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船货舱内两种长度集装箱混合装载的绑扎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船货舱内两种长度集装箱混合装载的绑扎布置结构,属于货仓内集装箱布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装箱导轨架是安装在集装箱船货舱内部用于固定集装箱的装置。导轨就像一个个格子,限制由于船舶在波浪中运动时集装箱产生的横向位移,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
常规集装箱船导轨架是固定在货舱前后两端,集装箱前后两端都要卡在导轨里面才能得到有效固定。目前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集装箱长度为40英尺和20英尺两种,货舱长度及导轨一般也是按装载1个40英尺集装箱设计,同时可以装载2个20英尺集装箱,见图1、图2所示。
现有技术中另外一种相对较多的集装箱长度为45英尺,对于货舱按40英尺设计的常规船来说,45英尺集装箱只能装载在货舱上方的露天甲板,装载数量有限。在欧洲市场45英尺集装箱更为常见,在欧洲航行的小型支线箱船船东往往要求货舱内具有装载40英尺和45英尺两种集装箱的能力。这就要求货舱长度要满足装载45英尺集装箱要求。
为了满足货舱内装载40英尺和45英尺两种规格集装箱的要求,现有设计一般是在导轨设计上做文章,目前能够满足装载40英尺和45英尺2种集装箱的导轨架一般有2种,一种是可移动式导轨架,另一种是固定式超宽导轨。
可移动式导轨架:货舱前后导轨架,一端是常规固定式导轨架,另一端是可移动式导轨架。根据装载集装箱长度的不同(40英尺或45英尺),该可移动导轨架可在2个不同位置移动进行切换。当装载较长的45英尺集装箱时,移动导轨放在靠近横舱壁的位置,当装载40英尺集装箱时,导轨移动到距离横仓壁大约1.5m位置,通过支柱和横舱壁之间进行连接。可移动式导轨结构形式和常规导轨类似,一般是由2个角钢组合而成,承受的集装箱的水平横向力f1,力臂为l1,对导轨的弯矩m1=f1×l1,见图3。可移动导轨架在移动时需要先将导轨架和船体之间的连接拆开,然后利用吊车将其吊到另外位置,最后再重新和船体连接固定,操作十分麻烦。
固定式超宽导轨:40英尺和45英尺集装箱在长度上相差1.524米,如果中间对齐,两端各差0.762米,加上集装箱和横舱壁之前的间隙,要想使两种集装箱都能固定在导轨架里,固定式超宽导轨的隔板宽度需要做到1米多,见图4。在装载40英尺箱子时,箱子对导轨力f2的作用点在导轨顶部,力臂为l2,弯矩m2=f2×l2。假设两个力f1和f2相等,但是l2远大于l1(约3-4倍),所以m2相比m1要大许多,这就要求固定式超宽导轨的强度要更高。根据强度计算导轨的厚度大概要60毫米,而常规导轨的只是2个厚度15毫米的角钢,重量是常规导轨的6倍左右。拿1400teu的集装箱船为例,如果全船采用超宽导轨,和常规导轨比空船重量大概要增加700吨左右,大大提高了船舶成本,同时降低了船舶装载量。
综上,移动式导轨架缺点是移动不便,而且只能整体移动,整个货舱只能装40英尺或45英尺2种箱子的其中一种,不能混装。固定式超宽导轨和可移动式导轨相比,虽然装载操作方便,不需要来回移动,40英尺和45英尺两种集装箱可以任意混装,但是增加的钢材用量巨大,严重影响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货仓内两种尺寸的集装箱混合装载的绑扎布置结构,在满足船东装箱要求的基础上,解决现有设计操作不灵活、成本高等缺点。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船货舱内两种长度集装箱混合装载的绑扎布置结构,两种长度集装箱分为较长集装箱和较短集装箱;集装箱船货舱内长度方向设置为容纳两个较长集装箱;货舱壁端面设置为具有与集装箱端面大小对应的多个孔洞1,各孔洞边缘的上侧或下侧设有一对用于固定绑扎杆4一端的绑扎眼环3;当货舱内装载较短集装箱时,临近货舱壁的集装箱的端面距离所述货舱壁一缩进间隙;绑扎杆4一端与所述绑扎眼环3绑扎固定,另一端与斜对角方向集装箱的绑扎孔5固定,进而固定较短集装箱并维持住所述缩进间隙;货舱壁与每层集装箱对应高度的部位向外具有一供绑扎操作人员行走的延伸平台6。
箱对应高度的部位向外具有一供绑扎操作人员行走的延伸平台6。
优选的,所述绑扎杆4具有一对,且交叉设置。
优选的,所述延伸平台6与货舱壁之间具有多个加强肋板7,各加强肋板7上开设供绑扎操作人员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各所述孔洞边缘的下侧设有所述绑扎眼环3,所述绑扎杆4下端与所述绑扎眼环3绑扎固定,上端与集装箱上部的绑扎孔5固定。
优选的,各所述孔洞边缘的下侧设有所述绑扎眼环3,所述绑扎杆4下端与所述绑扎眼环3绑扎固定,上端与上一层集装箱下部的绑扎孔5固定。
优选的,所述两种尺寸的集装箱分别为40英寸和45英寸长度的集装箱,且两种尺寸的集装箱的高度和宽度均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满足货舱内两种不同尺寸(例如40和45英尺)的任意混合装载,并不会损失堆重;
2)根据实际装载情况灵活安排绑扎位置,操作简单;
3)和超宽大导轨比节约了大量的钢材重量,经济性好。
4)和移动式导轨架相比无需移动导轨架,无需使用吊车,操作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装箱导轨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集装箱导轨架内部存放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3是可移动式导轨架存放40英寸集装箱时俯视视角下的局部视图。
图4是固定式超宽导轨存放45英寸和40英寸集装箱时俯视视角下的对比图。
图5是本发明集装箱船货舱内两种长度集装箱混合装载的绑扎布置结构的整体外形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孔洞,3.绑扎眼环,4.绑扎杆,5.绑扎孔,6.延伸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5-图6,一种集装箱船货舱内两种长度集装箱混合装载的绑扎布置结构,两种长度集装箱分为较长集装箱和较短集装箱;集装箱船货舱内长度方向设置为容纳两个较长集装箱;货舱壁端面设置为具有与集装箱端面大小对应的多个孔洞1,各孔洞边缘的上侧或下侧设有一对用于固定绑扎杆4一端的绑扎眼环3;当货舱内装载较短集装箱时,临近货舱壁的集装箱的端面距离所述货舱壁一缩进间隙;绑扎杆4一端与所述绑扎眼环3绑扎固定,另一端与斜对角方向集装箱的绑扎孔5固定,进而固定较短集装箱并维持住所述缩进间隙;货舱壁与每层集装箱对应高度的部位向外具有一供绑扎操作人员行走的延伸平台6。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绑扎杆4具有一对,且交叉设置。
参见图6,所述延伸平台6与货舱壁之间具有多个加强肋板7,各加强肋板7上开设供绑扎操作人员穿过的通孔。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6,各所述孔洞边缘的下侧设有所述绑扎眼环3,所述绑扎杆4下端与所述绑扎眼环3绑扎固定,上端与集装箱上部的绑扎孔5固定。
继续参见图6,各所述孔洞边缘的下侧设有所述绑扎眼环3,所述绑扎杆4下端与所述绑扎眼环3绑扎固定,上端与上一层集装箱下部的绑扎孔5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两种尺寸的集装箱分别为40英寸和45英寸长度的集装箱,且两种尺寸的集装箱的高度和宽度均相同。
本专利是在货舱采用传统常规导轨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绑扎系固,以满足40英尺和45英尺集装箱在货舱内混装并且不降低装载堆重的要求。突破了传统的只有露天甲板上的集装箱需要绑扎而货舱内的不需要绑扎的传统理念。
具体再次结合附图5-6,具体举例说明:
该货舱40和45英尺集装箱混装绑扎系统包括两部分:导轨和绑扎件。导轨系统用以固定45英尺集装箱。对于装载的40英尺集装箱,根据箱重,装载位置等通过绑扎计算确定绑扎形式,实现哪里需要绑哪里。
导轨:导轨按常规设计,一般是由2个150mm×150mm×15mm角钢组合而成,通过肘板固定在每个货舱的前后横舱壁上,用以固定45英尺集装箱。横舱壁内部和导轨对应的位置有垂向结构强构件,以承受导轨传递过来的集装箱作用力。
绑扎件:40英尺集装箱由于长度较短,无法卡在导轨里,为了不降低堆重需要对40英尺集装箱进行绑扎。在横舱壁每层平台靠近垂向结构强构件的位置设置绑扎眼环3,通过绑扎杆把40英尺集装箱固定在绑扎眼环上。
货舱横舱壁内除了和导轨对应的垂向结构强构件外,水平方向需设置平台(如图5-6所示),供码头工人通行和绑扎作业。横舱壁上除了有垂向构件和平台的其他位置需要开大孔,以方便工人站在平台上对集装箱进行操作。为了使40和45英尺集装箱混装更灵活,需要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每一个位置的40英尺集装箱进行绑扎。平台高度一般和集装高度保持一致,每层集装箱都有对应平台,并且每一个位置都要设置绑扎眼环。
本发明突破了货舱内集装箱不能绑扎的传统观念,巧妙的把常规导轨和拉杆式绑扎结合在一起形成适应不同长度集装箱混装的绑扎系统;满足货舱内两种不同尺寸的任意混合装载,并不会损失堆重;根据实际装载情况灵活安排绑扎位置,操作简单;和超宽大导轨比节约了大量的钢材重量,经济性好;和移动式导轨架相比无需移动导轨架,无需使用吊车,操作更为简便。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眼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