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例如:航拍、农业喷药、道路巡查以及勘探等领域;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与无人机储放装置一起使用,储放装置的顶部开口处通常开设有双开箱门,双开箱门在打开时,需要向两侧平移,以打开储放装置的顶部开口,以便于无人机起飞和降落,但是双开的箱门在打开的过程中,会占用箱体两侧的空间,如此会造成无人机升降装置的使用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时存在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包括箱体、升降承载机构和箱门机构,所述升降承载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开口处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升降承载机构与所述箱门机构相联动,并用于驱动无人机通过所述开口时,带动所述箱门机构向上或者向下翻转。
可选地,所述箱门机构包括箱门和连接件,所述箱门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开口处并用于实现所述开口的开启或者关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承载机构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箱门滑动连接并沿垂直于所述箱门铰接轴线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箱门机构还包括滑杆和滑套,所述滑套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滑杆穿设于所述滑动孔内,所述滑杆安装于所述箱门上并沿垂直于所述箱门铰接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滑套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
可选地,所述箱门机构还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箱门上并沿垂直于所述箱门铰接轴线的方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箱门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承载机构上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转动孔内;或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承载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转动孔内。
可选地,所述升降承载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第一升降架和用于承载所述无人机的平台,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平台与所述第一升降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一升降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架升降以使得所述平台伸出或者缩回所述开口,所述箱门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架相联动。
可选地,所述升降承载机构还包括第二升降架和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二升降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架内,所述平台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架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台包括承载板、第三升降驱动件和固定板,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架上并用于承载无人机,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上方,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架上,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所述平台还包括安装板和两个水平驱动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两个所述水平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两个所述水平驱动件的驱动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连接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靠近以使得两个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无人机夹紧或者松开。
可选地,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两侧部均设有用于卡接所述无人机的支脚的卡接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使用时,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放置在地面上并将箱体的开口朝上设置;当无人机需要从箱体内移出时,升降承载机构推动无人机上升直至推出箱体开口外,同时,升降承载机构也带动箱门机构向上翻转将箱体的开口打开直至箱体的开口完全打开,而在上述的过程中,箱门机构始终向上翻转,这样箱门机构完全不会翻转到箱体的侧方而占用箱体侧方的空间,大大减少了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后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关闭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打开一部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第二升降架、平台以及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第二升降架、平台以及无人机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箱体11—开口20—升降承载机构
21—第一升降架22—平台23—第二升降架
30—箱门机构31—箱门32—连接件
33—滑杆34—滑套35—转轴
36—合页40—无人机41—支脚
42—凸起221—承载板222—第三升降驱动件
223—固定板224—水平驱动件225—连接块
226—安装板321—转动孔2231—卡接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0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包括箱体10、升降承载机构20和箱门机构30,升降承载机构20设置于箱体10内,其中,升降承载机构20承载无人机40并用于将无人机40推出箱体10外,以便于无人机40的起飞和降落;箱门机构30设置于箱体10的开口11处并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1;升降承载机构20与箱门机构30相联动,并用于驱动无人机40通过开口11时,带动箱门机构30向上或者向下翻转,其中,升降承载机构20与箱门机构30可以采用活动连接方式,这样在升降承载机构20驱动无人机40升降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动箱门机构30向上翻转开启箱体10的开口11,或者带动箱门机构30向下翻转关闭箱体10的开口11。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使用时,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放置在地面上并将箱体10的开口11朝上设置;当无人机40需要从箱体内移出时,升降承载机构20推动无人机40上升直至推出箱体10开口11外,同时,升降承载机构20也带动箱门机构30向上翻转将箱体10的开口11打开直至箱体10的开口11完全打开,而在上述的过程中,箱门机构30始终向上翻转,这样箱门机构30完全不会翻转到箱体10的侧方而占用箱体10侧方的空间,大大减少了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后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当无人机40需要储存于箱体10内时,升降承载机构20下移将无人机40收纳到箱体10内,而升降承载机构20在下移的过程中,同时带动无人机40向下翻转直至将箱体10的开口11关闭,如此便完成了无人机40的收纳储存。
本实施例中,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通过升降承载机构20带动无人机40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同时可以驱动箱门31打开或者关闭箱体10的开口11,这样也就无需采用单独的驱动箱门31开启和关闭的装置,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另外,无人机40的上升和下降与箱门机构30的翻转同时进行,减少了整个装置的运动时间,提高了效率。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包括框架以及包覆于框架外的钢板,箱门31包括门框以及安装在门框上的钢板,图1~7中仅仅画出框架和门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机构30包括箱门31和连接件32,箱门31的一侧铰接于开口11处并用于实现开口11的开启或者关闭,连接件32的一端与升降承载机构20可转动连接,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箱门31滑动连接并沿垂直于箱门31铰接轴线的方向滑动。
具体地,升降承载机构20带动无人机40上升的过程中,连接件32随无人机40一起上升,连接件32与箱门31连接的端部逐渐远离箱门31铰接处,从而将箱门31向上拉起,如此便实现了箱门31向上翻转;当升降承载机构20带动无人机40向下运动时,连接件32与箱门31连接的端部逐步地朝向箱门31铰接处移动,从而拉动箱门31向下翻转,如此便实现了箱门31的关闭;另外,连接件32在推动箱门31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连接件32可以相对升降承载机构20转动,这样防止连接件32与箱门31的运动卡死,使得箱门31的开闭更为顺畅稳定。
进一步地,箱门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箱门31铰接在箱体10开口11的两侧,这样通过两个箱门31朝向箱体10外翻转展开,从而实现开口11的关闭,两个箱门31朝向箱体10内翻转,从而实现箱体10开口11的关闭。
进一步地,箱门31通过合页36安装于箱体10上,采用合页36的连接方式,其安装方式简单,箱门31转动的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和图5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机构30还包括滑杆33和滑套34,滑套34设于滑杆33上,滑杆33安装于箱门31上并沿垂直于箱门31铰接轴线的方向设置,滑套34安装于连接件32上。具体地,这样通过滑套34在滑杆33上的滑动,从而实现连接件32在箱门31上的滑动,另外,滑套34在滑杆33上的滑动省力顺畅,那么连接件32带动箱门31的开启和关闭的操作,省时省力,稳定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机构30还包括滑轨(图未示)和滑块(图未示),滑块滑动安装于滑轨上,滑轨安装于箱门31上并沿垂直于箱门31铰接轴线的方向设置。具体地,这样通过滑块在滑轨上的滑动,从而实现连接件32在箱门31上的滑动,另外,滑块在滑轨上的滑动省力顺畅,那么连接件32带动箱门31的开启和关闭的操作,省时省力,稳定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箱门机构30还包括转轴35,转轴35的一端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升降承载机构20上设有转动孔321,转轴35的另一端插入转动孔321内;具体地,这样通过转轴35在转动孔321内转动,实现连接件32与升降承载机构20相对转动连接,适应连接件32在箱门31滑动的运动,避免连接件32卡死于升降承载机构20和箱门31之间,保证箱门31顺畅地开启和关闭,并且,该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可靠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图7和图8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转轴35的一端与升降承载机构20固定连接,连接件32上设有转动孔321,转轴35的另一端插入转动孔321内。具体地,这样通过转轴35在转动孔321内转动,实现连接件32与升降承载机构20相对转动,避免连接件32卡死于升降承载机构20和箱门31之间,保证箱门31顺畅地开启和关闭,并且,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升降承载机构20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图未示)、第一升降架21和用于承载无人机40的平台22,第一升降驱动件安装于箱体10内,平台22与第一升降架21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一升降架21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架21升降以使得平台22伸出或者缩回开口11,箱门机构30与第一升降架21相联动。
具体地,第一升降驱动件驱动第一升降架21上移,第一升降架21将安装在第一升降架21上的平台22举起,从而将承载在平台22上的无人机40举起通过箱体10的开口11,以便于无人机40的起飞和降落;当无人机40降落在平台22上后,第一升降驱动件驱动第一升降架21下移,第一升降架21带动箱门31向下翻转关闭,同时还将承载在平台22上的无人机40下降收纳于箱体10内,从而完成无人机40的储存收纳;更具体地,上述的转轴35或者转动孔321设置在第一升降架21上的顶部,这样第一升降架21在升降的过程中,带动连接件32升降,连接件32带动箱门31向上或者向下翻转,从而实现箱体10开口11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升降承载机构20还包括第二升降架23和第二升降驱动件(图未示),第二升降架23安装于第一升降架21上并位于第一升降架21内,升降平台22安装于第二升降架23上,第二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二升降架23连接。
具体地,第一升降驱动件驱动第一升降架21的上移,将箱门31完全打开后,第一升降架21位于箱体10的顶部上方,另外,第二升降驱动件驱动第二升降架23上移,第二升降架23将平台22移出第一升降架21外,从而便于无人机40的起飞和降落,而此时,平台22的位置高于箱体10的顶部位置,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可以将无人机40举高到更高的高度,与现有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只能讲无人机40举到箱体10的顶面平行的位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采用二次上升的机构,可以将无人机40举高到更高的高度,例如:可以将无人机40举高高出箱体10顶面的1.8倍;另外,与现有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相比,在满足同样起飞高度的基础上,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整体高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这样整个装置的体积更小,更便于无人机40的使用和携带;并且,可以将第一升降架21和第二升降架23同时升起,这样无人机40升高与箱门31的开启同时进行,减少了运动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平台22包括承载板221、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和固定板223,承载板221安装于第二升降架23上并用于承载无人机40,固定板223位于承载板221的上方,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安装于第二升降架23上,第三升降驱动件222的驱动端与固定板223连接。具体地,当无人机40降落在承载板221上后,启动第三升降驱动件222,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带动固定板223下移,使得固定板223压紧在无人机40支腿上的凸起42上,从而实现无人机40的固定锁止,防止无人机40在第二固定架内移动而损坏;当再次启动第三升降驱动件222,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带动固定板223上移,使得固定板223从凸起42上抬起,这样实现无人机40的解锁,从而便于无人机40的起飞。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固定板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板223间隔设置,平台22还包括安装板226和两个水平驱动件224,安装板226安装于第三升降驱动件222的驱动端,两个水平驱动件224安装于安装板226上,两个水平驱动件224的驱动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223连接并用于驱动两个固定板223相对靠近以使得两个固定板223将无人机40夹紧或者松开。
具体地,无人机40设置于两个固定板223之间,两个水平驱动件224带动两个固定板223相对靠近,从而将无人机40夹紧固定,这样避免无人机40在承载板221上移动而损坏,两个水平驱动件224带动两个固定板223相对远离,使得固定板223与无人机40脱离,从而解除无人机40的夹紧固定,另外,通过两个水平驱动件224调整两个固定板223之间的间距,可以适用不同型号和体积的无人机40的夹紧固定,大大提高了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适用范围,实用性更好;并且,安装板226为两个水平驱动件224提供安装基体,且第三升降驱动件222的驱动端与安装板226连接,第三升降驱动件222驱动安装板226升降的过程中,也带动安装在安装板226上的水平驱动件224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固定板223的上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提供的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两个固定板223的相对两侧部均设有用于卡接无人机40的支脚41的卡接缺口2231。具体地,当无人机40降落在承载板221上后,两个水平驱动件224分别驱动两个固定板223分别从两侧朝向无人机40移动,直至卡接缺口2231将无人机40的支腿卡住,这样无人机40的支腿固定板223的夹紧以及受到卡接缺口2231的限位作用,使得无人机40无法在承载板221上移动,无人机40在该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内的固定稳定可靠性更好。
进一步地,卡接缺口2231为v型槽,v型槽的开口11宽度越来越大,无人机40的支腿进入v型槽内操作简单,并且,随着固定板223的移动,从而将无人机40的支腿卡在v型槽的底部,从而实现无人机40的限位固定。
更进一步地,第三升降驱动件2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分别于安装板226的相对两侧连接,安装板226的升降运动稳定,使得固定板223稳定地压紧在无人机40的凸起42上,无人机40的压紧固定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无人机40上设有四个支脚41,四个支脚41分别位于无人机40的四个角部,每个固定板223上设有两个卡接缺口2231,这样无人机40的四个支脚41可以分别卡入四个卡接缺口2231,使得无人机40无法在水平面内移动,其固定稳定可靠。
更进一步地,平台22还包括两个连接块225,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和水平驱动件224均位于第二升降架23内,两个连接块225分别位于承载板221的左右两侧,连接块225的上端与固定板223连接,连接块225的下端与两个水平驱动件224的驱动端连接,这样就将位于承载板221下的水平驱动件224与固定板223连接起来,这样布局整个结构紧凑,体积小巧。
更进一步地,第一升降驱动件、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和水平驱动件224均为直线模组,第一升降驱动件、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升降驱动件222均竖向设置,从而实现与之连接部件的上下运动,水平驱动件224的水平设置用于带动与之连接的固定板223平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