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救援潜水训练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训练装备技术,尤其是一种安装于自然水域的升降式救援潜水训练池。
背景技术:
我国水域事故频发,每年都会发生溺水死亡事故,潜水救援打捞任务繁多。潜水是高风险的行业,为确保救援潜水作业高效安全,需要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对救援潜水员的训练。现有技术中这种训练用设施很少,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9397964u,一种可移动式水肺潜水训练及体验池,包括池体,池体包括底板和连接在底板四周的侧板组成,池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斜坡结构,斜坡结构的高处与侧板之间还连接有水平板作为浅水区,斜坡结构的低处与底板连接。这种可移动式结构只适合初学者,占用空间大、实用性不如游泳池。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476649u,设计的一种透明组合式室内潜水池,包括潜水室和设备室,潜水室包括钢结构架构的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若干块透明安装板,潜水室上部设置入口,潜水室内部设置可自动升降的防护网;设备室内设置过滤装置、驱动机构,过滤装置用于循环过滤潜水室内的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防护网升降。这种室内装置由于自身水质采用循环利用,设备投入大,且室内高度空间有限,模拟自然水域环境受限,若要保证一定高度,其构件强度必须保证所需压强要求,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升降式救援潜水训练池,它具有利用满足潜水条件的自然水域,可进行多层次深度训练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救援潜水训练池,包括围成框形的浮力平台、电气控制开关,其特征是在所述浮力平台下方设有与浮力平台平行布置的池底板,池底板和浮力平台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在池底板周围外侧以及池底板最低深度下方设有水下围护网。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所述池底板为刚性结构,包括由密闭空心管构成的底板骨架,底板骨架上辅设有透水格栅。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所述池底板底部设有浮力平衡配重块。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在浮力平台的顶面上辅设有走道,浮力平台边部设有安全栏杆。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浮力平台上的电动葫芦升降机,池底板的边部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电动葫芦升降机之间连接绳索。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所述电动葫芦升降机设有若干台,分两组分布在浮力平台的对边部位,若干台电动葫芦升降机由电气控制开关集中控制“上升”、“下降”。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所述浮力平台上还设有系缆桩。
前述的救援潜水训练池中,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中设有深度标识。
对于潜水日常训练首要的是安全,本技术方案选择具有潜水深度的水域,设计全封闭的水下围护网,使得潜水区与外部自然水质相通,水面以上采用围成框形的浮力平台,一般采用矩形或圆形,可承担整个训练池的静荷载及训练过程产生的动荷载,也可抵抗多级风浪;且四周布置系缆桩,与其它固定件连接以提高稳定性。浮力平台顶面设为走道,表面可采用轻质防滑板,为教练、监护人员工作场所,也是受训人员入水平台。本装置池底板和浮力平台之间通过升降装置实现池底板的升降,通过电气控制开关统一操作,所有升降机构同步动作,保证升降平衡,并且完成池底板在任何设计高度范围内平稳停留,满足不同深度等级的潜水训练。
进一步,池底板设计为刚性结构,使受训人员潜入底部可自由活动并反身踩脚用力,也使受训人员在水池底部有踏实之感。且池底板底部配置浮力平衡配重块,对整个池底板的浮力进行调整,目的是:使池底板在水中趋向于一个“零”重量的底板,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以减小池底板升降所消耗的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自然水域布置训练池,使训练场所水质等场景与事实环境融会一体,提高受训人员的适用性;结构简单可靠,可满足不同水深训练要求;升降机构平衡控制池底板,随时保证日常训练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力平台密封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葫芦升降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电气控制原理图。
图中:1.浮力平台,101.密封仓,2.池底板,3.升降装,301.支撑架,302.电动葫芦升降机,303.绳索,4.水下围护网,5.系缆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升降式救援潜水训练池,在水深大于30米的水库选址,制作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框浮力平台1,浮力平台1为整体密闭的钢结构形式,承担整个训练池的荷载,设有多个密闭仓101,如图3所示;浮力平台1的净浮力保证每米≥200kg。浮力平台1四周共布置8组系缆桩5,浮力平台1顶面为走道,宽度2米,表面铺设25mm塑木板。浮力平台1边部除了进出门外均设有安全栏杆。浮力平台1上还设有电气控制开关,电源引线从附近电网接入。
在浮力平台1下方设有与浮力平台1平行布置的池底板2,池底板2和浮力平台1之间通过升降装置3连接,在池底板2周围外侧以及池底板2最低深度的下方均设有围连成一体的水下围护网4,水下围护网4的网孔为20mm,是一种透水聚乙烯绳网,把整个训练池围护起来,使之与池外开放水域隔开,确保训练安全。
整个池底板2为刚性结构,包括由密闭空心管构成的排管式底板骨架,底板骨架上辅设有透水格栅,格栅间距为30mm*30mm。池底板2强度要求是除自身重量需承受每平方米≥100kg的潜水教学训练中产生的动荷载。池底板2底部设有浮力平衡配重块,通过浮力平衡配重块调整池底板2自身重量和浮力间关系,在实际应用时,重量略大于浮力,使其正常下沉。
升降装置3包括通过支撑架301固定在浮力平台1上的电动葫芦升降机302,如图4所示,池底板2的边部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电动葫芦升降机302由长于30米的304不锈钢绳索303连接,升降装置3中的钢丝以及葫芦滚筒上设有以米为单位的深度标识。升降装置3的电动葫芦升降机302共设6台,每组3台分两组分布在浮力平台1的两对边,6台电动葫芦升降机由电气控制开关集中控制“上升”、“下降”,如图5所示。
使用时,根据实训者不同要求调整池底板2高度,由教练、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监护工作,利用本装置针对性对救援潜水员日常训练。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每台升降装置3安装人力绞盘,等等,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