,用于在单通道飞机上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所述,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座椅单元接界的进入开口的结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动的,以便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该结构可以是当座椅单元处于平床配置中时,用于容纳乘客的脚的脚容纳结构。脚容纳结构可以包括端壁,被布置为保护乘客的脚不受过道的影响。端壁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动的,以便将进入开口从第一宽度临时加宽到第二宽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和一些实施例有关的特征描述并入其他实施例中。例如,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参照其他实施例的装置描述的任何特征,反之亦然。根据一个方面的座位布置的特征,可以并入根据另一方面的座位布置,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参考所附的示意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a至1d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

图1e示出了飞机内的机舱,其中安装了图1a-1e中的座位单元列;

图2a至2c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

图3a至3c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

图4a至4c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

图5a至5e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

图6a至6d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并且

图7a至7d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一个座椅单元,其在转变为残疾人进入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1d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置中的座椅单元列的一部分。图1e示出了飞机内的机舱,其中安装了图1a-1e中的座椅单元列。

首先参考图1e,第一实施例的乘客乘坐装置101位于窄体飞机105(例如波音757-200或737-900)的机舱103中。乘客乘坐装置101包括座位单元109的列107(更详细的描述参考图1a-1d),位于邻近沿着机舱中心的连续的单个过道111。座椅单元的列107和过道111均沿平行于机舱纵轴113的纵向(l)延伸。

列107包括沿纵向连续排列的多重座椅单元109。第二列107'位于过道的另一侧,穿过轴113与第一列基本对称。本文描述的特征倾向于参考第一列107来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座椅单元的另一列107'中也可以找到相应的特征。

现在参考图1a,每个座椅单元109包括以座椅靠背115a、座椅底座115b和搁腿板115c的形式的多个可移动乘坐元件。弧形屏幕117在乘坐元件的一侧,被布置成将列中的后排座椅单元中的乘客与列中的其前面的前排座椅单元中的乘客隔开。扶手表面119沿该单元的两个内边缘延伸,供座椅上的乘客使用(在这些图中,只有乘客的右侧扶手可见)。

图1a显示了乘坐配置中的座椅单元,其中将乘坐元件布置成乘客可坐的座椅。每个座椅单元也可以配置成平床配置,其中将乘坐元件布置成形成用于平床的基本上共面的表面(参考图5a和5b中的实施例,在本文中说明了乘坐配置和板配置之间的差异;图5b示出了板配置中的座椅)。可转换为平床的座椅单元本身是已知的,无需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进一步描述重新布置乘坐元件以形成板的确切方式(例如,倾斜/转换机构)。

在每个座椅单元中,乘坐元件与纵向(l)成49度角,并且向内朝向过道(见图1e)。测量每个座椅的中心轴121(中心轴121延伸穿过座椅底座和靠背的中心,并在图1a-1e中示意性地将座椅平分)之间的角度。这种布置通常被称为向内的鱼骨形。在第一实施例中,鱼骨形的角度相对较大(夸大),相应地,连续座椅单元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如图1a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间距为28英寸)。

每个座椅单元109包括脚容纳结构123,用于在单元处于平床配置时容纳乘客的脚。脚容纳结构包括端壁125和侧壁127,用于分别保护乘客的脚避免受过道111及相邻的座椅单元的影响。端壁和侧壁125、127部分包围脚凳126(在图1a-1d中,仅在最左侧的座椅单元109中部分可见)。当单元109处于平床配置时,脚凳126具有与乘坐元件共面的脚支撑表面126',且该脚支撑表面构成板表面的一部分。

在端壁和侧壁125、127和脚凳126上方是平桌表面129,供相邻座椅单元中的乘客使用。在桌表面129的正下方是水平槽130(参见图1d),用于容纳拉出式桌(未示出)。

当ife显示器131处于ttol的收起位置时,其沿着该桌子的一侧延伸。显示器131通过铰链连接到弯曲屏幕117的端部,并且可以从该收起位置移动到面向乘客的使用位置(未示出)。

座椅单元109的脚容纳结构123和列107中到其一侧的座椅单元109的脚容纳结构123之间的间隔限定了进入座椅单元109的进入开口133。

在默认配置中,座椅单元配置为健全人进入,此配置如图1a所示。在这种配置中,进入开口在不同高度具有不同的宽度:该开口的最小宽度为12英寸,生成在一个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的端壁125和该列中其后面的后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的侧壁127之间。这个最小宽度在距机舱地板10到25英寸之间。在端壁和侧壁的水平面下方是脚容纳结构的底部137,它位于端壁和侧壁的覆盖面积(footprint)内。因此,相邻底座之间的宽度比其上方的12英寸宽。在桌表面的水平面上方,有25.5英寸的间隙(生成在相邻的显示器131之间)—间隙/宽度在图中以虚线的方式显示。

虽然这个进入开口对身体健全的乘客来说是完全可用的,但它往往不适用于残疾乘客。例如,机组人员无法帮助残疾乘客有尊严地通过这个开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置,其中座椅单元可以被配置成残疾人进入配置,在该配置中,临时加宽进入开口以允许残疾乘客进入。现在参考图1b至1e描述进入残疾人进入配置的切换:

首先参考图1b,第一步是将需要进入的座椅单元109的座椅(座椅靠背、底板和搁腿板)沿中心轴121向前平移12英寸(例如,朝向过道),以便座椅底座接近开口133。

接下来,将围绕脚凳126的结构(即端壁125、侧壁127和桌子129)降低到过道地板(如图1d所示)。由于底座137的覆盖面积(footprint)较小,因此这种结构可以包围底座137。

降低这种结构有两个效果。首先,在距机舱地板17.5英尺的高度的上方,开口的宽度从12英寸加宽到了25.5英寸左右。其次,桌表面129一旦降低,基本上与座椅底座115b共面并抵接。因此,桌表面129可用作用于转移残疾乘客的转移表面。例如,残疾乘客可以使用桌表面从过道111滑动到座椅底座115b上。这一操作还得益于在降低的桌子高度的上方,开口的宽度已经从12英寸加宽到了25.5英寸以上。

一旦乘客进入到座椅单元,则可以反向执行上述步骤,将座椅单元恢复到其默认配置。如果乘客希望离开座椅单元,为了必要的外出当然可以根据需要重复该过程。

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座椅单元在健全人进入配置和残疾人进入配置之间进行转变。移动需要进入的座椅单元的乘坐元件,并降低后座椅单元的脚容纳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理解的是,座椅单元中的两个可以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以使残疾乘客能够进入这两个座椅单元中的一个。

尽管第一实施例已参照座椅单元中仅有一个需要残疾人进入进行了描述,但图1a-1e中的座位布置实际上包括了大量的基本相同的座椅单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座椅单元都可以配置为残疾人进入配置。这样的布置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可以使残疾乘客自由选择座位,并且因为所有座椅单元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简化座椅单元的构造。

在其他实施例(未示出)中,在大量的座椅单元中,可能只有一些(例如50%)座椅单元可以配置为允许残疾人进入。

图2a至图6d示出了进一步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假设这些实施例中的特征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对应特征。用相同的标号注释相同的特征,但是根据实施例适当地增加了100、200等。除非另有说明,在所有这些实施例中,座椅单元以向内的鱼骨形布局(即,一般而言,根据图1e中的布局)布置在单通道飞机机舱中。为了清楚起见,并非所有的参考标号都显示在所有座椅单元的图中。

图2a至图2c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乘客乘坐装置。在健全人进入配置中,该布局看起来与图1a中的布局基本相同,只是在桌表面229和过道之间有可选的附加过道屏幕235。为了移动到残疾人进入配置,座椅(乘坐元件215a、b、c)向前平移到图2a所示的位置。接下来,移除屏幕235(图2b中示出了所有座椅上的都移除了,但是为了这些目的只需要从其中一个座椅上移除即可)。然后(和第一实施例相比)将整个脚容纳结构223平行于纵向l向后平移10英寸(参见图2b)。

由于这种平移,进入开口233从12英寸宽加宽到了22英寸。开口233仍然限定在相同的结构223之间,但是由于其中一个被向后平移,开口的宽度增加了。由于进入开口现在为22英寸宽,因此比过道211的可用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为20英寸)略宽。由于过道宽度足以使残疾人沿着过道进入(例如用轮椅),因此可以确信,进入开口233的宽度也适合残疾人进入座椅单元209。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开口的宽度增加使得乘客能够直接移动到座椅底座215b上(该座椅底座已经接近开口233),从而无需提供转移表面。

第三实施例如图3a至图3c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只是不是将脚容纳结构323向后平移,而是围绕垂直铰链339转动,该垂直铰链339和显示器铰链同轴并耦合。此转动将开口333的最小宽度从12英寸加宽到22英寸。由于显示器331也与脚容纳结构323一起转动(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保持静止相反),在桌子329的高度上方的间隙特别大(33.5英寸),这可能是有利的。屏幕335的存在是可选的,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因此,在一些附图中示出了屏幕,而另一些中没有)。

另一实施例如图4a至图4c所示,其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只是显示器铰链439与用于脚容纳结构423的铰链439'脱离。桌表面和过道之间也没有显示屏。当脚容纳结构423向后转动时,显示器431保持在其收起位置。这并不会影响进入开口433的宽度加宽到22英寸,但是它确实会导致桌表面429上方的间隙稍微窄一些(与第三实施例相比)。然而,由于无需将显示器431的移动集成到残疾人配置中,从结构简单性方面可以体现了这种布置的优点。

图5a至图5e示出第五实施例。在本示例中,显示器531以稍微向后倾斜的角度收起。这略微减少了列中前排座椅单元509中的乘客的桌表面529的可用表面(尽管在脚凳526上方相应地暴露出小的表面部分541,以供座椅单元509中的乘客使用)。在该第五实施例中,相邻脚容纳结构523之间的最小宽度为13英寸。这个最小宽度沿着端壁和侧壁525、527的高度一直延伸。

为了移动到残疾人配置,乘坐元件515a、b、c首先不仅沿着中心轴521向前平移,而且展开搁腿板515c,以使其与座椅底座515b和脚凳526的脚支撑表面526'共面。因此,座椅底座515b和搁腿板515c都接近进入开口533(见图5b)。接下来,通过从需要进入的座椅单元109的脚容纳结构523移除端壁525来加宽进入开口533(例如,参见图5d)。

如图5d和5e所示,端壁525的移除将进入开口533(在搁脚凳526的脚支撑表面526'上方的高度)加宽至至少20英寸。在这种残疾人进入配置中,残疾乘客可以通过从过道511移动到脚支撑表面526'和/或搁腿板515c和座椅底座515b上来进入座椅单元509,而不受端壁525的存在及其对开口533宽度的相关局限的限制。

在乘客已经进入座椅单元509之后,端壁525可以重新连接到脚容纳结构523的其余部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将座椅放回到乘坐配置(或平床配置)中。当需要外出时,可采取相反的步骤。

第五实施例可能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该进入残疾人进入配置的配置对相邻乘客的影响最小(例如,他们的座椅单元的部分无需任何移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影响他们的个人空间)。

图6a至图6d示出了作为第五实施例的变体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当显示器631处于收起位置时,显示器631垂直于过道611。当座椅单元609被配置成残疾人进入配置时,显示器631被移动到进入位置(参见图6b),在该位置,显示器631向前转动以将其与在进入开口633的另一侧的显示器631之间的间隙从25.5英寸(图6a)加宽到30.5英寸(图6d)。与端壁625的拆卸结合使用,不仅提供了更宽的进入开口,而且在乘客进入座椅单元时,还为其上半身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例如,参见图6c)。

图6a至图6d的实施例提供了比第五实施例中的布置更大的桌表面629(由于显示器631的收起位置),但是这是一种折衷,当座椅单元609转换为残疾人进入配置时(由于需要显示器631移动到进入位置),其会对邻近(前面)的乘客有轻微的影响。

图7a至图7d示出了作为第五和第六实施例的变体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残疾人进入配置中,没有拆卸端壁725。相反,形成端壁725的面板可滑动地安装在导轨728上,这允许在滑动运动下将端壁从进入开口移开。图7a是从过道看向其中一个座位的视图,图7b是从座椅向外看过道的视图。在图7a和图7b中,单元从健全人进入配置部分地移动到残疾人配置;即座椅已向前移位并且搁腿板715c被延伸(如前面实施例的图6a所示)。

图7c和图7d是与图7a/7b的等效图示,仅当单元处于残疾人进入配置时。从这些图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端壁725向一侧的移动将进入开口从13英寸临时加宽到20英寸。

为了恢复到健全人配置,端壁725的面板向后滑动并用闩锁(未示出)可释放地锁定到位,直到下一次需要移动(例如乘客外出)。已经确认,保持端壁(或为加宽进入开口而移动的其他结构)连接的布置方式是有益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机舱内可能错放或造成绊倒危险的松散物体。

虽然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来描述和说明本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适用于的许多不同变化并未在本文具体说明。仅作为示例,现在将描述某些可能的变化:

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脚容纳结构的部分不必是可完全拆卸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保持连接。第七实施例中的结构部分可以以其他方式,不一定以滑动和/或纯平移,将其移动到其临时位置以加宽进入开口。在未示出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移动脚容纳结构的不同部分以临时加宽进入开口。

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倾向于最适用于高角/低间距布置,但是准确的间距、角度和宽度值不需要一定参考上述实施例所述。

如果在上述描述中,提及的具有已知、明显或可预见的等效的整数或元素,那么如同单独阐述一样,将这些等效物并入本文中。应参考权利要求书以确定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其应被解释为包括任何此类等效物。读者还应当理解,被描述为优选地、有利地、方便的等本发明的整数或特征是可选的,并不限制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整数或特征具有可能的益处,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不可取,因此可能不存在。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单元残疾人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