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特别是涉及船舶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现有的船舶部分安装为水流推进式输出机构,传统的水流推进式输出机构水流较小,推进动力不足,喷出的水柱数量较少,影响到船舶的行进速度,依靠单一的水流动力推进出现明显的缺陷,故而,我们提出水流流出的冲击力较大,提高冲击水面后产生的推进力,加快船舶的行驶速度,相比传统的水流推进式输出机构水流更大,叶片不消耗能源,通过水流以及叶片同时产生推动力,而不仅单一的水流推进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的水流推进式输出机构水流较小,推进动力不足,喷出的水柱数量较少,影响到船舶的行进速度,依靠单一的水流动力推进出现明显的缺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所述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包括:
水泵,所述水泵底端前侧呈平行插接有若干个接水管,且水泵前斜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水泵后端套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外壁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顶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盘,且排水管末端焊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后端呈平行等距固定有若干个与其为一体的锥管;
框架,所述框架位于集水管后端,且框架前端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内侧焊接在集水管两端,且框架通过连接端与集水管连接,所述框架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外壁套接有转环,所述转环与转轴转动连接,且转环外壁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叶片。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和锥管均由前向后直径递减,且排水管、集水管和锥管内部之间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套筒内壁与排水管外壁紧密贴合,且套筒内壁与排水管外壁相互焊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内侧朝向于集水管外侧两端,且框架内部为实心。
优选的,所述叶片位于锥管正后端,且锥管后端均开有水口,并水口均朝向于叶片。
优选的,所述叶片通过转环与转轴转动连接,且框架与集水管之间环绕组成矩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由于排水管和锥管均呈锥形,水流在排水管内部聚集后,从排水管后端流出时的流速较快,椎管将水流快速的输送到集水管中,集水管将水流集合,集水管内部的水流会快速的分流到锥管中,多个锥管将水流喷射到水面上,形成多股推动力,因为锥管也呈锥形,所以水流流出的冲击力较大,提高冲击水面后产生的推进力,加快船舶的行驶速度,相比传统的水流推进式输出机构水流更大。
叶片被水流冲击后,叶片之间均会进行转动,并且转环与转轴进行旋转,通过转环支撑叶片的转动,叶片在水面中进行转动,可加强对船舶的推进力,因为叶片通过水流的冲击进行旋转,叶片不消耗能源,通过水流以及叶片同时产生推动力,而不仅单一的水流推进,并因为框架较坚硬,支撑性较强,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结构:水泵1、接水管101、连接板102、排水管2、套筒201、连接盘202、集水管3、锥管301、框架4、连接端401、转轴5、转环501、叶片5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所述船舶的喷水动力输出机构包括:
水泵1,所述水泵1底端前侧呈平行插接有若干个接水管101,且水泵1前斜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2,所述水泵1后端套接有排水管2,且排水管2外壁套接有套筒201,所述套筒201顶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盘202,且排水管2末端焊接有集水管3,所述集水管3后端呈平行等距固定有若干个与其为一体的锥管301,使用者在使用之前,先将水泵1安装在船舶的底部,通过连接板102将水泵1进行安装,为了提高后期水流的推进效果,使用者将水泵1安装在船舶的后端,连接板102与船舶的底板相互连接,所述套筒201内壁与排水管2外壁紧密贴合,且套筒201内壁与排水管2外壁相互焊接,连接盘202顶面开有若干个螺口,使用者再将连接盘202与船舶进行连接,加强排水管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排水管2进行输水工作时断开,安装好水泵1后,使用者将外部电源接入到水泵1中,水泵1由叶轮、蜗壳和吸水管组成,水泵1运转后,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流道里的水被甩向四周,压入蜗壳,叶轮入口形成真空,通过水泵1可让接水管101内部形成负压,而船舶在行驶时,接水管101会没入水面,接水管101将水抽入到水泵1中,通过多根接水管101提高抽水的效率,水泵1会将水流喷入到排水管2中,所述排水管2和锥管301均由前向后直径递减,且排水管2、集水管3和锥管301内部之间相互贯通,由于排水管2和锥管301均呈锥形,水流在排水管2内部聚集后,从排水管2后端流出时的流速较快,与与文氏管的原理一致,椎管将水流快速的输送到集水管3中,集水管3将水流集合;
如图1和图3所示,框架4,所述框架4位于集水管3后端,且框架4前端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端401,所述连接端401内侧焊接在集水管3两端,且框架4通过连接端401与集水管3连接,所述框架4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且转轴5外壁套接有转环501,所述转环501与转轴5转动连接,且转环501外壁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叶片503,集水管3内部的水流会快速的分流到锥管301中,所述叶片503位于锥管301正后端,且锥管301后端均开有水口,并水口均朝向于叶片503,多个锥管301将水流喷射到水面上,形成多股推动力,因为锥管301也呈锥形,所以水流流出的流速也较快,同理冲击力较大,提高冲击水面后产生的推进力,加快船舶的行驶速度,相比传统的水流推进式输出机构水流更大,当水流从锥管301中后端的水口喷出时,水流会直接喷到叶片503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叶片503通过转环501与转轴5转动连接,且框架4与集水管3之间环绕组成矩形状,叶片503被水流冲击后,叶片503之间均会进行转动,并且转环501与转轴5进行旋转,通过转环501支撑叶片503的转动,叶片503在水面中进行转动,可加强对船舶的推进力,因为叶片503通过水流的冲击进行旋转,叶片503不消耗能源,通过水流以及叶片503同时产生推动力,而不仅单一的水流推进,所述连接端401内侧朝向于集水管3外侧两端,且框架4内部为实心,并因为框架4较坚硬,支撑性较强,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
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之前,先将水泵1安装在船舶的底部,连接板102与船舶的底板相互连接,连接盘202顶面开有若干个螺口,使用者将外部电源接入到水泵1中,通过水泵1可让接水管101内部形成负压,通过多根接水管101提高抽水的效率,水泵1会将水流喷入到排水管2中,水流在排水管2内部聚集后,从排水管2后端流出时的流速较快,椎管将水流快速的输送到集水管3中,集水管3将水流集合,集水管3内部的水流会快速的分流到锥管301中,多个锥管301将水流喷射到水面上,形成多股推动力,加快船舶的行驶速度,叶片503被水流冲击后,叶片503之间均会进行转动,并且转环501与转轴5进行旋转,通过转环501支撑叶片503的转动,叶片503在水面中进行转动,可加强对船舶的推进力,因为叶片503通过水流的冲击进行旋转,叶片503不消耗能源,通过水流以及叶片503同时产生推动力,而不仅单一的水流推进,并因为框架4较坚硬,支撑性较强,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