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2-10 01:02:48|319|起点商标网
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救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救生,就是船舶乘员使用船上救生设备救助落水人员,或在遭遇海难时按照救生部署弃船自救,广义地说也包括救助他船或接受外来援救。

在船舶逃生时需要用到救生圈,但现有的救生圈大多通过绳子绑在船体上,导致求生时无法快速解除使用,降低了使用者存活率,也降低了救生设备的适用性,也降低了救生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具备快速取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救生圈大多通过绳子绑在船体上,导致求生时无法快速解除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包括船舶本体,所述船舶本体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壁背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端与固定箱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与固定箱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底部贯穿固定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固定杆,所述固定箱底部的背侧且对应第一l型固定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固定杆,所述第一l型固定杆的背侧与第二l型固定杆的前侧接触,所述滑杆背侧的顶部和底部且套接在固定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空心环,所述空心环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剪叉杆,所述固定杆表面的背侧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剪叉杆远离空心环的一端通过轴销与连接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的表面套接有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内侧与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的表面接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且对应滑杆的位置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大于滑杆的移动距离,所述滑轨与滑杆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底部且对应滑杆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与滑杆之间的间距小于一厘米,所述开口与滑杆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且位于滑套的背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背侧与固定箱内壁的背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滑套的背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滑套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内腔且对应固定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杆的横截面积,所述通孔与固定杆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弹簧第一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缓冲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限位体;

所述第一弹簧体与第二弹簧体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体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体的内部,且所述缓冲体粘连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体与第二弹簧体中间;

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体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滑套的背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与固定箱内壁的背侧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体的内部,且所述限位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连接,且从滑套的背侧到固定箱内壁的背侧对应的所述第一弹簧体以及第二弹簧体的内径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缓冲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限位体表面均有防腐层;

所述第一弹簧体的直径为4-5cm,所述第二弹簧体直径为2-3cm,且所述第二弹簧体采用螺纹式的高钢碳材料。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还包括:

刚度驱动器接口、船舶电源、刚度测量传感器、温度驱动器接口、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

所述船舶电源与所述刚度驱动器接口、刚度测量传感器、温度驱动器接口、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刚度驱动器接口与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连接;

所述温度驱动器接口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弹簧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弹簧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用于当所述连接杆向前移动带动滑套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做功的过程中,测量所述弹簧的弹性刚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当所述连接杆向前移动带动滑套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做功之前,测量所述弹簧的初始温度,当所述连接杆向前移动带动滑套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做功结束后,测量所述弹簧的实际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弹性刚度、初始温度以及如下公式(1)和(2),获取所述弹簧在做功之后的理论温度和在做功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并基于所述弹簧的实际温度和弹性模量,判断所述救生装置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其包括:

步骤1: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初始温度以及公式(1),计算所述弹簧在做功结束后的理论温度;

式中,t0为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弹簧在未做功之前的初始温度,t1为所述弹簧在做功结束后计算的理论温度,ε为弹簧本身的材料密度,d为弹簧的直径,β为弹簧的刚度系数,s为弹簧的截面积;

步骤2:根据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测量的弹性刚度以及公式(2),计算所述弹簧的弹性模量;

式中,e为弹簧在做功过程中温度改变后的弹性模量,g为弹簧的刚度,y为转动惯量,e0为弹簧在做功之前的初始弹性模量,α为所述弹簧的材料的线胀系数,q为弹簧的材料特性参数;

步骤3:将所述步骤1计算的理论温度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实际温度进行比较,同时,将步骤2计算的弹性模量与预设的标准弹性模量进行比较,当所述实际温度小于理论温度,且计算的弹性模量大于预设的弹性模量时,控制所述第一l型固定杆与第二l型固定杆按预设要求接触和分离,使救生装置正常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船舶本体、固定箱、固定杆、滑杆、第一l型固定杆、第二l型固定杆和复位机构配合使用,通过使用者逃生时手动向前拉动第一l型固定杆,第一l型固定杆向前移动带动滑杆向前移动,滑杆配合滑轨向前限位移动并带动空心环向前移动,空心环向前移动带动剪叉杆和连接杆同步向前移动,连接杆向前移动带动滑套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做功,最后第一l型固定杆与第二l型固定杆分离一定距离使救生圈能够取下进行自救,然后弹簧复位拉动滑套和连接杆向后移动复位,连接杆向后移动带动剪叉杆和空心环向后移动,空心环向后移动带动滑杆和第一l型固定杆向后移动复位直至第一l型固定杆与第二l型固定杆接触,达到快速取用救生设备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救生圈大多通过绳子绑在船体上,导致求生时无法快速解除使用的问题,增加了使用者存活率,也增加了救生设备的适用性,也提高了救生设备的实用性。

2、本发明通过滑轨的设置,能够使滑杆在滑轨内部前后移动,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滑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也减少滑杆在滑轨内部的摩擦,增加滑杆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通过开口的设置,能够使滑杆在开口内部左右移动,避免了开口的宽度过窄导致滑杆在开口出现卡死的现象,也减少滑杆在开口处的磨损,延长滑杆的使用时间。

4、本发明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辅助滑套进行工作,同时起到复位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滑套在移动过程中因为摩擦而产生噪音的现象,也减少滑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5、本发明通过通孔的设置,能够使滑杆在固定杆的表面左右移动,避免了滑杆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也提高机械工作的稳定性,也增加机械工作的安全性。

6.本发明通过弹簧的刚度和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弹簧正常工作并拉动复位机构,进而拉动滑杆使得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正常接触和分离,使得救生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增加了救生装置的实用性。

7.本发明通过弹簧所包括的第一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缓冲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限位体的设置,增加了弹簧的韧性和功能性,演唱了弹簧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弹簧的弹性效果,使得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的接触和分离更加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固定箱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固定箱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滑杆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弹簧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弹簧的剖视图。

图中:1、船舶本体;2、固定箱;3、固定杆;4、滑杆;5、第一l型固定杆;6、第二l型固定杆;7、复位机构;71、空心环;72、剪叉杆;73、滑套;74、连接杆;75、救生圈;8、滑轨;9、开口;10、弹簧;11、通孔101、第一弹簧体;102、第二弹簧体;103、缓冲体;104、第一连接体;105、第二连接体;106、限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包括船舶本体1,船舶本体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固定箱2内壁背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固定杆3的前端与固定箱2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固定杆3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杆4,滑杆4的顶部与固定箱2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滑杆4的底部贯穿固定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固定杆5,固定箱2底部的背侧且对应第一l型固定杆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固定杆6,第一l型固定杆5的背侧与第二l型固定杆6的前侧接触,滑杆4背侧的顶部和底部且套接在固定杆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7。

参考图3,复位机构7包括空心环71,空心环71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剪叉杆72,固定杆3表面的背侧滑动连接有滑套73,滑套7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4,剪叉杆72远离空心环71的一端通过轴销与连接杆74的右侧活动连接,第一l型固定杆5和第二l型固定杆6的表面套接有救生圈75,救生圈75的内侧与第一l型固定杆5和第二l型固定杆6的表面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复位机构7,能够方便使用者移动第一l型固定杆5,第一l型固定杆5移动带动空心环71和剪叉杆72同步移动,剪叉杆72移动带动连接杆74和滑套73移动,实现取下救生圈75的机械运动。

参考图3,固定箱2内壁的顶部且对应滑杆4的位置开设有滑轨8,滑轨8的长度大于滑杆4的移动距离,滑轨8与滑杆4配合使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滑轨8的设置,能够使滑杆4在滑轨8内部前后移动,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滑杆4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也减少滑杆4在滑轨8内部的摩擦,增加滑杆4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3,固定箱2的底部且对应滑杆4的位置开设有开口9,开口9的宽度与滑杆4之间的间距小于一厘米,开口9与滑杆4配合使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开口9的设置,能够使滑杆4在开口9内部左右移动,避免了开口9的宽度过窄导致滑杆4在开口9出现卡死的现象,也减少滑杆4在开口9处的磨损,延长滑杆4的使用时间。

参考图3,固定杆3的表面且位于滑套73的背侧套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背侧与固定箱2内壁的背侧固定连接,弹簧10的前端与滑套73的背侧固定连接,弹簧10与滑套73配合使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弹簧10的设置,能够辅助滑套73进行工作,同时起到复位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滑套73在移动过程中因为摩擦而产生噪音的现象,也减少滑套73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参考图4,滑杆4的内腔且对应固定杆3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杆3的横截面积,通孔11与固定杆3配合使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通孔11的设置,能够使滑杆4在固定杆3的表面左右移动,避免了滑杆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也提高机械工作的稳定性,也增加机械工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使用者逃生时手动向前拉动第一l型固定杆5,第一l型固定杆5向前移动带动滑杆4向前移动,滑杆4配合滑轨8向前限位移动并带动空心环71向前移动,空心环71向前移动带动剪叉杆72和连接杆74同步向前移动,连接杆74向前移动带动滑套73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10做功,最后第一l型固定杆5与第二l型固定杆6分离一定距离使救生圈75能够取下进行自救,然后弹簧10复位拉动滑套73和连接杆74向后移动复位,连接杆74向后移动带动剪叉杆72和空心环71向后移动,空心环71向后移动带动滑杆4和第一l型固定杆5向后移动复位直至第一l型固定杆5与第二l型固定杆6接触,达到快速取用救生设备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船舶的救生装置,通过船舶本体1、固定箱2、固定杆3、滑杆4、第一l型固定杆5、第二l型固定杆6和复位机构7配合使用,达到快速取用救生设备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救生圈大多通过绳子绑在船体上,导致求生时无法快速解除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参考图5和6,所述弹簧10第一弹簧体101、第二弹簧体102、缓冲体103、第一连接体104、第二连接体105、限位体106;

所述第一弹簧体101与第二弹簧体102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体102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体101的内部,且所述缓冲体103粘连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体101与第二弹簧体102中间;

所述第一连接体104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体10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体105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体10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体104与滑套73的背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105与固定箱2内壁的背侧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体106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体102的内部,且所述限位体10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体10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105连接,且从滑套73的背侧到固定箱2内壁的背侧对应的所述第一弹簧体101以及第二弹簧体102的内径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弹簧体101、第二弹簧体102、缓冲体103、第一连接体104、第二连接体105、限位体106表面均有防腐层;

所述第一弹簧体101的直径为4-5cm,所述第二弹簧体102直径为2-3cm,且所述第二弹簧体102采用螺纹式的高钢碳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弹簧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体101、第二弹簧体102、缓冲体103、第一连接体104、第二连接体105、限位体106,第一弹簧体101、第二弹簧体102、缓冲体103限位体106四层重叠设置使得弹簧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更加灵敏,提高了弹簧的韧性,延长了救生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且采用高钢碳材料成本低廉,限位体10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体10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105连接,增强了弹簧的弹性和回弹能力,进而有利于拉动滑杆使得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正常接触和分离,增强了救生装置的功能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的救生装置,还包括:

刚度驱动器接口、船舶电源、刚度测量传感器、温度驱动器接口、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

所述船舶电源与所述刚度驱动器接口、刚度测量传感器、温度驱动器接口、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刚度驱动器接口与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连接;

所述温度驱动器接口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弹簧10的一侧,用于当所述连接杆74向前移动带动滑套73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10做功的过程中,测量所述弹簧10的弹性刚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弹簧10的另一侧,用于当所述连接杆74向前移动带动滑套73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10做功之前,测量所述弹簧10的初始温度,当所述连接杆74向前移动带动滑套73向前移动并拉伸弹簧10做功结束后,测量所述弹簧10的实际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弹性刚度、初始温度以及如下公式(1)和(2),获取所述弹簧10在做功之后的理论温度和在做功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并基于所述弹簧10的实际温度和弹性模量,判断所述救生装置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其包括:

步骤1: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初始温度以及公式(1),计算所述弹簧10在做功结束后的理论温度;

式中,t0为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弹簧10在未做功之前的初始温度,t1为所述弹簧10在做功结束后计算的理论温度,ε为弹簧10本身的材料密度,d为弹簧10的直径,β为弹簧10的刚度系数,s为弹簧10的截面积;

步骤2:根据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测量的弹性刚度以及公式(2),计算所述弹簧10的弹性模量;

式中,e为弹簧10在做功过程中温度改变后的弹性模量,g为弹簧的刚度,y为转动惯量,e0为弹簧10在做功之前的初始弹性模量,α为所述弹簧10的材料的线胀系数,q为弹簧10的材料特性参数;

步骤3:将所述步骤1计算的理论温度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实际温度进行比较,同时,将步骤2计算的弹性模量与预设的标准弹性模量进行比较,当所述实际温度小于理论温度,且计算的弹性模量大于预设的弹性模量时,控制所述第一l型固定杆5与第二l型固定杆6按预设要求接触和分离,使救生装置正常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首先,步骤1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初始温度以及公式(1),计算所述弹簧10在做功结束后的理论温度(理想条件下正常工作时弹簧温度的理论值),然后步骤2根据所述刚度测量传感器测量的弹性刚度以及公式(2),计算所述弹簧10的弹性模量;然后步骤3中将所述步骤1计算的理论温度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实际温度进行比较,同时,将步骤2计算的弹性模量与预设的标准弹性模量(根据救生装置工作时的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的大小和接触紧合度要求不同而预先设定弹簧弹性模量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实际温度小于理论温度,且计算的弹性模量大于预设的弹性模量时,能够使弹簧正常工作并拉动复位机构,进而拉动滑杆使得第一l型固定杆和第二l型固定杆正常接触和分离,使得救生装置可以正常工作并且重复使用,增加了救生装置的实用性和灵敏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