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漂浮建筑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上漂浮建筑是指在江河、湖泊、湿地使用的、简易的、可在水上漂泊的房屋,用于居住和捕鱼,这就是我国传统的类似渔排式的漂浮建筑方式,其一般由木板、草料及其他材料(如泡沫)搭建而成的浮力平台,用于支撑漂浮构筑物。这种建造技术相对简单,缺乏相应配套设施,电力与生活用水等均取自附近陆地,仅是一种临时性建筑,不宜长期居住,也不适宜特定作业区域。
专利号为201410074108.5、专利名称为《一种漂浮建筑构造及建造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煤沉陷水域的漂浮建筑构造及建造方法,固然有利于减少采煤沉陷区域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但其功能较为单一,结构形式也较笨重,因此应用场景受局限性较大。
专利号为201220104579.2、专利名称为《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该建筑延续了钢结构轻便的特点,但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且由于钢结构耐腐蚀性差,后期维护成本高昂。
我们希望开发一种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建造周期短,且适用性强的水上漂浮建筑,针对此情况,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包括由弹索结构柔性连接的若干个漂浮单元,每个漂浮单元的自重与其满载重量之比为1:1.5~1:2,其吃水为高度的0.5~0.67倍;所述每个漂浮单元均为漂浮箱体,所述漂浮箱体包括有外底板、内底板、一对相向而立的短侧板、一对相向而立的长侧板及顶板,在外底板和内底板之间形成水密舱,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保温填充物;所述顶板、外底板、内底板、短侧板和长侧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所述顶板的内表面和内底板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纵桁和横骨,所述纵桁和横骨垂直分布;在所述顶板任意1/4区的几何中心位置开设有人孔,在所述人孔处设有人孔盖,在人孔盖上设有把手。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顶板的厚度与外底板、长侧板、短侧板的厚度相同,所述内底板厚度为顶板厚度的1.3~1.6倍。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于内底板上的纵桁和横骨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且截面的边长为内底板厚度的1.1~1.3倍。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于顶板上的纵桁和横骨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且截面的边长为顶板板厚度的1.1~1.3倍。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长侧板的内侧中部设有一道垂直加强筋,该垂直加强筋与内底板的横骨相接,且垂直加强筋的截面尺寸与底板横骨的截面尺寸相同。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短侧板的内侧中部设有一道垂直加强筋,该垂直加强筋与底板的纵桁相接,且垂直加强筋的截面尺寸与底板纵桁的截面尺寸相同。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人孔的边缘呈倒棱锥状;于人孔盖上设置的把手为可折叠把手。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长侧板和短侧板内、外表面,及顶板和内底板的内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长侧板和短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保温泡沫板。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水密舱的壁厚不小于10cm,高度为10~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设计,由外底板、内底板、顶板、长侧板、短侧板、人孔盖等组成装配式双层底的漂浮箱体,即漂浮单元,由于混凝土材料价格低廉,有效解决了漂浮建筑成本高的问题,其结构采用了装配式设计,因此解决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此外,双层底结构也为水上建筑防渗性及抗沉性带来更强的保障,且由于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隔热保温填充物,因此其又具备保温功能,结构架构好,结构强度高,适应度广。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
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
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如图1至图7所示,其包括由弹索结构柔性连接的若干个漂浮单元,该漂浮单元相当于漂浮基础,在漂浮单元上构建构筑物(如房屋建筑、功能建筑等),每个漂浮单元的自重与其满载重量之比为1:1.5~1:2,其吃水为高度的0.5~0.67倍;所述每个漂浮单元均为漂浮箱体,所述漂浮箱体包括有外底板90、内底板10、一对相向而立的短侧板20、一对相向而立的长侧板30及顶板40,在外底板90和内底板10之间形成水密舱110,所述水密舱110的壁厚不小于10cm,高度为10~15cm,水密舱110壁配筋采用φ6~φ8@50~100的单层配筋方案,钢筋为螺纹钢;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保温填充物100;所述顶板40、外底板90、内底板10、短侧板20和长侧板3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顶板40的厚度与外底板90、长侧板30、短侧板20的厚度相同,所述内底板10厚度为顶板40厚度的1.3~1.6倍;在所述顶板40任意1/4区的几何中心位置开设有人孔50,人孔50的作用有二:其一为当漂浮单元建成后对其进行压载调平,其二是在当发现漂浮单元出现渗漏时在内部进行修补,所述人孔50的边缘呈倒棱锥状,其母线斜率为0.5,在所述人孔50处设有人孔盖,在人孔盖上设有可折叠把手;在所述顶板40的内表面和内底板10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纵桁60和横骨70,所述纵桁60和横骨70垂直分布;设置于内底板10上的纵桁60和横骨70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且截面的边长为内底板10厚度的1.1~1.3倍,在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底板10,其配筋采用φ6~φ8@50~100的单层配筋方案,钢筋为螺纹钢,设置于内底板10上的纵桁60与横骨70内部不设钢筋网,四角采用φ8~φ10螺纹钢筋与筋距为100~150mm的箍筋(焊接),钢筋保护层为1.5cm~2cm;设置于顶板40上的纵桁60和横骨的横截面40均为方形,且截面的边长为顶板40厚度的1.1~1.3倍,在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顶板40,其配筋采用φ6~φ8@50~100的单层配筋方案,钢筋为螺纹钢,设置于顶板40上的纵桁60与横骨70内部不设钢筋网,四角采用φ8~φ10螺纹钢筋与筋距为100~150mm的箍筋(焊接),钢筋保护层为1.5cm~2cm;在长侧板30的内侧中部设有一道垂直加强筋80,该垂直加强筋80与内底板10的横骨70相接,且垂直加强筋80的截面尺寸与内底板10的横骨80的截面尺寸相同,在短侧板20的内侧中部设有一道垂直加强筋80,该垂直加强筋80与内底板10的纵桁60相接,且垂直加强筋80的截面尺寸与内底板10的纵桁60的截面尺寸相同,在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其配筋采用φ6~φ8@50~100的单层配筋方案,钢筋为螺纹钢,垂直加强筋80内部不设钢筋网,四角采用#8螺纹钢筋与筋距为100~150mm的箍筋(焊接),钢筋保护层为1.5cm~2cm。
本实用新型基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设计,由外底板90、内底板10、顶板40、长侧板30、短侧板20、人孔盖等组成装配式双层底的漂浮箱体,即漂浮单元,由于混凝土材料价格低廉,有效解决了漂浮建筑成本高的问题,其结构采用了装配式设计,因此解决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此外,双层底结构也为水上建筑防渗性及抗沉性带来更强的保障,且由于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隔热保温填充物,因此其又具备保温功能,结构架构好,结构强度高,适应度广。
为了进一步加强漂浮箱体的防水能力和保温隔热能力,在所述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内、外表面,及顶板40和内底板10的内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在所述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的外表面设有保温泡沫板。
本实用新型中,漂浮单元的建造方式为内底板10和长侧板30、短侧板20一体浇筑,顶板40预制后与漂浮单元下部(长侧板30、短侧板20与底板10)装配成形。具体建造方式为:
1)外底板90一次浇筑成型,初凝后在其上表面浇注水密舱110,水密舱110的腔体模具采用轻质泡沫,浇筑后不拆除,舱壁初凝后即开始浇注内底板10;
2)一次搭建内底板10、长侧板20、短侧板30的浇筑模具(含设置于内底板10上的纵桁60和横骨70,以及设置于长侧板20、短侧板30上的垂直加强筋80),绑扎钢筋(重要节点采用焊接方式),在长侧板30、短侧板20上适当位置预埋连接螺栓;
3)搭建顶板40浇筑模具(含设置于顶板40上的纵桁60和横骨70)、顶板40的人孔盖模具;
3)浇筑顶板40、人孔盖,采用振动棒振捣,边部预留钢筋搭接头10cm,对顶板40(含顶板40的纵桁60与横骨70)进行覆膜养护七天;
4)浇筑内底板10,采用振动棒振捣,待内底板10混凝土初凝后,敷设内底板10高度限位板并浇筑长侧板30、短侧板20,对长侧板30、短侧板20采用平面震动器振捣,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上部预留搭接钢筋头10cm;
5)拆除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的内部模具,错缝填充保温填充物;
6)吊装顶板40至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的上方,将搭接钢筋头冷弯后进行点焊,并用uhpc材料应用湿接法连接顶板40与长侧板30、短侧板20;
7)在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内、外表面,及顶板40和内底板10的内表面涂刷防水涂层,并在长侧板30和短侧板20的外表面设有保温泡沫板。
8)当所有漂浮单元建造完成后,即可一一吊装下水,并采用弹索结构柔性连接方式将各个漂浮单元进行连接。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